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物品攜帶裝置,特別是一種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
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一對中間隔板及一對手提;本體包括底板及分別銜接于底板兩側的兩側壁;一對手提把分別與本體兩側壁銜接;一對中間隔板系自本體底板上直接切割、沖制于原地形成一對杯孔構成;折起的一對中間隔板構成間隔插置于成對杯孔內的飲料杯的中隔結構。
其中構成中隔結構左、右側的中間隔板分別包括耦連本體底板的下部及自下部延設的上部。
構成中隔結構左側的中間隔板上部頂端連設扣合部;右側的中間隔板上部頂端連設與左側的中間隔板扣合部相對應并扣合的扣合部。
左、右側的中間隔板連設于上部頂端扣合部分別為扣槽及扣榫。
扣合部為呈梯形或鳩尾型的扣槽及呈梯形或鳩尾型的扣榫。
扣合部為呈一字形的扣槽及突出狀扣榫。
左、右側中間隔板上部的頂端的扣合部皆為呈T形的卡扣槽。
左、右側的中間隔板上部的頂端的扣合部分別為扣孔及扣入扣孔內的舌片;舌片兩邊設有折線。
左、右側的中間隔板扣合后形成夾持數支吸管的夾隙。
底板及手提把系以紙板或平板一體折疊、扣合而成。
由于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一對中間隔板及一對手提;本體包括底板及分別銜接于底板兩側的兩側壁;一對手提把分別與本體兩側壁銜接;一對中間隔板系自本體底板上直接切割、沖制于原地形成一對杯孔構成;折起的一對中間隔板構成間隔插置于成對杯孔內的飲料杯的中隔結構。使用時,將對盛裝可樂、湯或其他飲料食品的飲料杯插置于中隔結構左、右側的兩對杯孔內;沿底板與兩側壁間的折線及兩側壁與手提把之間的折線分別折疊兩側壁及一對手提把。此時,中隔結構挺立中線,并分隔左、右兩側的飲料杯。即可由中隔結構與左側壁夾穩左側的飲料杯;中隔結構與右側壁夾穩右側的飲料杯,使插置于左、右側杯孔內的飲料杯不會因相互擦撞或頂推而開啟杯蓋的現象發生;可確保提拿過程中的安全性及穩定性,不會翻覆、傾倒或外濺飲料杯中盛裝的飲料,從而提高飲料的品味及品質。不僅可穩定夾扣,而且可攜帶不同口徑飲料杯,從而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圖2、為
圖1中A部局部放大圖。
圖3、為
圖1中B部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展開狀態示意圖(扣合兩對中隔結構狀態)。
圖5、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未收折狀態)。
圖6、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夾帶吸管狀態)。
圖7、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提攜狀態)。
圖8、為本實用新型展開狀態示意圖(扣合部分別為扣槽及突出部)。
圖9、為本實用新型扣合兩對中隔結構狀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展開狀態示意圖(扣合部皆為T形扣槽)。
圖11、為
圖10中C部局部放大圖。
圖12、為
圖10中D部局部放大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展開狀態示意圖(扣合部分別為扣孔及舌片)。
圖14、為
圖13中E部局部放大圖。
圖15、為
圖13中F部局部放大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展開狀態示意圖(中間隔板呈直接折起狀)。
圖17、為
圖16中G部局部放大圖。
圖18、為
圖16中H部局部放大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1、至少一對中間隔板2、2a及一對手提把3。
本體1包括底板10及分別以折線13銜接于底板10兩側的兩側壁12。
一對中間隔板2、2a直接自本體1上切割、沖制形成以原位或原地形成一對杯孔11、11a,以供插置一對盛裝可樂、湯或其他飲料食品的飲料杯1C。一對中間隔板2、2a相互卡扣后形成中隔結構200,以間隔左、右兩側的飲料杯1C。
如
圖1、圖2、圖3所示,一對中間隔板2、2a系以本體1底板10中線100a為對稱軸線向左、右兩側直接于本體1上切割、沖制并構成一對杯孔11、11a。
左側的中間隔板2包括耦連本體1底板10的下部21、自下部21延設并較下部21狹窄的上部22及連設于上部22頂端的為扣槽的扣合部23。
右側的中間隔板2a包括耦連本體1底板10的下部21a、自下部21a延設并較下部21a狹窄的上部22a及連設于上部22a頂端與左側的中間隔板2為扣槽的扣合部2 3相對應并扣合的為扣榫的扣合部23a。
如圖4所示,上折一對中間隔板2、2a,然后藉一對中間隔板2、2a左、右端的為扣槽的扣合部23及為扣榫的扣合部23a相互卡合形成中隔結構200。
一對手提把3分別以折線30與本體1的兩側壁12銜接。一對把手3頂端分別設的扣片31及卡扣部32。
如圖5所示,成對,如兩對盛裝可樂、湯或其他飲料食品的飲料杯1C插置于中隔結構200左、右側的兩對杯孔11、11a內。如圖6、圖7所示,沿底板10與兩側壁12間的折線13及兩側壁12與手提把3之間的折線30分別折疊兩側壁12及一對手提把3,以構成本實用新型。此時,中隔結構200挺立中線,并分隔左、右兩側的飲料杯1C。即可由中隔結構200與左側壁12夾穩左側的飲料杯1C;中隔結構200與右側壁12夾穩右側的飲料杯1C,使插置于左、右側杯孔11、11a內的飲料杯1C不會因相互擦撞或頂推而開啟杯蓋的現象發生。可確保提拿過程中的安全性及穩定性,不會翻覆、傾倒或外濺飲料杯1C中盛裝的飲料,從而提高飲料的品味及品質。
如圖5、圖6所示,亦可于左、右側的中間隔板2、2a扣合后形成的夾隙1A內夾持數支吸管1S,以供消費者吸飲飲料。
如
圖1、圖2、圖3、圖4所示,左、右側的中間隔板2、2a上部22、22a的頂端的扣合部23、23a分別為呈梯形或鳩尾型的扣槽及呈梯形或鳩尾型的扣榫。亦可如圖8、圖9所示,左、右側的中間隔板2、2a上部22、22a的頂端扣合部23’、23a’分別為呈一字形的扣槽及突出狀扣榫。亦可如
圖10、
圖11、
圖12所示,左、右側的中間隔板2、2a上部22、22a的頂端的扣合部23”、23a”分別為呈T形的卡扣槽。亦可如
圖13、
圖14、
圖15所示,左、右側的中間隔板2、2a上部22、22a的頂端的扣合部23、23a分別為扣孔及扣入扣孔內的舌片。舌片兩邊設有折線231a。亦可如
圖16、
圖17、
圖18、
圖19所示,左、右側的中間隔板2、2a上部22、22a呈直接折起狀,以間隔于本體1中間。
權利要求1.一種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它包括本體及一對手提;本體包括底板及分別銜接于底板兩側的兩側壁;一對手提把分別與本體兩側壁銜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本體底板上直接切割、沖制形成于原地構成一對杯孔的一對中間隔板;折起的一對中間隔板構成間隔插置于成對杯孔內的飲料杯的中隔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左、右側的中間隔板分別包括耦連本體底板的下部及自下部延設的上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左側的中間隔板上部頂端連設扣合部;右側的中間隔板上部頂端連設與左側的中間隔板扣合部相對應并扣合的扣合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側的中間隔板連設于上部頂端扣合部分別為扣槽及扣榫。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合部為呈梯形或鳩尾型的扣槽及呈梯形或鳩尾型的扣榫。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合部為呈一字形的扣槽及突出狀扣榫。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側中間隔板上部的頂端的扣合部皆為呈T形的卡扣槽。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側的中間隔板上部的頂端的扣合部分別為扣孔及扣入扣孔內的舌片;舌片兩邊設有折線。
9.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右側的中間隔板扣合后形成夾持數支吸管的夾隙。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及手提把系以紙板或平板一體折疊、扣合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構成中隔結構的多杯飲料手提卡。為提供一種可穩定夾扣、攜帶不同口徑飲料杯的物品攜帶裝置,提出本實用新型,它包括本體、一對中間隔板及一對手提;本體包括底板及分別銜接于底板兩側的兩側壁;一對手提把分別與本體兩側壁銜接;一對中間隔板系自本體底板上直接切割、沖制于原地形成一對杯孔構成;折起的一對中間隔板構成間隔插置于成對杯孔內的飲料杯的中隔結構。
文檔編號A45F5/00GK2500157SQ0125905
公開日2002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01年9月10日
發明者曹仲標 申請人:曹仲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