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仰臥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仰臥板,包括前支撐座、后支撐架(5)、仰臥板主體(1),所述的前支撐座包括固定桿(10)、支撐桿(12)、卡塊(17)、第一托輥(11),固定桿(10)與支撐桿(12)相互套接并設有多個相配合的固定桿定位孔(14)和支撐桿定位孔(13),螺桿(16)穿過固定桿定位孔(14)和支撐桿定位孔(13)后用鎖緊旋鈕(15)固定,螺桿(16)末端與卡塊(17)和第一托輥(11)固定,卡塊(17)中心設有圓形凸起(18),固定桿定位孔(14)的孔徑大于圓形凸起(18)的外徑,圓形凸起(18)的外徑大于支撐桿定位孔(13)的孔徑,圓形凸起(18)的端面頂在支撐桿(12)的外表面。采用上述結構后,具有結構簡單合理、高低調節方便、連接牢固不晃動、鍛煉功能多、訓練效果好等優點。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動健身器材,特別是一種可以采用多種訓練方式進行健 身運動的多功能仰臥板。 多功能仰臥板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的不斷改進,體力勞 動的強度不斷減輕;但社會應酬的時間越來越多,出行方式也逐步被現代交通工具所代替, 很小有時間參加健身運動,身體素質卻不斷下降,隨之帶來了許多現代病,如頸椎病、腰椎 病、三高癥、肥胖癥等,這不僅僅影響個人形象,而且會增加心肺功能的負擔并衍生出許多 心血管疾病。為了適應社會需求,滿足室內運動健身的需求,各種健身運動蓬勃發展,各種 運動健身器材應運而生。
[0003] 仰臥板就是一種家庭和健身場所普遍使用的健身器材,通過仰臥起坐運動,不僅 可以增強腹部力量,而且可以鍛煉心肺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但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以 下不足:一是為了調節前支撐座的高低,一般將前支撐座設計成伸縮結構,它包括固定桿、 支撐桿、卡塊、第一托輥,固定桿與支撐桿相互套接并對應設有多個與螺桿相配合的固定桿 定位孔和支撐桿定位孔,螺桿的前端穿過固定桿定位孔和支撐桿定位孔后用鎖緊旋鈕固定 并頂在固定桿的外表面,螺桿的末端與卡塊和第一托輥固定,鎖緊旋鈕鎖緊后卡塊的內端 面頂在固定桿的外表面上,由于支撐桿與固定桿套接時留有間隙,支撐桿與固定桿之間在 鍛煉時會產生晃動,導致健身者不能平穩運動。二是現有的仰臥板功能單一,只能做仰臥起 坐單一動作,健身者容易產生煩燥情緒,健身運動難以堅持。三是現有的仰臥板主要以鍛煉 腹部的肌肉群為主,其它如胸部肌肉、上身臂力及腿部力量鍛煉不能兼顧。四是由于訓練時 身體后仰,對體質較差的訓練者來說仰臥起坐有一定的難度,做訓練動作時不能靈活自如, 即使能完成,但因數量、時間不足,也起不到鍛煉的效果。為此,許多生產廠家和有識之士進 行開發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較理想的產品面世。
【發明內容】
[0004] 為克服現有仰臥板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 理、前支撐座高低調節方便、連接牢固不晃動、鍛煉功能多、訓練效果好、可以對仰臥起坐起 助力作用的多功能仰臥板。
[0005]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它包括前支撐座、后支撐架、仰 臥板主體,仰臥板主體固定在后支撐架上,后支撐架連接在前支撐座上,所述的前支撐座包 括固定桿、支撐桿、卡塊、第一托輥,固定桿與支撐桿相互套接并對應設有多個相配合的固 定桿定位孔和支撐桿定位孔,螺桿的前端穿過固定桿定位孔和支撐桿定位孔后用鎖緊旋鈕 固定并頂在固定桿的外表面,螺桿的末端與卡塊和第一托輥固定,卡塊的中心設有圓形凸 起,與螺桿末端配合的固定桿定位孔的孔徑大于支撐桿定位孔的孔徑及圓形凸起的外徑, 支撐桿定位孔的孔徑小于圓形凸起的外徑,鎖緊旋鈕鎖緊后圓形凸起的端面頂在支撐桿的 外表面。
[0006] 所述固定桿的上部固定有第二托輥。
[0007] 所述后支撐架的前端固定有第三托輥。
[0008] 所述的固定桿上固定有連接座,后支撐架的前端鉸接在連接座上,連接座上設有 固定后支撐架的固定旋鈕。
[0009] 所述固定桿的上部設有彈性拉力器。
[0010] 所述的后支撐架上固定有俯臥撐桿。
[0011] 所述第一托輥、第二托輥和第三托輥的兩側對應設有泡棉套筒。
[0012] 采用上述結構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如下優點和效果:一是由于鎖緊旋鈕鎖緊后 其端面頂在固定桿的外表面,圓形凸起的端面頂在支撐桿的外表面,消除了固定桿與支撐 桿之間的活動間隙,使固定桿與支撐桿連接可靠、牢固穩定、無晃動。二是由于仰臥板上增 加了彈性拉力器,體質較差的健身者在仰臥起坐時可以利用彈性拉力器進行助力來減輕運 動強度,保證訓練動作靈活自如,可以大大增加仰臥起坐的數量,延長鍛煉時間,能起到很 好的訓練效果。三是也可以仰臥或坐在仰臥板上利用彈性拉力器進行左右臂力訓練、腿部 訓練,適應不同鍛煉內容的要求,達到不同的訓練效果,拓展仰臥板的鍛煉功能。四是可以 利用俯臥撐桿做俯臥撐運動。五是由于結構簡單、成本低、功能多,普通消費者都能接受,容 易推廣普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前支撐座結構示意圖。
[0015]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前支撐座配合結構示意圖。
[0016] 圖4為圖3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7] 其中1仰臥板主體,2俯臥撐桿,3彈性拉力器,4第三托輥,5后支撐架,6固定旋 鈕,7連接座,8拉環插銷,9第二托輥,10固定桿,11第一托輥,12支撐桿,13支撐桿定位孔, 14固定桿定位孔,15鎖緊旋鈕,16螺桿,17卡塊,18圓形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圖1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仰臥板的具體實施方案,它包括前支撐 座、后支撐架5、仰臥板主體1,仰臥板主體1固定在后支撐架5上,后支撐架5連接在前支 撐座上,所述的前支撐座包括固定桿10、支撐桿12、卡塊17、第一托輥11,固定桿10與支撐 桿12采用相互套接的伸縮結構,并對應設有多個相配合的固定桿定位孔14和支撐桿定位 孔13,螺桿16的前端穿過固定桿定位孔14和支撐桿定位孔13后用鎖緊旋鈕15固定并頂 在固定桿10的外表面,螺桿16的末端與卡塊17和第一托棍11固定,卡塊17的中心設有 圓形凸起18,與螺桿16末端配合的固定桿定位孔14的孔徑大于支撐桿定位孔13的孔徑及 圓形凸起18的外徑,支撐桿定位孔13的孔徑小于圓形凸起18的外徑,鎖緊旋鈕15鎖緊后 圓形凸起18的端面頂在支撐桿12的外表面。為了平穩放置,后支撐架5和支撐桿12的底 部固定有橫桿,橫桿的兩端固定有腳套。
[0019] 為了提高鍛煉效果,所述固定桿10的上部固定有第二托輥9,所述后支撐架5的 前端固定有第三托輥4,所述第一托輥11、第二托輥9和第三托輥4的兩側對應設有泡棉套 筒。為了便于方便折疊,所述的固定桿10上固定有連接座7,后支撐架5的前端鉸接在連接 座7上,連接座7上設有固定后支撐架5的固定旋鈕6。為了增加訓練功能,所述固定桿10 的上部通過拉環插銷8設有可折疊的彈性拉力器3,彈性拉力器3由拉手和拉簧組成,所述 的后支撐架5上固定有俯臥撐桿2。
[0020] 本實用新型除了可以進行正常仰臥起坐訓練外,還非常適宜體質較差的訓練者進 行仰臥起坐訓練,當體質較差的訓練者在身體后仰的同時雙手抓住彈性拉力器3的拉手, 彈性拉力器3通過拉簧儲能,當身體復位時彈性拉力器3釋放彈力起到助力作用,可以大大 減輕運動強度,保證訓練動作靈活自如,增加仰臥起坐的數量,延長鍛煉時間,從而達到訓 練效果。彈性拉力器3還可以進行臂力訓練、腿部力量訓練、擴胸訓練等。還可以通過俯臥 撐桿2進行俯臥撐運動。
[0021]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基礎上,所作出的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均落 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多功能仰臥板,包括前支撐座、后支撐架(5)、仰臥板主體(1),仰臥板主體(1) 固定在后支撐架(5)上,后支撐架(5)連接在前支撐座上,其特征是:所述的前支撐座包括 固定桿(10)、支撐桿(12)、卡塊(17)、第一托輥(11),固定桿(10)與支撐桿(12)相互套接 并對應設有多個相配合的固定桿定位孔(14)和支撐桿定位孔(13),螺桿(16)的前端穿過 固定桿定位孔(14)和支撐桿定位孔(13)后用鎖緊旋鈕(15)固定并頂在固定桿(10)的外 表面,螺桿(16)的末端與卡塊(17)和第一托輥(11)固定,卡塊(17)的中心設有圓形凸起 (18),與螺桿(16)末端配合的固定桿定位孔(14)的孔徑大于支撐桿定位孔(13)的孔徑 及圓形凸起(18)的外徑,支撐桿定位孔(13)的孔徑小于圓形凸起(18)的外徑,鎖緊旋鈕 (15)鎖緊后圓形凸起(18)的端面頂在支撐桿(12)的外表面。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仰臥板,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桿(10)的上部固定有第 二托輥(9)。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仰臥板,其特征是:所述后支撐架(5)的前端固定有 第三托輥(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仰臥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桿(10)上固定有連接 座(7),后支撐架(5)的前端鉸接在連接座(7)上,連接座(7)上設有固定后支撐架(5)的 固定旋鈕(6)。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仰臥板,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桿(10)的上部設有彈性 拉力器(3)。
6.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多功能仰臥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后支撐架(5)上 固定有俯臥撐桿(2)。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仰臥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托輥(11)、第二托輥(9) 和第三托輥(4)的兩側對應設有泡棉套筒。
【文檔編號】A63B23/04GK203886124SQ201420327495
【公開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9日
【發明者】胡江勇 申請人:胡江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