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育競技訓練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
背景技術:
獨竹漂是發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種獨特的黔北民間絕技。獨竹漂高手們腳踩一根楠竹,漂行水上如履平地。“赤水獨竹漂”被列入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2011年的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獨竹漂第一次被列入運動項目。獨竹漂表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可以進行精湛的技藝表演,又可以進行競速比賽。適合單人、雙人和團隊等多種表演形式。單人、雙人表演有比正劃、倒劃、轉身、繞彎、滑行、換竿等技巧,形體自由美觀,速度快如飛;團隊表演則看重隊形以及隊列的整齊和有規律的變換,動作的連貫性和一致性。競技運動員在進行訓練過程中,除了體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處于獨竹漂上的平衡度的練習。目前,此領域的運動員對于平衡度的練習還沒有具體的訓練設備,導致運動員無法很好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根據不同階段的訓練需要進行調整、結構簡單、方便攜帶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供訓練運動員站立且具有浮力的主桿及設于主桿兩側的浮漂,主桿與浮漂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連接桿與主桿及浮漂呈可拆卸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競技運行員可進行實地訓練,即競技運動員站立在具有浮力的主桿上,即使訓練初期平衡難以掌握,可由主桿兩側與其連接的浮漂對主桿進行平衡,防止主桿晃動。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浮漂由若干塊呈可拆卸連接的浮塊構成,各浮塊上分別設有與連接桿呈可拆卸連接的連接件,主桿的軸向端面上設有若干與連接桿呈可拆卸連接且與浮塊上連接件對應設置的連接組件。其中,各浮塊之間呈卡接連接,其中,浮塊包括有浮體,浮體的軸向一端的端面上設有燕尾卡塊,另一端面上設有燕尾卡槽,兩相鄰的浮塊通過燕尾卡塊與燕尾卡槽實施連接;所述的浮塊上的連接件為開設于浮體周面上的螺紋孔,主桿上的連接組件為螺孔,連接桿的軸向兩端分別開設有螺紋,其中一端與浮塊呈螺紋連接,另一端與主桿呈螺紋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浮漂由若干塊呈可拆卸連接的浮塊構成,這樣設置后,競技運動員可以根據訓練平衡的不同程度對浮塊的數量進行選擇,訓練初期時選用較多的浮塊, 以此來增加主桿的平衡力;訓練一段時間后,競技運動員的自身平衡度較高時,可對浮漂中的浮塊進行拆卸,選用較少的浮塊來保持主桿的平衡,實現競技運動員處于不同訓練階段的對訓練設備要進行調整的目的,并且將浮漂中的浮塊進行拆卸分離后便于運輸及攜帶; 由于連接桿與主桿及浮漂呈可拆卸連接,這里優選螺紋連接,這樣設置后,競技運動員可隨浮塊的拆除而變換連接桿的位置。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主桿由至少兩段可伸縮配合的套桿組成,其中一個為主套桿,另為從套桿,主套桿上設有供從套桿軸向伸縮的空間,該空間內的側壁與從套桿的外壁之間設有撓性定位件。其中,撓性定位件為開設于主套桿空間內側壁上的定位槽及設于從套桿外壁上并與定位槽適配的撓性定位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主桿可伸縮設置是為了方便攜帶。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連接桿由兩段呈套接連接的桿體組成。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桿的長度可實施調節,使競技運動員可根據需要對浮漂與主桿之間的間距進行調節。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主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I部放大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浮塊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一圖6所示的一種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包括有可供訓練運動員站立且具有浮力的主桿1及設于主桿1兩側的浮漂2,主桿1與浮漂2之間通過連接桿3連接, 連接桿3與主桿1及浮漂2呈可拆卸連接。上述設置使競技運行員可進行實地訓練,即競技運動員站立在具有浮力的主桿1上,即使訓練初期平衡難以掌握,可由主桿1兩側與其連接的浮漂2對主桿1進行輔助平衡,防止主桿1晃動。為了滿足競技運動員處于不同階段對自身平衡的訓練,浮漂2由若干塊呈可拆卸連接的浮塊21構成,各浮塊21上分別設有與連接桿3呈可拆卸連接的連接件,主桿1的軸向端面上設有若干與連接桿呈可拆卸連接且與浮塊21上連接件對應設置的連接組件。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各浮塊21之間呈卡接連接,其中各浮塊21分別包括有浮體211,浮體211的軸向一端的端面上設有燕尾卡塊212,另一端面上設有燕尾卡槽213,兩相鄰的浮塊21通過燕尾卡塊212與燕尾卡槽213實施連接,需要說明的是,普通的卡塊及卡槽也可實施連接,但前者連接更為緊湊,所以優選前者;而且浮漂2由若干塊呈可拆卸連接的浮塊21構成,這樣設置后,競技運動員可以根據訓練平衡的不同程度對浮塊21的數量進行選擇,訓練初期時選用較多的浮塊21,以此來增加主桿1的平衡力;訓練一段時間后, 競技運動員的自身平衡度較高時,可對浮漂2中的浮塊21進行拆卸,選用較少的浮塊21來保持主桿的平衡,實現競技運動員處于不同訓練階段的對訓練設備要進行調整的目的,并且將浮漂2中的浮塊21進行拆卸分離后便于運輸及攜帶;浮塊21上的連接件為開設于浮體周面上的螺紋孔22,主桿1上的連接組件為螺孔11,連接桿3的軸向兩端分別開設有螺紋,其中一端與浮塊21呈螺紋連接,另一端與主桿1呈螺紋連接。當然,設于浮塊21及主桿1上的連接件及連接組件也可為卡接槽,連接桿3與浮塊21及主桿1之間可通過卡接連接,也是可行的。由于主桿1的長度較長,不便于攜帶,為了方便攜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主桿 1由至少兩段可伸縮配合的套桿組成,其中一個為主套桿12,另為從套桿13,主套桿12上設有供從套桿13軸向伸縮的空間121,該空間121內的側壁與從套桿13的外壁之間設有撓性定位件14 ;撓性定位件14為開設于主套桿12空間121內側壁上的定位槽141及設于從套桿13外壁上并與定位槽141適配的撓性定位塊142。在運輸過程中,可將從套桿13插接到主套桿12的空間121內,以此縮短主桿1的長度,方便攜帶;在訓練過程中,將從套桿13 由主套桿12中抽出,并通過撓性定位件14實施定位,并且此處的撓性定位件14也可為穿透主套桿12與從套桿13的鎖緊螺栓,也是可行的。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連接桿3由兩段呈套接連接的桿體31組成,競技運動員還可根據自身的需要對連接桿3的長度實施調節,以此來增加或減少主桿1的輔助平衡力。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預以列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1.一種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供訓練運動員站立且具有浮力的主桿及設于主桿兩側的浮漂,主桿與浮漂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連接桿與主桿及浮漂呈可拆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漂由若干塊呈可拆卸連接的浮塊構成,各浮塊上分別設有與連接桿呈可拆卸連接的連接件,主桿的軸向端面上設有若干與連接桿呈可拆卸連接且與浮塊上連接件對應設置的連接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浮塊之間呈卡接連接,其中,浮塊包括有浮體,浮體的軸向一端的端面上設有燕尾卡塊,另一端面上設有燕尾卡槽,兩相鄰的浮塊通過燕尾卡塊與燕尾卡槽實施連接;所述的浮塊上的連接件為開設于浮體周面上的螺紋孔,主桿上的連接組件為螺孔,連接桿的軸向兩端分別開設有螺紋,其中一端與浮塊呈螺紋連接,另一端與主桿呈螺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桿由至少兩段可伸縮配合的套桿組成,其中一個為主套桿,另為從套桿,主套桿上設有供從套桿軸向伸縮的空間,該空間內的側壁與從套桿的外壁之間設有撓性定位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撓性定位件為開設于主套桿空間內側壁上的定位槽及設于從套桿外壁上并與定位槽適配的撓性定位塊。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桿由兩段呈套接連接的桿體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桿由兩段呈套接連接的桿體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體育競技訓練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包括有可供訓練運動員站立且具有浮力的主桿及設于主桿兩側的浮漂,主桿與浮漂之間通過連接桿連接,連接桿與主桿及浮漂呈可拆卸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可根據不同階段的訓練需要進行調整、結構簡單、方便攜帶的獨竹漂水上平衡訓練設備。
文檔編號A63B22/16GK202315209SQ20112048242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8日
發明者張昕, 薛統 申請人:溫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