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飛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模型飛機,包括機體(10),機體(10)至少由機身(11)和對稱地設置在機身(11)兩側的機翼(12)構成,還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其中,動力裝置由基座(13)、電機(14)以及螺旋槳(15)構成,基座(13)可轉動地支撐在機體(10)上,并且基座(13)的轉動軸線(L)與模型飛機的橫軸平行,螺旋槳(15)由容納在基座(13)中的電機(14)驅動旋轉,其中,傳動裝置與基座(13)連接以驅動基座(13)圍繞轉動軸線(L)轉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垂直起降及懸停,并且同時具有較高飛行速度和較大飛行距離的模型飛機。
【專利說明】模型飛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型飛機。
【背景技術】
[0002]在現有的常規模型飛機中,多軸飛行器可以垂直起飛和降落,還可以懸停在空中,但是其缺點是水平飛行速度慢、機動性差,利用多軸飛行器的優點,可以進行航拍和空中視頻報道,以及監視靜止或慢速目標等任務,而它的飛行速度太慢,所以不可能進行長距離奔襲,任務區域很小;而固定翼飛機的水平飛行速度快、機動性好,缺點是起飛、降落需要比較大的場地,不可以在空中懸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垂直起降及懸停,并且同時具有較高飛行速度和較大飛行距離的模型飛機。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模型飛機,包括機體,機體至少由機身和對稱地設置在機身兩側的機翼構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其中,動力裝置由基座、電機以及螺旋槳構成,基座可轉動地支撐在機體上,并且基座的轉動軸線與模型飛機的橫軸平行,螺旋槳由容納在基座中的電機驅動旋轉,其中,傳動裝置與基座連接以驅動基座圍繞轉動軸線轉動。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基座具有第一設定位置和第二設定位置,其中,第一設定位置為:螺旋槳的軸線與模型飛機的豎軸平行的位置,第二設定位置為:螺旋槳的軸線與模型飛機的縱軸平行的位置,傳動裝置驅動基座在第一設定位置與第二設定位置之間轉動。
[0006]根據本實用新型,機翼上對稱布置動力裝置,并且動力裝置設置在機翼的前緣的前面和后緣的后面,其中,基座通過支持件與機翼連接,并且基座與支持件之間通過轉軸可轉動地連接,轉軸的軸線與轉動軸線重合。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傳動裝置由操縱桿和連桿構成,連桿的兩端分別與操縱桿和基座連接,其中,通過操縱桿驅動連桿帶動基座圍繞轉動軸線轉動。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機體上還設置有控制器,操縱桿的運動由控制器驅動。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傳動裝置由傳動電機、一對傳動軸以及每一傳動軸上的傳動輪構成,其中,傳動電機與傳動輪中的任一個連接以驅動其旋轉,并且傳動輪之間通過同步裝置相連接,其中,每根傳動軸均連接有動力裝置的基座,并且每根傳動軸的軸線均與相對應連接的每個基座的轉動軸線重合。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傳動裝置由連桿、操縱桿、一對傳動軸以及每一傳動軸上的傳動裝置構成,其中,連桿與傳動裝置中的任一個相連,并且傳動裝置之間通過同步裝置相連接,每根傳動軸均連接有動力裝置的基座,其中,通過操縱桿驅動連桿帶動與其連接的傳動裝置轉動,以使得所有基座圍繞各自轉動軸線轉動。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動力裝置的電機具有帶第一連接齒輪的電機軸,螺旋槳具有與第一連接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連接齒輪。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同步裝置為同步帶。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0014]在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中,其機體由機身和對稱地設置在機身兩側的機翼構成,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與固定翼飛機相類似,即,能夠具有較快的水平飛行并且機動性較好。進一步,在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上還安裝有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動力裝置中的基座能夠轉動并且其轉動由傳動裝置驅動,從而基座可以帶動安裝在基座上的螺旋槳轉動。也就是說,在傳動裝置和動力裝置的聯動下,能夠對螺旋槳提供的拉力進行調整,當螺旋槳轉動至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時,其能夠對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提供向上的拉力,從而使得模型飛機在該拉力的作用下垂直起降或者在空中實現懸停;而在模型飛機需要向其前進方向飛行時,則傳動裝置可以驅動動力裝置以帶動螺旋槳轉動至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以對模型飛機提供向前的飛行拉力,從而使得模型飛機在該拉力的作用下飛行。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同時具備多軸飛行器以及固定翼飛機的優點,即,能夠垂直起降及懸停,同時具有較高飛行速度和較大飛行距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模型飛機一個實施例在垂直起降狀態時的立體圖;
[0016]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飛行狀態時的立體圖;
[0017]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在垂直起降狀態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圖3所示實施例在飛行狀態時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模型飛機另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0]圖6是圖5所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現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進行描述。
[0022]如圖1至圖4所示,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模型飛機的第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模型飛機包括機體10、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具體地,機體10至少由機身11和對稱地設置在機身11兩側的機翼12構成,即,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主體為與傳統固定翼飛機相類似的結構。
[0023]進一步,動力裝置由基座13、電機14以及螺旋槳15構成,其中,基座13可轉動地支撐在機體10上,也就是說,在不同的可選實施例中,基座13可以和機翼12連接,也可以和機身11連接,這將在以下以不同實施例進行描述。此外,基座13的轉動軸線L與所述模型飛機的橫軸平行。具體來說,基座13在轉動時會圍繞其轉動軸線L旋轉,模型飛機的橫軸為:與飛機的機頭至機尾延伸方向在同一水平面內相垂直的軸,而該轉動軸線L的延伸方向是與機翼12由機身11伸出的方向相平行。也就是說,在可選的實施例中,如果以模型飛機的飛行方向為正方向,則基座13可以在與該飛行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和與該飛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之間轉動。更進一步,傳動裝置與基座13相連接,從而通過傳動裝置來驅動基座13繞轉動軸線L轉動,也就是說,傳動裝置在本實用新型中對動力裝置起到驅動作用,從而使得動力裝置整體能夠在基座13的帶動下轉動,以轉動至適當位置,傳動裝置的具體結構將在如下以實施例的形式具體描述。此外可選的,螺旋槳15可以由容納在基座13中的電機14驅動旋轉,該驅動方式將在下文詳細描述。
[0024]結合以上所述,在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中,其機體10由機身11和對稱地設置在機身11兩側的機翼12構成,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與固定翼飛機結構相類似,即,能夠具有較快的水平飛行并且機動性較好。
[0025]進一步,在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上還安裝有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動力裝置中的基座13能夠轉動并且其轉動由傳動裝置驅動,從而基座13可以帶動安裝在基座13上的螺旋槳15轉動。
[0026]也就是說,在傳動裝置和動力裝置的聯動下,能夠對螺旋槳15提供的拉力進行調整,當螺旋槳15轉動至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時(即,與模型飛機的飛行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其能夠對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提供向上的拉力,從而使得模型飛機在該拉力的作用下垂直起降或者在空中實現懸停;而在模型飛機需要向其前進方向飛行時,則傳動裝置可以驅動動力裝置以帶動螺旋槳15轉動至平行于水平面的方向(即,與模型飛機的飛行方向相平行的方向),以對模型飛機提供向前的飛行拉力,從而使得模型飛機在該拉力的作用下飛行。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同時具備多軸飛行器以及固定翼飛機的優點,即,能夠垂直起降及懸停,同時具有較高飛行速度和較大飛行距離。
[0027]當然應當理解,動力裝置的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兩個方向,如果需要,動力裝置中的螺旋槳15的拉力方向也可以與模型飛機的飛行方向成角度地設置。然而,應當理解,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基座13可以具有第一設定位置A和第二設定位置B,并且第一設定位置A為:螺旋槳15的軸線與模型飛機的豎軸平行的位置(如圖1所示),第二設定位置B為:螺旋槳15的軸線與模型飛機的縱軸平行的位置(如圖2所示),即,螺旋槳15的軸線為螺旋槳15在旋轉時所圍繞的軸線,飛機的縱軸為與飛機的飛行方向(正方向)相平行的軸線,飛機的豎軸為與飛機的縱軸和橫軸所構成的平面相垂直的軸線。也就是說,上述的第一設定位置A和第二設定位置B是為模型飛機提供升降拉力的位置和為模型飛機提供飛行拉力的位置。進一步優選的,傳動裝置可以驅動基座13在第一設定位置A與第二設定位置B之間轉動。
[0028]再次參見圖1至圖4,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機翼12上對稱布置動力裝置,并且動力裝置設置在機翼12的前緣的前面和后緣的后面。可選地,在一個機翼12的前緣前面和后緣后面分別設置兩個動力裝置,在另一個機翼12的前緣前面和后緣后面同樣分別設置兩個動力裝置,兩個機翼12上的動力裝置相對于機身的軸線對稱設置。當然在其他可選實施例,每個機翼12上設置的動力裝置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一個或多個,也可以根據需要兩個機翼12上的動力裝置非對稱設置。
[0029]參照圖3和圖4所示的實施例,在該圖所示出的局部示意圖中,基座13可以通過支持件與機翼12連接,并且基座13與支持件之間通過轉軸可轉動地連接,該轉軸的軸線與上述的轉動軸線L重合。具體地,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支持件可以為支桿,并且基座13底部與支桿之間設置有轉軸,基座13圍繞該轉軸在第一設定位置A和第二設定位置B之間轉動,也就是,該轉軸的軸線與上述的轉動軸線L重合。
[0030]此外,在圖3和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傳動裝置可以由操縱桿16和連桿17構成。具體地,操縱桿16可以沿機身11的長度方向(即,與模型飛機向前飛行方向相同的方向)可擺動地設置在機翼12的表面,連桿17的兩端可以分別與操縱桿16和基座13連接。也就是說,在該實施例中,動力裝置的轉動是通過如下形式實現的:通過操縱桿16沿機身11的長度方向的擺動,驅動連桿17帶動基座13圍繞旋轉軸線L轉動。
[0031]進一步可選的,機體10上還可以設置有控制器,操縱桿16的擺動可以由控制器驅動。應當理解,該控制器可以是任何已知的驅動結構,例如,加裝電機來驅動操縱桿16擺動或者通過設置三連桿機構來實現操縱桿16的擺動,這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而定,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0032]在可選的實施例中,每個機翼12上均成對地設置有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S卩,在機翼12上設置動力裝置時,會對應的設置有傳動裝置,并且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均至少設置在每個機翼12的前緣。而在更加優選的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3所示,在機翼12的后緣也可以設置有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此時模型飛機上會設置有4組動力裝置與傳動裝置,并且每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之間均是獨立的彼此之間相互不存在影響。
[0033]此外,在可選的實施例中,設置在機翼12前緣的兩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在轉動至第一設定位置A時,可以位于機翼12的上側;而設置在機翼12后緣的兩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在轉動至第一設定位置A時,可以位于機翼12的下側,如圖1所示,反之亦然。當然應當理解,如果需要,在可選的實施例中,這4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在第一設定位置A時可以均位于機翼12的上側或均位于機翼12下側。這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而定,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0034]進一步,當上述4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以圖1所示實施例構成時,在轉動至第二設定位置B時,位于機翼12前緣的兩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會沿著模型飛機的飛行方向;而位于機翼12后緣的兩組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會沿著飛行方向的反方向,即,形成如圖2所示的結構。
[0035]參照圖5和圖6所示,示出的是本實用新型模型飛機的第二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模型飛機的傳動裝置可以由傳動電機18、一對傳動軸21,22以及每一傳動軸上的傳動輪19,20構成。優選地,每一傳動軸上的傳動輪19,20可以為彼此相間隔設置的一對傳動輪 19,20。
[0036]具體地,傳動電機18和傳動輪19,20均設置在機身11內部,傳動電機18與傳動輪19,20中的任一個連接以驅動其旋轉,并且這傳動輪19,20之間通過同步裝置23相連接。也就是說,傳動電機18會驅動與其連接的傳動輪轉動,然后該傳動輪帶動同步裝置23旋轉,進而通過同步裝置23帶動另一個傳動輪旋轉。也就是說,在該實施例中,與傳動電機18相連接的傳動輪可以認為是主動輪,而另一個由同步裝置23帶動轉動的可以認為是從動輪。
[0037]進一步,上述的一對傳動軸21,22——對應地穿設于上述傳動輪19,20的軸心,即,每一個傳動輪的軸心均穿設有一根傳動軸。每根傳動軸的端部均分別與一個動力裝置的基座13連接,并且每根傳動軸的軸線均與相對應連接的每個基座13的轉動軸線L重合。具體來說,如圖6所示,在該實施例中設置有2個傳動輪,每個傳動輪對應地設置有一根傳動軸,每根傳動軸的端部均設置一個動力裝置,即,在該實施例中模型飛機具有4組動力裝置,并且動力裝置中的基座13是通過傳動裝置中的傳動軸與機體10的機身11連接的。
[0038]具體操作時,傳動電機18旋轉帶動與其連接的其中一個傳動輪(即,主動輪)轉動,與該傳動輪連接的傳動軸會相應旋轉,通過傳動軸的轉動帶動其兩端的動力裝置轉動;同時,同步帶23會帶動從動輪旋轉,進而與從動輪連接的傳動軸會相應轉動,以使得連接在該傳動軸兩端的動力裝置轉動。
[0039]與圖1至圖2所示實施例相類似的,圖5和圖6所示實施例的4組動力裝置也可以具有不同的轉動方向。具體來說,靠近模型飛機的機身11頭部的兩組動力裝置可以在傳動軸的帶動下同步旋轉,并在轉動至第一設定位置A時,位于機翼12的上側;而靠近模型飛機的機身11尾部的兩組動力裝置可以在傳動軸的帶動下同步旋轉,并在轉動至第一設定位置A時,位于機翼12的下側,如圖5和圖6所示,反之亦然。
[0040]同時參照圖3、4、5、6,現描述結合了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部分特征的第三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模型飛機的傳動裝置由連桿17、操縱桿16、一對傳動軸21,22以及每一傳動軸上的傳動裝置構成。也就是說,在本實施例中,由第一實施例中的連桿17和操縱桿16替換第二實施例中的傳動電機18,由連桿17和操縱桿16通過傳動軸21,22、傳動裝置來驅動動力裝置。
[0041]具體而言,連桿17與所述傳動裝置中的任一個相連,并且所述傳動裝置之間通過同步裝置23相連接,每根所述傳動軸均連接有所述動力裝置的基座13。進一步,操縱桿16可以沿機身11的長度方向(即,與模型飛機向前飛行方向相同的方向)可擺動地設置在機翼12的表面,連桿17的兩端可以分別與操縱桿16和傳動裝置中的任一個連接。也就是說,在該實施例中,動力裝置的轉動是通過如下形式實現的:通過操縱桿16沿機身11的長度方向的擺動,驅動連桿17帶動傳動裝置圍繞傳動軸21,22轉動。并且傳動裝置之間通過同步裝置23相連接。進一步,操縱桿16會驅動連桿帶動與其連接的傳動裝置轉動,然后該傳動裝置帶動同步裝置23旋轉,進而通過同步裝置23帶動另一個傳動裝置旋轉。也就是說,在該實施例中,與連桿17相連接的傳動裝置可以認為是主動裝置,而另一個由同步裝置23帶動轉動的可以認為是從動裝置。
[0042]進一步,傳動裝置與傳動軸固定連接,而每根傳動軸均連接有動力裝置的基座13,傳動裝置的轉動使得所有基座13圍繞各自所述轉動軸線L轉動。可以理解,第三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中相對應的部件的操作過程、設置位置和設置數量分別與在各自實施例中的操作過程、設置位置和設置數量相類似。
[0043]此外可選的,上述第二實施例和第三實施例中的同步裝置23為同步帶。進而上述第二實施例中的傳動輪19,20和第三實施例中的傳動裝置可以均為傳動齒輪,相應的同步帶可以為鏈條;或者上述傳動輪19,20和傳動裝置可以為皮帶輪,而同步帶為皮帶。應當理解,傳動輪19,20和同步裝置23的結構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而定,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0044]另外可選的,動力裝置的電機14可以具有帶第一連接齒輪的電機軸,螺旋槳15可以具有與第一連接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連接齒輪,通過第一連接齒輪和第二連接齒輪來實現電機14對螺旋槳15轉動的驅動。此外,在機體10上可以設置有電源,該電源可以與電機14電連接以為電機14供電。
[0045]結合圖1至圖6所示的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模型飛機的具體操作中,當模型飛機需要起飛時,用戶可以首先查看模型飛機動力裝置的位置,并通過模型飛機的操作手柄將動力裝置在傳動裝置的引導下調整到第一設定位置A。然后啟動模型飛機,使得電源為電機14供電從而帶動螺旋槳15旋轉,利用螺旋槳15的上升拉力帶動模型飛機升空;相反地,在模型飛機降落時,同樣利用螺旋槳15的下降拉力帶動模型飛機降落。
[0046]然后,當模型飛機升空后,用戶通過操作手柄下達指令,使得傳動裝置將動力裝置調整到第二設定位置B,此時模型飛機可以在螺旋槳15的飛行拉力的帶動下實現向前飛行;當需要模型飛機在空中進行懸停時,與模型飛機降落時類似的,用戶可以利用操作手柄,使得傳動裝置將動力裝置再次調整至第一設定位置A以實現模型飛機的懸停。
[0047]應當理解,通過模型飛機的操作手柄進行上述操作指令的下達可以通過任何現有的模型飛機的操作機構來實現,例如將常規的多軸飛行器和固定翼飛機的手柄相結合。這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而定,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此外,還應當理解,在本實用新型的模型飛機中,對于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的數量并沒有限定,可以根據具體使用情況進行增加或減少,而在較為優選的實施例中,模型飛機中可以安裝至少3組動力裝置,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004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型飛機,包括機體(10),所述機體(10)至少由機身(11)和對稱地設置在所述機身(11)兩側的機翼(12)構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動力裝置和傳動裝置, 其中,所述動力裝置由基座(13)、電機(14)以及螺旋槳(15)構成,所述基座(13)可轉動地支撐在所述機體(10)上,并且所述基座(13)的轉動軸線(L)與所述模型飛機的橫軸平行,所述螺旋槳(15)由容納在所述基座(13)中的所述電機(14)驅動旋轉, 其中,所述傳動裝置與所述基座(13)連接以驅動所述基座(13)圍繞所述轉動軸線(L)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13)具有第一設定位置(A)和第二設定位置(B), 其中,所述第一設定位置(A)為:所述螺旋槳(15)的軸線與所述模型飛機的豎軸平行的位置, 所述第二設定位置(B)為:所述螺旋槳(15)的軸線與所述模型飛機的縱軸平行的位置, 所述傳動裝置驅動所述基座(13)在所述第一設定位置(A)與所述第二設定位置(B)之間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翼(12)上對稱布置所述動力裝置,并且所述動力裝置設置在所述機翼(12)的前緣的前面和后緣的后面, 其中,所述基座(13)通過支持件與所述機翼(12)連接,并且所述基座(13)與所述支持件之間通過轉軸可轉動地連接,所述轉軸的軸線與所述轉動軸線(L)重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動裝置由操縱桿(16)和連桿(17)構成, 所述連桿(17)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操縱桿(16)和所述基座(13)連接, 其中,通過所述操縱桿(16)驅動所述連桿(17)帶動所述基座(13)圍繞所述轉動軸線(L)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體(10)上還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操縱桿(16)的運動由所述控制器驅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動裝置由傳動電機(18)、一對傳動軸(21,22)以及每一傳動軸上的傳動輪(19,20)構成, 其中,所述傳動電機(18)與所述傳動輪(19,20)中的任一個連接以驅動其旋轉,并且所述傳動輪(19,20)之間通過同步裝置(23)相連接, 其中,每根所述傳動軸(21,22)均連接有所述動力裝置的基座(13),并且每根所述傳動軸的軸線均與相對應連接的每個所述基座(13)的所述轉動軸線(L)重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動裝置由連桿(17)、操縱桿(16)、一對傳動軸(21,22)以及每一傳動軸上的傳動裝置構成, 其中,所述連桿(17)與所述傳動裝置中的任一個相連,并且所述傳動裝置之間通過同步裝置(23)相連接,每根所述傳動軸均連接有所述動力裝置的基座(13), 其中,通過所述操縱桿(16)驅動所述連桿(17)帶動與其連接的傳動裝置轉動,以使得所有所述基座(13)圍繞各自所述轉動軸線(L)轉動。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力裝置的所述電機(14)具有帶第一連接齒輪的電機軸,所述螺旋槳(15)具有與所述第一連接齒輪嚙合連接的第二連接齒輪。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模型飛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裝置(23)為同步帶。
【文檔編號】A63H27/18GK204261338SQ201420744784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日
【發明者】黃程 申請人:上海九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