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泳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泳鏡,特別是指一種針對泳鏡的頭帶改良,能夠提供穿戴更為舒適不會有滲水顧慮,且可改善泳鏡穿戴過度傾斜的游泳池專用泳鏡。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泳鏡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穿戴時頭帶可以對眼窩的上、下方至頭部后方的直線距離分別進行調整,以提供穿戴時適當的拉引力,使得鏡框的上下緣對眼窩上下方能夠適當的貼合,而能夠于穿戴時感覺更為舒服的泳鏡。
本實用新型泳鏡另一目的,在于用兩條頭帶適當對鏡框的上下緣進行拉引,而能夠降低穿戴時鏡框被過度拉引傾斜狀況,以提供鏡片在水中較佳的折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效果,一種泳鏡,包括左、右鏡框,每一鏡框具有外表面與內表面,于內、外表面之間設有收容槽用于收容鏡片;鼻架,是設于左、右鏡框的內側;頭帶裝置,包含分別設于左、右鏡框外側上方的第一繩具、第二繩具,及設于左、右鏡框外側下方的第三繩具,以及分別設于第一、二繩具及第三繩具上的調整扣。
該左、右鏡框外側上方分別設有凹陷,并于該凹陷朝該左、右鏡框的內表面一側設有長圓形組裝孔,供第一、二繩具穿越。
該凹陷內進一步設有硬材質且具穿孔的抗拉體,以供第一、二繩具穿越該凹陷時,穿戴拉引能降低該凹陷形變。
該抗拉體由其上穿孔所在位置進一步延伸設有補強肋,其上設有與該穿孔相通的通道,該補強肋可組裝于該凹陷的組裝孔內,以強化該組裝孔的結構,提高第一、二繩具穿戴時的抗引力。
該抗拉體包含一長軸面是組裝于該凹陷,并將該凹陷覆蓋,及至少一短軸面是抵止在該凹陷的組裝孔一側,而該補強肋由該短軸面延伸出并設有供第一、二繩具穿越的通道。
該抗拉體的長軸面的一側是緊鄰于該短軸面,兩者的截面呈L型,而該穿孔則設于該L型抗拉體的短軸面上。
該鼻架是一體成型于左、右鏡框的內側上緣。
該左、右鏡框的凹陷下方進一步分別凸設有第一銜接座,其上設有第二穿孔,鼻架下方的左、右鏡框的內側分別設有第二銜接座,其上設有調整孔以供第三繩具由一側鏡框的第二穿孔穿越該調整孔,再由另一側鏡框的第二穿孔穿越出。
該左、右鏡框的下緣進一步設有定位夾槽并與第一銜接座保持一間距,供第三繩具環繞穿過第一銜接座及定位夾道,再夾置于定位夾道與第一銜接座間的間距。
該第二銜接座的調整孔進一步組裝有兩端透空的套筒,以強化該調整孔的結構強度利于撓性繩具的穿越。
該第一、二繩具及第三繩具是位于左/右鏡框水平中心線的兩側。
該第一、二繩具,每一繩具都具有結合端與自由端,該結合端的構形與該凹陷相當,穿越該L型抗拉體再組裝于該凹陷后,適可塞滿該凹陷,而該自由端銜接該結合端的一側為圓形,另一側則為扁形于組裝時可方便穿越。
該左、右鏡框的內表面一體成型護墊。
該左、右鏡框的凹陷下方進一步分別凸設該第一銜接座,其上設有第二、三穿孔供第三繩具穿越。
該第三繩具的一自由端為圓形,另一自由端則為扁形于組裝時可方便穿越,其中該圓形自由端穿越該第三穿孔后則可配合一束緊件將該端固定。
一種泳鏡,包括左、右鏡框,每一鏡框具有外表面與內表面,于內、外表面之間設有收容槽用于收容鏡片;
鼻架,是設于左、右鏡框的內側頭帶裝置,是分別設于左、右鏡框外側包含第一繩具、第二繩具及分別設于第一、二繩具上的調整扣。
該左、右鏡框外側分別設有上、下兩凹陷,并于每一凹陷朝該左、右鏡框的內表面一側設有長圓形組裝孔,供第一、二繩具穿越。
該凹陷內進一步設有硬材質且具穿孔的抗拉體,以供第一、二繩具穿越該凹陷時,穿戴拉引力能降低該凹陷形變。
該抗拉體由其上穿孔所在位置進一步延伸設有補強肋,其上設有與該穿孔相通的通道,該補強肋可組裝于該凹陷的組裝孔內,以強化該組裝孔的結構,提高第一、二繩具穿戴時的抗引力。
該抗拉體包含一長軸面是組裝于該凹陷,并將該凹陷覆蓋,及至少一短軸面是抵止在該凹陷的組裝孔一側,而于短軸面則設有供第一、二繩具穿越的穿孔。
圖2是
圖1將第二繩具組合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體式鏡框、鼻架與護墊的正式圖。
圖4是為圖3 4-4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泳鏡調整位于鼻架之間的頭帶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
泳鏡1、1’、1”左鏡框2、2’、2”右鏡框 3、3’、3”鼻架 4、4’頭帶裝置5 鏡片 6
抗拉體 7、7”護墊8外表面 20、,30 內表面 21、31凹陷22、32組裝孔 23、33第一銜接座 24、3 4 第二銜接座 25、35第二穿孔241、341、241’收容槽 28,38定位夾道29,39調整孔 251、351第一繩具50、50’、50” 第二繩具51、51’、51”第三繩具52、52’ 調整扣 53、53’結合端 510 自由端 511長軸面 70短軸面 71補強肋 72通道73第三穿孔26’ 束緊件 27’套筒90
另,該凹陷22、32的下方設有第一銜接座24、34其上設有第二穿孔241,341用于供頭帶裝置5的第三繩具52穿越(詳后述)。又,于左、右鏡框2、3的內側近中央處分別設有第二銜接座25、35,其上設有調整孔251、351,該調整孔251、351組裝有兩端透空的套筒90,用以強化該調整孔251、351的結構強度利于頭帶裝置5的繩具的穿越。另如圖3、圖5所示,該左、右鏡框2、3的下緣設有定位夾槽29、39并與第一銜接座24、34保持一間距,供頭帶裝置5的第三繩具52環繞穿過第一銜接座24、34及定位夾道29、39,再夾置于定位夾道29、39與第一銜接座24、34間的間距。且第三繩具52穿越后可被拉引近直線利于穿戴的平衡。而該鼻架4,是一體成型于左、右鏡框2、3的內側上緣,緊鄰于該第二銜接座25、35的上方。
如
圖1,頭帶裝置5,包含第一繩具50、第二繩具51、第三繩具52及調整扣53,其中第一、二繩具50、51為相同構造,是分別設于組裝孔23、33,為方便說明僅分解出第二繩具51,如
圖1所示,該第二繩具51具有結合端510與自由端511,該結合端510的構形與前述左鏡框2的凹陷22相當,其穿越該L型抗拉體7的通道73再組裝于該凹陷22后,適可塞滿該凹陷22,并使該L型抗拉體7的長軸面70將該凹陷22切齊覆蓋。而該第二繩具51的自由端511銜接結合端510的一側為圓形,另一側則為扁形于組裝時可方便穿越該L型抗拉體7的通道73。而第三繩具52如圖5虛線所示,則由右鏡框3的第二穿孔341穿越該第二銜接座35、25的調整孔351、251,再穿越該左鏡框2的第二穿孔241,其間分別被夾置于定位夾道29、39與第一銜接座24、34間的間距。值得一提的是,如圖4所示,該左鏡框2的組裝孔、第二穿孔23、241是位于該第二銜接座25的穿孔251的水平中心線X的兩側,即,該左、右鏡框2、3水平中心線的兩側,如此,可均衡穿戴時第一、二繩具50,51的拉引。
該調整扣53分別設于第一、二繩具50,51及第三繩具52上,用于分別提供調整繩具的長短。要強調的是,位于鼻架4之間的第三繩具52是可以配合穿戴者的鼻梁高度進行調整,如圖5虛線所示,穿戴者可視自己鼻梁的高度將第三繩具52的該處抽動調整,調整后位于第二銜接座25、35的此段第三繩具52,因為被定位夾槽29、39與第一銜接座24、34的間距夾置,所以,泳鏡穿戴拉引時受力在該第一銜接座24、34上并不會影響該段或對鏡框造成變形。此外,穿戴者眼窩下方至頭部后方的直線距離較短,則可由調整扣53將該第三繩具52的穿戴長度進行調整,而穿戴者眼窩上方至頭部后方的直線距離較長,則可由另一調整扣53將該第一、二繩具50、51的穿戴長度調整,如此,穿戴時則可提供適當的拉引力,使得左、右鏡框2、3的上下緣對眼窩上下能夠適當的貼合,而能夠于穿戴時感覺更舒服。且由兩條頭帶適當對鏡框的上下緣進行拉引,而能夠降低穿戴時鏡框被過度拉引傾斜,以提供鏡片6在水中較佳的折射效果。
再如圖6、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第三實施例泳鏡1’、1”,該兩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主要構造相同,差別在于圖6的第二實施例的泳鏡1’省略第二銜接座,另外設置第三穿孔26’及束緊件27’,因此,左、右鏡框2’、3’的內側僅鼻架4’一體連接其上,第一、二繩具50’、51’則分別穿越左、右鏡框2’、3’外側的第二穿孔241’(右鏡框3’的第二穿孔未示出),而第三繩具52’則為左右兩段,每一段的一自由端為圓形,另一自由端則為扁形于組裝時可方便穿越,乃分別穿越過左、右鏡框2’、3’的該第三穿孔26’及束緊件27’,其中該圓形自由端穿越該第三穿孔26’后則可配合該束緊件27’將該端固定。如此,同樣可達到將第一、二繩具50’、51’及第三繩具52’由兩個調整扣53’分別調整的目的。而圖7的第三實施例的泳鏡1”則是鼻架4”設置的型式不同,其是以調整扣40”連接于左、右鏡框2”、3”內側的銜接孔26”、36”上,而左、右鏡框2”、3”的外側則設置如第一實施例的兩個凹陷并分別以組裝有抗拉體7”的第一、二繩具50”,51”等分別組裝,如此,同樣可達到本實用新型對該第一、二繩具50”,51”分別調整,而對眼窩上下能夠適當的貼合,使穿戴感覺更舒服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泳鏡確能達到創作的目的,符合實用新型專利要件,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大凡依據本實用新型所為的各種修飾與變化,例如將繩具以一條穿越兩框架、或將框架上的穿引座以凸出于框架周緣設置、或將穿引座設于框架的左、右周緣等仍應包含于本專利申請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泳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鏡框,每一鏡框具有外表面與內表面,于內、外表面之間設有收容槽用于收容鏡片;鼻架,設于左、右鏡框的內側;頭帶裝置,包含分別設于左、右鏡框外側上方的第一繩具、第二繩具,及設于左、右鏡框外側下方的第三繩具,以及分別設于第一、二繩具及第三繩具上的調整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左、右鏡框外側上方分別設有凹陷,并于該凹陷朝該左、右鏡框的內表面一側設有長圓形供第一、二繩具穿越的組裝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凹陷內設有硬材質且具穿孔的抗拉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抗拉體由其上穿孔所在位置進一步延伸設有補強肋,其上設有與該穿孔相通的通道,該補強肋組裝于該凹陷的組裝孔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抗拉體包含一組裝并覆蓋該凹陷的長軸面,及至少一抵止在該凹陷的組裝孔一側的短軸面,所述補強肋由該短軸面延伸出并設有供第一、二繩具穿越的通道。
6.如權利要求5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抗拉體的長軸面的一側是緊鄰于該短軸面,兩者的截面呈L型,所述穿孔則設于該L型抗拉體的短軸面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鼻架是一體成型于左、右鏡框的內側上緣。
8.如權利要求6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左、右鏡框的凹陷下方分別凸設有第一銜接座,其上設有第二穿孔,鼻架下方的左、右鏡框的內側分別設有第二銜接座,其上設有供第三繩具穿越的調整孔。
9.如權利要求7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左、右鏡框的下緣進一步設有定位夾槽,該定位夾槽與第一銜接座保持一間距;第三繩具環繞穿過第一銜接座及定位夾道,夾置于定位夾道與第一銜接座間的間距。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銜接座的調整孔組裝有利于撓性繩具的穿越的兩端透空的套筒。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二繩具及第三繩具是位于左/右鏡框水平中心線的兩側。
12.如權利要求3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二繩具,每一繩具都具有結合端與自由端,該結合端的構形與該凹陷相當,穿越該L型抗拉體組裝并塞滿于該凹陷;該自由端銜接該結合端的一側為圓形,另一側則為扁形。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左、右鏡框的內表面一體成型護墊。
14.如權利要求2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左、右鏡框的凹陷下方分別凸設該第一銜接座,其上設有供第三繩具穿越的第二、三穿孔。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第三繩具的一自由端為圓形,另一自由端則為扁形,該圓形自由端穿越該第三穿孔并由一束緊件將該端固定。
16.一種泳鏡,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鏡框,每一鏡框具有外表面與內表面,于內、外表面之間設有收容槽用于收容鏡片;鼻架,是設于左、右鏡框的內側頭帶裝置,是分別設于左、右鏡框外側包含第一繩具、第二繩具及分別設于第一、二繩具上的調整扣。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左、右鏡框外側分別設有上、下兩凹陷,并于每一凹陷朝該左、右鏡框的內表面一側設有長圓形供第一、二繩具穿越的組裝孔。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凹陷內設有硬材質且具穿孔的抗拉體。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抗拉體由其上穿孔所在位置延伸設有補強肋,其上設有與該穿孔相通的通道,該補強肋組裝于該凹陷的組裝孔內。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泳鏡,其特征在于該抗拉體包含一組裝并覆蓋該凹陷的長軸面,及至少一抵止在該凹陷的組裝孔一側的短軸面,短軸面設有供第一、二繩具穿越的穿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泳鏡,包括具有外表面與內表面并收容有鏡片的左、右鏡框,及設于左、右鏡框的內側上緣的鼻架,以及設于左、右鏡框的外側的頭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頭帶裝置至少包括第一繩具、第二繩具及分別設于第一、二繩具上的調整扣,其中第一繩具設于左、右鏡框外側上方,而第二繩具則設于左、右鏡框外側下方,如此,由該調整扣分別對第一、二繩具的調整,可提供第一、二繩具不同的穿戴長度,提供穿戴時適當的拉引力,使得鏡框的上下緣對眼窩上下能夠適當的貼合,而能夠于穿戴時感覺更舒服,也可提供鏡片在水中較佳的折射效果。
文檔編號A63B33/00GK2601703SQ0320114
公開日2004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3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3年1月15日
發明者江丕林 申請人:江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