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握把護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用以包覆于握把的用品有關,特別是關于一種長管狀的握把護套。
背景技術:
現有球拍、球桿、腳踏車把手等各式握把上,通常會套設一套管或是纏繞一握把帶,目的在于能使使用者于握持握把時感受舒適,甚至使握把更具有減震、止滑等效果。
在產品結構上,有業者制造握把帶時,是由一長片體狀的握把帶,再將握把帶以螺旋纏繞的方式卷繞于握把上,但是此種螺旋纏繞結構可能因使用者握持時的翻轉力量,使得纏繞處分離導致該握把帶與握把松脫,因此另有業者另外設計套管結構,是以直接套設于握把上,可有效抵抗握持時的翻轉力量,進而改善了上述握把帶容易松脫的缺點,但是套管為一透空的管體,通常是以射出成形,因此材質上受限為可射出成型的材質,一般采用為橡膠,然而橡膠所能達到的舒適效果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握把護套,具有結構簡單、制作方便的侵點,且易于應用不同物性的材質,而提供更佳的使用感受。
為達成前揭目的,本實用新型一種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呈長管狀的套管;該套管是由一長形片體所形成,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片體的二長側邊部分各形成一長形接合部,并是令該二接合部以其第一表面相對的方式沿長軸向接合而形成一接唇;該套管是以該第一表面為外周面及該第二表面為內周面,而該接唇位在該套管內。
其中該片體是由至少二不同片層所疊合而成。
其中該片體是由一第一片層與一第二片層疊合而成,而該第一片層是為PU塑膠材質,該第二片層是為發泡材質制成。
其中該片體呈等腰梯形,其二短邊相互平行,而其二長側邊等長,并以該片體的二長側邊接合而成的套管,使該套管具有一窄徑端與一寬徑端。
其中該片體的二長側邊分別削除而形成一斜邊。
其中還包含有一內管,其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端;一纏繞層,是由一握把帶纏繞于該內管的外周面而形成;該套管是套設于該纏繞層的外周面。
其中該片體的接合部是以車縫技術而接合,且該二接合部的接合處呈線形。
其中該片體的接合部是以高周波技術而接合,且該二接合部的接合處呈線形。
以下配合附圖舉二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功能作詳細說明,其中所用附圖先簡要說明如下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制作材料的立體圖;圖3是沿圖2中3-3剖線的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半成品時的立體圖,表示套管未翻卷前的狀態;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在制作時,套管翻卷過程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套設于一握把時的截面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圖8是沿圖7中8-8剖線的剖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套管示意圖;以及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套管與內管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握把護套10,是單純由一套管20所構成;該套管20是以圖2所示的一片體21所構成,該片體21是由一第一片層22與一第二片層23相互貼合而成,該第一片層22是為PU塑膠材質制成,而該第二片層23是為發泡材質制成。該片體21具有第一片層22的一面是為一第一表面24,而該片體21具有第二片層23的一面是為一第二表面25,此外,該片體21的二長側邊分別削除而形成一斜邊29,使該第二片層23頂面積略小于該第一片層22的頂面積,而該片體21于各該斜邊29處形成一接合部26(如圖3所示)。
制作時,該片體21由該二接合部26以其第一表面24相互對合的方式,且與該片體21的長側邊留有預定距離處,利用車縫技術將該二接合部26接合(注亦可利用高周波技術),使該二接合部26的接合處呈線形并形成一接唇26’。于是,該片體21則形成如圖4所示的呈中空狀的套管半成品20’,該套管半成品20’是以該片體21的第二表面25為外周面,一端為一第一端27,另一端為一第二端28,且該二接合部26是露現于該套管20外。接著,將該套管20的第一端27由外向管內翻折,并由該第二端28伸出(如圖5所示)(注亦可從該第二端28由內向外翻折),直至該第一表面24與該第二表面25完全翻轉,成為圖1所示的套管20,此時,該套管20是以該片體21的第一表面24為外周面,而該二接合部26的接合處所形成的接唇26’是位于該套管20內。
該套管20經翻折后,使該二接合部26位于該套管20內,當該套管20套設于握把50時,斷面如圖6所示,該接唇26’與握把50相抵頂,而形成兩者20、50能緊密套接。
經由上述結構,該套管20非經由現有射出成型方法,因此材質也非限制為可射出的材質,同時在本實施例中是由具有二種不同材質的片體21所制成,相較現有單層的橡膠套管,更提升使用者握持的舒適感與吸震性,該片體21是由二種不同材質的片層以相互疊合的方式即可簡易地組合,而形成具有不同材質的套管20,確實具有制作方便、降低成本的優點。亦可加設更多材質組成該片體,使該握把護套由材質的增加而增進其抗震、吸汗、舒適等不同效用。
請參閱圖7及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握把護套30,包含有一內管31,是為現有的橡皮材質中空管體,其一端為開口端32,另一端為封閉端33。
一纏繞層34,是由一握把帶35纏繞于該內管31的外周面而形成,且該握把帶35是由發泡材質制成。
一套管40,其結構與前揭實施例大致相同,其差異在于該套管40是為單層的PU材質所制成,是由一片體的二長側邊接合而成,且將該接合處43由外翻折至內而形成該套管40(如圖9所示),該套管40具有一第一端41與一第二端42,且該第一端41的口徑略小于該第二端42的口徑。
制作時,將該握把帶35纏繞于該內管31表面而形成該纏繞層34,再如圖10所示,將該內管31的開口端32由該套管40的第二端42套入,直至該套管40與該內管31完全對合,完成如圖7所示的握把護套30。
由上述的組合,該握把護套30除具有前揭實施例的優點外,更兼具現有握把帶與現有內管的優點,且該套管40是套設于該內管31的纏繞層24外,改善現有握把帶容易因使用者長期握持而導致松脫的缺點,制造時亦可依照各式握把的不同需求,利用不同材質的內管、握把帶以及套管構成握把護套,進而增進本實用新型的產業利用性。
權利要求1.一種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呈長管狀的套管;該套管是由一長形片體所形成,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片體的二長側邊部分各形成一長形接合部,并是令該二接合部以其第一表面相對的方式沿長軸向接合而形成一接唇;該套管是以該第一表面為外周面及該第二表面為內周面,而該接唇位在該套管內。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片體是由至少二不同片層所疊合而成。
3.依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片體是由一第一片層與一第二片層疊合而成,而該第一片層是為PU塑膠材質,該第二片層是為發泡材質制成。
4.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片體呈等腰梯形,其二短邊相互平行,而其二長側邊等長,并以該片體的二長側邊接合而成的套管,使該套管具有一窄徑端與一寬徑端。
5.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片體的二長側邊分別削除而形成一斜邊。
6.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其中還包含有一內管,其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為封閉端;一纏繞層,是由一握把帶纏繞于該內管的外周面而形成;該套管是套設于該纏繞層的外周面。
7.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片體的接合部是以車縫技術而接合,且該二接合部的接合處呈線形。
8.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護套,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片體的接合部是以高周波技術而接合,且該二接合部的接合處呈線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握把護套,包含有一旦長管狀的套管;該套管是由一長形片體所形成,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片體的二長側邊部分各形成一長形接合部,并是令該二接合部以其第一表面相對的方式沿長軸向接合而形成一接唇;該套管是以該第一表面為外周面及該第二表面為內周面,而該接唇位在該套管內。
文檔編號A63B49/02GK2666495SQ200420001868
公開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4年1月14日
發明者王茂修 申請人:翰柏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