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加熱電飯煲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電磁加熱電飯煲,包括:由外殼、中殼、上殼以及底殼組成的機身組件;設置在中殼底端與中殼構成內鍋容置腔的微晶板;內鍋;安裝在底殼內微晶板與內鍋之間的平面線圈盤;與中殼的側壁相對地安裝的控制模塊組件,其含支架和支架底部的風扇,風扇一側壁有缺口,另一側壁與支架之間設置弧形導風板;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缺口、平面線圈盤上表面與微晶板下表面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構成第一風道,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缺口、平面線圈盤下表面與底殼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構成第二風道,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弧形導風板到電控主板構成第三風道。本電飯煲散熱效率高,故障率低。
【專利說明】電磁加熱電飯煲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飯煲,更具體地說,涉及電磁加熱電飯煲。
【背景技術】
[0002]電磁加熱電飯煲通過電磁感應對內鍋進行加熱。現有電磁加熱電飯煲普遍存在故障率高的缺陷,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1、散熱差;2、內鍋容置腔底部不密封,清洗水容易從安裝測溫裝置的過孔中漏入安裝電控板的機腔內,從而可能損壞內部電路。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電磁加熱電飯煲存在的故障率高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電磁加熱電飯煲。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磁加熱電飯煲包括:
[0005]機身組件,由外殼、中殼、上殼以及底殼組成,底殼的底部設置進風口,側部設置出風口,底殼的底部還設置兩個從進風口到出風口的風道擋板;
[0006]微晶板,設置在所述中殼底端,與中殼密封構成內鍋容置腔;
[0007]放置在所述內鍋容置腔中的內鍋;
[0008]平面線圈盤,其線圈為平面繞制線圈,平面線圈盤設置在所述底殼內,處于微晶板的下側并與內鍋的底部相對,平面線圈盤與微晶板及底殼的上表面之間均有一定間隙;以及
[0009]控制模塊組件,含支架和水平安裝在支架底部的風扇,支架設置在所述外殼內與所述中殼的側壁相對,支架的豎直部和頂部對應安裝電控主板和電控顯示板,風扇的殼體在靠近平面線圈盤的側壁有缺口,與該側壁相對的另一側壁與支架之間設置弧形導風板;
[0010]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缺口、平面線圈盤上表面與微晶板下表面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構成第一風道,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缺口、平面線圈盤下表面與底殼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構成第二風道,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弧形導風板到電控主板構成第三風道。
[0011]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平面線圈盤的線圈為疏繞線圈,以使第三風道中的部分風能夠從線圈的線匝間穿過進入第二風道。
[0012]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平面線圈盤和微晶板之間設置測溫組件,所述測溫組件包括耐高溫彈性支撐體、設置于該支撐體的至少一個熱敏元件以及導熱片,所述導熱片與微晶板底面的一個區域緊密貼合,并與所述至少一個熱敏元件接觸。
[0013]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測溫組件進一步還包括溫度熔斷保險管,其與所述導熱片接觸。
[0014]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中殼底端設置內環板,內環板上設置粘膠凹槽,粘膠凹槽底部有漏膠排氣小孔,所述粘膠凹槽內填充高溫膠將微晶板粘接在所述內環板上;所述中殼頂端通過旋轉卡扣結構與所述上殼連接。[0015]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底殼的底部設置與所述內鍋的底部相對的積水槽,積水槽底部設置漏水孔,漏水孔的上方設置有延伸至該漏水孔一側邊沿的防護弧形擋板。
[0016]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底殼的出風口設置柵欄,柵欄底端設置防水擋板。
[0017]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底殼內通過復數個支柱安裝一個筒狀支撐架,該筒狀支撐架處于中殼下部的外周,所述平面線圈盤安裝在該筒狀支撐架的底端。
[0018]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上殼設置有機身高度誤差補償及微晶板保護裝置,該裝置包括復數個彈性塊或一個彈性環,它們安裝在上殼頂部內鍋拆裝口的口沿處,與內鍋鍋沿的底部相對。
[0019]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用于封閉所述內鍋的頂蓋含可拆卸清洗蓋板、連通內鍋與外界的蒸汽通道、蒸汽閥以及泄壓塞。
[0020]在上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中,優選地,所述支架的側面呈T字形,支架的頂部通過套接機構可拆卸地安裝于該支架的豎直部頂端,且套接機構沿豎直方向設置多個卡接機構,以將支架的頂部支撐在不同高度。
[0021]本實用新型電磁加熱電飯煲通過改進散熱通道和測溫方式等手段,提高了散熱效率,實現了內鍋容置腔底部的完全密封,從而能夠大大降低電磁加熱電飯煲的故障率。用戶可方便地對內鍋容置腔進行清洗,不必擔心將水滲入機身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電磁加熱電飯煲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
[0024]圖3為其底殼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為其上殼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5為其中殼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6為其控制模塊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9]圖1至6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電磁加熱電飯煲的結構。
[0030]如圖1至6所示,本電磁加熱電飯煲包括:機身組件1、微晶板2、內鍋3、平面線圈盤4、控制模塊組件5、測溫組件6和頂蓋7。
[0031]機身組件I由金屬外殼la、金屬中殼lb、上殼Ic以及底殼Id組成,底殼Id的底部設置進風口 Idl,側部設置出風口 ld6,底殼Id的底部還設置兩個風道擋板Id2、ld3,兩個風道擋板Id2、ld3均從進風口 Idl延伸到出風口 ld6。微晶板2設置在金屬中殼Ia底端,與金屬中殼Ia密封構成內鍋容置腔。內鍋3放置在所述內鍋容置腔中,用于容裝待加熱物,內鍋3可從內鍋容置腔取出。平面線圈盤4的線圈為平面繞制線圈,平面線圈盤4通過一筒狀支撐架4’安裝在底殼Id內,處于微晶板2的下側,并與內鍋3的底部相對,平面線圈盤4與微晶板2之間、以及平面線圈盤4與底殼Id的上表面之間均有一定間隙,以分別在平面線圈盤4的上、下表面形成散熱風道,使平面線圈盤散熱良好。筒狀支撐架4’被底殼Id上的復數個支柱支撐,處于中殼Ib下部外周,平面線圈盤4安裝在筒狀支撐架4’的底端。控制模塊組件5含支架5d和水平設置在支架5d底部的風扇5f,支架5d設置在外殼Ia內與中殼Ib的側壁相對,支架5d的豎直部5c和頂部5b對應安裝電控主板5e和電控顯不板5a,風扇5f的殼體在靠近平面線圈盤4的側壁有缺口 5i,與該側壁相對的另一側壁與支架5d之間設置弧形導風板5g,支架5d的豎直部5c、風扇5f的殼體以及弧形導風板5g三者一體成型。測溫組件6可以設置在平面線圈盤4和微晶板2之間的任意位置。頂蓋7鉸鏈在機身組件I的一側,用于封閉/開啟內鍋3。本實用新型中,用于組成機身的外殼和中殼也可以采用塑膠等其它材料制成,中殼的材料需要耐高溫。本實用新型優選用上述筒狀支撐架4’安裝平面線圈盤4,但并不限于此方式,例如,還可以用底殼Id上的支柱來安裝平面線圈盤4。
[0032]從進風口 Idl依次經風扇5f、所述缺口 51、平面線圈盤4上表面與微晶板2下表面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 ld6構成了第一風道,如圖1中的帶箭頭虛線LI所示。從進風口Idl依次經風扇5f、所述缺口 51、平面線圈盤4下表面與底殼Id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 ld6構成了第二風道,如圖1中的帶箭頭虛線L2所示。從進風口 Idl依次經風扇5f、所述弧形導風板5g到電控主板5e構成了第三風道,如圖1中的帶箭頭虛線L3所示。電磁加熱電飯煲工作時,風扇5f轉動,從進風口 Idl吸入空氣,向上吹出軸向風并從所述缺口 5i吹出切向風,切向風的一部分從第一風道通過,另一部分從第二風道通過,分別對平面線圈盤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散熱,能夠達到較好的散熱效果;軸向風從第三風道吹向電控主板5e,大部分吹向電控主板5e上的散熱器5i,還有一部分從電控主板5e上其它區域吹過。通過上述風道的設計,僅用一個風扇5f較好地實現了對平面線圈盤4和電控主板5e的散熱,使得本電磁加熱電飯煲同時具有散熱好和成本低的優勢。
[0033]利用金屬中殼Ib和密封安裝在其下端的微晶板2構成內鍋容置腔,在微晶板2與平面線圈盤4之間設置測溫組件6,微晶板4的作用是支撐內鍋3,并將內鍋3底部的溫度傳遞給測溫組件6。這種設計使內鍋容置腔的底部沒有測溫探頭的安裝孔,完全是密封的,大大方便了內膽容置腔內部的清洗,降低了整機出現故障的機率。
[0034]進一步地,平面線圈盤4的線圈采用疏繞線圈,第三風道中的部分風能夠從線圈的線匝間穿過進入第二風道,與第二風道中的風一起從出風口 ld6排出,這樣進一步增加了線圈與散熱風的接觸面,使平面線圈盤4的散熱效果更好。
[0035]測溫組件6通過感應微晶板2的溫度來檢測內鍋3的溫度,為了提高測溫準確性,測溫組件6設置有導熱片6c,以增加測溫面積,具體地,測溫組件6包括耐高溫彈性支撐體6a、設置于該支撐體6a的一個或多個熱敏兀件6b以及導熱片6c,在支撐體6a的彈力作用下,導熱片4與微晶板2底面的一個區域緊密貼合,并與所述的一個或多個熱敏元件6b接觸。
[0036]耐高溫彈性支撐體6a上進一步還設置有溫度熔斷保險管6d,其與導熱片6c接觸,當溫度達到危險溫度時,自動斷開,切斷整機電源,以保護本電磁架熱電飯煲。
[0037]金屬中殼Ib底端設置內環板Ibl,內環板Ibl上設置粘膠凹槽lb2,粘膠凹槽lb2底部有漏膠排氣小孔lb3,粘膠凹槽lb2內填充高溫膠將微晶板2粘接在內環板Ibl上,從而較佳地實現了微晶板2和金屬中殼Ib的密封安裝。通常粘膠凹槽lb2寬5-7mm,深1-1.5_。此外,內環板Ibl設計有臺階,參見圖2,其截面呈S形,臺階的設計能夠增加中殼的強度,使其結構更加可靠。
[0038]為便于拆裝,中殼Ib與微晶板2粘接后,采用旋轉卡扣方式與上殼Ic固定。具體地,金屬中殼Ib頂端設置若干外翻邊突出部lb4,對應地,在上殼Ic設置若干卡槽lc3,它們一起構成旋轉卡扣結構,將中殼Ib旋轉一定角度,可使若干外翻邊突出部lb4對應卡于若干卡槽lc3內,實現中殼Ib與上殼Ic的固定,再反向旋轉后則可實現二者的拆分。
[0039]為進一步降低整機的故障率,還設計有多種防水結構,例如:在底殼Id的底部,與內鍋3的底部相對的地方,還設置有積水槽ld4,積水槽ld4底部設置漏水孔ld5,當有水意外流入機身后,會匯流到積水槽ld4,進而通過漏水孔ld5排出。在底殼Id的出風口 ld6設置柵欄(圖中未示出),柵欄底端設置防水擋板ld7,以阻止水從出風口 ld6流入機身內。漏水孔ld5呈長條狀,在漏水孔ld5的上方設置有延伸至該漏水孔ld5 —側邊沿的防護弧形擋板ld8,該弧形擋板IdS能防止異物從漏水孔ld5插入,還能起到阻止蟑螂等爬入的作用。
[0040]上殼Ic還設置有機身高度誤差補償及微晶板保護裝置lcl,該裝置包括復數個彈性塊(如硅膠塊等),它們安裝在上殼Ic頂部內鍋拆裝口 lc2的口沿處,與內鍋3鍋沿的底部相對。當頂蓋7下壓封閉內鍋3時,由于復數個彈性塊的彈性位移作用,可以補償機身高度制造誤差,使頂蓋7與內鍋3邊沿緊密結合,保證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外,復數個彈性塊還有以下兩個作用:1、保護微晶板2,由于內鍋3會經常被取出,進行清洗、淘米等作業,如果在取、放內鍋3時意外跌落,復數個彈性塊可起到緩沖作用,避免內鍋3直接沖擊微晶板2造成微晶板2損壞。2、由于測溫裝置6通過微晶板2對內鍋3進行測溫,為了保證測溫準確性,當頂蓋7下壓封閉內鍋3時,將內鍋3下壓使其與微晶板2緊密貼合,而該復數個彈性塊在此時能夠起到緩沖作用,避免內鍋3底部與微晶板2之間因產生直接硬性擠壓而損壞微晶板2。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上殼Ic頂部內鍋拆裝口 lc2的整個口沿處設置一個彈性環,替代上述復數個彈性塊。
[0041]頂蓋7用于封閉/開啟內鍋3。較佳實施例中,頂蓋7為一個組件,包括可拆卸清洗蓋板7a、連通內鍋3與外界的蒸汽通道7b、蒸汽閥7c和泄壓塞7d。正常使用時,內鍋中的蒸汽從蒸汽通道7b向外流,推動蒸汽閥7c開啟,繼續沿蒸汽通道7b排出到外部。泄壓塞7d為彈性材制成,當蒸汽閥7c故障后,進入蒸汽通道7b中的蒸汽會推動泄壓塞7d變形,蒸汽透過泄壓塞7d、從泄壓塞7d和其安裝孔之間進入蒸汽通道7b的尾段,進而排出到外部。蓋板7a最好采用鋁質蓋板。
[0042]支架5d用于將電控主板5e和電控顯示板5a組合為一體,實現模塊化安裝,簡化裝配,并使機身內整潔。在較佳實施例中,支架5d的側面呈T字形,支架5d的頂部5b通過套接機構5j可拆卸地安裝于該支架5d的豎直部5c頂端,且套接機構5j沿豎直方向設置多個卡接機構。這種組合式的支架,可以方便地將不同的電控顯示板5a(如半圓形顯示板、矩形顯示板、帶或不帶液晶屏的顯示板等)與電控主板5e組合,得到不同功能或外形的電磁加熱電飯煲。而采用套接機構和卡接機構實現支架頂部5b和豎直部5c的組合,可以方便地將頂部5b支撐在不同的高度,這樣能夠使同一個控制模塊組件5能夠應用于不同容量(如4升和5升)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004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身組件⑴,由外殼(la)、中殼(lb)、上殼(Ic)以及底殼(Id)組成,底殼的底部設置進風口(ldl),側部設置出風口(ld6),底殼的底部還設置兩個從進風口到出風口的風道擋板(Id2、ld3); 微晶板(2),設置在所述中殼(Ia)底端,與中殼密封構成內鍋容置腔; 放置在所述內鍋容置腔中的內鍋(3); 平面線圈盤(4),其線圈為平面繞制線圈,平面線圈盤(4)設置在所述底殼內,處于微晶板的下側并與內鍋的底部相對,平面線圈盤(4)與微晶板(2)及底殼(Id)的上表面之間均有一定間隙;以及 控制模塊組件(5),含支架(5d)和水平安裝在支架底部的風扇(5f),支架設置在所述外殼內與所述中殼的側壁相對,支架的豎直部(5c)和頂部(5b)對應安裝電控主板(5e)和電控顯示板(5a),風扇的殼體在靠近平面線圈盤的側壁有缺口(5i),與該側壁相對的另一側壁與支架之間設置弧形導風板(5g); 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缺口(5i)、平面線圈盤上表面與微晶板下表面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構成第一風道,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缺口(5i)、平面線圈盤下表面與底殼之間的縫隙到出風口構成第二風道,從進風口依次經風扇、所述弧形導風板(5g)到電控主板構成第二風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線圈盤的線圈為疏繞線圈,以使第三風道中的部分風能夠從線圈的線匝間穿過進入第二風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 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線圈盤和微晶板之間設置測溫組件(6),所述測溫組件(6)包括耐高溫彈性支撐體(6a)、設置于該支撐體的至少一個熱敏元件(6b)以及導熱片(6c),所述導熱片與微晶板底面的一個區域緊密貼合,并與所述至少一個熱敏元件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測溫組件(6)進一步還包括溫度熔斷保險管(6d),其與所述導熱片(6c)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殼(Ib)底端設置內環板(Ibl),內環板上設置粘膠凹槽(lb2),粘膠凹槽底部有漏膠排氣小孔(lb3),所述粘膠凹槽內填充高溫膠將微晶板粘接在所述內環板上;所述中殼(Ib)頂端通過旋轉卡扣結構(Ib4、lc3)與所述上殼(Ic)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Id)的底部設置與所述內鍋的底部相對的積水槽(ld4),積水槽底部設置漏水孔(ld5),漏水孔的上方設置有延伸至該漏水孔一側邊沿的防護弧形擋板(IdS);所述底殼(Id)的出風口(ld6)設置柵欄,柵欄底端設置防水擋板(ld7)。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內通過復數個支柱安裝一個筒狀支撐架(4’),該筒狀支撐架處于中殼(Ib)下部的外周,所述平面線圈盤(4)安裝在該筒狀支撐架的底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殼(Ic)設置有機身高度誤差補償及微晶板保護裝置(Icl),該裝置包括復數個彈性塊或一個彈性環,它們安裝在上殼頂部內鍋拆裝口(lc2)的口沿處,與內鍋鍋沿的底部相對。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用于封閉所述內鍋的頂蓋(7)含可拆卸清洗蓋板(7a)、連通內鍋與外界的蒸汽通道(7b)、蒸汽閥(7c)以及泄壓塞(7d)。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加熱電飯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d)的側面呈T字形,支架(5d)的頂部(5b)通過套接機構(5j)可拆卸地安裝于該支架的豎直部(5c)頂端,且套接機構沿豎直方向設置多個 卡接機構,以將支架(5d)的頂部(5b)支撐在不同高度。
【文檔編號】A47J36/24GK203399955SQ201320326412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7日
【發明者】丘守慶, 許申生, 李鵬, 劉春光, 趙克芝 申請人:深圳市鑫匯科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