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兩用茶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泡茶用具。
傳統的茶壺,茶水是由其側壁的壺咀倒入茶盅,再持茶盅將茶水倒入每個茶杯內,或者將茶水直接由茶壺倒入茶杯內供細品吟味。由于倒茶時,須將茶壺傾斜,因而有下列缺點發生一、茶水容易濺出杯外,二、茶水倒入茶杯內的份量不易控制。三、茶水難以自壺中傾倒干凈。四、壺蓋容易掉落破損。
雖然傳統茶壺存在著這些缺點,但因其為中國特有的泡茶器,仍是品名的最愛及藏的對象。
為了解決傳統茶壺的缺點,設計一種茶水由壺底流出的茶壺(簡稱現代壺)。由于茶水是從壺底流出,改善了傳統壺前述的缺點。此外,更因茶水是從壺底流出,不同于傳統茶壺的設計,引起品名者的興趣,但是現代壺也存在著二項缺點一、茶水是由壺底流出,無法保有傳統壺自壺咀倒茶的泡茶風味,對少數品名者而言,頗有無從取舍的難處。二、茶渣很容易將壺體底部的出水孔堵塞,使茶水難以流出,同時堵塞在出水孔的茶渣造成清理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創新的兩用茶壺,使茶水既能從壺咀傾倒,也可由壺底流出,克服了上述缺點。
本實用新型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茶壺由壺體,濾杯及壺蓋組合而成。在壺體的兩側壁有壺柄和壺咀,壺體上部為壺口,供濾杯放進壺體中,底部有一環狀的擱架,壺體底部設有偏離中心的出水口,壺體內底壁部有一凹槽,濾杯的底部嵌入其中,凹槽與濾杯底部均經過研磨,使兩者的接觸面間產生密合,壺體的壺柄上有一基準點與濾杯的突緣上的定位點,供確認出水孔與出水口是否對正;濾杯置于壺體中,側壁有一系列濾孔,底部設有偏離中心的出水孔,在出水孔正上方有一濾網,濾網上有小孔;壺蓋覆蓋在濾杯上,壺蓋至少含有一對相對應設置的卡榫,濾杯上也至少有一對相對應的榫槽,可以將卡榫嵌入其中。
本實用新型兩用茶壺的優點是,不但茶水由壺咀倒出,而且茶水自壺底流出,兼有傳統與創新的兩種倒茶方式,保持傳統壺與現代壺的優點。由于茶葉是裝在濾杯中沖泡,故不會阻疑茶水的傾倒,影響茶水的享用,同時清理茶渣非常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茶水從壺底流出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必須指出的是本實施例僅作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兩用茶壺,由壺體1,濾杯2及壺蓋3組合而成。在壺體1兩側壁有壺柄11和壺咀12,壺體上部為壺口13,供濾杯2放進壺體1中,底部有一環狀的擱架14,茶壺10擱在茶桌或置于茶盅4上(如圖3所示)。濾杯2置于壺體1中,用于盛裝茶葉,其側壁有一系列的濾孔21,茶水從孔中流入壺體中。壺蓋3覆蓋在濾杯2上,用于封閉濾杯2的開口23,以防止茶香淺出,在蓋鈕31上設有上下貫穿的氣孔32。
在壺體1的底部設有一出水口15,出水口15位于擱架14的范圍內,而且偏離擱架14的中心,使濾杯2的出水孔25可經由轉動而與該出水口15對正或錯開,允許或阻止茶水自壺底流出。壺體1內部的底壁向下凹陷形成一凹槽16,濾杯2的底部26嵌入其中,同時凹槽16及底部26的表面均經過清密研磨,當濾杯2放進壺體1時,使兩者的接觸面間產生可靠的密合,以防茶水自接觸面泄漏。底部26與凹槽16的嵌合,有助于濾杯2在壺體1中定位與密合,濾杯2的側壁上部與壺口13保持動配合,濾杯2可在壺體1中轉動,但不會晃動,最多只有輕微的摩擦。
濾杯2在底部26設有出水孔25,出水孔25的位置偏離底部中心(如圖1所示),當旋轉濾杯2時,可使出水孔25改變位置,而與壺體1的出水口15對正或錯開,以允許或阻止茶水自壺底流出。濾杯2上部沿徑向外擴張形成突緣22,突緣22露在壺體1上方,一方面可讓壺蓋3覆蓋在濾杯2上,另一方面便于用手轉動濾杯2,使出水孔25與出水口15對正或錯開。在壺蓋3上有一對相應設置的卡榫34,濾杯2上有一對相對應的榫槽20,可以將卡榫34嵌入其中(請參閱圖2),使壺蓋3定位在濾杯2上,用手轉動蓋鈕31時,能使濾杯2同步轉動,而改變出水孔25的位置。為了便于確認出水孔25與出水口15是否對準,在壺柄11上設一基準點17,同樣在濾杯2的突緣22上設一定位點27,當轉動濾杯2到定位點27與基準點17對正時,即為出水孔25與出水口15對正的時候(請參閱圖3),此時茶水即從濾杯2中經出水孔25再由出水口15流出。上述的基礎點17與定位點27并無一定的限制,只要二者有一合適的位置即可設點,為了防止茶渣阻塞出水孔25,影響茶水的流出,濾杯2內底部出水孔25正上方設有一濾網29,濾網29呈半球狀,濾網29上有小孔28,以防止茶渣將出水孔25堵塞,茶水從小孔流向出水孔25。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兩用茶壺10,具有兩種倒茶方式,一種為傳統的倒茶方式,濾杯2的出水孔25必須與出水口15錯開,(如圖1所示),以防茶水由壺底流出,然后依傳統的倒茶方式,將茶水自壺咀12倒入茶盅,再持茶盅將茶水平均倒入每個茶杯內供細品吟味,或者直接將茶水自茶壺10倒入茶杯中供享用。另一種倒茶方式使茶水從茶壺底部流出(如圖3所示)。采用此方式倒茶時,最好配合茶盅4使用,將茶壺10擱在茶盅4上,然后轉動濾杯2,直到濾杯2的定位點27對準壺柄11的基準點17為止,茶水即可自濾杯2流經濾網29、出水孔25和出水口15而流入茶盅4內,再持茶盅4將茶水平均倒入每個茶杯內供細品吟味。
權利要求1.一種兩用茶壺,包含有壺體(1),其兩側壁有壺柄(11)和壺咀(12),上部為壺口(13),底部有一環狀擱架(14);濾杯(2)置于壺體(1)中,上部有露在壺體外的突緣(22),側壁有一系列濾孔(21);壺蓋(3),覆蓋在濾杯(2)的突緣(22)上,蓋鈕(31)具有上下貫穿的氣孔(32);其特征在于壺體(1)的底部設有一偏離中心的出水口(15),濾杯(2)的底部(26)也設有偏離中心的出水孔(25),在出水孔(25)上方有一濾網(29),濾網(29)上有小孔(2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茶壺,其特征在于壺體(1)內的底壁有一凹槽(16),濾杯(2)的底部(26)嵌入其中,凹槽(16)與底部(26)的表面均經過精密研磨,使兩者的接觸面間產生可靠的密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茶壺,其特征在于壺體(1)上的壺柄(11)上有一基準點(17),濾杯(2)的突緣(22)上設有一定位點(27),供確認出水孔(25)與出水口(15)是否對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用茶壺,其特征在于壺蓋(3)至少包含一對相對應設置的卡榫(34),濾杯(2)上至少有一對相對應的榫槽(20),可以將卡榫(34)嵌入其中,使壺蓋(3)定位在濾杯(2)上。
專利摘要一種兩用茶壺,由壺體,濾杯和壺蓋組成。壺體兩側壁有壺柄和壺嘴;濾杯置于壺體中,用以盛裝茶葉,壺蓋覆蓋于濾杯上。其特征是壺體底部有一偏離中心的出水口,濾杯的底部亦有一偏離中心的出水孔,且壺體與濾杯的接觸面均經過研磨而具有可靠的水密性,能防止茶水泄漏,當轉動濾杯,使出水孔與壺體的出水口對正時,茶水即可由壺底流出,當出水孔與出水口錯開時,則茶水自壺嘴傾倒出來。
文檔編號A47G19/14GK2223053SQ9524342
公開日1996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1995年2月6日 優先權日1995年2月6日
發明者李日勝 申請人:李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