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及電壓力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及電壓力鍋,蒸汽排出裝置包括:包括排氣組件,排氣組件包括通斷機構和排氣柱,排氣柱上設有與容器內部高壓腔室連通的第一排氣孔和與外界連通的第二排氣孔,通斷機構設置在排氣柱的一側且能夠在接通和斷開狀態間進行切換,通斷機構切換為接通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與排氣柱形成供第一排氣孔和第二排氣孔連通的空腔,來引導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并形成第一排氣通道;通斷機構切換為斷開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使第一排氣孔和第二排氣孔隔斷,以阻止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本實用新型的蒸汽排出裝置能夠降低排氣噪音,而且降低了漏氣的風險。
【專利說明】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及電壓力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及電壓力鍋。
【背景技術】
[0002]由于電壓力鍋采用壓力進行烹飪,大大縮短了烹飪時間,成為使用越來越廣泛的廚房電器。電壓力鍋在鍋蓋和鍋體之間采用密封結構,在烹飪過程中能夠保持高壓狀態,烹飪結束后再通過排氣裝置將鍋體內的高壓水蒸汽釋放。
[0003]現有技術的電壓力鍋主要通過手動推動或者電磁閥推動限壓閥來達到排氣的目的,其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鍋蓋上設有限壓閥Ia和排氣管2a,排氣管2a設置在限壓閥Ia內部并通過與限壓閥Ia的接觸形成鍋內的壓力腔,傳遞桿3a位于限壓閥Ia的底部,可以通過手推或者電磁閥8a推動的方式頂起限壓閥la,使限壓閥Ia與排氣管2a脫離,從而使鍋內的高壓水蒸汽從排氣孔排出。電磁閥8a的前端連接推桿6a,推桿6a的外部套設動力復位彈簧7a,當電磁閥8a通電時,推桿6a沿著導向柱4a向上運動,進而帶動傳遞桿3a向上運動頂起限壓閥la。當排氣結束后,限壓閥Ia在復位彈簧5a的作用下落下。
[0004]這種排氣裝置所排出的水蒸汽壓力較大,出口速度較快,會產生很大的噪音;而且使用外力頂起限壓閥的方式經過多次排氣后,限壓閥頂針可能會因碰傷而導致漏氣現象,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及電壓力鍋,能夠降低排氣過程中產生的噪音。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及電壓力鍋,能夠降低排氣過程中產生的噪音。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包括排氣組件1,排氣組件I包括通斷機構和排氣柱105,排氣柱105上設有與容器內部高壓腔室連通的第一排氣孔1051和與外界連通的第二排氣孔1052,通斷機構設置在排氣柱105的一側且能夠在接通和斷開狀態間進行切換,
[0008]通斷機構切換為接通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與排氣柱105形成供第一排氣孔1051和第二排氣孔1052連通的空腔,來引導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并形成第一排氣通道A ;通斷機構切換為斷開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使第一排氣孔1051和第二排氣孔1052隔斷,以阻止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
[0009]進一步地,通斷機構包括:電磁鐵101、復位彈簧102和推桿頭103,電磁鐵101的端面與排氣柱105的一側固定連接,并且電磁鐵101與排氣柱105的一側形成供推桿頭103運行的內腔,推桿頭103能夠在電磁鐵101的作用下克服復位彈簧102的作用力在內腔內收回,形成空腔,并打開第一排氣通道A。
[0010]進一步地,推桿頭103上靠近排氣柱105的一端設有推桿頭密封圈104。
[0011]進一步地,還包括降噪組件2,降噪組件2包括順次連接的排氣接頭201、排氣接頭密封圈202、蒸汽閥座203、蒸汽閥密封圈204和蒸汽閥蓋205,排氣接頭201通過連接裝置與排氣組件I連接,能夠使蒸汽從第二排氣孔1052導入到降噪組件2中,再從設置在蒸汽閥蓋205上的蒸汽閥排氣孔2051排出。
[0012]進一步地,蒸汽閥蓋205上設有多組隔條2052,隔條2052將蒸汽閥蓋205與蒸汽閥座203之間的空間分割成多個連通的腔體。
[0013]進一步地,連接裝置為柔性管道3,柔性管道3的一端通過排氣柱軟管接頭1053與第二排氣孔1052連接,另一端與排氣接頭201連接。
[0014]進一步地,還包括:設置在排氣柱105中心的排氣管107和限壓閥106,排氣管107的軸心上設有第三排氣孔1071,第三排氣孔1071與設置在限壓閥106上的孔形成第二排氣通道B,第二排氣通道B處于常閉狀態,當氣壓超過預設壓力閾值時,限壓閥106被頂起進行排氣。
[0015]進一步地,第二排氣通道B通過設置在限壓閥106上的限壓閥頂針1061與第三排氣孔1071的弧面接觸實現密封。
[0016]進一步地,空腔為圓柱形,第一排氣孔1051設置在排氣柱105上與空腔的中心相對應的位置,第二排氣孔1052設置在排氣柱105上與空腔的圓周相對應的位置。
[001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電壓力鍋,包括上述的蒸汽排出裝置。
[0018]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蒸汽排出裝置,改變了將電壓力鍋內的蒸汽直接排出的方式,將通斷機構切換為接通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與排氣柱形成供第一排氣孔和第二排氣孔連通的空腔,并形成迂回的第一排氣通道,從而將容器內部高壓腔室的蒸汽間接排出外界,這種裝置延長了蒸汽的傳播路徑,減緩了蒸汽的沖擊力及氣流流速,達到降低排氣噪音的效果,而且也避免了現有技術使用外力頂起或傾斜限壓閥的方式經過多次排氣后,限壓閥頂針可能會因碰傷而導致的漏氣現象,降低了漏氣的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0]圖1為現有技術的電壓力鍋蒸汽排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一個實施例的排氣組件的分解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一個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一個實施例的排氣柱的主視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另一個實施例的排氣組件與降噪組件裝配示意圖;
[0025]圖6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另一個實施例的降噪組件的分解圖;
[0026]圖7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再一個實施例的蒸汽閥蓋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7]圖8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再一個實施例的排氣路徑示意圖;
[0028]圖9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一個實施例的排氣柱的三維圖;
[0029]圖10為本實用新型蒸汽排出裝置在電壓力鍋中的安裝示意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
[0031]Ia 一限壓閥;2a —排氣管;3a —傳遞桿;4a —導向柱;5a —復位彈簧;6a —推桿;7a —動力復位彈簧;8a —電磁閥;
[0032]I 一排氣組件;2 —降噪組件;3 —柔性管道;4 一鍋蓋5 —鋼蓋;101 —電磁鐵;102 一復位彈簧;103 —推桿頭;104 —推桿頭密封圈;105 —排氣柱;106 —限壓閥;107 —排氣管;1051 —第一排氣孔;1052 —第二排氣孔;1053 —排氣柱軟管接頭;1061 —限壓閥頂針;1071 —第三排氣孔;201 —排氣接頭;202 —排氣接頭密封圈;203 —蒸汽閥座;204 一蒸汽閥密封圈;205 —蒸汽閥蓋;2051 —蒸汽閥排氣孔;2052 —隔條。
【具體實施方式】
[0033]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34]發明人注意到現有技術的蒸汽排出裝置產生的噪音較大,手動操作時容易燙手,主要原因是:在這種結構方式中,限壓閥Ia被頂起后,鍋內的壓力腔與外界通過排氣管2a直接連通,高壓水蒸汽通過較短的直線通道直接排出,出口時仍然保持著很大的壓力。因而需要設計一種新的蒸汽排出裝置用來緩沖氣體排出時的沖擊力,以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3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如圖2所示的排氣組件分解圖和圖3所示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包括:包括排氣組件1,排氣組件I包括通斷機構和排氣柱105,排氣柱105上設有與容器內部高壓腔室連通的第一排氣孔1051和與外界連通的第二排氣孔1052,通斷機構設置在排氣柱105的一側且能夠在接通和斷開狀態間進行切換,通斷機構切換為接通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與排氣柱105形成供第一排氣孔1051和第二排氣孔1052連通的空腔,來引導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并形成第一排氣通道A ;通斷機構切換為斷開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使第一排氣孔1051和第二排氣孔1052隔斷,以阻止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根據排氣速度的需求,第一排氣孔1051和第二排氣孔1052可以是一個或者多個。
[0036]這一實施例中的蒸汽排出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改變了傳統的蒸汽排出裝置將蒸汽直接排出的方式,將通斷機構切換為接通狀態時,通斷機構能夠與排氣柱105形成供第一排氣孔1051和第二排氣孔1052連通的空腔,并形成迂回的第一排氣通道A,從而將容器內部高壓腔室的蒸汽間接排出外界,這種裝置延長了蒸汽的傳播路徑,減緩了蒸汽的沖擊力及氣流流速,使得氣體出口壓力和速度大大降低。這樣就可以達到降低排氣噪音的技術效果;而且也避免了現有技術使用外力頂起或傾斜限壓閥的方式經過多次排氣后,限壓閥頂針可能會因碰傷而導致的漏氣現象,降低了漏氣的風險。
[0037]上一實施例中的通斷機構可以采用手動控制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電磁控制或者智能控制的方法,當應用在電壓力鍋中時,通斷機構可以在烹飪過程中靠預設的程序實現自動間歇排氣,這樣能夠避免近距離手動排氣時帶來燙手的問題。當然也可以在烹飪結束后靠手動按鈕或旋鈕人工排氣。當然這種裝置不僅限于用在電壓力鍋中,也可用于其它需要排出高壓氣體的設備中。下面將對采用電磁控制的蒸汽排出裝置進行詳細的闡述。
[0038]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3所示,通斷機構包括:電磁鐵101、復位彈簧102和推桿頭103,電磁鐵101的端面與排氣柱105的一側固定連接,并且電磁鐵101與排氣柱105的一側形成供推桿頭103運行的內腔,推桿頭103能夠在電磁鐵101的作用下克服復位彈簧102的作用力在內腔內收回,形成空腔,并打開第一排氣通道A。
[0039]進一步地,為了達到更好的密封效果,避免漏氣,可以在推桿頭103上靠近排氣柱105的一端設置推桿頭密封圈104。
[0040]優選地,空腔設計為圓柱形,如圖4所示的排氣柱的主視圖,第一排氣孔1051設置在排氣柱105上與空腔的中心相對應的位置,第二排氣孔1052設置在排氣柱105上與空腔的圓周相對應的位置。
[0041]這種實施例的蒸汽排出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為:當電磁鐵101通電時,推桿頭103克服復位彈簧102的作用力在內腔向后收回,帶動推桿頭103前端的推桿頭密封圈104釋放第一排氣孔1051,并形成空腔,蒸汽通過第一排氣孔1051從電壓力鍋內進入到第一排氣通道A,進而通過第二排氣孔1052排出外界。當電磁鐵101斷電時,推桿頭103在復位彈簧102的作用下帶動前端的推桿頭密封圈104隔斷第一排氣孔1051和第二排氣孔1052,以阻止電壓力鍋內的氣體向外界排出。為了達到更優的降噪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還包括降噪組件2,如圖3所示的工作原理圖、圖5所示的排氣組件與降噪組件的裝配示意圖和圖6所示的降噪組件分解圖,降噪組件2包括順次連接的排氣接頭201、排氣接頭密封圈202、蒸汽閥座203、蒸汽閥密封圈204和蒸汽閥蓋205,排氣接頭201通過連接裝置與排氣組件I連接,能夠使蒸汽從第二排氣孔1052導入到降噪組件2中,再從設置在蒸汽閥蓋205上的蒸汽閥排氣孔2051排出。
[0042]優選地,如圖7所示,可以在蒸汽閥蓋205上設有多組隔條2052,隔條2052將蒸汽閥蓋205與蒸汽閥座203之間的空間分割成多個連通的腔體。
[0043]上述實施例中的連接裝置可以是剛性或者柔性管道,如圖3所示的工作原理圖和圖8所示的排氣路徑示意圖,當采用柔性管道3連接排氣組件I和降噪組件2時,柔性管道3的一端通過排氣柱軟管接頭1053與第二排氣孔1052連接,另一端與排氣接頭201連接。柔性管道允許排氣組件和降噪組件之間產生相對運動,使用范圍更加廣泛,而且采用柔性管道使得裝配和更換過程更為方便。
[0044]帶有降噪組件的蒸汽排出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為:排氣組件I的工作過程與上述的實施例類似,不再贅述,當蒸汽通過第二排氣孔1052排出后,由柔性管道3把蒸汽導入到降噪組件2中,這時蒸汽相當于進入一個緩沖結構,蒸汽閥蓋205內設有隔條2052,把蒸汽閥蓋205與蒸汽閥座203之間的空間分割成多個連通的腔體,蒸汽在迷宮式的連通腔體內環繞,如圖8所示,箭頭D即為蒸汽的流動方向,這種排氣方式減緩了氣體的沖擊力,降低了流速,最后從蒸汽閥蓋205上的蒸汽閥排氣孔2051中緩慢排出從而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0045]為了提高排氣裝置的安全性,如圖3所示的工作原理圖,本實用新型的蒸汽排出裝置還可以包括:設置在排氣柱105中心的排氣管107和限壓閥106,排氣管107的軸心上設有第三排氣孔1071,第三排氣孔1071與設置在限壓閥106上的孔形成第二排氣通道B,第二排氣通道B處于常閉狀態,當氣壓超過預設壓力閾值時,限壓閥106被頂起進行排氣。
[0046]進一步地,第二排氣通道B通過設置在限壓閥106上的限壓閥頂針1061與第三排氣孔1071的弧面接觸實現密封。為了達到不漏氣的效果,一般把限壓閥106的重量設計得比電壓力鍋內工作壓力略高。
[0047]通常狀態下,限壓閥106由自身重力控制,限壓閥頂針1061與第三排氣孔1071的弧面接觸實現密封,處于常閉狀態,僅依靠第一排氣通道A釋放壓力。只有在電磁鐵101失靈、停電或者其它限壓裝置失靈的情況下,導致鍋內氣壓大于設定值,才克服限壓閥106自身的重力將其頂起,從限壓閥106的圓孔實現泄壓排氣,從而降低鍋內的氣體壓力。因而限壓閥106在此系統中只是起到限制鍋內壓力,安全控壓的作用,并不起到主動排氣的作用。
[0048]另外,本實用新型也提供了一種電壓力鍋,包括上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如圖10所示的蒸汽排出裝置在鍋蓋組件中的安裝示意圖,排氣組件I固定在鋼蓋5上,降噪組件2固定在鍋蓋4上。上述實施例中的蒸汽排出裝置都改變了現有技術中將蒸汽直接排出的方式,在裝置內部形成迂回的第一排氣通道A來延長蒸汽的傳播路徑,并可以將蒸汽繼續導入到降噪組件2中進一步減壓,從而將蒸汽間接排出外界,使得出口壓力和流速大大降低。
[0049]因而采用了此種蒸汽排出裝置的電壓力鍋至少能到以下之一的技術效果:排氣時噪音較小,而且能夠實現智能、電控的遠程排氣方式,避免近距離手動排氣帶來燙手的問題,同時也不會因為傳統電壓力鍋因多次排氣損傷頂針可能會導致漏氣的現象。它作為一種改進的廚房電器,更適合人們的操作,也能降低噪音和高溫高壓蒸汽對人們的困擾,而且降低了電壓力鍋的漏氣風險,具備更高的安全等級。
[0050]另外,在本實用新型電壓力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在開合蓋體的過程中,需要通過手柄使鋼蓋5相對于鍋蓋4轉動,上述實施例的蒸汽排出裝置中,采用柔性管道3連接排氣組件I和降噪組件2的方案,就能很好地適應這種情況,柔性管道3可以隨著鋼蓋5相對于鍋蓋4的轉動而擺動,不會對排氣過程產生影響。
[0051]本實用新型中出現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是為了方便描述,以區分具有相同名稱的不同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關系。
[0052]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氣組件(I),所述排氣組件(I)包括通斷機構和排氣柱(105),所述排氣柱(105)上設有與容器內部高壓腔室連通的第一排氣孔(1051)和與外界連通的第二排氣孔(1052),所述通斷機構設置在所述排氣柱(105)的一側且能夠在接通和斷開狀態間進行切換, 所述通斷機構切換為接通狀態時,所述通斷機構能夠與所述排氣柱(105)形成供所述第一排氣孔(1051)和所述第二排氣孔(1052)連通的空腔,來引導所述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并形成第一排氣通道(A);所述通斷機構切換為斷開狀態時,所述通斷機構能夠使所述第一排氣孔(1051)和所述第二排氣孔(1052)隔斷,以阻止所述容器內部高壓腔室向外界排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斷機構包括:電磁鐵(101)、復位彈簧(102)和推桿頭(103),所述電磁鐵(101)的端面與所述排氣柱(105)的一側固定連接,并且所述電磁鐵(101)與所述排氣柱(105)的一側形成供所述推桿頭(103)運行的內腔,所述推桿頭(103)能夠在所述電磁鐵(101)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復位彈簧(102)的作用力在所述內腔內收回,形成所述空腔,并打開所述第一排氣通道(A)。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頭(103)上靠近所述排氣柱(105)的一端設有推桿頭密封圈(104)。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降噪組件(2),所述降噪組件(2)包括順次連接的排氣接頭(201)、排氣接頭密封圈(202)、蒸汽閥座(203)、蒸汽閥密封圈(204)和蒸汽閥蓋(205),所述排氣接頭(201)通過連接裝置與所述排氣組件(I)連接,能夠使蒸汽從所述第二排氣孔(1052)導入到所述降噪組件(2)中,再從設置在所述蒸汽閥蓋(205)上的蒸汽閥排氣孔(2051)排出。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閥蓋(205)上設有多組隔條(2052),所述隔條(2052)將所述蒸汽閥蓋(205)與所述蒸汽閥座(203)之間的空間分割成多個連通的腔體。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為柔性管道(3),所述柔性管道(3)的一端通過排氣柱軟管接頭(1053)與所述第二排氣孔(1052)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排氣接頭(201)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排氣柱(105)中心的排氣管(107)和限壓閥(106),所述排氣管(107)的軸心上設有第三排氣孔(1071),所述第三排氣孔(1071)與設置在所述限壓閥(106)上的孔形成第二排氣通道(B),所述第二排氣通道(B)處于常閉狀態,當氣壓超過預設壓力閾值時,所述限壓閥(106)被頂起進行排氣。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氣通道⑶通過設置在所述限壓閥(106)上的限壓閥頂針(1061)與所述第三排氣孔(1071)的弧面接觸實現密封。
9.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為圓柱形,所述第一排氣孔(1051)設置在所述排氣柱(105)上與所述空腔的中心相對應的位置,所述第二排氣孔(1052)設置在所述排氣柱(105)上與所述空腔的圓周相對應的位置。
10.一種電壓力鍋,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蒸汽排出裝置。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4245960SQ201420735157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27日
【發明者】麥煥, 張培德, 柏長升, 韋坤生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