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技擊用活動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技擊訓練用模型。
目前,用于技擊訓練的模型采用固定支撐方式,其缺點在于,模型不能活動,不能模仿人的反擊動作。另一種技擊訓練用模型頂部采用柔性吊置,其缺點在于,模型受到沖擊時,雖然可以擺動,但擺動幅度大小無規律,也不能很好地模仿人的反擊動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下肢可以擺動,能近似模仿人的反擊動作的技擊用活動模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解決方案是這種技擊用活動模型的仿人形主體背面用萬向支撐機構即一端為球體的支撐桿支撐,該支撐桿的球體部分與仿人形主體背面相接觸,接觸部位為球面形,支撐桿軸心線與仿人形主體背面夾角為60°~120°,仿人形主體受到沖擊時,可以相對于上述支撐桿活動。仿人形主體背面還設置有支撐彈簧,一般設置2~6根支撐彈簧,從而使仿人形主體的活動幅度受到控制。仿人形主體兩個上肢的端部與其相應的根部之間均為柔性聯接,下肢的底部與其上部之間也為柔性連接,且上述各柔性聯接處尺寸均相應縮小,仿人形主體受到沖擊時,上述兩個上肢的端部及下肢的底部均可以擺動,使本實用新型能近似地模仿人的反擊動作。仿人形主體背面設置的支撐桿和支撐彈簧均安裝在后固定板上,本實用新型可通過后固定板固定在墻壁上。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是
圖1所示技擊用活動模型的左視圖。
1-仿人型主體;2-萬向支撐機構即一端為球體的支撐桿;3-上肢的端部;4-支撐彈簧;5-下肢的底部;6-支撐彈簧;7-支撐彈簧;8-上肢的端部;9-后固定板。
在圖示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中,仿人形主體1的背面設置有萬向支撐機構即一端為球體的支撐桿2,還設置有支撐彈簧4、6、7,在仿人形主體1的兩個上肢中,端部3和端部8與其相應的根部為柔性聯接且聯接處尺寸相應縮小,仿人形主體1下肢的底部5與其上部也為柔性聯接,聯接處尺寸相應縮小。
在圖2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左視圖中,支撐桿2的球體部分卡入仿人形主體1背面一定深度,且兩者為動配合,支撐桿2的軸心線與仿人形主體1背面夾角為90°,仿人形主體1背面設置的支撐桿2、支撐彈簧4、6、7的另一端均安裝在后固定板9上,本實用新型通過后固定板9固定在墻壁上。仿人形主體1受到沖擊時,可相對于支撐桿2活動,且活動幅度受到支撐彈簧4、6、7的控制,仿人形主體1兩個上肢的端部3、端部8均可前后擺動,使本實用新型能近似地模仿人的反擊動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模擬性強,能近似模仿人的反擊動作的優點,可有效地提高技擊運動員的訓練水平。
權利要求1.一種技擊用活動模型,包括仿人形主體、萬向支撐機構、支撐彈簧和后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萬向支撐機構是一端為球體的支撐桿,該支撐桿與仿人形主體背面相接觸的部位為球面形,仿人形主體的背面設置有支撐彈簧,上述支撐桿、支撐彈簧均安裝在后固定板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技擊用活動模型,其特征在于,仿人形主體背面設置的支撐彈簧為2~6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技擊用活動模型,其特征在于,仿人形主體的兩個上肢的端部與其相應的根部之間均為柔性聯接,仿人形主體下肢的底部與其上部之間也為柔性聯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技擊用活動模型,其特征在于,支撐桿的軸心線與仿人形主體背面夾角為60°~120°。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技擊用活動模型,其特征在于,支撐桿的軸心線與仿人形主體背面的夾角為9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技擊用活動模型。它主要包括仿人形主體、萬向支撐機構、支撐彈簧和后固定板。當它受到沖擊時,仿人形主體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活動,兩個上肢的端部和下肢的底部可前后擺動,能近似模仿人的反擊動作,提高技擊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主要用于技擊訓練。
文檔編號A63B69/00GK2147021SQ9320375
公開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1993年2月23日 優先權日1993年2月23日
發明者邢建平 申請人:邢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