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棋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文娛器具,特別是與國人樂于參與的棋類運動有關的多功能棋盒。
背景技術:
現時的棋類運動,用于對奕雙方的棋盤有紙做的或軟薄塑膠做的可折疊型,有木板或金屬板做的不可折疊型;有掛在墻壁上或刻印在石板面上的固定型,高級一點的是電子投影型。上述棋盤與裝棋子的盒子或袋子是分離式,不利于外出旅行,再就是比較死板,沒什么新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棋盤和棋盒為一體型,可在棋盒內設置能貯存棋譜等功能的液晶顯示器,攜帶和對奕方便快捷的多功能棋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多功能棋盒,該棋盒以折合頁1為對稱設置盒蓋頁2、3,折合頁1和盒蓋頁2、3為中空夾合型,在盒蓋頁2、3上設置棋盤4,在盒蓋頁2、3的邊端棱上至少設置一個鎖定柱5、一個鎖定孔6和一個扣子7。
——所述折合頁1有兩個折合點8、9,在兩個折合點中間加入增強韌性和強度的纖維線12,棋盒展開后,側視呈凹字形,或在折合頁1設置三葉合頁14以連接盒蓋頁2、3。
——所述盒蓋頁端部一側可設置能貯存棋譜等功能的液晶顯示器10和控制鍵盤11。
——所述棋盤4可設在盒蓋頁的內面或(和)外面,棋盤可為中國象棋棋盤,國際象棋棋盤或圍棋棋盤。
——所述扣子7可制成提手型。
——所述棋盤4為中國象棋棋盤時,可一次注塑為陰線。
本實用新型可做成不帶液晶顯示器的普通型和帶液晶顯示器的高雅型,使用攜帶方便,不易丟失棋子,而且可利用液晶顯示器貯存的歌曲音樂調節娛樂氣氛,可謂是一舉幾得的休閑、運動器具。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兩盒蓋頁合并成盒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兩盒蓋頁展開時的示意圖。
圖3是圖2折合頁1的局部剖視放大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展開后的俯視圖(中國象棋)。
圖5是本實用新型展開后的俯視圖(國際象棋)。
圖6是本實用新型展開后的俯視圖(圍棋)。
圖7是本實用新型折合頁設置三葉合頁時展開后的俯視圖(中國象棋)。
圖8是圖7B處的放大圖。
在圖1~圖8中,1為折合頁,2、3為盒蓋頁,4為棋盤,5為鎖定柱,6為鎖定孔,7為扣子,8、9為折合點,10為液晶顯示器,11為控制鍵盤,12為纖維線,13為電源孔,14為三葉合頁。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參照圖1~圖6,可利用塑料的韌性和強度將折合頁1和盒蓋頁共3頁一次注塑成型。根據棋子的大小設計合適的邊端棱、鎖定柱5的高度和鎖定孔6的深度。當制作為中國象棋棋盒時,棋盤為一次性注塑為陰線;其它棋盤為貼印型。當制作帶液晶顯示器的棋盒時,由專門設計人員將數拾種棋局,棋譜、音樂、歌曲集成在芯片液晶顯示電路和控制電路裝置中連同電池和導線,設置在中空的盒蓋頁中,控制器可用作對抗賽的定時,選擇棋局,棋譜和歌曲音樂。
實施例二用木質或其他材料做的棋盒,可用如下方法實施參照圖1~圖8,用幾組特制“三葉合頁”把棋盒折合頁1和盒蓋頁2、3連接在一起,然后由專門設計人員將二邊的液晶顯示器的電路連接在一起,再把不透明的簿塑料或布制成的棋盤貼在上面,使連接的痕跡掩蓋了,棋盒內平滑、美觀,且利于運走模子。
“多功能棋盒”除適用于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外,還適用于其他棋類。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棋盒,其特征在于該棋盒以折合頁(1)為對稱設置盒蓋頁(2、3),折合頁(1)和盒蓋頁(2、3)為中空夾合型,在盒蓋頁(2、3)上設置棋盤(4),在盒蓋頁(2、3)的邊端棱上至少設置一個鎖定柱(5)、一個鎖定孔(6)和一個扣子(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合頁(1)有兩個折合點(8、9),在兩個折合點中間加入增強韌性和強度的纖維線(12),棋盒展開后,側視呈凹字形,或在折合頁(1)設置三葉合頁以連接盒蓋頁(2、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頁端部一側可設置能貯存棋譜等功能的液晶顯示器(10)和控制鍵盤(11)。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棋盤(4)可設在盒蓋頁的內面或(和)外面,棋盤可為中國象棋棋盤,國際象棋棋盤或圍棋棋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子(7)可制成提手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棋盤(4)為中國象棋棋盤時,可一次注塑為陰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棋盒,該棋盒以折合頁為對稱設置盒蓋頁,折合頁和盒蓋頁為中空夾合型,在盒蓋頁上設置棋盤,在盒蓋頁的邊端棱上至少設置一個鎖定柱、一個鎖定孔和一個扣子;本實用新型可做成不帶液晶顯示器的普通型和帶液晶顯示器的高雅型,使用攜帶方便,不易丟失棋子,而且可利用液晶顯示器貯存的歌曲音樂調節娛樂氣氛,可作定時對抗賽,可謂是一舉幾得的休閑、運動器具。
文檔編號A63F3/02GK2740247SQ200520008860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17日
發明者朱大培 申請人:朱大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