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熱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ー種電熱盤,屬于現有電烹鍋電熱盤結構的改進技木。
背景技術:
現有電熱盤,如用于電飯煲的電熱盤結構如圖I、圖2、圖3示,電熱盤I的傳熱表面整體設計為平面或弧面,和內鍋2的底部形狀、尺寸相配合,使電熱盤I與內鍋2的底部緊密貼合,電熱盤內的電熱管上方對應的盤體部分為熱管部分11,該熱管部分11與內鍋2的底部緊密配合,増加傳熱效率。但上述這種結構的電熱盤在工作過程中,由于受熱而膨脹變形,會出現電熱盤I 盤體的中間部分12微微向上變形形成拱起13,拱起13向上頂住內鍋2,容易造成電熱盤I的中間部分12與內鍋2底部直接接觸,而使得熱管部分11與內鍋底部之間出現間隙而影響傳熱效率,從而導致內鍋2底部受熱不均,影響煮飯效果和米飯ロ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慮上述問題而提供ー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傳熱均勻的電熱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ー種電熱盤,包括盤體和澆鑄在盤體中的電熱管,盤體包括其下方對應電熱管的熱管部分和圍在熱管部分內側的中間部分,其特征是,所述盤體的熱管部分的表面設計為與電烹鍋內鍋的底部相匹配吻合的弧面,所述盤體的中間部分的表面設計為下凹形狀的避空臺階。上述電熱盤的盤體中心設有用于安裝溫控器的通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電熱盤利用所述中間部分下凹形狀的避空臺階,可有效避免電熱盤受熱后變形使內鍋與熱管部分之間出現間隙的現象,使盤體的熱管部分與內鍋底始終保持緊密貼合,既改善了內鍋受熱不均、影響煮飯效果的問題,又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圖I為現有技術電熱盤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電熱盤組裝后的結構剖視圖;圖3為現有技術電熱盤組裝后工作時的結構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熱盤及相關組裝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電熱盤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電熱盤組裝后的結構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ー步說明。[0015]如圖4、圖5、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電熱盤,包括盤體I和澆鑄在盤體I中的電熱管15,盤體I中心設有用于安裝溫控器4的通孔14,盤體I包括其下方對應電熱管15的熱管部分11、圍在熱管部分11和通孔14之間的中間部分12,熱管部分11的表面設計為形狀、尺寸均與內鍋2的底部相匹配吻合的弧面,所述中間部分12的表面設計為下凹形狀的避空臺階。如圖4、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電熱盤在使用時,電熱盤I固定在外鍋3的底部內側,溫控器4安裝在電熱盤的通孔14中,內鍋2置放于電熱盤I上,內鍋2的底部與電熱盤I的傳熱表面緊密接觸,特別是與電熱盤的熱管部分11的表面緊密接觸,內鍋2的底部中心向下壓縮溫控器4。電熱盤I在工作時,受熱慢慢膨脹變形,即使中間部分12微微向上拱起,由于中間部分12設計為下凹形狀的避空臺階,中間部分12不會與內鍋2的底部直接接觸而向上頂 住內鍋2,因此,也就不會改變內鍋2的底部與電熱盤的熱管部分11之間的緊密接觸狀態,從而避免內鍋2底部與熱管部分11之間出現間隙而導致內鍋2底部受熱不均的現象。本實用新型電熱盤既改善了內鍋2受熱不均、影響煮飯效果的現象,又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可廣泛應用于各類電熱式烹飪鍋。
權利要求1.一種電熱盤,包括盤體(I)和燒鑄在盤體(I)中的電熱管(15),盤體(I)包括其下方對應電熱管(15)的熱管部分(11)和圍在熱管部分(11)內側的中間部分(12),其特征是,所述盤體(I)的熱管部分(11)的表面設計為與電烹鍋內鍋的底部相匹配吻合的弧面,所述盤體(I)的中間部分(12)的表面設計為下凹形狀的避空臺階。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熱盤,其特征是,所述電熱盤的盤體(I)中心設有用于安裝溫控器的通孔(1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熱盤,其特征是,所述電熱盤的盤體(I)的中間部分(12)位于所述熱管部分(11)與所述通孔(14)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電熱盤,包括盤體和澆鑄在盤體中的電熱管,盤體包括其下方對應電熱管的熱管部分和圍在熱管部分內側的中間部分,其特征是,所述盤體的熱管部分的表面設計為與電烹鍋內鍋的底部相匹配吻合的弧面,所述盤體的中間部分的表面設計為下凹形狀的避空臺階。本實用新型利用所述中間部分下凹形狀的避空臺階,可有效避免電熱盤受熱后變形使內鍋與熱管部分之間出現間隙的現象,使盤體的熱管部分與內鍋底始終保持緊密貼合,既改善了內鍋受熱不均、影響煮飯效果的問題,又節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文檔編號A47J36/24GK202386530SQ20112052130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明者張劍峰, 戴尚書, 趙波, 鄭志遠, 鄭維 申請人:美的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