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跳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彈跳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傳統的彈跳床由床面及支撐框架組成。床面周邊用彈性元件繃緊,床面的周邊或底部以支撐框架支撐。現有的支撐框架結構如圖1所示,具有一環形結構的弧形管1,通過三個或四個支架2將其支撐起來,支架2可采用如圖示的W形支腳結構或其它結構形式。該結構簡單,組合方便,但是由于支腳底部沒有方向限制,在受力時會向內或向外擺動,發生框架變形。四個支腳不能保證在同一圓周上,使用時間長了會產生永久性變形,使支撐框架不處于同一平面上,影響使用的安全性穩定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跳床,其支撐框架具有穩固結構,長期使用也不易變形且易于拆卸安裝。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跳床,包括床面及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架由兩層環形支承架與不限定數量的縱向支撐管構成,所述縱向支撐管支撐固定于兩層環形支承架之間。
為了兼顧安裝及運輸的方便性,所述環形支承架由不限定數量的弧形短管連接而成,一T形無焊接連接裝置把相鄰兩段弧形短管及所述的縱向支撐管連接固定。
其中一層環形支承架的弧形短管管體上設有彈簧固定孔,用以固定彈簧或其它彈性元件。
上述兩層環形支承架形狀、周長一致,因此縱向支撐管能豎直支撐于兩層支承架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跳床采用了一種改進的支撐框架,該支撐框架具有兩層環形支承架,兩支承架之間以縱向支撐桿固定支撐,在環形支承架與縱向支撐桿之間以T形無焊接連接裝置固定。采用這樣的支撐框架,不但安裝、拆卸方便,而且整個支撐框架不變形,不會內外擺動,結構牢固穩定,增強了耐用性、安全性及美觀性。
圖1是現有的彈跳床支撐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彈跳床支撐框架結構示意圖。
圖3是T型無焊接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T型無焊接連接裝置與各部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5是跳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為跳床的支撐結構,由上環形支承架1、下環形支承架5和縱向支撐管4構成。上環形支承架及下環形支承架由數段弧形短管11或51拼接形成首尾相接的環形結構。縱向支撐管4垂直支撐固定在上環形支承架1與下環形支承架5之間。上、下環形支承架可采用數量及形狀相同的弧形短管,使上、下底面支承架形狀、周長一致。
弧形短管11及51與縱向支撐管4的連接方式如圖4所示,通過如圖3所示的T形無焊接連接裝置3連接而成。以弧形短管11的連接為例,弧形短管11的管口制成扁平狀,與T形無焊接連接裝置3的橫向連接管31的形狀一致吻合,并在管口處沖有對穿孔110。將相鄰弧形短管11的扁平管口相對穿入連接裝置3的橫向連接管31內,使其管口的對穿孔110與橫向連接管31上的定位孔32(螺孔或銷孔)對齊,然后將連接件33(螺釘或銷釘)穿入上述定位孔32和對穿孔110中,再將該連接裝置3的豎向連接管34插入縱向支撐管4的管口內,使其連接成一體。同理地,下環形支承架的弧形短管51通過連接裝置3固定于縱向支撐管的另一端。該結構使跳床的支撐框架牢固穩定,防止縱向支撐管向內、外擺動,可以保證跳床在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
如圖5所示,把床面6鋪設于裝配好的支撐結構的上環形支承架,并用彈性元件繃緊固定于框架圓周上,跳床即裝配完畢。根據現有技術,床面的鋪設還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固定于上述的支撐框架上,在此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跳床,包括床面及支撐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框架由兩層環形支承架與不限定數量的縱向支撐管構成,所述縱向支撐管支撐固定于兩層環形支承架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支承架由不限定數量的弧形短管連接而成,一T形無焊接連接裝置把相鄰兩段弧形短管及所述的縱向支撐管連接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跳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短管兩端具有扁形管口。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跳床,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層環形支承架的弧形短管管體上設有彈簧固定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跳床,其特征在于兩層環形支承架形狀、周長一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跳床,包括床面及支撐框架,所述支撐框架由兩層環形支承架與不限定數量的縱向支撐管構成,所述縱向支撐管支撐固定于兩層環形支承架之間。本實用新型的跳床采用了一種改進的支撐框架,不但安裝、拆卸方便,而且整個支撐框架不變形,不會內外擺動,結構牢固穩定,增強了耐用性、安全性及美觀性。
文檔編號A63B5/11GK2897321SQ20052011994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7日
發明者朱國一 申請人:朱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