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球類喂球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球類喂球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球類運動中,在針對運動員的專項運動能力訓練時,需要教練員不間斷的進行大量的發球、扣球和拋球,傳統的球類收納筐高度較低,造成教練員每完成一次擊球后需要彎腰撿球,造成諸多不便。一些現有的球類喂球裝置則存在結構復雜,工序繁瑣,造價較高,推廣性較低等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相對結構簡單、取用方便的球類喂球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球類喂球裝置,包括在底部設置動力源的球框,所述動力源通過驅動軸與支撐柱連接,所述球框中間設有呈漏斗狀的、可通過所述支撐柱的隔板,驅動軸兩側設有護板。
[0006]進一步地,動力源為液壓缸。
[0007]進一步地,護板為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撐柱和所述動力源上的可伸縮板。
[0008]進一步地,球框底部安裝有可鎖止的萬向輪。
[0009]進一步地,動力源與設置在所述球框外側底部的腳踏板相連接。
[0010]通常情況下,將球類,如籃球、球類、網球等放置在球框的隔板上作為收納,當需要用球時,踩下腳踏板,腳踏板與動力源連接,動力源開始動作,驅動軸緩慢推動支撐柱向上運動,帶動球上升到球框的上面,即可以不用彎腰就拿到了球,非常簡單方便;同時,由于框體下部呈漏斗狀,球會產生向下堆積狀,能夠保證托盤內始終有一個球類存在,不會發生踏下腳踏后無球出框的現象。球框底部的可鎖止萬向輪使得本裝置便于移動和固定;在取球后,動力源帶動驅動軸、支撐柱向下位移,回到起始位置,會有一個球再次落入到支撐柱的表面。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2]I)通過設置動力源,呈漏斗狀的隔板,方便了取球;
[0013]2)不需要電力驅動,結構簡單,人工操作即可,且不費力、不費時;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圖;
[0015]其中,1.球框,2.動力源,3.驅動軸,4.護板,5.隔板,6.球,7.支撐柱,8.腳踏板。【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所示,一種球類喂球裝置,包括在底部設置動力源2的球框I,所述動力源2通過驅動軸3與支撐柱7連接,所述球框I中間設有呈漏斗狀的、可通過所述支撐柱7的隔板5。
[0018]進一步地,驅動軸3兩側設有護板4。
[0019]進一步地,動力源2為液壓缸。
[0020]進一步地,護板4為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撐柱7和所述動力源2上的可伸縮板。
[0021]進一步地,所述球框I底部安裝有可鎖止的萬向輪。
[0022]進一步地,動力源2與設置在所述球框I外側底部的腳踏板8相連接。
[0023]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常情況下,將球類,如籃球、球類、網球等放置在球框I的隔板5上作為收納,當需要用球時,踩下腳踏板8,腳踏板8與動力源2連接,動力源2開始動作,驅動軸3緩慢推動支撐柱7向上運動,帶動球上升到球框I的上面,即可以不用彎腰就拿到了球6,非常簡單方便;同時,由于框體下部呈漏斗狀,球6會產生向下堆積狀,能夠保證托盤內始終有一個球6存在,不會發生踏下腳踏后無球出球框I的現象;同時,護板4的存在,不會在支撐柱7上升過程中,有球6卡到隔板5的開口處。球框I底部的可鎖止萬向輪使得本裝置便于移動和固定;在取球后,動力源2帶動驅動軸3、支撐柱7向下位移,回到起始位置,會有一個球6再次落入到支撐柱7的表面。
[002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球類喂球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底部設置動力源的球框,所述動力源通過驅動軸與支撐柱連接,所述球框中間設有呈漏斗狀的、可通過所述支撐柱的隔板; 所述驅動軸兩側設有護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類喂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為液壓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類喂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護板為兩端分別固定在所述支撐柱和所述動力源上的可伸縮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類喂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框底部安裝有可鎖止的萬向輪。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球類喂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源與設置在所述球框外側底部的腳踏板相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球類喂球裝置,包括在底部設置動力源的球框,所述動力源通過驅動軸與支撐柱連接,所述球框中間設有呈漏斗狀的、可通過所述支撐柱的隔板,所述驅動軸兩側設有護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通過設置動力源,呈漏斗狀的隔板,方便了取球;不需要電力驅動,結構簡單,人工操作即可,且不費力、不費時。
【IPC分類】A63B69-40
【公開號】CN204380206
【申請號】CN201520085853
【發明人】張超, 龐力, 耿岳, 聶朋朋
【申請人】泰山醫學院
【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