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過濾茶杯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活用品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茶杯蓋,特別是一種可過濾茶杯蓋。
背景技術:
茶是一種保健飲品,口感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斂性快感,同時茶葉中的有機化學成分和無機礦物元素也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和藥效成分,具有延緩衰老、美容護膚、醒腦提神、護齒明目、利尿解乏、抑制和抵靠病毒、預防和治療輻射傷害、抗癌等功效,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國飲”,中國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在當今,茶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飲品。茶杯是日常泡茶、飲茶常用的一種器具,現有的飲茶用的茶杯都包括杯體和杯蓋。杯蓋是一個茶杯必不可少的部件,一個茶杯如果沒有杯蓋,在使用時,灰塵等雜物容易飄入·杯中,較不衛生;很多熱飲會很快變涼,影響口感,水也容易灑出。在泡茶的時候沒有一個合適的杯蓋也容易導致泡出來的茶味道不好。目前,市場上已經具有各種式樣的創意杯蓋。現有的杯蓋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起到防止雜物掉入杯中、保溫的作用。為了防止杯子被碰到而導致杯中的水灑出來,現有的杯蓋均是固連在杯子上且可拆卸,喝茶時,先要把杯蓋擰開,喝完之后再蓋回去,較為麻煩,使用起來也較不方便,喝茶過程中容易連帶茶葉一起喝入嘴中,影響茶的口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使用方便、喝茶時能夠防止連帶茶葉一起喝入嘴中的可過濾茶杯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可過濾茶杯蓋,包括與茶杯杯體可拆卸連接的本體,所述本體包括具有柱形空腔的杯蓋部和與所述杯蓋部連為一體的連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部的封蓋面上設有若干個可供人喝水的通孔;所述杯蓋部的空腔與所述茶杯的杯口相連通,所述杯蓋部的空腔內還設有能夠過濾茶葉的過濾結構;所述連接部與所述茶杯可拆卸連接且密封。本可過濾茶杯蓋在保留傳統的茶杯蓋能夠對杯中的熱飲起到保溫作用、防止杯中的水灑出以及雜物掉入杯中等功能的同時,杯蓋上開設有能夠供人喝水的通孔,與茶杯相配合使用時,不用擰開就可直接喝茶,使用較為方便。本可過濾茶杯蓋內還設有能夠過濾茶葉過濾結構,有效的避免了喝茶過程中將茶葉一同喝入嘴中,保證喝入嘴中的茶水能夠保持其純正的口感。在上述的可過濾茶杯蓋中,所述過濾結構包括濾板一和濾板二,所述濾板一的篩孔粒徑大于所述濾板二的篩孔粒徑,所述濾板一設在所述杯蓋部的空腔與茶杯杯口的交接處,所述濾板二設在所述濾板一與杯蓋部的封蓋面之間。通過濾板一和濾板二的作用,喝茶時能夠依次將粗茶葉以及細碎茶葉過濾掉,使得喝進嘴中的茶水口感較純。在上述的可過濾茶杯蓋中,所述濾板一的篩孔粒徑大小為4 15目;所述濾板二的篩孔粒徑大小為18 25目。濾板一和濾板二的篩孔大小在本申請的范圍內,不僅能夠很好的將粗茶葉及細碎茶葉過濾掉,使得茶葉不會隨之被喝進嘴中,保證茶水純正的口感;而且被過濾的茶葉又不會對其造成堵塞,保證了能夠正常的飲茶。在上述的可過濾茶杯蓋中,所述通孔為I 6個,所述通孔均勻周向分布在所述杯蓋部的封蓋面上。在杯蓋部的封蓋面上設置多個均勻分布的通孔,喝茶時,不管從哪個方向拿起茶杯都可以直接引用,使用較為方便。在上述的可過濾茶杯蓋中,所述杯蓋部的封蓋面上設有若干個弧形小凹槽,所述弧形小凹槽的個數與所述通孔的個數相同且與所述通孔相對應設置。通過在杯蓋上設置與通孔相對應的弧形小凹槽,人們在喝水時,嘴唇能夠與弧形小凹槽相貼合,提高了飲茶的舒適性。 在上述的可過濾茶杯蓋中,所述杯蓋部的封蓋面上還設有若干個能夠封蓋所述通孔的遮蓋板片,所述遮蓋板片通過轉軸連接在所述蓋部的封蓋面上且能繞所述轉軸轉動,所述遮蓋板片位于所述通孔的一側,所述遮蓋板片的個數與所述通孔的個數相同。不喝茶時,可轉動遮蓋板片將通孔封蓋住,防止空氣中的灰塵等細小雜質通過通孔掉入杯中,保證杯中的氽水始終保持有純正的口感。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可過濾茶杯蓋具有以下優點I、杯蓋上開設有若干個通孔和弧形小凹槽,與茶杯配合使用時不用擰開就可直接喝茶,使用較為的方便,且嘴唇能夠貼合在弧形小凹槽內,較為舒適。2、杯蓋內設有濾板一和濾板二,喝茶時能夠依次將粗茶葉和細碎茶葉過濾掉,保證了喝進嘴中的茶水能夠保持其純正的口感。3、保留了傳統的茶杯蓋能夠對杯中的熱飲起到保溫作用、防止杯中的水灑出以及雜物掉入杯中等功能,結構也較為簡單,制作方便,所需的成本低,適用與各種不同的茶杯,通用性高。
圖I是本可過濾茶杯蓋與茶杯配合使用時的剖視圖。圖2是本可過濾茶杯蓋的俯視圖。圖中,I、茶杯杯體;2、本體;21、杯蓋部;211、空腔;212、通孔;213、弧形小凹槽;22、連接部;3、濾板一 ;4、濾板二 ;5、遮蓋板片;6、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I一2所示,本可過濾茶杯蓋,包括與茶杯杯體I可拆卸連接的本體2,本體2包括具有柱形空腔211的杯蓋部21和與杯蓋部21連為一體的連接部22。杯蓋部21的封蓋面上設有若干個可供人喝水的通孔212以及若干個弧形小凹槽213,通孔212為2 6個,通孔212均勻周向分布在杯蓋部21的封蓋面上,弧形小凹槽213的個數與通孔212的個數相同且與通孔212相對應設置。杯蓋部21的空腔211與茶杯的杯口相連通,杯蓋部21的空腔211內還設有能夠過濾茶葉的過濾結構。所述連接部22與所述茶杯可拆卸連接且密封。 更具體地說,過濾結構包括濾板一 3和濾板二 4,濾板一 3的篩孔粒徑大于濾板二4的篩孔粒徑,濾板一 3的篩孔粒徑大小為4 15目,濾板二 4的篩孔粒徑大小為18 25目,濾板一 3設在杯蓋部21的空腔211與茶杯杯口的交接處,濾板二 4設在濾板一 3與杯蓋部21的封蓋面之間。此外,杯蓋部21的封蓋面上還設有若干個能夠封蓋通孔212的遮蓋板片5,遮蓋板片5通過轉軸6連接在蓋部的封蓋面上且能繞轉軸6轉動,遮蓋板片5位于通孔212的一側,遮蓋板片5的個數與通孔212的個數相同。本可過濾茶杯蓋上開設有若干個通孔212和弧形小凹槽213,與茶杯配合使用時不用擰開就可直接喝茶,使用較為的方便,且嘴唇能夠貼合在弧形小凹槽213內,較為舒適。杯蓋內設有濾板一 3和濾板二 4,喝茶時能夠依次將粗茶葉和細碎茶葉過濾掉,保證了喝進嘴中的茶水能夠保持其純正的口感。同時也保留了傳統的茶杯蓋能夠對杯中的熱飲起到保溫作用、防止杯中的水灑出以及雜物掉入杯中等功能,結構簡單,制作方便,所需的成本低,使用與各種不同的茶杯,通用性高。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茶杯杯體I、本體2、杯蓋部21、連接部22、空腔211、通孔212、弧形小凹槽213、粗濾網3、細濾網4、遮蓋板片5、轉軸6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可過濾茶杯蓋,包括與茶杯杯體(I)可拆卸連接的本體(2),所述本體(2)包括具有柱形空腔(211)的杯蓋部(21)和與所述杯蓋部(21)連為一體的連接部(22);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部(21)的封蓋面上設有若干個可供人喝水的通孔(212);所述杯蓋部(21)的空腔(211)與所述茶杯的杯口相連通,所述杯蓋部(21)的空腔(211)內還設有能夠過濾茶葉的過濾結構;所述連接部(22)與所述茶杯可拆卸連接且密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過濾茶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濾結構包括濾板一(3)和濾板二(4),所述濾板一(3)的篩孔粒徑大于所述濾板二(4)的篩孔粒徑,所述濾板一(3)設在所述杯蓋部(21)的空腔(211)與茶杯杯口的交接處,所述濾板二(4)設在所述濾板一(3)與杯蓋部(21)的封蓋面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過濾茶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板一(3)的篩孔粒徑大小為4 15目;所述濾板二(4)的篩孔粒徑大小為18 25目。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可過濾茶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212)為I 6個,所述通孔(212 )均勻周向分布在所述杯蓋部(21)的封蓋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過濾茶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蓋部(21)的封蓋面上設有若干個弧形小凹槽(213),所述弧形小凹槽(213)的個數與所述通孔(212)的個數相同且與所述通孔(212)相對應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可過濾茶杯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蓋部(21)的封蓋面上還設有若干個能夠封蓋所述通孔(212)的遮蓋板片(5 ),所述遮蓋板片(5 )通過轉軸(6 )連接在所述蓋部的封蓋面上且能繞所述轉軸(6 )轉動,所述遮蓋板片(5 )位于所述通孔(212)的一側,所述遮蓋板片(5)的個數與所述通孔(212)的個數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過濾茶杯蓋,屬于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的杯蓋使用較不方便、喝茶時容易連帶茶葉一起喝入嘴中的問題。本可過濾茶杯蓋,包括與茶杯杯體可拆卸連接的本體,所述本體包括具有柱形空腔的杯蓋部和與所述杯蓋部連為一體的連接部;所述杯蓋部的封蓋面上設有若干個可供人喝水的通孔;所述杯蓋部的空腔與所述茶杯的杯口相連通,所述杯蓋部的空腔內還設有能夠過濾茶葉的過濾結構;所述連接部與所述茶杯可拆卸連接且密封。本可過濾茶杯蓋與茶杯配合使用時不用擰開就可直接喝茶、使用方便、喝茶時能夠防止連帶茶葉一起喝入嘴中、適用與各種不同的茶杯、通用性高。
文檔編號A47G19/14GK202619151SQ20122025787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30日
發明者林清輝, 周向陽 申請人:臺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