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炒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功能炒鍋,屬于炊具用品【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炒鍋功能單一等技術問題。本炒鍋包括鍋體和手柄,手柄固設在所示鍋體的上端部,鍋體包括鍋底和鍋身,鍋身的下端與鍋底固連,鍋身上端敞口,鍋身的上表面靠近上沿處沿鍋身周向設有卡接槽,炒鍋還包括蒸桶、蒸隔板和鍋蓋,蒸桶呈桶狀且兩端具有開口,蒸桶下端卡接在卡接槽內,蒸隔板上開設有若干通氣孔,蒸隔板水平設置在蒸桶內且可拆卸連接在蒸桶下端部,鍋蓋扣接在蒸桶的上端。本炒鍋可以當普通炒鍋使用,也可以利用蒸桶、蒸隔板和鍋蓋當蒸鍋使用,省去了額外的蒸鍋,節省了成本和廚房空間,同時,也可以只將蒸桶扣接在鍋體上,有效防止沸騰的油向外飛濺,提高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多功能炒鍋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廚房炊具用品【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炒鍋,特別是一種多功能炒鍋。
【背景技術】
[0002] 炒鍋是中國一種烹飪工具,為鍋的一種,特征是頂部開口大,圓底,由于中國南方 食物多以小炒為主,故炒鍋設計成有手柄以方便拋炒。炒鍋主要用作煎或炒食物,但也可以 用作蒸、燉、炸等其他不同的烹飪方法。炒鍋是中國及東南亞的主要煮食工具。隨著人們生 活條件的改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在飲食上越來越講究,菜品講究色香味俱全,針對 不同的菜肴通常需要不同的加工工具來烹飪,以期待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樣往往就需要不 同的炊具,花費大量的金錢的同時也占據了大量的廚房空間。
[0003] 我國專利(CN203378538U)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炒鍋,其組成包括:帶有灶臺口的外 殼,位于灶臺口上方的炒鍋通過聯軸器連接減速機,所述的減速機連接無刷電機,所述的無 刷電機連接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還連接正轉開關、反轉開關和安裝電壓表的電瓶;所述的 減速機、無刷電機安裝在承載板上,所述的承載板中部焊接承重柱、頂端通過一組支柱連接 灶盤、尾端連接手柄,所述的灶盤通過管線連接煤氣罐。
[0004] 上述專利中的炒鍋結構復雜,使用成本高且只能針對炒制食品,功能單一。
【發明內容】
[0005]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多功能炒鍋,本實用新型 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增加炒鍋的功能以達到一鍋多用的目的。
[0006] 本實用新型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 -種多功能炒鍋,所述炒鍋包括鍋體和手柄,所述手柄固設在所示鍋體的上端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包括鍋底和鍋身,所述鍋身的下端與所述鍋底固連,所述鍋身上端敞 口,所述鍋身的上表面靠近上沿處沿鍋身周向設有卡接槽,所述炒鍋還包括蒸桶、蒸隔板和 鍋蓋,所述蒸桶呈桶狀且兩端具有開口,所述蒸桶下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內,所述蒸隔板上 開設有若干通氣孔,所述蒸隔板水平設置在所述蒸桶內且可拆卸連接在所述蒸桶下端部, 所述鍋蓋扣接在所述蒸桶的上端。
[0008] 其原理如下:本炒鍋包括鍋體和手把,手把固設在所示鍋體的上端部,手把用于移 動該炒鍋,鍋體包括鍋底和鍋身,鍋身的下端與鍋底固連,鍋身上端敞口,鍋身的上表面靠 近上沿處沿鍋身周向設有卡接槽,炒鍋還包括蒸桶、蒸隔板和鍋蓋,蒸桶呈桶狀且兩端具有 開口,蒸桶下端卡接在卡接槽內,蒸隔板上開設有若干通氣孔,蒸隔板水平設置在蒸桶內且 可拆卸連接在蒸桶下端部,鍋蓋扣接在蒸桶的上端,當需要炒菜時,將蒸桶、蒸隔板和鍋蓋 取下,該炒鍋可以同普通炒鍋一樣使用,鍋蓋可以直接蓋在炒鍋上,也可以將蒸桶扣接在鍋 體上,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沸騰的油向外飛濺,當需要蒸菜時,將蒸桶扣接在鍋體上,再將蒸 隔板放置在蒸桶內,蓋上鍋蓋就能夠當蒸鍋用了,省去了額外的蒸鍋,節省了成本和廚房空 間。
[0009] 在上述的多功能炒鍋中,所述蒸桶的內表面靠近下沿處周向設有凸起,所述蒸隔 板能夠抵靠在所述凸起上。這樣拿取方便,可以很容易的放上蒸隔板或取下蒸隔板以做不 同用途。
[0010] 在上述的多功能炒鍋中,所述蒸桶的外表面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耳把。蒸煮食物后 的蒸桶溫度比較高,容易燙手,利用耳把端起蒸桶,方便安全。
[0011] 在上述的多功能炒鍋中,所述鍋蓋上表面設有手柄,所述鍋蓋上還設有調節氣壓 的閥門。鍋蓋上的手柄有利于用手拿取鍋蓋,閥門能夠在使用鍋蓋密封時調整炒鍋內的大 氣壓強,保障安全。
[0012] 在上述的多功能炒鍋中,所述鍋體、蒸桶和蒸隔板采用鐵或不銹鋼或鋁合金材料 制成,所述鍋蓋采用玻璃制成。上述金屬材料的鍋體、蒸桶和蒸隔板有利于傳熱,且結實耐 用,采用玻璃制成的鍋蓋能夠更好地觀察炒鍋內的食物變化,方便掌握火候。
[0013] 在上述的多功能炒鍋中,所述鍋身與所述鍋底一體式成型,所述鍋底為平底。平底 炒鍋便于放置在現代電器如電磁爐等上使用,通用性高。
[0014]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0015] 1、本炒鍋可以當普通炒鍋使用時,也可以將蒸桶扣接在鍋體上,再將蒸隔板放置 在蒸桶內,蓋上鍋蓋當蒸鍋使用,省去了額外的蒸鍋,節省了成本和廚房空間,同時,也可以 只將蒸桶扣接在鍋體上,有效防止沸騰的油向外飛濺,提高安全性。
[0016] 2、本炒鍋中蒸桶的外表面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耳把,當蒸煮食物后的蒸桶溫度比較 高時,利用耳把端起蒸桶,方便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 圖1是本炒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 圖2是本炒鍋使用狀態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 圖3是本炒鍋中蒸桶和蒸隔板仰視結構示意圖。
[0020] 圖中,1、鍋體;11、鍋身;12、鍋底;2、手把;3、卡接槽;4、蒸桶;5、蒸隔板;6、鍋蓋; 7、通氣孔;8、凸起;9、耳把;10、手柄;20、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22]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炒鍋包括鍋體1和手把2,手把2固設在所示鍋體1的上端 部,手把2用于移動該炒鍋,鍋體1包括鍋底12和鍋身11,鍋身11的下端與鍋底12固連, 鍋身11上端敞口,鍋身11的上表面靠近上沿處沿鍋身11周向設有卡接槽3,炒鍋還包括蒸 桶4、蒸隔板5和鍋蓋6,蒸桶4呈桶狀且兩端具有開口,蒸桶4下端卡接在卡接槽3內,蒸 隔板5上開設有若干通氣孔7,蒸桶4的內表面靠近下沿處周向設有凸起8,蒸隔板5抵靠 在凸起8上,鍋蓋6扣接在蒸桶4的上端,當需要炒菜時,將蒸桶4、蒸隔板5和鍋蓋6取下, 該炒鍋可以同普通炒鍋一樣使用,鍋蓋6可以直接蓋在炒鍋上,也可以將蒸桶4扣接在鍋體 1上,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沸騰的油向外飛濺,當需要蒸菜時,將蒸桶4扣接在鍋體1上,再將 蒸隔板5放置在蒸桶4內,蓋上鍋蓋6就能夠當蒸鍋用了,省去了額外的蒸鍋,節省了成本 和廚房空間,鍋蓋6上表面設有手柄10,鍋蓋6上還設有調節氣壓的閥門20,利用鍋蓋6上 的手柄10用手拿取鍋蓋6更加方便安全,閥門20能夠在使用鍋蓋6密封時調整炒鍋內的 大氣壓強,保障安全。
[0023] 如圖1所示,蒸桶4的外表面兩側分別設有一個耳把9,蒸煮食物后的蒸桶4溫度 比較高,容易燙手,利用耳把9端起蒸桶4,方便安全;鍋身11與鍋底12 -體式成型,鍋底 12為平底,平底炒鍋便于放置在現代電器如電磁爐等上使用,通用性高;鍋體1、蒸桶4和蒸 隔板5采用鐵或不銹鋼或鋁合金材料制成,鍋蓋6采用玻璃制成,上述金屬材料的鍋體1、蒸 桶4和蒸隔板5有利于傳熱,且結實耐用,采用玻璃制成的鍋蓋6能夠更好地觀察炒鍋內的 食物變化,方便掌握火候。
[002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0025]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 1、鍋體;11、鍋身;12、鍋底;2、手把;3、卡接槽;4、蒸桶; 5、蒸隔板;6、鍋蓋;7、通氣孔;8、凸起;9、耳把;10、手柄;20、閥門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 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 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
1. 一種多功能炒鍋,所述炒鍋包括鍋體(1)和手把(2),所述手把(2)固設在所示鍋體 (1)的上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1)包括鍋底(12)和鍋身(11),所述鍋身(11)的下 端與所述鍋底(12)固連,所述鍋身(11)上端敞口,所述鍋身(11)的上表面靠近上沿處沿 鍋身(11)周向設有卡接槽(3),所述炒鍋還包括蒸桶(4)、蒸隔板(5)和鍋蓋(6),所述蒸桶 (4)呈桶狀且兩端具有開口,所述蒸桶(4)下端卡接在所述卡接槽(3)內,所述蒸隔板(5) 上開設有若干通氣孔(7),所述蒸隔板(5)水平設置在所述蒸桶(4)內且可拆卸連接在所述 蒸桶(4)下端部,所述鍋蓋(6)扣接在所述蒸桶(4)的上端。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桶(4)的內表面靠近下 沿處周向設有凸起(8),所述蒸隔板(5)能夠抵靠在所述凸起(8)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桶(4)的外表面兩 側分別設有一個耳把(9)。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6)上表面設有 手柄(10),所述鍋蓋(6)上還設有調節氣壓的閥門(20)。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1)、蒸桶(4) 和蒸隔板(5)采用鐵或不銹鋼或鋁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鍋蓋(6)采用玻璃制成。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炒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身(11)與所述鍋 底(12) -體式成型,所述鍋底(12)為平底。
【文檔編號】A47J36/00GK203841504SQ201420200380
【公開日】2014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3日
【發明者】余嘉慶 申請人:余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