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飛行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行器具,尤其涉及一種左翼與右翼底部設有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以形成導流空間的改進的飛行器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改進的飛行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由前向后延伸的機身,該機身的前側結合一配重體,該機身向左及向右分別延伸一左翼及一右翼,該左翼與該右翼具有相對應的預定形狀,該左翼與右翼的后側分別延伸一左尾翼及一右尾翼,而該左翼與右翼的前側緣底部分別至少連接一左導流翼及一右導流翼,該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的后側分別與該左翼及右翼分離一預定距離,而該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則分別連接于該機身的左、右二側,且左導流翼與左翼及右導流翼與右翼的不連接處分別形成一導流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
前述的改進的飛行器具,其中配重體的后側具有一上、下及后側通空的插槽,該插槽可插入該機身前端。
前述的改進的飛行器具,其中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分別向該左翼及右翼的二相分離外側及前側遞縮。
本實用新型借設于左翼與右底部的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增加空氣對左翼與右翼底部的導流,從而增加本實用新型的浮力,借以延長滯留于空中的時間;再借由該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外側寬度遞縮的結構,使飛行更平穩。
圖2A是
圖1所示的II-II剖線的剖視圖。
圖2B是本實用新型左、右翼在飛行時受到的力量分布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圖4所示V-V剖線的剖視圖。
圖6是習用飛行器具的立體示意圖。
需要強調的是,該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的后側分別與該左翼2及右翼3分離預定距離L,該斜向下延伸的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則分別與該左翼2與該右翼3形成一攻角α。此一攻角α在流體力學中,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的作用與反作用原理即分解為如圖2B所示,該左、右翼2、3以速度V向前飛行,相對風向則以速度V′沿著該左、右翼2、3頂面與該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的底面流過,因而產生一垂直于該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的空氣動力(Aerodynamic force)F。該空氣動力F可分解成兩個分力,一是垂直于風向的升力K,另一為與風向同一方向的阻力D;由于該升力K可將該左、右翼2、3整個往上推,而使整臺飛行器具具有較佳的浮力。
另外,該左導流翼22與左翼2及右導流翼32與該右翼3的不連接處分別形成一導流空間H,使本實用新型在飛行時,空氣在該導流空間H中形成導流,使空氣在受到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的導引后則往該左、右翼2、3的底部流動,故可再使該左、右翼2、3在導流空間H處的底部形成另一向上的第二升力P。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該配重體4的插槽41供該機身1的前端插入,并使該機身1插入的深度處于較佳位置。而后使用者(圖中未示)可抓住該機身1的中段處,并順勢擲出,本實用新型可先依靠慣性往前飛行,該配重體4具有將機身1前端往下壓的功能,而該左尾翼21及右尾翼31的頂面則受空氣的阻擋,再將該機身1往后壓,使機身1的前、后能夠獲得平衡。另外,該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在飛行中可使其后側略呈真空狀態,空氣即可由該左、右導流翼22、32下方向該導流空間H及其后側流動,以形成導流,此一導流的動作,即使空氣能夠對該左翼2及右翼3的底面吹拂(如圖2A所示),而使得該左翼2及右翼3能夠獲得該第二升力P,以使其具有更佳的浮力,且更借由該斜向下延伸的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則分別與該左翼2與該右翼3所形成攻角α,以使該左翼2與該右翼3得到另一升力K,故因此本實用新型能夠滯留于空中的時間更長。
另外,該左翼2與右翼3底部的該左尾翼21及右尾翼31在相對外側寬度遞縮,在飛行途中,該左尾翼21及右尾翼31靠機身1的內側可受到較大的空氣導流,而外側受到的空氣導流較小(如圖3所示),使左翼2與右翼3能夠平衡的受空氣的導流,在飛行中能夠更平穩。
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以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增加空氣對左翼2與右翼3底部的導流,從而增加本實用新型的浮力,借以延長滯留于空中的時間。再借由該左導流翼22及右導流翼32外側寬度遞縮的結構,使飛行更平穩。
當然,本實用新型仍存在許多例子,其間僅細節上的變化。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中,該左翼5與右翼6的底部分別設有二層的左導流翼51及右導流翼61,該二層的左導流翼51及右導流翼61即具有雙重導流的效果,使本實用新型的飛行效果更佳。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飛行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一由前向后延伸的機身,該機身的前側結合一配重體,該機身向左及向右分別延伸一左翼及一右翼,該左翼與該右翼具有相對應的預定形狀,該左翼與右翼的后側分別延伸一左尾翼及一右尾翼,而該左翼與右翼的前側緣底部分別至少連接一左導流翼及一右導流翼,該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的后側分別與該左翼及右翼分離一預定距離,而該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則分別連接于該機身的左、右二側,且左導流翼與左翼及右導流翼與右翼的不連接處分別形成一導流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飛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體的后側具有一上、下及后側通空的插槽,該插槽可插入該機身前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飛行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分別向該左翼及右翼的二相分離外側及前側遞縮。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飛行器具,其是由前向后延伸的機身前側結合配重體,機身向左及向右分別延伸左翼及右翼,而左翼與右翼的后側分別向后延伸有左尾翼及右尾翼,該左翼與右翼的前側緣底部分別連接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使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的后側分別與該左翼及右翼分離,而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則分別連接于機身的左、右二側,并于左導流翼與左翼及右導流翼及右翼的不連接處分別形成導流空間。本實用新型借設于左翼與右底部的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增加空氣對左翼與右翼底部的導流,從而增加本實用新型的浮力,借以延長滯留于空中的時間;再借由該左導流翼及右導流翼外側寬度遞縮的結構,使飛行更平穩。
文檔編號A63H27/00GK2510136SQ0126808
公開日2002年9月11日 申請日期200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01年11月2日
發明者張天龍, 莊昆林, 魏明達 申請人:張天龍, 莊昆林, 魏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