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枕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枕具,特別是一種可以組合的枕具結構。
背景技術:
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 的時間在睡眠,已有許多以睡眠為主題研究報告被提出,讓我們了解到睡眠和我們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關系,例如睡眠是恢復體力的最好方法,充足的睡眠對于青少年的成長也很重要,大腦在睡眠期間會指揮身體的各部份進行自我修補以恢復正常的機能,在睡眠期間大腦也會把我們白天所學習與獲得的各種信息和知識進行記憶與建檔,總而言之,睡眠與我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而良好的睡眠品質更是保持建康的不二法門。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有很多,枕頭品質的良莠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俗語“高枕無憂”,讓人以為睡覺時用高枕頭對人體有好處的觀念其實并不正確。在正常狀態下,人體保持著自然姿勢,人體的脊椎從正面看是一條直線,但從側面看,頸部的七個椎體會排列成輕度的弧形向前凸出。因此,睡覺時枕頭的高度也應該符合這個彎曲的弧度,使頸椎還是保持其自然狀態。枕頭過高或過低都難以讓頸椎保持自然姿勢下應有的弧度,許多人在一夜睡眠之后會感覺頸部酸痛,或是有俗稱落枕的現象,通常都是枕頭品質及其機能不佳所造成的結果。仰睡時,專家建議枕頭的高度一般在5至8公分較為適合,另外大部份的人在睡眠時不太可能保持同一種睡覺姿勢,經常是仰臥和側臥相互交替,在側臥睡眠時,由于每個人肩膀的寬度不同,所需的枕頭高度也不同,而且男性和女性所需的枕頭高度也不同,因此在選擇枕頭時,其高度以8至10公分為佳,而適合成人和兒童的枕頭高度也不同,特別是枕頭下緣應與肩膀貼近,切勿讓頸椎或背部懸空,而且應該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與散壓效果。市面上常見的枕頭,均為單一枕體的設計,通過選用不同材料的方式滿足不同的機能需求,例如采用記憶棉(聚氨酯材料)生產的記憶枕,以棉花為填充物的棉花枕,使用乳膠制作的乳膠枕,以建康為訴求而在枕頭中填入蕎麥、茶葉或是谷殼等天然素材的健康枕,這些已知的枕頭雖然各有不同的適用情形,但是單一枕體的設計,無法適合大部份人的身材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枕具結構,組合式的枕具結構可以調整枕具支撐面的高度,在支撐面設置的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以及介于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之間的主枕穴,能提供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構造,包括第一枕體、第二枕體,第二枕體具有第一表面和位于相對面的第二表面,可選擇性的置于第一枕體之下用于調整第一枕體的高度,第一枕體具有支撐面,支撐面具有分別配置在相對于支撐面中心的對稱位置的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的內部設有吸震散壓材料,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之間具有適于支撐后腦的主枕穴。本實用新型的主枕穴和第一枕體的下緣相隔適當的距離,配合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內部的吸震散壓材料能提供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在沿著使用者軀體伸展的方向大致呈狹長形,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的相鄰邊緣為弧形,該弧形的開口互相面對,形成該主枕穴。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是選用凝膠(Gel)、乳膠或是記憶棉之中的任一種作為吸震散壓材料。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一枕體包括一承載墊,以及可以分離的左散壓墊、右散壓墊,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可以自由的放置在承載墊的不同位置處,借此調整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彼此的間隔距離,進而改變介于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之間的主枕穴的大 小。依據木創作的實施例之一,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分別具有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各具有保持一間隔距離的第一墊體和第二墊體,而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分別介于第一墊體與第二墊體之間。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二枕體的第二表面的邊緣處還具有墊高部,可以在第二枕體置于第一枕體下方之時,提高第一枕體的下緣的高度,提供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還包括有外套,可以在第二枕體置于第一枕體下方之時,該外套將第一枕體和第二枕體包覆成單件式的枕具。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一枕體的支撐面還具有數個突點,可以提供按摩的功效。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一枕體具有位于支撐表面的相對面的底面,在底面具有防滑部,可以提供防滑的效果。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還包括有連接手段,第一枕體的下緣和第二枕體可借助連接手段連接,使第二枕體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的邊緣,形成一種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該連接手段包括連接片和魔鬼氈,一個連接片由該第二枕體的該第二表面的邊緣突出,該魔鬼氈設于該連接片和該第一枕體的底面靠近下緣的邊緣處,借助該魔鬼氈將該第一枕體和該第二枕體連接在一起。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二枕體具有第一表面和位于相對面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具有流線型的弧形凹陷部,可以在第二枕體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的邊緣時,提供背部適當的支撐。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一枕體和第二枕體還具有數個透氣孔可以提供散熱透氣的功效。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二枕體的第一表面采斜面設計,換言的第二枕體在靠近連接手段處的厚度大于另一相對邊緣的厚度,使得第一表面自靠近連接手段處朝向另一相對邊緣向下傾斜。由以上的新型內容可以了解,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枕具結構,借助組合式的枕具結構,可以視需要利用第二枕具調整第一枕具的支撐面的高度,在支撐面設置的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能夠借助設置于內部的吸震散壓材料,以及介于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之間的主枕穴,提供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在第一枕具和第二枕具之間設置連接手段,還可以使第二枕體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的邊緣,形成一種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有關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功效及實施例,茲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兩件式枕具的立體構造圖。圖2為圖I中第一枕體在II-II位置的斷面構造圖,顯示第一枕體疊置在第二枕體的第二表面。圖3為圖I第一枕體在III-III位置的斷面構造圖,顯示第一枕體使用的材質構造的一實施構造。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第一枕體借助魔鬼氈疊置并附著于第二枕體的情形。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第一枕體的支撐面具有數個突點。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第一枕體和第二枕體借助連接手段連接,第二枕體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的邊緣,形成一種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圖7為圖6的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顯示第一枕體疊置在第二枕體的情形。圖8為第一枕體的另一種構造實施例,顯不第一枕體的第一表面具有流線型的弧形凹陷部。圖9為第一枕體的另一種構造實施例,顯示第一枕體的第一表面采斜面設計。圖10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第一枕體和第二枕體的包覆層具有數個透氣孔。圖11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顯示仰睡時后腦放置于枕穴的情形。圖1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利用外套將第一枕體和第二枕體包覆成單件式的枕具。圖13為第一枕體的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可分離的左散壓墊、右散壓墊和承載墊的立體構造。圖14為圖13的實施例構造的使用示意圖,顯示自由調整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的位置進而調整主枕穴的大小的情形。圖15為圖14的正視圖,顯示自由調整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的位置進而調整主枕穴的大小的情形。圖16為第一枕體的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具有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的第一枕體的構造。圖17為圖16的第一枕體的側視構造圖。圖18為第一墊體和第二墊體的另種實施例構造圖,顯示第一墊體和第二墊體彼此獨沒有連接在一起。圖19為第二枕體另一實施例構造圖,顯示第二枕體的第二表面的邊緣處還具有
墊高部。主要元件符號說明[0043]10第一枕體15下緣IOL左第一枕體15a下緣IOR右第一枕體 16底面IOa第一枕體161魔鬼氈11支撐面17承載墊Ila支撐面20第二枕體110突點21第一表面12左散壓墊210弧形凹陷部12a左散壓墊22第二表面12a-l第一墊體23前緣12a-2第二墊體24連接片·121左散壓墊的相鄰邊緣25墊高部121a鄰近主枕穴的邊緣30吸震散壓材料122左副枕穴40包覆層13右散壓墊41內襯物13a右散壓墊42透氣孔131右散壓墊的相鄰邊緣50魔鬼氈131a鄰近主枕穴的邊緣60座椅132右副枕穴61椅背14主枕穴70外套14a主枕穴D枕穴和第一枕體的下緣間的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枕具結構的一種實施例構造如圖I所示,包括第一枕體10、第二枕體20,第二枕體20可選擇性的置于第一枕體10之下用于調整枕具的高度(見圖11),第一枕體10具有支撐面11,支撐面11具有分別配置在相對于支撐面11中心的對稱位置的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的內部設有吸震散壓材料30 (見圖3),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之間具有適于支撐人體后腦的主枕穴14,主枕穴14和第一枕體10的下緣15相隔適當的距離D(見圖2),當使用者仰睡時,第一枕體10的下緣15可與肩膀貼近并且使頸椎靠在第一枕體10的支撐面11,而后腦部位則可以壓在主枕穴14之中,配合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內部的吸震散壓材料30能提供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第一枕體10具有支撐面11和位于相對面的底面16,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借助內部的吸震散壓材料30而略高于支撐面11 (見圖2),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可以在沿著使用者軀體伸展的方向大致呈狹長形,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的相鄰邊緣121,131為弧形(見圖I),而且弧形的開口互相面對,形成一種適于支撐后腦的主枕穴14 ;第二枕體20具有第一表面21和位于相對面的第二表面22,具體而言,當使用者將第二枕體20置于第一枕體10的下方之時,第一表面21可作為第二枕體20的底面用于安置在床面或其他物品的表面,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枕體20的前緣23和第一表面21大致成垂直關系,使用者可以視需要將第二枕體20置于第一枕體10之下以調整支撐面11的高度,借助吸震散壓材料30,以及介于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之間的主枕穴14,提供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而第二枕體20的前緣23也能和使用者的肩膀貼近。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一枕體10的底面16具有防滑部,可以提供防滑的效果;防滑部可以是一種粗糙面或是采用摩擦力較大的材料制作,而在另一種實施例也可以設置魔鬼氈161 (見圖4),將第一枕體10的底面16疊置并附著于第二枕體20的第二表面22。第一枕體10和第二枕體20可以使用柔軟的材質制造,本文以第一枕體10使用的材質構造為代表說明如后,第一枕體10使用的材質構造的一實施構造例如圖3所示,包括包覆層40和被包覆層40所包覆的內襯物41,包覆層40可以選擇人造皮革(如聚氯乙烯(PVC)或是聚氨酯(PU)人造皮革)、人造纖維布料、天然纖維布皆可,至于內襯物41可以選擇泡棉或是乳膠之中的任一種;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一枕體10的內襯物41是由常態具有固定形狀的泡棉制作,包覆層40是使用人造皮革制作,而吸震散壓材料30則是選用凝膠(Gel),制作的方式可以利用高頻波的方式將內襯物41和吸震散壓材料30—起封入采用人造皮革的包覆層40之中,由于人造皮革的可熔接特性,特別適合使用高頻波的方式快 速生產,但是除了使用高頻波方式制作之外,若包覆層40為PU泡棉時,也可通過熱壓方式,將吸震散壓材料30封入包覆層40中,除了高頻波及熱壓方式外,也可以采用黏著或是縫制的方式,將內襯物41和吸震散壓材料30包覆在包覆層40之中。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選用乳膠或是記憶棉之中的任一種作為吸震散壓材料。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還包括有外套70 (見圖12),外套70可以在第二枕體置20于第一枕體10下方之時,將第一枕體10和第二枕體20包覆成單件式的枕具。圖13及圖14及圖15是第一枕體10的另一種實施例,在此一實施例的第一枕體10采兩件式構造,其中第一枕體10包括分離的兩個部份和承載體17,第一枕體10的兩個部份分別表不為左第一枕體IOL和右第一枕體10R,左散壓墊12位于左第一枕體10L、右散壓墊13位于右第一枕體10R,因此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可以自由的放置在承載墊17的不同位置處,借此調整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彼此的間隔距離,進而改變介于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之間的主枕穴14的大小(見圖14及圖15)。其中承載墊17可以是一塊布料或是類似的平面物,其中左第一枕體IOL和右第一枕體IOR的一種實施例是利用魔鬼氈161,將左第一枕體IOL和右第一枕體IOR固定在承載墊17,除此之外,熟悉此項技藝者應能以其他類似的手段替換魔鬼氈161,進而將左第一枕體IOL和右第一枕體IOR固定在承載墊17,但這種變換仍應屬等效的替換。圖16是第一枕體10的另一種實施例,為便于區別,在下文中以符號IOa表不本實施例的第一枕體10a,和前一實施例的第一枕體10對應的元件符號也加上符號a,以供區別(在此先予聲明)。第一枕體IOa除了可供仰臥使用,也可供側臥使用,所以第一枕體IOa的橫向長度大于前一種實施例的第一枕體10的橫向長度,第一枕體IOa的左散壓墊12a和右散壓墊13a分別具有左副枕穴122和右副枕穴132,適合在側臥時給予臉頰及耳部適當的支撐及散壓的效果;左散壓墊12a和右散壓墊13a的實現方式相同,下文中以左散壓墊12a為例說明如下。左散壓墊12a具有彼此保持一間隔距離的第一墊體12a_l和第二墊體12a_2,而左副枕穴122就介于第一墊體12a-l與第二墊體12a_2之間,由于是要在使用者側臥時提供臉頰及耳部適當的支撐及散壓的效果,第一墊體12a_l和第二墊體12a_2的形狀可以在延著第一枕體IOa的橫向方向延伸而成長形,這和前述實施例中的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的形狀雖然略有不同,但是左散壓墊12a和右散壓墊13a之間鄰近主枕穴14a的邊緣121a,131a的形狀仍然以開口互相面對的弧形為佳,這樣才能形成一種適于支撐后腦的主枕穴14a,而從第一枕體IOa的下緣15a的方向觀察(見圖17),主枕穴14a的最低點應低于左散壓墊12和右散壓墊13為佳,以便使用者仰睡時能給予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其中第一墊體12a-l和第二墊體12a-2彼此獨立(見圖16);而另一種實施例則是第一墊體12a-l和第二墊體12a-2在靠近主枕穴14的一側的邊緣121a,131a可以是相連在一起(見圖18)。同樣的,第二枕體置20于第一枕體IOa下方之時,也可以使用外套70將第一枕體IOa和第二枕體20包覆成單件式的枕具。當然,熟悉此項技藝者,也可以依據前述圖13所揭示的實施例的教導,將第一枕體IOa區分為數個部份,每個部份分別具有獨立的墊體(如第一墊體12a_l和第二墊體12a_2),但是這種變化仍應屬本新型的保護范疇。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一枕體10的支撐面11還具有數個突點110(見圖5),用以提供按摩的功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還包括有連接手段,第一枕體10的下緣15和第二枕體20可借助連接手段連接,使第二枕體20能夠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10的邊緣,形成一種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見圖6),使用者可以直接放置在具有椅背61的座椅60(如汽車坐椅或辦公坐椅)使用,以第一枕體10作為坐墊,而以第二枕體20作為背靠,連接手段的一種實施例如圖6所示,是在第二枕體20的第二表面22的邊緣接近前緣23的位置設置一塊突出的連接片24,在第一枕體10的底面16靠近下緣15的邊緣處以及連接片24設置魔鬼氈50,借助魔鬼氈50將第一枕體10和第二枕體20連接在一起,連接片24具有一適當的長度,以便第二枕體20能夠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10的邊緣,并以第二枕體20作為背靠,另一方面也可以將第二枕體20直接翻轉至第一枕體10的下方,用于調整第一枕體10的支撐面11的高度,并當作枕頭使用(見圖7)。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之一,第二枕體20的第一表面21可以是平直的表面(如圖6所示),第一表面21的另一種實施例是具有流線型的弧形凹陷部210 (如圖8所示),可以在第二枕體20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10的邊緣時,提供背部適當的支撐。第一表面21的另一種實施例是采斜面設計(如圖9所示),簡言之,第二枕體20在靠近連接手段處的厚度大于另一相對邊緣的厚度,使得第一表面21自靠近連接手段處朝向另一相對邊緣向下傾斜。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第一枕體10和第二枕體20還具有數個透氣孔42(見圖10)可以提供散熱透氣的功效,讓使用者在睡眠時不會感到悶熱與不適感。圖19是第二枕體20另一實施例,其中在第二枕體20的第二表面22的邊緣處還具有墊高部25,進一步言,若是第二枕體20置于第一枕體10下方之時,墊高部25也位于第一枕體10的下緣15的下方,利用墊高部25和第二枕體20提高第一枕體10的下緣15的高度,對于身材較高大的人,或是習慣使用高枕的人而言,可以提供頭部及頸椎所需的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由于第一枕體10和第二枕體20是可以組合使用的,使用者可以視實際的需要,決定墊高部25和第一枕體10的相對位置,進而獲得舒適的墊高效果。雖然本實用新型已通過上述的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皆 應當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個第一枕體,該第一枕體具有支撐面,該支撐面具有分別配置在相對于該支撐面中心的對稱位置的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的內部設有吸震散壓材料,該左散壓墊該和右散壓墊之間具有主枕穴; 一個第二枕體,該第二枕體具有第一表面和位于相對面的第二表面,該第二枕體可選擇性的置于該第一枕體之下,用以墊高第一枕體高度。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在沿著使用者軀體伸展的方向大致呈狹長形,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的相鄰邊緣為弧形,該弧形的開口互相面對,形成該主枕穴。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枕體還包括一承載墊,其中該左 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為可分離的形式,該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分別放置在該承載墊的不同位置處,借此調整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彼此的間隔距離以改變該主枕穴的大小。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枕體的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分別分別具有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該左散壓墊和該右散壓墊各具有保持一間隔距離的第一墊體和第二墊體,而左副枕穴和右副枕穴分別介于第一墊體與第二墊體之間。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枕體具有位于該支撐面的相對面的底面,該底面具有防滑部。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吸震散壓材料是凝膠、乳膠和記憶棉之中的任一種。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枕體的下緣和該第二枕體以連接方式連接,使該第二枕體能夠翻轉站立在該第一枕體的邊緣,形成一種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手段包括連接片和魔鬼氈,一個連接片由該第二枕體的該第二表面的邊緣突出,該魔鬼氈設于該連接片和該第一枕體的底面靠近下緣的邊緣處,借助該魔鬼氈將該第一枕體和該第二枕體連接在一起。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枕體的該第二表面的邊緣處還具有墊高部。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枕具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個外套,在該第二枕體置于該第一枕體下方之時,該外套將該第一枕體和該第二枕體包覆成單件式的枕具。
專利摘要一種枕具結構,包括第一枕體、第二枕體和連接手段,第二枕體可選擇性的置于第一枕體之下以調整枕具的高度,第一枕體具有支撐面,支撐面具有分別配置在相對于支撐面中心的對稱位置的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的內部為吸震散壓材,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之間形成可支撐后腦的主枕穴,主枕穴和第一枕體的下緣相隔適當的距離,配合左散壓墊和右散壓墊內部的吸震散壓材能提供頭部及頸椎支撐和均勻的散壓功效;第一枕體的下緣和第二枕體可借助連接手段連接,使第二枕體翻轉站立在第一枕體的邊緣,形成一種可供坐靠之用的枕具。
文檔編號A47G9/10GK202714592SQ201220408040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明者陳富景 申請人:富聲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