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動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與運動器材有關,特別是關于一種可供使用者進行腿部運動的運動器材。
背景技術:
由于高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大多數人為了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將大部份 時間都投入于工作中,很少有時間到戶外做運動,但沒有充足固定的運動又無法 維持健康的身體,以持續在職場上奮斗,因此,不需去戶外也能夠在室內達到相 同運動健身效果的運動器材則被大量的開發出來。
在眾多運動器材當中,踏步機一直是深受社會大眾喜好的運動器材之一,因 為爬樓梯登階、踏步的動作不僅能加強訓練腿部肌肉,更可改善體內血液循環并 有降低血脂的功能,因此,具有類似登高、踏步功能的運動器材則一直是業界開 發運動器材的重點項目之一。
以傳統踏步機而言,其僅能導引踏板執行上下移動的動作,使雙腿呈現上下 移動的狀態,由此可以訓練到的肌肉皆僅限于腿部前后肌肉,無法兼顧下半身其 它肌肉的訓練,且在操作過程中單純踏板上下移動的單調操作型態也容易讓使用 者漸漸失去持續使用的意志力,實在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為免除上述傳統踏步機單調上下移動的設計,習知另一踏步機在基座1前端
中央部份設置有兩個斜上傾斜的樞接軸2(如圖1所示),并將踏板通過上述兩樞接 軸與基座相樞接,當踏板被使用者踩踏受力時,則可使得踏板會相對基座進行斜 向移動,雖然此踏步機可進行不用方向的運動,但由于此踏步機的踏板支撐桿與 基座樞接部位是位于基座中心部份,且兩踏板間的相對直線距離大約等同于兩樞 接軸間的相對直線距離,因此,當踏板受力開始移動時,由于樞接軸設置位置及 踏板支撐桿的限制,則踏板會進行具有往前移動分量的動作,此動作雖可進行不 同于傳統踏步機的踏板上下移動方式,但移動方向卻無法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 例如一般人在爬樓梯時,當腳部施力往階梯踩時,則人體會向上爬升一階,此時 腳部相對于使用者身體應是位于后方,但此踏步機卻是腳部往前移動而身體仍然 在腳部后方,因此無法讓使用者進行舒適的踏步運動環境,造成使用上的困擾。
再者,市面上仍有另一種小型踏步機,其同樣可達到上下或左右傾斜移動的效果,但此種習知小型踏步機主要強調不占空間即可立即運動,卻因體積小而將 踏步移動路徑限制住,進而造成踏板移動路徑相對的縮小,且縮小后的移動路徑 不但無法完整達到踏板上下移動時使用者期望可消耗的熱量、或人體代謝循環的 功能,更因踏板移動延展性的不足,而無法有效地訓練腿部肌肉,此種踏步機也 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困擾。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其可進行不同于 傳統式踏板僅能上下移動的雙腿往復運動方式,加大踏板的移動路徑,使腿部肌 肉能獲得更好的延展性,以為使用者提供活動量更高的腿部運動。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使用者可依其自身需求選擇以單 腳或雙腿同時運動,增加運動的豐富性,并進而可避免因某只腳施力而另一只腳 被連動產生移動,而產生運動模式被限制住的不舒適感。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其較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方式, 可讓使用者在操作運動器材期間能降低操作上的不舒適感,并可進一步避免運動 傷害的產生。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架 體,具有一底座及一由所述底座向上延伸的支架; 一左踏板組件,包括一支撐桿
及一踏板,所述支撐桿包括一樞接部及一支撐部,其中,所述支撐桿為通過所述 樞接部并沿一第一軸向對應樞接于所述架體上,且所述踏板對應設于所述支撐桿
的支撐部上方; 一右踏板組件,包括一支撐桿及一踏板,所述支撐桿包括一樞接 部及一支撐部,其中,所述支撐桿為通過所述樞接部并沿一第二軸向對應樞接于 所述架體上,且所述踏板對應設于所述支撐桿的支撐部上方; 一左阻力裝置及一 右阻力裝置,提供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件移動時的阻力,分別包括一第一端 及一第二端,各所述第一端樞設至所述支架上,所述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二端分 別對應設至所述左、右踏板組件,其中,所述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一端相對于地 面的高度位置大于所述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二端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位置;其中, 所述第一軸向及所述第二軸向呈斜向由下往上,并分別由所述架體左右兩側向外 延伸。
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軸向與所述第二軸向略呈V字型相對排列。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左踏板組件及所述右踏板組件為相互獨 立動作。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在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因受力而開始 對應施力來源產生動作期間,所述左阻力裝置第一端與所述右阻力裝置第一端間 的相對直線距離小于所述左阻力裝置第二端與所述右阻力裝置第二端間的相對直 線距離。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分別在一相對高 點及一相對低點間進行往復動作,在前后軸向上,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 于所述相對高點的位置比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相對低點的位置更靠前方o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相對高 點間的相對直線距離小于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相對低點間的相對 直線距離。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底座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所述左、右 踏板組件支撐桿樞接于所述底座前端的左右兩側,且所述左、右踏板組件支撐桿 的支撐部為位于所述底座的后端上方,其中,所述運動器材包括二緩沖裝置,其 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踏板組件支撐桿的支撐部下方,以避免因所述左、右踏板 組件的踏板受力而使所述支撐桿直接碰觸至所述底座。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左、右阻力裝置具有一特定伸縮行程, 并當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進行移動時,所述左、右阻力裝置會對應受 力來源而在所述特定伸縮行程內進行動作,且所述左、右阻力裝置還具有一特定 回復力,用以將所述左、右踏板組件回復未受力前的狀態。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左、右阻力裝置分別為一油壓缸。
以上所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軸向及所述第二軸向與地面形成一介于30度至90度的夾角。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除了可訓練到腿部前后肌肉外,更可加強訓練腿 部側邊肌肉、大腿內側等平常較不易訓練到的部位,使腿部肌肉線條雕塑更完整, 達到完整訓練下半身肌肉的效果,而且由于本發明可使踏板呈現斜向由上往下運 動,進而加大踏板的移動路徑,使腿部肌肉能獲得更好的延展性,為使用者提供 活動量更高的腿部運動。
圖l是習知踏步機的示意圖2是本發明運動器材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3是本發明運動器材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4是本發明運動器材的踏板位于相對高點處的主視圖5是本發明運動器材的踏板位于相對低點處的主視圖6是本發明運動器材的踏板位于相對高點處的俯視圖7是本發明運動器材一較佳實施例的踏板側移俯視示意圖8是本發明運動器材一較佳實施例的左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了能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下面將列舉本發明的若干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 圖進行詳細說明。在本發明的各附圖中,對等或近似的部件會標示相同的編號。 以下的詳細說明是本發明目前已知的較佳實施例,當然,對熟習此項技藝者而言, 本發明還可采用其它多種顯而易知的等效實施方式,而下述各種實施方式均應被 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所要求的保護范圍所涵蓋。
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腿部運動器材100,其包括有一架體 10、 一左踏板組件ll、 一右踏板組件12、 一左阻力裝置21及一右阻力裝置22。
在本實施例中,架體10包括有一底座101及一由底座101向上延伸的支架 102,其可穩定地放置于地面上,底座101還包括一前端106及一后端107,主要 作為運動器材100的其它構件的裝設基礎。在本實施例中,在支架102向上延伸 處組設有可供使用者雙手抓握的握持部103,使用者可在操作運動器材100過程中 將手握持于握持部103上,以保持身體的穩定性及平衡感。
如圖3所示,左踏板組件11及右踏板組件12各包括一支撐桿111、 121及一 踏板112、 122,且各支撐桿lll、 121包括有一樞接部113、 123及一支撐部114、 124,在本實施例中,左踏板組件11的支撐桿111通過樞接部113并沿著一第一 軸向Pl而對應樞接于底座101的前端106左側,右踏板組件12的支撐桿121通 過樞接部123并沿著一第二軸向P2而對應樞接于底座101的前端106右側,使支 撐桿lll、 121可相對于架體10進行偏轉,而踏板112、 122則分別對應設置于支 撐桿lll、 121的支撐部114、 124上方。在本實施例中,左、右踏板組件ll、 12 支撐桿111、 121的支撐部114、 124位于底座101的后端107上方,左、右踏板 組件11、 12樞接部113、 123與支撐部114、 124分別對應于底座101的前端106 及后端107,使本運動器材100具有整體感,不會有前后端太突出的突兀現象產生, 而且,運動器材IOO還包括二緩沖裝置15, 二緩沖裝置15由具有吸震效果的材質 所構成,其分別設置于左、右踏板組件支撐桿的支撐部下方,以避免左、右踏板 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因受力而開始移動時,支撐桿lll、 121會直接碰觸 到底座101,造成操作上的不適。
在本實施例中,二支撐桿lll、 121與底座101前端106左右兩側相樞接的樞 接軸軸向Pl、 P2是呈現斜向,并分別由架體10兩側向外延伸,二軸向Pl、 P2 大體為略呈V字型相對排列,并且跟地面形成一夾角關系,由于軸向P1、P2相 對于架體10是呈現斜向關系,因此當左、右踏板組件ll、 12受力而開始移動時, 則會相對于架體10進行斜向上、下偏移往復運動。在本實施例中,二支撐桿lll、 121與架體10樞接的樞接軸軸向P1、 P2與地面形成一約30度的夾角,此夾角最 好是一介于30度至90度的夾角,夾角大小的改變會影響到踏板112、 122側移延 展的變化,例如當夾角角度愈大時,踏板112、 122側移延展的路徑就會相對加 大,從而增加踏板側移的延展性,并相對提高腿部肌肉運動的強度。再者,在本 實施例中,左踏板組件ll與右踏板組件12是相互獨立動作,不會在操作運動器 材100期間產生兩踏板組件相互連動的現象,因此,使用者可依自身需求選擇是 單腳或雙腿同時運動,以增加其運動的豐富性,并進而避免因某只腳施力而另一 只腳被連動產生移動,產生運動模式被限制住的不舒適感。
左阻力裝置21及右阻力裝置22可為左、右踏板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 提供移動時的阻力,在本實施例中,左、右阻力裝置21、 22最好為一油壓缸,也 可采用其它如氣壓棒、彈簧等具有相等功能的裝置。左、右阻力裝置21、 22各包 括一第一端211、 221及一第二端212、 222,各第一端211、 221可樞設至支架102 的握持部103上,而左、右阻力裝置21、 22的第二端212、 222則可分別對應設 至左、右踏板組件11、 12的支撐桿111、 121上。在本實施例中,左、右阻力裝 置2K 22的第一端211、 221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位置大于左、右阻力裝置21、 22 的第二端212、 222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位置,其采用類似懸吊的方式分別將左、右 阻力裝置21、 22設置于支架102與左、右踏板組件ll、 12之間。此外,左、右 阻力裝置21、 22具有一特定伸縮行程,當左、右踏板組件11、 12的踏板受力進 行移動時,則左、右阻力裝置21、 22會對應受力來源而在前述特定伸縮行程內進 行動作。如本實施例采用油壓缸作為阻力裝置,其油壓缸伸縮行程則取決于油壓 缸長度的大小,且本實施例的油壓缸是采用懸吊方式設置于運動器材100上,相 比于傳統式踏步機將阻力裝置設置于踏板下方,本發明的踏板112、 122可依其左、 右阻力裝置21、 22的伸縮行程而具有較大的運動行程及較大側移的延展性,而不 用受限于傳統式踏步機將阻力裝置設置于踏板下方,所能移動的范圍僅限于踏板 與架體間的高低差。此外,左、右阻力裝置21、 22還具有一特定回復力,當使用 者要結束運動器材100的操作時,則左、右阻力裝置21、 22會將左、右踏板組件 11、 12的踏板112、 122回復至原始未受力前的狀態(如圖4所示)。
因此,通過上述結構,當使用者將雙腳踩踏于踏板112、 122開始施力運動時, 則左、右踏板組件11、 12會進行對應受力來源的動作,由于二支撐桿111、 121 與底座101前端106左右兩側相樞接的樞接軸軸向Pl、 P2是呈現斜向,并分別由 架體IO兩側向外延伸,則當踏板112、 122因受力開始進行動作時,則會呈現類 似八字形由上往下斜向側移的移動方式(如圖3所示),而由于左、右踏板組件ll、 12是采用獨立動作方式,兩踏板組件彼此間不會相互連動,因此當左、右踏板組 件11、 12的踏板112、 122受力而開始對應施力來源產生動作期間,左阻力裝置 21第一端211與右阻力裝置22第一端221間的相對直線距離Ll會小于左阻力裝 置21第二端212與右阻力裝置22第二端222間的相對直線距離L2,由此可知, 本發明可讓使用者在操作期間能依自身需求而進行雙腿肌肉的訓練,兩踏板斜向 上下移動的程度及兩腿間相互運動距離可依使用者操作而改變,不會像傳統式踏 步機一般,因兩踏板會相互帶動,而將其兩腿間的延展性限制住。本發明大幅提 升了運動模式的豐富性,并可減少使用者因運動模式太過單調而無法持之以恒地 進行運動的現象。
如圖3 圖5所示,由于左阻力裝置21及右阻力裝置22會在一伸縮行程內進 行動作,因此會帶動左、右踏板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分別于一相對高點H 及一相對低點L間進行往復動作,并由于二支撐桿lll、 121與底座101前端106 左右兩側相樞接的樞接軸軸向P1、 P2呈現斜向,并分別由架體10兩側向外延伸, 因此當使用者施力于踏板112、 122要開始進行運動器材100的操作時,左、右踏 板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會在相對高點H及相對低點L間進行斜向側移往 復運動。由此,當左、右踏板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分別位于相對高點H 時(如圖4所示),則左、右踏板組件11、 12的踏板112、 122間的相對直線距離 L3會小于左、右踏板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位于前述相對低點L間的相 對直線距離L4(如圖5所示)。由此不難發現,當使用者兩腿同時施力將踏板112、 122往相對低點L移動時,其雙腿間運動的延展性則可相對的提高,且兩腿延展 性的增加更可加強訓練到傳統踏步機無法有效訓練到的腿部側邊肌肉,讓使用者 能更有效地雕塑腿部肌肉線條。
如圖6、圖7所示,圖6為本發明運動器材的踏板位于相對高點處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踏板側移俯視示意圖,踏板112、 122由相對高點H 往相對低點L移動,當踏板112、 122在進行斜向左右側移時,此斜向移動路徑除 具有上下移動的量能外,更具有左、右移動分量的路徑,而且本發明的踏板112、 122會受到支撐桿111、 121的長度及支撐桿112、 122與架體IO樞接位置的限制,因此,在進行左右移動的同時,還會產生一往后移動的分量,就架體前后軸向而 言,在操作運動器材100期間,左、右踏板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位于相 對高點H的位置比左、右踏板組件ll、 12的踏板112、 122位于相對低點L的位置更靠前方。如圖8所示,從左側視圖進行觀察,更可清楚地發現,就運動器材 100整體而言,當踏板112位于相對高點H時,其相對位置比踏板122位于相對 低點L的位置來得更靠前方,而傳統式踏步機的支撐桿大部份樞接于架體中央部 位,當其受力而開始移動時,踏板會向前向外產生左右偏移的動作。由此可知, 本發明踏板112、 122移動方式明顯和傳統式踏步機不同,再者,本發明踏板的移 動方式則較符合實際爬樓梯或登高的運動模式,由此較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方式, 可讓使用者在操作運動器材期間能降低操作上的不舒適感,并可進一步避免運動 傷害的產生。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進行不同于傳統式踏板僅能上下移動的雙腿往復運動方 式,因此本發明除了可訓練到腿部前后肌肉外,更可加強訓練腿部側邊肌肉、大 腿內側等平常較不易訓練到的部位,使腿部肌肉線條雕塑更完整,達到完整訓練 下半身肌肉的效果。而且由于本發明踏板可獨立動作,使用者可依其自身需求而 選擇以單腳或雙腿同時運動,增加其運動的豐富性,并進而可避免因某一只腳施力而另一支腳被連動產生移動,產生運動模式被限制住的不舒適感。
雖然本發明已通過以上若干實施例進行詳細披露,但仍有其它實施方式可被 實施,因此,本發明權利要求的意涵與范圍,并不受前述實施例的描述所局限。
權利要求
1、一種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架體,具有一底座及一由所述底座向上延伸的支架;一左踏板組件,包括一支撐桿及一踏板,所述支撐桿包括一樞接部及一支撐部,其中,所述支撐桿為通過所述樞接部并沿一第一軸向對應樞接于所述架體上,且所述踏板對應設于所述支撐桿的支撐部上方;一右踏板組件,包括一支撐桿及一踏板,所述支撐桿包括一樞接部及一支撐部,其中,所述支撐桿為通過所述樞接部并沿一第二軸向對應樞接于所述架體上,且所述踏板對應設于所述支撐桿的支撐部上方;一左阻力裝置及一右阻力裝置,提供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件移動時的阻力,分別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各所述第一端樞設至所述支架上,所述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二端分別對應設至所述左、右踏板組件,其中,所述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一端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位置大于所述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二端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軸向及所述第二軸向呈斜向由下往上,并分別由所述架體左右兩側向外延伸。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向與所述第二軸 向略呈V字型相對排列。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踏板組件及所述右踏 板組件為相互獨立動作。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因受力而開始對應施力來源產生動作期間,所述左阻力裝置第一端與所述右阻 力裝置第一端間的相對直線距離小于所述左阻力裝置第二端與所述右阻力裝置第二端間的相對直線距離。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分別在一相對高點及一相對低點間進行往復動作,在前后軸向上,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相對高點的位置比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相對低點的位置更靠前方。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相對高點間的相對直線距離小于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相對低點間的相對直線距離。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所述左、右踏板組件支撐桿樞接于所述底座前端的左右兩側,且所述左、右踏板組件支撐桿的支撐部為位于所述底座的后端上方,其中,所述運動器材包括二緩沖裝置,其分別設置于所述左、右踏板組件支撐桿的支撐部下方,以避免因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而使所述支撐桿直接碰觸至所述底座。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阻力裝置具有一特定伸縮行程,并當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進行移動時,所述左、右阻力裝置會對應受力來源而在所述特定伸縮行程內進行動作,且所述左、右阻力裝置還具有一特定回復力,用以將所述左、右踏板組件回復未受力前的狀態。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阻力裝置分別為一油壓缸。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軸向及所述第二軸向與地面形成一介于30度至90度的夾角。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動器材。該運動器材包括有一架體,具有一底座及一由底座向上延伸的支架;一左踏板組件,包括一支撐桿及一踏板;一右踏板組件,包括一支撐桿及一踏板;一左阻力裝置及一右阻力裝置,提供左、右踏板組件的踏件移動時的阻力,分別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各第一端樞設至支架上,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二端分別對應設至左、右踏板組件,其中,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一端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位置大于左、右阻力裝置的第二端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位置;其中,第一軸向及第二軸向呈斜向由下往上,并分別由架體左右兩側向外延伸。本發明的踏板移動方式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可讓使用者在操作運動器材期間能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
文檔編號A63B22/04GK101172196SQ20061013792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10月30日
發明者沈銘山 申請人: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