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夾子、連結夾以及座椅外套覆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座椅外套覆蓋用的夾子、連結夾以及座椅外套覆蓋結構。
背景技術:
在車輛用的座椅的表面上一體地安裝有座椅外套。例如,在專利文獻1、2中,將夾子埋入座椅內,該夾子設有平板狀的基部,一對壁部從該基部彼此立設,并在壁部的內表面上設有爪部,通過將安裝了座椅外套的固定部件卡定在爪部上,便安裝座椅外套。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EP1769967B1號公報專利文獻2 :US6899399B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本發明考慮到上述情況,提供一種夾子、連結夾以及座椅外套覆蓋結構,其能夠防止壁部的變形,至少固定部件的插入性或操作性良好,而且,能夠確保固定部件的穩定性。解決問題的手段本發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種夾子,該夾子具有保持在泡沫體上的板狀的基部; 從所述基部立設并且相面對的一對壁部;在所述壁部上形成狹縫,并設置成能夠向壁部的外側彈性變形的卡定部;以及從所述卡定部的內表面突出的卡定爪,該卡定爪卡定插入到所述壁部之間的固定部件,該固定部件安裝在覆蓋所述泡沫體的座椅外套上。在上述方案中,從保持在泡沫體上的板狀的基部立設置有相面對的一對壁部。在壁部上形成狹縫,卡定部設置成能夠向壁部的外側彈性變形。卡定爪從該卡定部的內表面突出,若安裝在覆蓋泡沫體的座椅外套上的固定部件插入到壁部之間,則只有卡定部向外側彈性變形,若固定部件通過卡定爪,則卡定部復原,利用卡定爪防止固定部件脫落,并將其卡定在夾子上。如此,當使固定部件卡定在卡定爪上時,由于只有卡定部彈性變形,因此與設置了卡定部的壁部整體彈性變形的情況相比,固定部件的插入力小即可。即,固定部件的插入性良好,操作性良好。另外,由于固定部件的插入力小,因此能夠防止由固定部件的插入造成的壁部的變形和斷裂,在固定部件卡定在卡定爪上的狀態下,能夠確保固定部件的穩定性。本發明的第二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是由所述壁部的內表面和所述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與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形相同。在上述結構中,通過將固定部件的外形設置成與由壁部的內表面和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相同,在固定部件收納在該空間內的狀態下,能夠抑制固定部件的晃動, 能夠確保固定部件的穩定性。因此,能夠防止座椅外套相對于泡沫體的偏移。另外,在將固定部件收納在空間內的過程中,由于固定部件在被壁部的內表面引導的同時移動,因此在插入固定部件時,固定部件相對于夾子的偏移小。因此,能夠防止固定部件以傾斜的狀態卡定在夾子上的所謂的固定部件的半嵌合狀態。本發明的第三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卡定部的外表面設置尖銳部。在上述結構中,通過在卡定部的外表面設置尖銳部,在使固定部件卡定在卡定爪上時,通過使尖銳部陷入泡沫體,防止固定部件通過卡定爪時的插入力增大。本發明的第四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壁部的內表面上,與所述卡定爪的端面的位置相對應而形成突起部。在上述結構中,通過在壁部的內表面上與卡定爪的端面的位置相對應地形成突起部,在將固定部件收納在由壁部的內表面和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內的過程中,由于固定部件被卡定爪以及突起部引導,因此能夠防止固定部件以傾斜的狀態卡定在夾子上的即所謂的固定部件的半嵌合狀態。并且,在固定部件收納在空間內的狀態下,由卡定爪以及突起部在壁部的整個寬度方向上防止固定部件脫落,因此固定部件的穩定性良好。本發明的第五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基部上形成使所述泡沫體進入的兩個以上的孔部。在上述結構中,通過在基部上設置兩個以上的使泡沫體進入的孔部,在將夾子和泡沫體一體成型時,能夠相對于泡沫體固定夾子。本發明的第六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壁部的根部設有R 部。在上述結構中,通過在壁部的根部設置R部,能夠加強壁部,從而防止在壁部的根部產生的裂縫等。本發明的第七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具有設在所述基部上的被配合部、和設在所述壁部上并與所述被配合部配合的配合部。在上述結構中,在基部上設置被配合部,在壁部上設置與該被配合部配合的配合部,然后通過使配合部與被配合部相配合,使基部側與壁部側一體化。如此,通過分別形成基部側與壁部側,能夠按照固定部件的形狀只改變壁部側,因此通用性提高。本發明的第八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一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基部的外緣側立設多個突部。在上述結構中,在基部的外緣側立設有多個突部。雖然基部保持在泡沫體上,但通過在基部上設置突部,增大了與泡沫體的接觸面積,能夠提高相對于泡沫體的脫離負載。另夕卜,基部跟隨夾子從泡沫體脫離時的夾子以及泡沫體的變形而彈性變形,利用突部的相對于固定部件的拉拔方向的固定效果,防止夾子從泡沫體脫離。本發明的第九方案提供一種連結夾,該連結夾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上設有本發明的第一方案的夾子。在上述方案中,將夾子設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上。在將夾子與泡沫體一體成型時,必須將夾子固定在模具內,例如,通過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的兩端部、或者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的兩端部以及中央部設置夾子,多個夾子便由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連結,因此與將夾子分別固定在該模具內的情況相比,操作性良好。本發明的第十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九方案中,也可以在所述板狀部件或所述線狀部件的一端部設置所述夾子,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的另一端部設置與另一個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相互連結的連結部。在上述結構中,通過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的一端部設置夾子,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的另一端部設置與另一個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相互連結的連結部,能夠使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相互連結,并且經由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使多個夾子連結。本發明的第十一方案提供一種座椅外套覆蓋結構,包括埋設在泡沫體內的本發明的第一方案的夾子;插入所述夾子的壁部之間,并具有與由所述壁部的內表面和所述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相同的形狀的固定部件;以及連接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座椅外套的連接部件。在上述方案中,插入到夾子的壁部之間的固定部件具有與由壁部的內表面和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相同的形狀。因此,在固定部件收納在該空間內的狀態下,能夠抑制固定部件的晃動,并能夠確保固定部件的穩定性。因而,能夠防止座椅外套相對于泡沫體的偏移。另外,在將固定部件收納在空間內的過程中,由于固定部件在被壁部的內表面引導的同時移動,因此在插入固定部件時固定部件相對于夾子的偏移小。因此,能夠防止固定部件以傾斜的狀態卡定在夾子上的所謂的固定部件的半嵌合狀態。本發明的第十二方案提供一種座椅外套覆蓋結構,包括埋設在座椅內的本發明的第九方案的連結夾;插入所述夾子的壁部之間,并具有與由所述壁部的內表面和所述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相同的形狀的固定部件;以及連接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座椅外套的連接部件。在上述方案中,插入到夾子的壁部之間的固定部件具有與由壁部的內表面和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相同的形狀。因此,能夠得到與權利要求11所述的發明相同的效果。本發明的第十三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十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連接部件由樹脂一體成型。在上述方案中,通過由樹脂將固定部件和連接部件一體成型,便省略了用于使固定部件和連接部件一體化的接合操作等,能夠削減成本。本發明的第十四方案是在本發明的第十二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連接部件由樹脂一體成型。在上述方案中,通過由樹脂將固定部件和連接部件一體成型,便省略了用于使固定部件和連接部件一體化的接合操作等,能夠削減成本。發明效果由于本發明設置成上述結構,因此能夠防止壁部的變形,至少固定部件的插入性或操作性良好,并且,能夠確保固定部件的穩定性。
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以及掛鉤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以及掛鉤的剖視圖,表示將掛鉤卡定在夾子上之前的狀態。圖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以及掛鉤的剖視圖,表示將掛鉤卡定在夾子上的途中的狀態。圖5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以及掛鉤的剖視圖,表示將掛鉤卡定在夾子上之后的狀態。圖6是表示埋設了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座椅靠背的主視圖。圖7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以及掛鉤的第一變形例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俯視圖。圖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第一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第二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第三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第四變形例的俯視圖。圖1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第五變形例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第六變形例的側視圖。圖15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連結夾的第七變形例的側視圖。圖1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一變形例的立體圖。圖17A-B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一變形例的局部剖視圖,圖17A表示使壁部側與基部側配合之前的狀態,圖17B表示使壁部側與基部側配合之后的狀態。圖1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二變形例的立體圖,表示使壁部側配合在一方的基部側之前的狀態。圖19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二變形例的剖視圖。圖20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二變形例的從斜下方看的立體圖。圖2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二變形例的立體圖,表示使壁部側與基部側配合之后的狀態。圖22A-B是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二變形例以及掛鉤的變形例,圖22k是表示將掛鉤卡定在夾子上之前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2B是表示將掛鉤卡定在夾子上之后的狀態的主視圖。圖23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夾子的第三變形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施方式的夾子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車輛用座椅(泡沫體)10具備支撐乘客的背部的座椅靠背(泡沫體)12、和乘客就座的座墊(省略圖示),座椅靠背12以及座墊由聚氨酯等泡沫體形成。在該座椅靠背12以及座墊內埋設有樹脂制的夾子16。并且,如圖5所示,座椅靠背12以及座墊的表面由座椅表皮(座椅外套)18覆蓋, 該座椅表皮18由實施了聚氨酯等的樹脂涂覆的天然皮革、合成皮革等形成。在該座椅表皮18的背面側,縫制有構成固定部件的由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等形成的懸掛棉布(連接部件)20,在懸掛棉布20的前端部設有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狀的樹脂制的掛鉤(固定部件)22。該掛鉤22能夠卡定在埋設于座椅靠背12以及座墊內的夾子16上,在將掛鉤22卡
7定在夾子16上的狀態下,經由懸掛棉布20,將座椅表皮18以固定狀態覆蓋在座椅靠背12 以及座墊的表面上。(夾子的結構)在此,參照圖1 圖5對夾子16的結構進行說明。再者,在此,為了便于說明,以圖1所示的方向為基準設定夾子16的上下(用UP、DOWN表示),并據此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在夾子16上設有圓板狀的基部24。在該基部M的外緣側,沿著基部 M的周向以等間隔形成有多個(在此是八個)圓孔(孔部)26。從基部M的中心部立設有一對壁部觀,在壁部28的寬度方向的兩側,沿著壁部觀的立設方向形成有加強肋30。利用該加強肋30加強壁部觀。另外,在加強肋30的根部,在與基部M的邊界部設有R部32,防止在壁部28的根部產生的裂縫,并加強壁部28。另外,在壁部28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部,以隨著從壁部28的前端部到根部壁部28 逐漸變寬的方式,設有三角肋35,與加強肋30 —起加強壁部28,同時使其與后述的掛鉤22 的接觸面積增大,從而使掛鉤22的穩定性良好。如圖2所示,壁部觀的寬度方向的中央下部是貫通的,在壁部觀的寬度方向的中央上部,設有從壁部觀的前端中央部垂下的卡定片(卡定部)34。在該卡定片34和加強肋 30之間形成狹縫36,使得卡定片34能夠彈性變形。如圖3所示,在該卡定片34的內表面側,在卡定片34的垂下方向的大致整個區域上,形成有從壁部觀的內表面突出的大致三角形狀的卡定爪38,卡定爪38的下表面38A與基部M大致平行。另外,在卡定片34的表外面側的自由端側,突出設有前端形成為銳角的尖銳部40。并且,該尖銳部40設置成不會從加強肋30的外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另外,在壁部觀的內表面上,形成有隨著靠近各個壁部28的根部而面對的壁部28 彼此逐漸接近的引導面42,在壁部28和壁部28之間能夠插入掛鉤22。另外,在壁部28的內表面中央部,在與卡定爪38的下表面38A的位置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突起部43與基部對平行地突出。在此,掛鉤22如之前所述設在懸掛棉布20的前端部,是將通過擠壓成型而形成的掛鉤22熔敷在懸掛棉布20的前端部,從而使懸掛棉布20和掛鉤22 —體化。再者,在此,雖然通過熔敷使懸掛棉布20和掛鉤22 —體化,但也可以通過雙色擠壓成型使懸掛棉布20和掛鉤22 —體化。另外,如圖7所示,也可以將懸掛棉布20用樹脂形成,并與掛鉤22 —體成型。如此,通過用樹脂將懸掛棉布20和掛鉤22 —體成型,便不需要用于使懸掛棉布20和掛鉤22 —體化的接合操作等,能夠削減成本。另一方面,如之前所述,掛鉤22的剖面形狀大致呈三角形狀,而在夾子16的壁部 28的引導面42以及卡定片34的卡定爪38的下表面(端面)38A之間形成的空間44的形狀和該掛鉤22的外形大致呈同一形狀。如圖4所示,若將掛鉤22插入到壁部28內,則卡定片34被掛鉤22向外側推開, 掛鉤22在越過了形成在壁部觀的內表面上的突起部43之后在空間44內移動時,沿著引導面42移動。然后,如圖5所示,若掛鉤22的上表面22A通過卡定片34的卡定爪38的頂部38B, 則卡定片34復原。如上所述,在卡定片34已復原的狀態下,掛鉤22被防止了脫落,并在由卡定片;34、突起部43以及引導面42保持的狀態下收納在空間44內。
再者,該突起部43只是從壁部28的內表面稍微突出,在將掛鉤22保持在空間44 內的狀態下,使掛鉤22的穩定性良好,但不是必須有該突起部43。(夾子的作用、效果)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夾子16的作用、效果進行說明。如圖1以及圖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夾子16的壁部觀上形成狹縫36,能夠使卡定片34彈性變形。并且,如圖3 圖5所示,在使掛鉤22卡定在卡定片34上時,只有卡定片34向外側彈性變形,并且若掛鉤22的上表面22A通過卡定片34的卡定爪38的頂部38B,則卡定片34復原,從而防止了掛鉤22脫落,并將掛鉤22卡定在夾子16上。如此,在卡定掛鉤22時,由于只有卡定片34彈性變形,因此與設有卡定片34的壁部28整體彈性變形的情況相比,掛鉤22的插入力小就即可。即,掛鉤22的插入性良好,操作性良好。另外,由于掛鉤22的插入力小,因此能夠防止由掛鉤22的插入造成的壁部28 的變形和斷裂。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5所示,在夾子16的壁部觀的引導面42以及卡定片 34的卡定爪38的下表面38A之間形成的空間44的形狀與掛鉤22的外形大致是同一形狀。 由此,在掛鉤22收納在該空間44內的狀態下,能夠抑制掛鉤22的晃動,并能夠確保掛鉤22 的穩定性。因此,能夠防止座椅表皮18相對于座椅靠背12的偏移。另外,由于在將掛鉤22收納在夾子16的空間44內的過程中,在掛鉤22越過了形成在壁部28的內表面上的突起部43之后,掛鉤22在被設在壁部28的內表面上的引導面 42引導的同時移動,因此在插入掛鉤22時,掛鉤22相對于夾子16的偏移小。因此,能夠防止掛鉤22以傾斜的狀態卡定在夾子16上的所謂掛鉤22的半嵌合狀態。另外,通過在壁部28上設置突起部43,在壁部28中未形成卡定片34的區域,由突起部43保持掛鉤22。S卩,在掛鉤22收納在空間44內的狀態下,由卡定片34以及突起部 43在壁部觀的寬度方向的整個范圍防止掛鉤22脫落,因此掛鉤22的穩定性良好。另外,在夾子16的卡定片34的外表面上設有尖銳部40。由此,如圖4所示,在使掛鉤22卡定在卡定片34上時,利用卡定片34的彈性變形使尖銳部40陷入座椅靠背12。 由此,掛鉤22通過卡定片34時的插入力便不會增大。進而,在基部M上形成有多個圓孔26。由此,在將夾子16和座椅靠背12 —體成型時,車輛用座椅10的材料進入到該圓孔沈內,因此能夠相對于車輛用座椅10固定夾子 16。再者,在此,雖然將圓孔沈貫通,但形狀不限于圓孔26 (后述),另外,也不一定必須是貫通孑Lo(其他實施方式)另外,在此,有時對于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分標以同一標號并省略說明。(1)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如圖1以及圖6所示,將一個夾子16 —個一個地埋設在車輛用座椅10內,但如圖8所示,也可以將連結夾45埋設在車輛用座椅10內,該連結夾45 采用帶狀部件(板狀部件)46(也可以是線狀部件。在此,線狀部件是指寬度比帶狀部件細的部件,剖面形狀沒有特別規定。),并在帶狀部件46的兩端部設置了夾子16。再者,雖然在該連結夾45中,在帶狀部件46的兩端部設置了夾子16,但如圖9所示,也可以采用在帶狀部件46的兩端部以及中央部設置了夾子16的連結夾47。另外,在此,雖然作為板狀部件采用了帶狀部件46,但如圖10所示,也可以采用大致正方形的板狀部件49,并在該板狀部件49的四角以及中央部等設置夾子16。另外,雖然連結夾45可以設置成帶狀部件46和多個夾子16能夠一體成型的結構,但如圖11所示,也可以設置成將帶狀部件46、50與夾子16分別一體地設置,并使其相
互連結的結構。例如,在從各夾子16的基部M延伸出的帶狀部件46或帶狀部件50的前端部,分別設置連結部48或嵌合連結部48的被連結部52,并且使連結部48和被連結部52能夠相互連結。在此,作為連結部48,設置大致圓形的凸部48A,并將該凸部48A的根部設置成窄的寬度。另一方面,作為被連結部52,形成嵌合該凸部48A的凹部52A,并設置成在將凸部 48A嵌合在凹部52A內的狀態下,相對于拉力凸部48A不會輕易地從凹部52A脫落。如此,通過使帶狀部件46的連結部48連結在帶狀部件50的被連結部52,形成經由帶狀部件46、50具備兩個夾子16的連結夾M。進而,如圖12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連結夾56,該連結夾56使多個(在此是兩根)帶狀部件46、50(在此,將設有連結部48的一側作為帶狀部件46,將設有被連接部件52的一側作為帶狀部件50)從夾子16的基部M延伸出,并使其相互連結,從而具備多個(在此是四個)夾子16。再者,在此,雖然作為連結部48,設置大致圓形的凸部48A,并且作為被連結部52, 形成了嵌合凸部48A的凹部52A,但只要是連結部48和被連結部52相互連結,并且相對于外力不會輕易地解除連結的結構,則不特別限定形狀。另外,也可以沿著帶狀部件的寬度方向設置多個夾子,并使其能夠相互連結。例如,如圖13所示,在帶狀部件102的一端部,沿著帶狀部件102的寬度方向設有多個夾子 16,在帶狀部件102的另一端部,沿著帶狀部件102的寬度方向設有連結部104。另一方面, 在帶狀部件106的一端部,與帶狀部件102同樣地沿著帶狀部件106的寬度方向設有多個夾子16,在帶狀部件106的另一端部,設有連結連結部104的被連結部108。另外,連結部104以從帶狀部件102的端面切掉的方式形成,在連結部104的內側形成有圓形部110。該圓形部110的入口部112寬,從該入口部112向圓形部110引導的引導部114窄。另一方面,被連結部108具備從帶狀部件106的另一端側的上表面(設有夾子16 的一側)立設的凸臺116,形成在連結部104上的凸臺116的外徑尺寸設置成比圓形部110 稍小,并與引導部114的寬度尺寸大致相同。由此,在凸臺116通過引導部114之際壓入, 凸臺116便不會輕易地從圓形部110脫落,從而使帶狀部件102和帶狀部件106 —體化。另外,從凸臺116的端面,一對凸緣部118從凸臺116的外周面伸出,凸緣部118 和帶狀部件106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與帶狀部件102的厚度大致相同,在凸臺116插入到圓形部110內的狀態下,帶狀部件102的另一端部被凸緣部118和帶狀部件106的上表面夾持。在此,在帶狀部件102、106上,沿著帶狀部件102、106的寬度方向分別設有連結部 104、被連結部108。因此,在使連結部104連結到被連結部108上時,或者在連結后的狀態下,能夠防止帶狀部件106相對于帶狀部件102的旋轉。再者,夾子16以及連結部104(或者被連結部108)的個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將夾子16以及連結部104(或者被連結部108)配置三個以上的情況下,配置夾子 16或連結部104的間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如圖14所示,也可以在一端部設有夾子16的帶狀部件120的另一端側,沿著帶狀部件120的長度方向設有多個(在此是兩個)凸臺116,而且,在一端部設有夾子16 的帶狀部件122的另一端側,沿著帶狀部件122的長度方向設有多個(在此是兩個)以從帶狀部件122的側端面切掉的方式形成的連結部104。如此,通過在帶狀部件120上設置多個凸臺116,在帶狀部件122上設置多個連結部104,并使其相互連結,從而能夠防止帶狀部件122相對于帶狀部件120的旋轉。進而,如圖15所示,在帶狀部件120的另一端側至少設有兩個(在此是三個)凸臺116,在帶狀部件122的另一端側設有三個以上的連結部104。由此,在使多個連結部104 連結在多個凸臺116上的狀態下,能夠防止帶狀部件122相對于帶狀部件120的旋轉,并且通過改變連結在凸臺116上的連結部104的位置,能夠改變設在帶狀部件120的一端部的夾子16和設在帶狀部件122的一端部的夾子16的分離間距。根據以上的結構,雖然在成型車輛用座椅10時,將車輛用座椅10和夾子16 —體成型,但是與將夾子16個別地插入車輛用座椅10成型用的模具(省略圖示)內的情況相比,將利用帶狀部件46等使多個夾子16 —體化的連結夾45等插入模具內的方法操作性更好。(2)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將夾子16的基部M和壁部觀一體地形成,但不一定必須是一體的。例如,也可以通過配合使基部58側和壁部60側一體化。作為一例,如圖16以及圖17A所示,也可以在基部58側設置被配合部62,在壁部60側設置配合部64, 然后使該配合部64配合在被配合部62上。具體而言,在設在基部58的中央部的箱狀的被配合部62的上壁62A和基部58之間設有間隙。另外,被配合部62的一側壁成為開口 62B,在上壁62A的內側形成有圓形部 66。該圓形部66的入口部68寬,從入口部68向圓形部66引導的引導部70窄。另一方面,在設在壁部60側的配合部64上具備底座72,從該底座72的中央部立設有一對壁部60。并且,如圖17B所示,底座72能夠與被配合部62的上壁62A的上表面進行面接觸。頸部74從底座72的下表面垂下,在頸部74的下端部設有凸緣部76。頸部74的長度與被配合部62的上壁62A的厚度大致相同,若使凸緣部76沿著基部58的上表面滑動移動,并使凸緣部76插入到上壁62A的基部58之間,則頸部74與圓形部66配合。在凸緣部7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倒角部76A,在被插入到上壁62A的基部58之間的狀態下,該倒角部76A與被配合部62的內壁抵接,防止底座72轉動。另外,頸部74的外徑尺寸比圓形部66稍小,并與引導部70的寬度尺寸大致相同。 由此,在頸部74通過引導部70之際壓入,使得頸部74不會輕易地從圓形部66脫落,從而使壁部60與基部58 —體化。如此,通過分別形成基部58側和壁部60側,能夠按照掛鉤的形狀只改變壁部60側,因此通用性變高。再者,在此,雖然設置成在基部58側設置被配合部62,在壁部60側設置配合部 64,使配合部64的凸緣部76沿著基部58的上表面滑動移動,并使其配合在被配合部62上, 但只要使基部58側和壁部60側能夠相互配合即可,因此不限于上述結構。例如,也可以是通過使壁部側相對于基部側旋轉而使基部側和壁部側相互配合的結構。具體而言,如圖18所示,在基部80側的中央部80A形成長孔(被配合部)82,在長孔82的中央部形成有直徑比長孔82的寬度尺寸大的軸承部82A。另一方面,在壁部84側形成有與長孔82大致成相同形狀并能夠向該長孔82插通的配合部94(后述)。在此,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或圖16所示,雖然夾子16的基部M、58設置成圓板狀,但基部的形狀并沒有特別地限定,在此,如圖18所示,作為其他的例子列舉了如下夾子85,該夾子85隔著大致圓形的中央部80A具有基部80,該基部80形成為以該中央部80A側作為頂部的大致三角形狀。并且,除了中央部80A之外,在夾子85的基部80上, 形成有使車輛用座椅10的材料進入的大致梯形的孔部86。另外,在基部80的中央部80A,隔著長孔82在長孔82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形成有定位孔88。另一方面,如圖18以及圖19所示,在壁部84側具備大致圓板狀的底座90,從該底座90的中央部立設有一對壁部84。并且,該底座90的下表面能夠與基部80的上表面進行面接觸。圓柱狀的軸部92從底座90的下表面垂下,并能夠與軸承部82A配合。在該軸部 92的下端部設有配合部94,配合部94形成為向軸部92的半徑方向伸出。在該配合部94 的兩端側的上表面(底座90側)上,突設有能夠與定位孔88配合的突起部96。另外,在配合部94的上表面和底座90的下表面之間設有間隙,該間隙與基部80的厚度大致相同。如圖18所示,在使配合部94的形狀和長孔82的形狀對齊,然后將配合部94插通到長孔82內之后,若使壁部84側向圖20所示的箭頭方向旋轉,則軸部92在軸承部82A內旋轉,突起部96與定位孔88相配合(參照圖19以及圖21)。由此,相對于基部80側防止壁部84側轉動。在此,由于配合部94的上表面和底座90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與基部80的厚度大致相同,因此在將配合部94插通到長孔82內之后,當使壁部84側旋轉時,配合部94的兩端側經由突起部96被基部80的下表面按壓,并向下部側彈性變形,而若突起部96到達定位孔88則復原。這時,聽到“咔噠”聲,就能夠客觀地判斷基部80和壁部84的配合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壁部84的前端面設置成R形狀而倒圓角。因此,當壁部84摩擦座椅表皮18 (參照圖幻時,能夠防止座椅表皮18的破損。另外,也可以在壁部84的兩側端面的根部側分別形成圓弧狀的凹部98。如圖22A 所示,通常,在懸掛棉布20的前端部設有剖面大致三角形狀的樹脂制的掛鉤22 (參照圖1), 但是代替該掛鉤22,有時也采用例如在一端部設有框部100A的掛鉤100。該掛鉤100由圓筒狀的橡膠制條形成,線徑設置成能夠插通壁部84和壁部84之間的大小。框部100A的寬度形成為比形成在壁部84的兩側端面的凹部98之間的尺寸稍窄。如圖22B所示,該框部100A插入到一個壁部84,框部100A卡定在壁部84的凹部98。 由此,便能夠相對于壁部84限制掛鉤100移動。S卩,掛鉤100被卡定在夾子85上。可是,如之前所述,車輛用座椅10的材料(聚氨酯等泡沫體)進入到圖1所示的夾子16的基部M以及圖18所示的夾子85的基部80中,當在掛鉤22(參照圖1)上施加某些拉拔負載的情況下,夾子16、85有可能從泡沫體被拔出(脫離)。因此,如圖23所示,也可以在夾子124的基部126的頂部128分別立設突部130。 如此,通過在基部1 上設置突部130,與泡沫體的接觸面積增大,能夠提高脫離負載。另夕卜,基部1 跟隨夾子IM從泡沫體脫離時的夾子124以及泡沫體的變形而進行彈性變形, 利用突部130的相對于掛鉤22的拉拔方向的固定效果,防止夾子IM從泡沫體脫離。
再者,在此,雖然將夾子124的基部1 和壁部84—體地形成,當然也可以通過配合使基部1 側和壁部84側一體化。另外,在此,雖然只圖示了夾子124,但也可以適用利用帶狀部件46(參照圖18)等連結多個夾子124的結構。進而,雖然未圖示,但也可以在圓板狀的基部參照圖1)的外緣側設置突起 130。只是這時,由于在基部M的外緣側沿著周向形成有多個圓孔沈(參照圖1),因此也可以適當地變更為沿著周向交替配置圓孔沈和突部130,或者在圓孔沈和圓孔沈之間配置突部130。
權利要求
1.一種夾子,具有保持在泡沫體上的板狀的基部; 從所述基部立設并且相面對的一對壁部;在所述壁部形成狹縫,并設置成能夠向壁部的外側彈性變形的卡定部;以及從所述卡定部的內表面突出的卡定爪,該卡定爪卡定插入到所述壁部之間的固定部件,該固定部件安裝在覆蓋所述泡沫體的座椅外套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壁部的內表面和所述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與所述固定部件的外形相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定部的外表面設有尖銳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壁部的內表面上,與所述卡定爪的端面的位置相對應而形成有突起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部上形成有使所述泡沫體進入的兩個以上的孔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壁部的根部設有R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其特征在于, 具有設在所述基部上的被配合部;以及設在所述壁部上,并與所述被配合部配合的配合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部的外緣側立設有多個突部。
9.一種連結夾,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上設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結夾,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狀部件或所述線狀部件的一端部設有所述夾子,在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的另一端部設有與另一個板狀部件或線狀部件相互連結的連結部。
11.一種座椅外套覆蓋結構,包括 埋設在泡沫體內的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子;插入所述夾子的壁部之間,并具有與由所述壁部的內表面和所述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相同的形狀的固定部件;以及連接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座椅外套的連接部件。
12.—種座椅外套覆蓋結構,包括埋設在座椅內的權利要求9所述的連結夾;插入所述夾子的壁部之間,并具有與由所述壁部的內表面和所述卡定爪的端面形成的空間的形狀相同的形狀的固定部件;以及連接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座椅外套的連接部件。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外套覆蓋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連接部件由樹脂一體成型。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外套覆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連接部件由樹脂一體成型。
全文摘要
在夾子(16)的壁部(28)上形成狹縫(36),使卡定片(34)能夠彈性變形。并且,在使掛鉤(22)卡定在卡定片(34)上時,只有卡定片(34)向外側彈性變形,若掛鉤(22)的上表面(22A)通過卡定片(34)的卡定爪(38)的頂部,則卡定片(34)復原,從而防止掛鉤(22)脫落,掛鉤(22)被卡定在夾子(16)上。
文檔編號B68G7/052GK102481058SQ2010800374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24日
發明者角田龍治 申請人:株式會社利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