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縮罩殼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伸縮罩殼,其通過在其左半罩殼及右半罩殼的兩側均分別設置了條形軌道及條形滑塊,并使所述條形滑塊能夠在條形軌道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實現(xiàn)了該罩殼覆蓋面積的自由改變,在使用該罩殼時,只需向左、右拉動或推動其左半及右半罩殼,改變其覆蓋面積大小,便能夠將其適用于不同大小的被罩物體上,極大地方便了罩殼的使用,同時也省去了在挑選不同大小罩殼時所帶來的時間上的耗費。
【專利說明】可伸縮罩殼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伸縮罩殼。
【背景技術】
[0002]日常使用的罩殼一般用于罩在盤子或杯子上,以起到防止灰塵等其他雜物落入盤子或杯子中,現(xiàn)有的罩殼一般均為固定尺寸或其尺寸與底下的盤子或杯子相配套,總之這種罩殼的覆蓋面積是無法改變的,要么占用體積太大浪費空間,要么只能適用于特定的被罩物體上,使用起來較為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伸縮罩殼,以使罩殼覆蓋面積能夠根據(jù)被罩物體的大小的不同而隨時改變,使之使用起來更為便捷。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伸縮罩殼,其包括左半罩殼和右半罩殼,所述右半罩殼疊置于所述左半罩殼上,所述左半罩殼的兩側均設有條形軌道,所述右半罩殼相應兩側的對應位置均設有條形滑塊,所述條形滑塊能夠在所述條形軌道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所述條形軌道遠離所述條形滑塊的一側開設有沿其延伸方向設置的第一條形凹槽,所述條形滑塊靠近其左端處上設有翻扣,所述翻扣的一端與所述條形滑塊活動連接,并能夠繞所述條形滑塊旋轉,所述翻扣的另一端為鎖止結構,其嵌入所述第一條形凹槽中。
[0005]進一步的,所述左半罩殼和右半罩殼均呈方形。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條形凹槽的開口呈方形,所述鎖止結構的截面呈半圓形并嵌入所述第一條形凹槽中。
[0007]進一步的,所述條形軌道靠近其右端處及所述條形滑塊靠近其左端處均設有擋塊,所述條形軌道與條形滑塊上的兩個擋塊在所述條形軌道的延伸方向上位置重疊。
[0008]可選的,所述條形軌道遠離所述右半罩殼的一側開設有沿所述條形軌道延伸方向設置的第二條形凹槽,所述條形滑塊靠近所述第二條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條形卡扣,所述條形卡扣靠近所述第二條形凹槽的一側與所述第二條形凹槽的形狀相匹配,并嵌入所述第二條形凹槽中,所述條形卡扣能夠在所述第二條形凹槽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
[0009]可選的,所述條形軌道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條形滑塊的兩側形狀與所述“工”字形條形軌道內凹的兩側形狀相匹配,并嵌入所述“工”字形條形軌道中。
[001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可伸縮罩殼通過在其左半罩殼及右半罩殼的兩側均分別設置了條形軌道及條形滑塊,并使所述條形滑塊能夠在條形軌道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實現(xiàn)了該罩殼覆蓋面積的自由改變,在使用該罩殼時,只需向左、右拉動或推動其左半及右半罩殼,改變其覆蓋面積大小,便能夠將其適用于不同大小的被罩物體上,極大地方便了罩殼的使用,同時也省去了在挑選不同大小罩殼時所帶來的時間上的耗費。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伸縮罩殼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伸縮罩殼中翻扣在扣上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在圖1和圖2中,
[0016]1:左半罩殼;2:右半罩殼;3:條形軌道;31:第二條形凹槽;4:條形滑塊;41 --條形卡扣;5:第一條形凹槽;6:翻扣;61:鎖止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可伸縮罩殼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根據(jù)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0018]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種可伸縮罩殼,其通過在其左半罩殼及右半罩殼的兩側均分別設置了條形軌道及條形滑塊,并使所述條形滑塊能夠在條形軌道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實現(xiàn)了該罩殼覆蓋面積的自由改變,在使用該罩殼時,只需向左、右拉動或推動其左半及右半罩殼,改變其覆蓋面積大小,便能夠將其適用于不同大小的被罩物體上,極大地方便了罩殼的使用,同時也省去了在挑選不同大小罩殼時所帶來的時間上的耗費。
[0019]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伸縮罩殼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伸縮罩殼中翻扣在扣上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0]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可伸縮罩殼,其包括左半罩殼I和右半罩殼2,所述右半罩殼2疊置于所述左半罩殼I上,所述左半罩殼I的兩側均設有條形軌道3,所述右半罩殼2相應兩側的對應位置均設有條形滑塊4,所述條形滑塊4能夠在所述條形軌道3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所述條形軌道3遠離所述條形滑塊4的一側開設有沿其延伸方向設置的第一條形凹槽5,所述條形滑塊4靠近其左端處上設有翻扣6,所述翻扣6的一端與所述條形滑塊4活動連接,并能夠繞所述條形滑塊4旋轉,所述翻扣6的另一端為鎖止結構61,其嵌入所述第一條形凹槽5中,以固定所述罩殼的覆蓋面積。
[002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條形軌道3遠離所述右半罩殼2的一側開設有沿所述條形軌道3延伸方向設置的第二條形凹槽31,所述條形滑塊4靠近所述第二條形凹槽31的一側設有條形卡扣41,所述條形卡扣41靠近所述第二條形凹槽31的一側與所述第二條形凹槽31的形狀相匹配,并嵌入所述第二條形凹槽31中,所述條形卡扣41能夠在所述第二條形凹槽31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該條形軌道3及條形滑塊4的設計容易實現(xiàn),且安裝簡便,在需要拆卸左、右半罩殼1、2時,松動條形卡扣41,便可方便地將其拆卸,以便于清洗。
[0022]進一步的,所述左半罩殼I和右半罩殼2均呈方形,方形罩殼的兩側均呈直線,更有助于條形滑塊4的滑移流暢度,使其在滑移過程中不會存在卡頓的情況。
[002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條形凹槽5的開口呈方形,所述鎖止結構61的截面呈半圓形并嵌入所述第一條形凹槽5中,所述半圓形的半徑略大于方形開口的寬度,使所述翻扣6能夠即扣即鎖,從而固定住整個罩殼的覆蓋面積。
[0024]進一步的,所述條形軌道3靠近其右端處及所述條形滑塊4靠近其左端處均設有擋塊(圖中未示),所述條形軌道3與條形滑塊4上的兩個擋塊在所述條形軌道3的延伸方向上位置重疊,即在條形滑塊4移動時,在所述罩殼處于最大覆蓋面積時,設置于條形軌道3及條形滑塊4上的擋塊能夠阻擋住右半罩殼2及左半罩殼I的前進趨勢,從而使左、右半罩殼1、2不會輕易相互脫離。
[0025]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條形軌道3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條形滑塊4的兩側形狀與所述“工”字形條形軌道3內凹的兩側形狀相匹配,并嵌入所述“工”字形條形軌道3中,該設計也能夠使右半罩殼2方便地與左半罩殼I組合,以隨時改變整個罩殼的覆蓋面積,故本實用新型亦意圖包含該技術方案在內。
[002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可伸縮罩殼通過在其左半罩殼I及右半罩殼2的兩側均分別設置了條形軌道3及條形滑塊4,并使所述條形滑塊4能夠在條形軌道3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實現(xiàn)了該罩殼覆蓋面積的自由改變,在使用該罩殼時,只需向左、右拉動或推動其左半及右半罩殼1、2,改變其覆蓋面積大小,便能夠將其適用于不同大小的被罩物體上,極大地方便了罩殼的使用,同時也省去了在挑選不同大小罩殼時所帶來的時間上的耗費。
[0027]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伸縮罩殼,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半罩殼和右半罩殼,所述右半罩殼疊置于所述左半罩殼上,所述左半罩殼的兩側均設有條形軌道,所述右半罩殼相應兩側的對應位置均設有條形滑塊,所述條形滑塊能夠在所述條形軌道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所述條形軌道遠離所述條形滑塊的一側開設有沿其延伸方向設置的第一條形凹槽,所述條形滑塊靠近其左端處上設有翻扣,所述翻扣的一端與所述條形滑塊活動連接,并能夠繞所述條形滑塊旋轉,所述翻扣的另一端為鎖止結構,其嵌入所述第一條形凹槽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罩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罩殼和右半罩殼均呈方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罩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條形凹槽的開口呈方形,所述鎖止結構的截面呈半圓形并嵌入所述第一條形凹槽中。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縮罩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形軌道靠近其右端處及所述條形滑塊靠近其左端處均設有擋塊,所述條形軌道與條形滑塊上的兩個擋塊在所述條形軌道的延伸方向上位置重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可伸縮罩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形軌道遠離所述右半罩殼的一側開設有沿所述條形軌道延伸方向設置的第二條形凹槽,所述條形滑塊靠近所述第二條形凹槽的一側設有條形卡扣,所述條形卡扣靠近所述第二條形凹槽的一側與所述第二條形凹槽的形狀相匹配,并嵌入所述第二條形凹槽中,所述條形卡扣能夠在所述第二條形凹槽中沿其延伸方向移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可伸縮罩殼,其特征在于,所述條形軌道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條形滑塊的兩側形狀與所述“工”字形條形軌道內凹的兩側形狀相匹配,并嵌入所述“工”字形條形軌道中。
【文檔編號】A47G19/26GK204158148SQ201420542861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19日
【發(fā)明者】高鋒 申請人:高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