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模領域,尤指一種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飛行器要飛行都必須滿足柏努利定律(Bernoulli′s Principle),對于飛機來說,主要是靠螺旋槳和機翼來共同達成。對于直升機來說,是由同時起升降作用和轉向作用的螺旋槳系統來實現,根據動物行走是尾隨頭的仿生學原理,螺旋槳系統安裝在直升機的頭部上方即可。螺旋槳的旋轉提供了直升機的升空動力,而對于直升機的轉向問題,即直升機的前進、后退、左轉、右轉都是通過轉向機構來控制的,更確切的說是通過控制轉向機構的傾斜盤來實現的。傾斜盤是把直升機總距桿和周期變距桿的操縱位移分別轉換成螺旋槳葉的總距操縱和周期變距操縱的主要操縱機構。它是直升機操縱系統特有的復雜而重要的構件。由于傾斜器的出現使直升機的復雜操縱得以實現,現已在所有直升機上應用。其構造形式雖有多種,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傾斜器一般由與操縱線系相連的不旋轉件和與槳葉變距拉桿相連的旋轉件組成。不旋轉件通過徑向止推軸承與旋轉件相連。由操縱線系輸入的操縱量,經過不旋轉件轉換成旋轉件的上下移動和傾斜運動,再由與旋轉件相連的槳葉變距拉桿改變槳葉槳距,使槳葉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改變,從而實現直升機的飛行操縱。傾斜盤旋轉件的轉動由與螺旋槳轂相連的扭力臂帶動。傾斜盤在結構上要保證縱向、橫向和總距操縱的獨立性。因此轉向主要由轉向機構中的傾斜盤來決定,對于傾斜盤的選擇直接就關系到了飛機改變方向時轉向的有效半徑。
一種現有技術的航模轉向機構公開于中國專利CN200420093891.1中,其傾斜盤由傾斜上盤和傾斜下盤組成,傾斜上盤和傾斜下盤之間經轉軸軸承互相連接,傾斜上盤軸心設有金屬內套,金屬內套插入傾斜下盤的轉軸軸承。但是這種傾斜盤使用起來機械性能不夠靈敏,造成直升機轉向的扭矩大,轉向半徑過大,機動性能差,尤其對于競賽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因此極待一種機械性能好、抗拉抗磨、轉向半徑小、轉向靈敏且結構簡單的轉向結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基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單、靈活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包括螺旋槳單元、旋轉頭、主軸、傾斜盤、轉盤及連接拉桿,所述旋轉頭、轉盤及傾斜盤貫穿固定于主軸,其通過連接拉桿與螺旋槳單元聯接。
所述傾斜盤由傾斜底盤、外傾斜盤、軸承及轉向球構成,軸承置于外傾斜盤內,其置于傾斜底盤上,所述轉盤在傾斜底盤上繞主軸自由轉動,所述轉向球置于傾斜底盤及轉盤內。所述外傾斜盤以連接拉桿聯接舵機。
所述外傾斜盤包括盤身及三個由盤身外伸的連接臂,所述兩兩連接臂之間構成120度夾角。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外傾斜盤包括盤身及至少兩個由盤身外伸的連接臂,所述兩兩連接臂之間相互垂直。
所述螺旋槳單元包括主翼、主翼軸及主翼夾,主翼軸貫穿旋轉頭,其兩端以主翼夾固定主翼。主翼夾以連接拉桿聯接轉盤。主翼軸與主翼夾之間置有橡膠圈。
所述螺旋槳單元進一步包括平衡翼、平衡桿及角度調節座,所述平衡桿通過角度調節座固定于旋轉頭上端,其兩端固定平衡翼。所述角度調節座以連接拉桿聯接轉盤,所述平衡翼以連接拉桿連接主翼。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轉向機構結構簡單、功能齊全、外形美觀,機體轉向靈活、敏捷,整機轉向機構部件少,易于裝配。
為使本發明更加容易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發明一種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的具體實施例。
圖1為本發明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傾斜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本發明轉向機構組件安裝于航模的機身主體內,構成航模的轉向件。參照圖1至圖3所示,其包括傾斜盤1、轉盤20、旋轉頭31、下螺旋槳單元4、上螺旋槳單元5、主軸6及若干根連接拉桿(未標示)。所述旋轉頭31、轉盤20和傾斜盤1由上而下順序貫穿固定于主軸6上。
所述傾斜盤1由傾斜底盤10、外傾斜盤11、軸承12及轉向球13構成,所述轉盤20以螺釘14固定于傾斜底盤10上,并可繞主軸6轉動。軸承12固定于外傾斜盤11內,其置于傾斜底盤10上并與轉盤20一起旋轉。轉向球13置于傾斜底盤10及轉盤20內。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外傾斜盤11由一托盤110和由托盤110水平向外伸出的三個連接臂111組成,所述兩兩連接臂之間形成120度夾角。牙箱擺桿8前端套接舵機7,后端以螺釘固定一鋁球(圖未示),其通過鋁球套接長接頭15。長接頭15以舵機連接桿16連接長接頭17,當然,長接頭15、舵機連接桿16和長接頭17亦可以一體成型,通過長接頭17套接外傾斜盤11的連接臂111,此連接方式以120度角平均分布于三個不同位置,則可以舵機7控制拉動傾斜盤1,達到飛行轉向目的。
轉盤20外緣有四個球狀頭,以90度角平均分布,其對稱套接長接頭21及拐接頭22。長接頭21以I型拉桿23套接搖臂54,拐接頭22以圓柱銷25連接固定于擺臂32上,擺臂32另一端連接環形接頭33,環形接頭33套接搖臂55。可以理解,長接頭21和I型拉桿23亦可以一體成型。擺臂32固定于導向架91上,導向架91以銅套92套于主軸6上,導向架91兩端以圓柱銷93連接固定頭帽94,固定頭帽94以螺釘貫穿主軸6固定于旋轉頭31的底部。固定頭帽94起連接及堅固主軸6頂部的作用。
主翼軸42貫穿旋轉頭31中部,主翼夾43通過軸承45、平墊圈46、平墊圈47及螺釘48固定于主翼軸42上,主翼41以螺釘49套接主翼夾43。所述主翼軸42與主翼夾43之間置有橡膠圈44,可在主翼41高速旋轉時緩解對主翼夾43和旋轉頭31的沖擊。主翼夾43通過長拉桿56連接搖臂54,搖臂54以長接頭24連接轉盤20,這樣通過舵機7能有效的控制航模飛機的飛行方向。
角度調節座53固定于旋轉頭31頂部U形接口內,其前后套接搖臂55,左右以銅套57固定于搖臂54上,則角度調節座53以搖臂55及搖臂54聯接轉盤20。平衡桿52貫穿固定于角度調節座53上,搖臂55通過鎖環58固定于平衡桿52上,平衡翼51通過平衡塊59固定于平衡桿52上。鎖環58和平衡塊59以螺釘固定在平衡桿52上,平衡塊59擰入平衡翼51中,最終達到連接固定平衡翼51的目的。所述平衡翼51以搖臂54及長拉桿56連接主翼41。
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所述外傾斜盤11為90度傾斜盤,其具有四個水平向外伸出的連接臂112,所述兩兩連接臂之間相互垂直。牙箱擺桿8前端套接舵機7,后端以螺釘固定一鋁球(圖未示),其通過鋁球套接長接頭15,長接頭15以舵機連接桿16連接長接頭17,長接頭17套接外傾斜盤11的連接臂112,此連接方式以90度角平均分布于四個不同位置,分別套接于外傾斜盤11四個連接臂上。則可以舵機7控制拉動傾斜盤1,達到飛行轉向目的。
本實施例中,轉向機構的接頭部位基本都用鋁球,是為增加轉向的機動性、靈活性。
工作方式啟動時,主電機帶動舵機7旋轉,進而通過牙箱擺桿8、長接頭15、舵機連接桿16及長接頭17拉動傾斜盤1及轉盤20同向旋轉。轉盤20通過長接頭21、I型拉桿23、長接頭24、搖臂54及長拉桿56連接并拉動主翼41旋轉。轉盤20同時通過拐接頭22、擺臂32、環形接頭33及搖臂55連接并拉動平衡翼51以相同方向旋轉。主翼41的旋轉使機身產生升力,平衡翼51的旋轉則使機身保持平衡。主翼41和平衡翼51可在轉向機構的帶動下產生聯動功能,同步同向轉動,易于控制飛行轉向。
權利要求
1.一種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包括螺旋槳單元、旋轉頭及主軸,其特征在于還由傾斜盤、轉盤及連接拉桿構成,所述旋轉頭、轉盤及傾斜盤貫穿固定于主軸,其通過連接拉桿與螺旋槳單元聯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盤由傾斜底盤、外傾斜盤、軸承及轉向球構成,軸承置于外傾斜盤內,其置于傾斜底盤上,所述轉盤在傾斜底盤上繞主軸自由轉動,所述轉向球置于傾斜底盤及轉盤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傾斜盤包括盤身及若干個由盤身外伸的連接臂,所述兩兩連接臂之間構成120度或90度夾角。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傾斜盤以連接拉桿聯接舵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槳單元包括主翼、主翼軸及主翼夾,所述主翼軸貫穿旋轉頭,其兩端以主翼夾固定主翼。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翼夾以連接拉桿聯接轉盤。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翼軸與主翼夾之間置有橡膠圈。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槳單元進一步包括平衡翼、平衡桿及角度調節座,所述平衡桿通過角度調節座固定于旋轉頭上端,其兩端固定平衡翼。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調節座以連接拉桿聯接轉盤,所述平衡翼以連接拉桿連接主翼。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航模的轉向機構組件,包括螺旋槳單元、旋轉頭、主軸、傾斜盤、轉盤及連接拉桿,所述旋轉頭、轉盤及傾斜盤貫穿固定于主軸,其通過連接拉桿與螺旋槳單元聯接。本發明轉向機構結構簡單、功能齊全、外形美觀,機體轉向靈活、敏捷,整機轉向機構部件少,易于裝配。
文檔編號A63H27/20GK1887398SQ20061003661
公開日2007年1月3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20日
發明者羅之洪 申請人:羅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