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健身彈力棒,特別是涉及一種可不變更姿勢而作前后、上下或回轉搖動以及拉弓、伸展運動的健身彈力棒。
常見的健身彈力棒結構如
圖1所示,主要包括持握部1,持握部1兩端各設置有一彈片2,各彈片2的末端設置有重錘3。彈力棒的使用方式如圖2所示,使用者握住持握部1位置,而后搖動手臂,使兩彈片2得以來回晃動,利用兩彈片2晃動所產生的力量牽引使用者肌肉運動,達到健身的目的。
上述健身彈力棒采用薄片式的彈片2結構,故其搖晃僅能朝單一方向進行。當使用者需要進行不同方位運動時,必須變換持握方向,因而無法持續動作。而且,當使用者隨意變換持握方向時,其手腕部可能會呈現不自然的彎曲,如此即無法順利搖動健身彈力棒。故此,常見的健身彈力棒雖易學易用,但僅能朝少數方向運動,且必須通過一定的學習和適應期方能順利使用。
另外,每個人因其本身體魄、健康程度不同,對健力彈力棒的要求亦有差異,而常見的健身彈力棒的所有規格均為制式化固定,無法隨個人需求而調整,故并非人人都適用。且常見的健身彈力棒本身因具有較大的體積,對于生活空間狹小的都市生活亦會造成負擔。再者,常見的健身彈力棒僅具有單一的運動功能,對于所費不貸的健身彈力棒而言,其健身的代價相當昂貴,且單一的運動方式易造成使用者厭倦,使其功能無法發揮。
由此可見,常見的健身彈力棒仍有諸多缺點,并非完善的設計,有待加以改進。
本發明人鑒于常見健身彈力棒的上述各項缺點,乃積極加以改進創新,并經多年苦心孤詣潛心研究后,終于成功研制完成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設計一種改進的健身彈力棒,使之可不變更持握姿勢而任意變換搖動方向,以確保持續有效的健身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即在于設計一種改進的健身彈力棒,使之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強度,以適合不同健康程度的使用者。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健身彈力棒,使之可增加拉帶結構而形成拉弓、伸展運動功能,以提供更為多樣的運動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健身彈力棒,使之可為組合式結構,以便于使用后分解存放、不致占據太多空間。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利用中棒、兩個延伸棒、兩個重錘和持握棒構成一改進的健身彈力棒。中棒為圓柱形;延伸棒為圓錐體,安裝在中棒的兩端并由可撓曲彈性材料制成;重錘分別安裝在延伸棒的兩端,持握棒為中空圓管,套置在中棒上并與中棒保持一定間隙。持握棒和延伸棒可與中棒一體成型,或以膠合、熔接等方式與中棒結合固定,也可以插置、螺紋等方式與中棒結合并可拆卸。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常見健身彈力棒的立體視圖;圖2為常見健身彈力棒的使用例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立體分解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立體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使用例視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重錘設置例圖(一);圖6B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重錘設置例圖(二);圖6C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重錘設置例圖(三);圖6D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重錘設置例圖(四);圖7A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持握棒設置例圖(一);圖7B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持握棒設置例圖(二);圖8A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拉帶結構使用例圖(一);圖8B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拉帶結構使用例圖(二);圖9A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拉帶結構設置例圖(一);圖9B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拉帶結構設置例圖(二);圖9C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拉帶結構設置例圖(三);圖9D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拉帶結構設置例圖(四);圖10A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持握部結構變化例圖(一);圖10B為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的持握部結構變化例圖(二)。
參考圖3、圖4,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主要包括中棒4,為圓柱狀結構,其兩端分別設置有延伸棒5,延伸棒5由可撓曲的彈性材料制成并自中棒4端向外逐漸縮小形成錐狀,兩延伸棒5的末端分別設置有重錘6并利用固定孔61固定在延伸棒5上,中棒4外部套置有一持握棒7,該持握棒7為中空圓管,兩延伸棒5與持握棒7之間保持有間隙。
上述中棒4、兩延伸棒5、兩重錘6和持握棒7皆可一體成型或以膠合、熔接等方式結合成為一體,或以插置、螺合等方式結合形成可拆卸的健身彈力棒,以適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參見圖5,使用時,使用者持握持握棒7位置,由于兩延伸棒5為錐狀造型,故使用者可在不變換持握方向的情況下,任意作前、后、上、下的搖晃擺動,甚至進行回轉運動,以提供最佳的運動效果。兩延伸棒5與持握棒7之間保有間隙,利用該間隙可控制兩延伸棒5的擺度。
參見圖6A-D,為適合不同使用者需要,本實用新型可以變換不同的重錘6的大小,重量和形狀來調整該彈力棒的強度。如圖6A所示,本實用新型可將重錘6a直接插置在延伸棒5上固定,或將該重錘6a與延伸棒5一體成型制造。如圖6B、C所示,重錘6b、6c內部和延伸棒5表面分別設置有對應的螺紋61b、61c和螺紋51,通過螺合方式固定重錘6b、6c,使該重錘6b、6c可任意調整到延伸棒5的適當位置,以控制延伸棒5的搖晃力,如圖6D所示,重錘6d可為一旗桿球頭形狀,其螺紋61d僅設置在重錘6d的內部,使重錘6d可快速轉入延伸棒5固定位置。
參見圖7A、7B所示,持握棒7可直接套置與中棒4一體成型,或使持握棒7和中棒4分別設置相應的螺紋71和螺紋41,利用螺合方式固定。
參見圖8A、8B所示,本實用新型更可在兩延伸棒5上設置一拉帶8,該拉帶8可調整長度以控制其張力,令使用者可以持握該持握棒7和拉帶8的方式,形成拉弓、伸展等運動方式,借以提供更多樣的運動效果。
參見圖9A-9D所示,拉帶8以兩端的鉤部81扣鎖在兩延伸棒5上,借以方便拆裝。如圖9A所示,本實用新型可直接在重錘6的一端設置一缺口62,使鉤部81勾掛在缺口62上。如圖9B所示,本實用新型亦可在延伸棒5上直接設置一缺口52,用來勾掛勾部81。如圖9C所示,本實用新型尚可在延伸棒5上環設一凹槽53,使鉤部81勾掛在凹槽53上。如圖9D所示,本實用新型更可在延伸棒上增設一掛環54,以利鉤部81扣掛。
參見圖10A、10B,本實用新型可在持握部7上設置凸點72或環體73,令使用者可以持握部7抵靠在頸部、背部、腿部或身體其它部位,利用凸點72或環體73發揮按摩功能。此時,可將持握部7以套置方式結合在中棒4上,使之可旋轉,以發揮最佳按摩效果。
與前述常見健身彈力棒相比,本實用新型改進的健身彈力棒具有下列的優點1、本實用新型可自由變更彈力棒的搖動方向,且無需變換持握姿勢,故使用者可在最舒適的持握下連續操作,對提高健身效果大有裨益。
2、本實用新型對于不同使用者可提供不同的使用強度,故一件產品即可適合多數人使用,可降低團體購置成本,且使單一產品的使用率達到最佳狀態。
3、本實用新型具有多種不同的運動功能,令使用者利于使用,以達到健身器材的最終目的。
4、本實用新型可分解存放,不致浪費存放空間,且利于攜行,以擴展產品的使用空間。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棒、兩延伸棒、兩重錘和持握棒;所述中棒為圓柱形;所述兩延伸棒由可撓曲彈性材料制成,安裝在中棒的兩端并自中棒處向外漸縮形成圓錐體;所述重錘分別安裝在延伸棒的末端;所述持握棒為中空圓管,套置在中棒上,持握棒與延伸棒之間留有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棒和兩延伸棒與中棒一體成型,或以膠合、熔接等方式與中棒結合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棒和延伸棒與中棒以插置、螺紋等方式結合并可拆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棒表面布設有凸點或環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持握棒套置于中棒上并可轉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錘與延伸棒一體成型或以膠合、熔接等方式與中棒結合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錘與延伸棒以插置、螺紋方式結合并可拆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棒末端延伸有一拉帶并可調整其松緊程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彈力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帶兩端設有扣鉤,所述延伸棒或重錘上設置有與拉帶扣鉤互相配合的凹槽、缺口或掛環。
專利摘要改進的健身彈力棒具有一中棒,中棒的兩端各設置有一延伸棒,延伸棒的末端分別設置有一重錘,中棒上套置有一持握棒。延伸棒由可撓曲的彈性材料制成并自中棒處向外逐漸內縮而呈圓錐體,延伸棒與持握棒之間留有間隙。使用者持握該持握棒處時,可自由地前后、上下或回轉搖動彈性棒;更可在彈力棒上設置一拉帶,以增加其運動功能,達到充分健身的目的。
文檔編號A63B21/02GK2414781SQ00205118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00年2月15日
發明者江家寧 申請人:江家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