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機器人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保潔機器人,包括殼體、裝設于殼體上端面的上蓋、裝設于殼體下端面的下蓋、第一驅動裝置、驅動輪及邊刷、第二驅動裝置、二邊刷及控制模組,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與驅動輪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與邊刷連接,所述控制模組與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連接并控制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工作,本實用新型保潔機器人通過控制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的傳動比,整體結構設計合理,工作時耗電量小,延長保潔機器人的工作時間,提高清潔效率。另外,通過控制模組對保潔機器人實現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水平高,保潔效果好。
【專利說明】保潔機器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面保潔裝置,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保潔機器人。
【背景技術】
[0002]當今社會,打掃地面耗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很多家庭和公司都因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而智能掃地機器人的出現大大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將人們從繁瑣的日常家務勞動中解脫出來,因而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0003]然而,目前的清潔機器人,整體結構復雜,智能程度不高,清潔效果不佳,另外,現有的清潔機器人內部的傳動機構的傳動比設計不合理,工作時耗電量大,縮短掃地機器人的工作時間,降低清潔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0004]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整體結構設計合理、智能化水平高的保潔機器人。
[0005]一種保潔機器人,包括殼體、裝設于殼體上端面的上蓋、裝設于殼體下端面的下蓋、第一驅動裝置、驅動輪及邊刷、第二驅動裝置、二邊刷及控制模組,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與驅動輪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與邊刷連接,所述控制模組與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連接并控制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工作,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及與第一電機連接的第一齒輪組,所述第一齒輪組包括第一輸入齒輪、與第一輸入齒輪嚙合的第一傳動齒輪、與第一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二傳動齒輪、與第二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三傳動齒輪、及與第三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一輸出齒輪,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第三傳動齒輪及第一輸出齒輪均為直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及第三傳動齒輪均包括一大齒輪及垂直連接于大齒輪中部的小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的大齒輪和小齒輪分別與第一輸入齒輪和第二傳動齒輪的大齒輪嚙合,所述第三傳動齒輪的大齒輪及小齒輪分別與第二傳動齒輪的小齒輪及第一輸出齒輪嚙合;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一輸入齒輪的傳動比為2.9?3.1:1,所述第三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二傳動齒輪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2.6:1,所述第二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一傳動齒輪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2.6:1,所述第一輸出齒輪與第三傳動齒輪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4?2.5:1 ;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及與第二電機連接的第二齒輪組,所述第二齒輪組包括一與第二電機連接的第二輸入齒輪、一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二輸出齒輪,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二輸出齒輪均為直齒輪,所述第四傳動齒輪包括一大齒輪及連接于大齒輪中部的小齒輪,所述第四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二輸入齒輪嚙合,所述第四傳動齒輪的小齒輪與第二輸出齒輪相互嚙合,所述第四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二輸入齒輪的傳動比為
4.5?4.6:1,所述第二輸出齒輪和第四傳動齒輪的小齒輪之間的傳動比為4.5?4.7:1。
[0006]進一步地,所述殼體前側設有一緩沖殼,所述緩沖殼通過一彈性件進行安裝。
[0007]進一步地,所述保潔機器人還包括一充電電池,該充電電池裝設于殼體內,并由下蓋進行固定,所述保潔機器人于殼體前端底部設有充電端子。
[0008]進一步地,所述保潔機器人還包括一回收盒及抽空裝置,所述回收盒及抽空裝置裝設于殼體內,抽空裝置和回收盒相互連接。
[0009]進一步地,所述所述邊刷分別設于殼體底面中部的兩側,所述殼體底部于二邊刷之間設有吸塵口,所述回收盒底部設有開口與吸塵口相連通。
[0010]進一步地,所述驅動輪包括二滾輪滾輪及一從動輪,所述二滾輪分別設于殼體中部兩側,所述從動輪設于殼體底部前端,所述二滾輪及從動輪呈三角狀分分布。
[0011]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組包括避障傳感器、紅外感應裝置及控制芯片,所述避障傳感器包括虛擬墻檢測傳感器、紅外障礙檢測傳感器及紅外地面檢測傳感器。
[0012]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保潔機器人通過控制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的傳動t匕,整體結構設計合理,工作時耗電量小,延長保潔機器人的工作時間,提高清潔效率。另夕卜,通過控制模組對保潔機器人實現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水平高,保潔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保潔機器人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所示保潔機器人的仰視圖。
[0015]圖3為圖1所示保潔機器人去除上蓋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為圖1所示保潔機器人去除殼體底部后的俯視圖。
[0017]圖5為圖1所示保潔機器人的第一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圖5所示保潔機器人的第一驅動裝置與邊刷配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7為圖1所示保潔機器人的第二驅動裝置與驅動輪配合時的前視圖。
[0020]圖8為圖7所示保潔機器人的第二驅動裝置與驅動輪配合時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更清晰地表示出來,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2]請參照圖1至圖8,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保潔機器人,用于地面保潔。該保潔機器人包括殼體10、裝設于殼體10上端面的上蓋20、裝設于殼體10下端面的下蓋30、回收盒40、第一驅動裝置50、驅動輪(圖未標)、第二驅動裝置70、二邊刷80、抽空裝置90及控制模組。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0與驅動輪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70與邊刷80連接,所述回收盒40及抽空裝置90裝設于殼體10內,抽空裝置90和回收盒40連接,所述控制模組與第一驅動裝置50、第二驅動裝置70連接并控制第一驅動裝置50、第二驅動裝置70工作,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0和第二驅動裝置70分別帶動驅動輪、邊刷80轉動。
[0023]所述殼體10前側設有一緩沖殼11,所述緩沖殼11通過一彈性件以彈性安裝在殼體10上,當受到沖擊時,緩沖殼11朝向殼體10運動,彈性件彈性壓縮。所述邊刷80分別設于殼體10底面中部的兩側,所述殼體10底部于二邊刷80之間設有吸塵口 12,所述回收盒40底部設有開口與吸塵口 12相連通;工作時,所述抽空裝置90對回收盒40進行抽空,回收盒40內形成負壓,將垃圾吸入回收盒40內。
[0024]所述保潔機器人還包括一充電電池,該充電電池裝設于殼體10內,并由下蓋30進行固定,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0、第二驅動裝置70分別與充電電池連接。所述保潔機器人于殼體10前端底部設有充電端子,用于和外部的充電座進行電性連接,從而對充電電池進行充電。
[0025]所述驅動輪包括二滾輪61及一從動輪62,所述二滾輪61分別設于殼體10中部兩側,所述從動輪62設于殼體10底部前端,二所述滾輪61及從動輪62呈三角狀分布。
[0026]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0包括第一電機51及與第一電機51連接的第一齒輪組52,所述第一齒輪組52包括第一輸入齒輪53、與第一輸入齒輪53哨合的第一傳動齒輪54、與第一傳動齒輪54卩齒合的第二傳動齒輪55、與第二傳動齒輪55卩齒合的第三傳動齒輪56、及與第三傳動齒輪56卩齒合的第一輸出齒輪57,所述第一輸入齒輪53、第一傳動齒輪54、第二傳動齒輪55、第三傳動齒輪56、及第一輸出齒輪57均為直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54、第二傳動齒輪55及第三傳動齒輪56均包括一大齒輪及垂直連接于大齒輪中部的小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54的大齒輪和小齒輪分別與第一輸入齒輪53和第二傳動齒輪55的大齒輪哨合,所述第三傳動齒輪56的大齒輪及小齒輪分別與第二傳動齒輪55的小齒輪及第一輸出齒輪57嚙合。
[0027]所述第一傳動齒輪54的大齒輪與第一輸入齒輪的傳動比為2.9?3.1:1,所述第三傳動齒輪56的大齒輪與第二傳動齒輪55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2.6:1,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5的大齒輪與第一傳動齒輪54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2.6:1,所述第一輸出齒輪57與第三傳動齒輪56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4?2.5:1。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傳動齒輪54的大齒輪與第一輸入齒輪的傳動比為3:1,所述第三傳動齒輪56的大齒輪與第二傳動齒輪55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8:1,所述第二傳動齒輪55的大齒輪與第一傳動齒輪54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3:1,所述第一輸出齒輪57與第三傳動齒輪56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45 =10
[0028]所述第二驅動裝置70包括第二電機71及與第二電機71連接的第二齒輪組72,所述第二齒輪組72包括一與第二電機71連接的第二輸入齒輪73、一第四傳動齒輪74及第二輸出齒輪75,所述第二輸入齒輪73、第四傳動齒輪74及第二輸出齒輪75均為直齒輪。齒輪與齒輪之間相互嚙合,所述第四傳動齒輪74包括一大齒輪及連接于大齒輪中部的小齒輪。其中,所述第四傳動齒輪74的大齒輪與第二輸入齒輪73嚙合,所述第四傳動齒輪74的小齒輪與第二輸出齒輪75相互嚙合。
[0029]所述第四傳動齒輪74的大齒輪與第二輸入齒輪73的傳動比為4.5?4.6:1,所述第二輸出齒輪75和第四傳動齒輪74的小齒輪之間的傳動比為4.5?4.7:1,本實施例中,所述第四傳動齒輪74的大齒輪與第二輸入齒輪73的傳動比為4.555:1,所述第二輸出齒輪75和第四傳動齒輪74的小齒輪之間的傳動比為4.6:1。
[0030]所述控制模組包括避障傳感器、紅外感應裝置及控制芯片,所述避障傳感器包括虛擬墻檢測傳感器、紅外障礙檢測傳感器及紅外地面檢測傳感器,所述虛擬墻檢測傳感器用于采集虛擬墻的位置,使保潔機機器人遇到虛擬墻時停止通行,所述紅外障礙檢測傳感器采集保潔機器人周圍障礙物的信息;所述紅外地面檢測傳感器檢測機器人周圍的地面環境。所述紅外感應裝置感應外部充電座的位置,使保潔機器人回到充電座的位置,對充電座對保潔機器人進行充電。所述控制芯片接收避障傳感器的信息,并根據避障傳感器的反饋的信息規劃保潔機器人的工作路線并控制第一驅動裝置50及第二驅動裝置70工作。
[003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保潔機器人通過控制第一驅動裝置50和第二驅動裝置70的傳動比,整體結構設計合理,工作時耗電量小,延長保潔機器人的工作時間,提高清潔效率。另外,通過控制模組對保潔機器人實現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水平高,保潔效果好。
[0032]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保潔機器人,包括殼體、裝設于殼體上端面的上蓋、裝設于殼體下端面的下蓋、第一驅動裝置、驅動輪及邊刷、第二驅動裝置、二邊刷及控制模組,所述第一驅動裝置與驅動輪連接,所述第二驅動裝置與邊刷連接,所述控制模組與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連接并控制第一驅動裝置、第二驅動裝置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電機及與第一電機連接的第一齒輪組,所述第一齒輪組包括第一輸入齒輪、與第一輸入齒輪嚙合的第一傳動齒輪、與第一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二傳動齒輪、與第二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三傳動齒輪、及與第三傳動齒輪嚙合的第一輸出齒輪,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第三傳動齒輪及第一輸出齒輪均為直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第二傳動齒輪及第三傳動齒輪均包括一大齒輪及垂直連接于大齒輪中部的小齒輪,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的大齒輪和小齒輪分別與第一輸入齒輪和第二傳動齒輪的大齒輪嚙合,所述第三傳動齒輪的大齒輪及小齒輪分別與第二傳動齒輪的小齒輪及第一輸出齒輪嚙合;所述第一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一輸入齒輪的傳動比為2.9?3.1:1,所述第三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二傳動齒輪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2.6:1,所述第二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一傳動齒輪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5?2.6 所述第一輸出齒輪與第三傳動齒輪的小齒輪的傳動比為2.4?2.5:1 ;所述第二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電機及與第二電機連接的第二齒輪組,所述第二齒輪組包括一與第二電機連接的第二輸入齒輪、一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二輸出齒輪,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第四傳動齒輪及第二輸出齒輪均為直齒輪,所述第四傳動齒輪包括一大齒輪及連接于大齒輪中部的小齒輪,所述第四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二輸入齒輪嚙合,所述第四傳動齒輪的小齒輪與第二輸出齒輪相互哨合,所述第四傳動齒輪的大齒輪與第二輸入齒輪的傳動比為4.5?4.6 所述第二輸出齒輪和第四傳動齒輪的小齒輪之間的傳動比為4.5 ?4.7:lo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潔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前側設有一緩沖殼,所述緩沖殼通過一彈性件進行安裝。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潔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潔機器人還包括一充電電池,該充電電池裝設于殼體內,并由下蓋進行固定,所述保潔機器人于殼體前端底部設有充電端子。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潔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潔機器人還包括一回收盒及抽空裝置,所述回收盒及抽空裝置裝設于殼體內,抽空裝置和回收盒相互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潔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邊刷分別設于殼體底面中部的兩側,所述殼體底部于二邊刷之間設有吸塵口,所述回收盒底部設有開口與吸塵口相連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潔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輪包括二滾輪及一從動輪,所述二滾輪分別設于殼體中部兩側,所述從動輪設于殼體底部前端,二所述滾輪及從動輪呈三角狀分分布。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潔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組包括避障傳感器、紅外感應裝置及控制芯片,所述避障傳感器包括虛擬墻檢測傳感器、紅外障礙檢測傳感器及紅外地面檢測傳感器。
【文檔編號】A47L11/24GK203953560SQ201420366043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日
【發明者】周要友 申請人:東莞市智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