專利名稱:玉米皮編織機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屬于農副產品加工機械。
該技術領域:
的已有技術是在1986年“山東農機”第三期上有“玉米皮制品機械化的研究”文章,文章公開了玉米皮編織機的工作原理。現有的玉米皮編織機在編織機構中換位上采用了強制換位,編織框與換位器沖撞。加之換位頻率高,噪音大,不能正確換位。
鑒于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任務是設計一種編織機構噪音小,換位器能正確的換位,正確自如,平穩并能帶動編織框架按著“∞”形軌跡正常運轉的玉米皮編織機械。
該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機架上安有動力機構并帶動主軸轉動,在主軸上安有前、后二個槽輪,在后槽輪上鑲有錐齒輪,在前后槽輪上安有均布三個“V”形定位槽,在被動軸上也安有同主動軸一樣的前、后槽輪和三個均布的“V”形定位槽。自動換位子采用梭子形,自動換位子中心孔與編織框架軸滑動配合。自動換位子在前、后槽輪的槽里,在前、后槽輪中間放置三個編織框,由于兩對槽輪的對滾,自動換位子在兩對槽輪中分別做“∞”形動力。編織框在自動換位子帶動下 做“∞”形的平移轉動,編織框的三股草經在編織孔外匯交在一起,而編成三股辮,通過編織軸成形后,被輸送軸拉出來,繞在辮盤上。
本發明由于換位采用梭形自動換位子在槽輪槽中帶動編織框軸按“∞”形軌跡運動,達到編織目的且換位自如,平穩可靠,在結構上特別簡單,容易制作。
本發明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附圖給出。圖1是根據本發明提出的玉米皮編織機的主視圖。1、機架、2、傳動機構、3、錐齒輪、4、后自動換位子、5、后“V”形定位槽、6、被動軸后槽輪、7、被動軸、8、主動軸后槽輪、9、主動軸、10、編織框軸、11、前自動換位子、12、前“V”形定位槽、13、被動軸前槽輪、14、主動軸前槽輪、15、編織軸、16、辮盤機構下面結合圖1詳細說明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具體裝置的細節及工作情況。
該裝置包括機架(1)在機架(1)上裝有傳動機構(2),傳動機構帶動主軸(3)轉動,在主軸上安有前槽輪(14)和后槽輪(8)。在后槽輪(8)上鑲有錐齒輪(3),并在后槽輪邊緣上安有均布著三個“V”形定位槽(5),在后槽輪的槽里有自動換位子(4),自動換位子采用梭子形。自動換位子的中心孔與編織框軸(10)滑動配合,編織框軸并在“V”形定位槽中,前槽輪(4)和后槽輪(8)的結構是相同的。由于被動軸(7)上也安有同主動軸(9)相同的前槽輪(13)和后槽輪(6),動力帶動主軸轉動,主軸上的后槽輪和主軸同步轉動,由錐齒輪帶被動軸、使兩對后槽輪對滾,自動換位子就帶動編織框按“∞”形軌跡平移轉動轉達到編織目的。三股草經在編織孔外匯交一起,而編成三股辮,三股辮通過編織軸(15)成形后,被辮盤機構(16)收集,完成整個編織過程。
權利要求
1.由機架,在機架上安有傳動機構,由傳動機構帶動編織機構,在編織機構前部安有輸送軸和辮盤機構所組成的玉米皮編織機,其特征是a、編織機構是主軸(9)、被動軸(7)構成,在主軸(9)上安有后槽輪(8),前槽輪(14),在被動軸上安同主軸相同的后槽輪(6),前槽輪(13)。b、在后槽輪(6)、(8)上安有后自動換位子(4),在前槽輪(13)(14)上安有前自動換位子(11),c、前槽輪(13)、(14)后槽輪(6)、(8)上安有均布三個“V”形定位槽(12)、(5),在后槽輪(6)、(8)上各鑲有錐齒輪(3)。
2.按權利要求
1所述的玉米皮編織機,其特征是自動換位子(4)、(11)在前槽輪(13)、(14),后槽輪(6)、(8)的槽里,自動換位子(4)、(11)的中心孔編織框的框架軸(10)滑動配合,其框架軸(10)在前槽輪(13)、(14)后槽輪(6)、(8)所安的“V”形定位槽(12)、(5)中,
3.按權利要求
1、2所述的玉米皮編織機,其特征是自動換位子是梭形。
專利摘要
玉米皮編織屬于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該機能編織不同規格的三股草辮。用來制作各種規格產品。玉米皮編織機采用梭式自動換位子。由槽輪的運動使編織框在梭式自動換位子的帶動下作“∞”平移轉動達到編織的目的。且換位自如、平穩可靠,體積小,造價低等優點。
文檔編號B27J7/00GK87205471SQ87205471
公開日1988年8月3日 申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發明者付文賢, 邵雅清, 肖棟書 申請人:付文賢, 邵雅清, 肖棟書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