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軌道裝置,尤指一種可適用于病床隔簾、門診隔簾、窗簾、拉簾、浴簾、直式百葉窗…等隔簾,可作為電動手動二用的隔簾軌道裝置。
傳統的隔簾多是以人手直接拉扯簾布,或以人手拉繩間接牽引隔簾以開啟或關閉。然而,人手直接拉扯由于力道不均,時常造成簾布或其上的滾輪損壞,而以拉繩間接牽引,亦時有拉繩斷裂不堪使用的情形發生,經常困擾消費者。若以使用于醫院內的病床、門診隔簾為例,由于醫院內病菌繁多,常使簾布或拉繩成為病菌滋生的溫床,尤其是行動不便的病患者躺在病床上經常無法自行操作,常需假手他人,以上均非理想。
創作人爰因于此,本于積極創作的精神,亟思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兒經研究實驗終至完成此項嘉惠世人的創作。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具有方便操作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外觀與一般隔簾軌道相同、不突兀,且無直接碰觸電或機械的危險。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以便使病人無須假手他人即可自動操作,并可防止病菌污染。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有一本體,一傳動軌條,復數個移動件以及一驅動裝置;其中,該本體是呈同一斷面且沿軸向延伸的條狀軌道體,包括有第一軌道及第二軌道,第一軌道于其頂面適當位置設有一缺口,并于底部軸向設有第一溝槽,第二軌道組設于第一軌道下方,第二軌道底部軸向設有第二溝槽;該傳動軌條組設于第一軌道內可沿其移動,包括有撓性片體及第一磁性體,撓性片體是呈長片體,上側軸向設有齒排,第一磁性體固設于撓性片體上適當位置;復數個移動件是分別獨立地于第二軌道內沿其移動,每一移動件下方用以吊設隔簾,其中至少一個移動件上設有第二磁性體;該驅動裝置組設于第一軌道鄰近缺口處適當位置,包括有馬達及齒輪,齒輪與撓性片體的齒排嚙合傳動。
藉由上述裝置,馬達將動力經由齒輪傳輸至齒排,促使傳動軌條受其驅使而沿著第一軌道移動,當該第一磁性體接近第二磁性體時能以磁性相互吸附,便能一并牽引隔簾前后移動,形成電動操作模式;其中該撓性片體于二側等距設有復數個凸起;其中該撓性片體于二側等距設有復數個滾輪;其中該移動件具有軸桿,軸桿二端分別設有一滾輪;其中該本體的第一軌道、第二軌道為以一體成型方式擠制而成的鋁擠型材;其中該驅動裝置是以電線連接方式操控;其中該驅動裝置是以無線方式操控;其尚包括有至少一感應開關。
另外,當由人手拉動隔簾,促使第二磁性體脫離第一磁性體的磁性吸附,便能以人手拉動隔簾,形成手動操作模式,如此即可同時作為電動、手動二用自如的隔簾軌道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整體外觀與一般隔簾軌道仍然相同,雖然多了電動功能外觀卻不突無,且無直接碰觸電或機械的危險。若使用于醫院門診或病房,醫師、護理人員或病人均無須直接拉啟隔簾,可防止病菌污染傳染。
本實用新型的撓性片體二側面可等距設有復數個凸起或滾輪,該凸起具有圓滑表面,以便可令撓性片體于第一軌道內沿其移動。本實用新型的復數個移動件可分別設有軸桿,該軸桿具有圓滑表面,或可于軸桿二端分別設有滾輪,以便能分別獨立地于第二軌道內沿其移動。本實用新型本體的第一軌道、第二軌道可以以鋁擠型材方式一體成型擠制而成,亦可以分別擠制后再組合一起。
本實用新型的驅動裝置可以經由電線有線方式連接操控,亦可以經由無線方式操控。此外,本實用新型尚可包括有至少一感應開關用以作為限位感應控制之用,該感應開關可以使用磁、光、電、機械式…或其他等效元件。以上均能達成創作目的與功效,由于本實用新型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且確實具有增進功效的進步性,完全符合實用新型專利要件,故依法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一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動作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際操控示意圖。
請先參閱
圖1及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實施例。由圖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有一本體1,一傳動軌條2,復數個移動件3以及一驅動裝置4。
在本實施例中,本體1為以一體成型方式擠制而成的鋁擠型材,是呈同一斷面且沿軸向延伸的條狀軌道體并固定于天花板6的下方,本實施例的本體1包括有第一軌道11及第二軌道12,第一軌道11于其頂面適當位置設有一缺口111,并于底部軸向設有第一溝槽112,第二軌道12一體設于第一軌道11的下方,且第二軌道12底部軸向設有第二溝槽121。傳動軌條2組設于第一軌道11內可沿其移動,包括有撓性片體21及第一磁性體22,該撓性片體21是呈長片體,二側等距設有復數個凸起212,該凸起具有圓滑表面,撓性片體21上側沿軸向設有齒排211,第一磁性體22則固設于撓性片體21的前端位置。
請詳細參閱圖2所示,本實施例復數個移動件3分別設置于第二軌道12內,每一個移動件3均具有軸桿32,并于軸桿32二端分別設有滾輪33可沿第二軌道12移動,每一個移動件3下方均可吊設隔簾5,在本實施例中更于前端第一個移動件3上設有第二磁性體31。驅動裝置4包括有馬達41及齒輪42,是以其馬達41先固定于天花板6上方鄰近第一軌道11缺口111處,再將齒輪42穿經缺口111以與撓性片體2 1的齒排211嚙哈傳動。
本實施例于使用時,藉由電力控制馬達41作動力輸出,將動力經由齒輪42傳輸至齒排211,促使傳動軌條2受其驅使而沿著第一軌道11移動,當該第一磁性體22接近第二磁性體31時能以磁性相互吸附,遂能一并牽引隔簾5向前移動,形成電動操作模式;倘若經由人手稍加施力拉動隔簾5,促使第二磁性體31脫離第一磁性體22的磁性吸附,便能以人手拉動隔簾5,形成手動操作模式,故能具有電動、手動二用,以及方便操作的優點。由于本實施例的整體外觀與一般隔簾軌道仍然相同,雖然多了電動功能外觀卻不突兀,且無直接碰觸電或機械的危險。若使用于醫院門診或病房,醫師、護理人員均無須直接拉啟隔簾,可防止病菌污染傳染,病人亦可自行操作。
圖3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其構造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惟其改將第一軌道11設成較大斷面,且于撓性片體21二側等距設有復數個滾輪213,以便能沿著第一軌道11平順地滾動。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際使用于病床隔簾時的操控示意圖,圖中顯示本體1呈環形軌道環繞設置于病床7四周的天花板6上,病床7床頭一側設置有收容箱71,且本體1于靠近收容箱71處設有感應開關72,床頭另一側則設有感應開關73,由于感應開關72、73為習知的光感式感應開關,在此無庸贅述。當欲操控時,病患者可持遙控器74以無線遙控方式操控馬達41正反轉,傳動軌條2便能沿著第一軌道11移動。如欲拉上隔簾5,以遙控器74促使馬達41正轉,藉由第一磁性體22與第二磁性體31的磁性吸附牽引隔簾5向前移動(實線A箭頭方向)而拉上隔簾5,當第一磁性體22行至感應開關73處受其光感應而斷電,隔簾5即可停止不再前進;如欲拉開隔簾5,則促使馬達41反轉,第一磁性體22再度吸附第二磁性體31而牽引隔簾5向后回收(虛線B箭頭方向)拉開隔簾5,當第一磁性體22行至感應開關72處受其光感應而斷電,隔簾5亦可停止不再前進,此時已將隔簾5完全收容于收容箱71內,遂能自動收藏,延長隔簾5的使用年限。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無論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均顯示其迥異于習知技術的特征,為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的一大突破,懇請貴審查委員明察,早日賜準專利,以嘉惠社會,實感德便。
惟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僅是為了便于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實用新型所主張的權利范圍自應以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有一本體,是呈同一斷面且沿軸向延伸的條狀軌道體,包括第一軌道及第二軌道,該第一軌道于其頂面適當位置設有一缺口,并于底部軸向設有第一溝槽;該第二軌道組設于第一軌道下方,第二軌道底部軸向設有第二溝槽;一傳動軌條,組設于第一軌道內可沿其移動,包括撓性片體及第一磁性體,該撓性片體是呈長片體,上側軸向設有齒排,該第一磁性體固設于撓性片體上適當位置;復數個移動件,是分別獨立地于第二軌道內沿其移動,移動件的下方用以吊設隔簾,且其中至少一個移動件上設有第二磁性體;以及一驅動裝置,組設于第一軌道鄰近缺口處適當位置,包括有馬達及齒輪,該齒輪與撓性片體的齒排嚙合傳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撓性片體于二側等距設有復數個凸起。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撓性片體于二側等距設有復數個滾輪。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移動件具有軸桿,軸桿二端分別設有一滾輪。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本體的第一軌道、第二軌道為以一體成型方式擠制而成的鋁擠型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驅動裝置是以電線連接方式操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驅動裝置是以無線方式操控。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手動二用隔簾的軌道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尚包括有至少一感應開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一本體,本體包括第一、二軌道,第二軌道設于第一軌道下方;傳動軌條設于第一軌道內可沿其移動,第一磁性體固設于撓性片體上適當位置;復數個移動件分別獨立地沿第二軌道移動,其中至少一個移動件上設有第二磁性體;驅動裝置包括有馬達及齒輪,齒輪與撓性片體的齒排嚙合傳動;本實用新型的軌道裝置可同時作為電動、手動二用隔簾軌道,方便操作,其外觀與一般隔簾軌道相同,無直接碰觸電或機械的危險。
文檔編號A47H1/04GK2340313SQ9820709
公開日1999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1998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1998年7月22日
發明者吳金升 申請人:吳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