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拉繩墊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動彈力拉繩的結構,尤其是一種可有效防止拉繩與其上固定裝置因長期接觸摩擦而造成損毀的拉繩墊圈結構。
背景技術:
現代人生活作息忙碌,可用于運動的時間也相對減少,且現今大樓林立,供民眾利用的運動空間也甚少,為了令民眾可于此種環境下依然可享受運動樂趣,可充分利用空間及時間的隨身運動器材因而產生,如跑步機、踏步車及彈力健身器等。請參閱圖1,一般的彈力健身器I包括一拉繩10、二握把11、二織帶12及二固定元件13,在該拉繩10的一端所述織帶12穿設于所述握把11并自所述握把11的兩端延伸出,所述固定元件13用于固定并接合所述織帶12的兩端,所述拉繩10穿設于所述固定元件13,并于末端形成一頂抵部101以與所述固定元件13相抵,避免所述拉繩10自所述固定元件13脫出。使用者于使用時握持所述二握把11并施力,于施力同時亦須克服所述拉繩10的彈力,而可達到原地運動的功效。然而此種拉繩10的固定方式,所述拉繩10與所述固定元件13的接觸點容易發生疲勞性磨損而造成斷裂,使用者于使用時易因拉繩10的損壞而造成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構思一種可有效避免拉繩與固定裝置相互摩擦而造成損耗且延長拉繩使用壽命的拉繩固定結構,其可降低拉繩于使用時與固定裝置間所產生摩擦損耗,以延長拉繩的使用壽命,并有效避免使用者于使用時,因拉繩長期與固定裝置摩擦產生磨損而突然斷裂造成傷害。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拉繩墊圈結構,包括:—握繩,所述握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分別設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一固定裝置,包括一扣環與一扣合件,所述扣合件中部延伸有一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穿設于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內,所述扣環套設于所述中空套筒上固定所述握繩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一拉繩,所述拉繩連接所述握繩,所述拉繩穿設于所述固定裝置中;一墊圈,所述墊圈設于所述固定裝置與所述拉繩之間。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墊圈呈漏斗狀。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墊圈包括一第一環柱體,所述第一環柱體的中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二環柱體,所述第一環柱體的下表面貼于所述扣合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環柱體的外表面貼于所述固定裝置的內表面。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墊圈的材質為橡膠。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握繩上套設有一握把,所述握把為一中空管狀體。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扣環的一側表面環設有一凸緣,使所述扣環與所述扣合件組設時,所述中空套筒的外側壁面可與所述凸緣的內側卡合。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拉繩為一中空彈性拉繩。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拉繩的端部設有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為一球體,且其直徑大于所述墊圈的孔徑。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利用墊圈有效分隔拉繩與固定裝置,墊圈呈漏斗狀,在拉繩運動時可順應運動的方向均勻穩固地定位于固定裝置的內側,不會造成方向跑動或變形,從而使拉繩于運動時不會因直接與所述固定裝置相互摩擦而磨損、斷裂,達到保護及延長所述拉繩使用壽命的功效,避免所述拉繩發生疲勞性磨損或利邊切割造成損壞而傷害到使用者。
第I圖為現有彈力健身器的示意圖;第2圖為本實用新型拉繩墊圈結構的分解圖;第3圖為本實用新型拉繩墊圈結構的剖面圖;第4圖為本實用新型拉繩墊圈結構的立體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行說明。請參閱圖2至4所示,其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剖面圖與立體圖,圖中所示實施例是以拉繩一端為例作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拉繩固定結構2,包括:一握把20、一握繩21、一固定裝置22、一墊圈23與一拉繩24。握把20為一中空管狀體,以供使用者握持,其中,握把20外側表面設有一軟套(圖中未標示),可令使用者于使用時達到舒適與防滑的功效。握繩21為一布制的平面織帶,且穿設于握把20內,用以使拉繩24與握把20相結合,且具有一第一端211與一第二端212,第一端211與第二端212分別設有一第一開口2111 與一第二開口 2121。固定裝置22包括一扣環221與一扣合件222,其中,扣環221及扣合件222為金屬材料制成,以增強其固合力且可延長使用壽命。扣合件222中部延伸有一中空套筒2221,供以套設于第一開口 2111與第二開口 2121內,其中,扣環221的一側表面與扣環221中央孔洞相隔一段距離環設有一凸緣,握繩21的第一端211與第二端212相互重合后,中空套筒2221穿設于第一開口 2111及所述第二開口 2121內,并將扣環221按壓于該扣合件222上使中空套筒2221的外側壁面可與扣環221的該凸緣的內側壁面相卡合,以將握繩21的第一端211與第二端212固定并加以結合。墊圈23為橡膠等具耐磨特性的彈性材質,且設于拉繩24與固定裝置22之間,防止拉繩24與固定裝置22直接接觸,以避免拉繩24因受力造成損傷,進而磨損或斷裂,并降低拉繩24的耗損率。墊圈23呈漏斗狀,包括一第一環柱體231,第一環柱體231的中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二環柱體232,第一環柱體231的下表面貼于扣合件222的上表面,第二環柱體232的外表面貼于固定裝置22的中空套筒2221的內表面,拉繩24穿設于第二環柱體232內。墊圈23在拉繩24運動時可順應運動的方向均勻穩固地定位于固定裝置22的內側,不會造成方向跑動或變形,從而使拉繩24在運動時不會直接受到磨損而形成保護,延長了拉繩24的使用壽命,保護使用者的安全。拉繩24穿設于墊圈23內,且于末端設有一限位件241,以使拉繩24與墊圈23相抵,拉繩24可為各式具彈性的繩體,于本實施例中,拉繩24為一彈性的中空拉繩。其中,拉繩24穿過墊圈23的一端塞入限位件241,且限位件241為一球體,由于限位件241的直徑大于墊圈23的孔徑,因此可使拉繩24抵于墊圈23處,而不會自墊圈23脫落,以免于運動時因拉繩24脫落而造成使用者受傷。本實用新型的拉繩墊圈結構2,利用墊圈23有效分隔拉繩24與固定裝置22,使拉繩24于運動時不會因直接與所述固定裝置22相互摩擦而磨損、斷裂,達到保護及延長所述拉繩24使用壽命的功效,避免所述拉繩24發生疲勞性磨損或利邊切割造成損壞而傷害到使用者。綜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其他轉變方式亦皆在本案的范疇的中;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范圍下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握繩,所述握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分別設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 一固定裝置,包括一扣環與一扣合件,所述扣合件中部延伸有一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穿設于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內,所述扣環套設于所述中空套筒上固定所述握繩的第一端與第二端; 一拉繩,所述拉繩連接所述握繩,所述拉繩穿設于所述固定裝置中; 一墊圈,所述墊圈設于所述固定裝置與所述拉繩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呈漏斗狀。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包括一第一環柱體,所述第一環柱體的中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二環柱體,所述第一環柱體的下表面貼于所述扣合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環柱體的外表面貼于所述固定裝置的內表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圈的材質為橡膠。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繩上套設有一握把,所述握把為一中空管狀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環的一側表面環設有一凸緣,使所述扣環與所述扣合件組設時,所述中空套筒的外側壁面可與所述凸緣的內側卡合。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繩為一中空彈性拉繩。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墊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繩的端部設有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為一球體,且其直徑大于所述墊圈的孔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拉繩墊圈結構,包括一握繩,所述握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與所述第二端分別設有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一固定裝置,包括一扣環與一扣合件,所述扣合件中部延伸有一中空套筒,所述中空套筒穿設于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內,所述扣環套設于所述中空套筒上固定所述握繩的第一端與第二端;一拉繩,所述拉繩連接所述握繩,所述拉繩穿設于所述固定裝置中;一墊圈,所述墊圈設于所述固定裝置與所述拉繩之間。利用墊圈有效分隔拉繩與固定裝置,使拉繩于運動時不會因直接與固定裝置相互摩擦而磨損、斷裂,達到保護及延長所述拉繩使用壽命的功效,避免所述拉繩發生疲勞性磨損或利邊切割造成損壞而傷害到使用者。
文檔編號A63B21/055GK202983026SQ20122058617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明者郝思嘉 申請人:健力美運動用品(蘇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