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壓力電飯煲上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力電飯煲上蓋,屬于現有壓力電飯煲的改進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售賣的壓力電飯煲,一般在上蓋組件中的塑料內蓋上方增加一塊金屬加 強板(或蓋加強板)來承受內鍋中的壓力。出于成本的考慮,上述金屬加強板一般設計為 類似方形,其中兩個相對的側邊(與鉸鏈軸、開蓋機構固定軸相鄰)設計為突起的梁,以增 加壓力承受力,另外兩個相對的側邊和中間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掏空,以節約成本。但 上述結構的加強板會導致塑料內蓋的壓力承受力分布不均勻,特別是內蓋上與鉸鏈機構區 域、開蓋機構區域相鄰的兩側區域(例如附圖2中的C區域)的壓力承受力較低,當電飯煲 進行壓力烹飪時,上述兩側區域容易發生變形,使得上蓋下邊沿與煲體上邊沿之間產生大 的間隙,影響美觀,甚至會導致泄壓或開蓋機構的扣位失效,傷害使用者。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壓力烹飪過程中不會產生變形的新型壓力 電飯煲上蓋。本實用新型的壓力電飯煲上蓋,包括面蓋、置于面蓋下方的內蓋、置于面蓋和內蓋 之間的蓋加強板,其特征在于內蓋和蓋加強板之間設置有加強組件,加強組件為網格狀。所述加強組件由兩件第一加強桿和兩件第二加強桿組成。所述兩件第一加強桿和兩件第二加強桿組成“井”字形。所述上蓋上相對的兩端分別設有鉸鏈機構和開蓋機構,蓋加強板上與鉸鏈機構、 開蓋機構相鄰的兩相對側邊設有突起的梁,兩件第一加強桿分別設置在內蓋上與梁對應的 位置,兩件第二加強桿分別垂直于第一加強桿設置在內蓋上鉸鏈機構與開蓋機構之間的位 置,且第二加強桿兩端部超出蓋加強板的梁的外側。或者,所述蓋加強板為近似長方形,所述蓋加強板的兩相對的長邊設有突起的梁, 兩件第一加強桿分別設置在內蓋上與梁對應的位置,兩件第二加強桿分別垂直于第一加強 桿、且在蓋加強板的長邊方向對稱地設置在內蓋上靠近內蓋中心的位置;同時,第二加強桿 的長度大于蓋加強板的短邊尺寸。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蓋加強板的薄弱處增設加強組件,利用加強組件的特殊排布結 構,既有效補充了內蓋上蓋加強板覆蓋區域的壓力承受力,又加強了蓋加強板不能覆蓋的 內蓋兩側區域的壓力承受力,使整個內蓋的壓力承受力分布均勻,避免蓋加強板不能覆蓋 的內蓋兩側區域因承壓力較低而產生變形并導致的間隙、泄壓等事故,安全可靠。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飯煲的結構分解圖(部分);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飯煲去掉面蓋時的俯視圖;[0012]圖3為圖2中的A-A剖視圖。上述圖中未示出與本實用新型內容不相關的零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飯煲包括煲體組件、內鍋5和上蓋組件,內鍋5 置于煲體組件內,上蓋組件的右端(按圖2所示方向)通過鉸鏈機構與煲體組件連接,左端 通過開蓋機構與煲體組件進行扣合。上蓋組件包括面蓋(圖中未示出)、置于面蓋下方的內蓋4、置于面蓋和內蓋之間 的蓋加強板1、置于內蓋4和蓋加強板1之間的由兩件第一加強桿(即圖1中的橫向加強桿 2)和兩件第二加強桿(即圖1中的縱向加強桿幻垂直相交組成的“井”字形加強組件,該 加強組件也可以是沖壓的網格狀。內蓋4的右端安裝有由鉸鏈41和鉸鏈軸42組成的鉸鏈 機構。蓋加強板1通過螺釘45緊固連接在內蓋4上方,蓋加強板1右端設有供鉸鏈軸42 兩端穿過的裝配孔11,左端設有由固定軸12和可繞固定軸轉動的扣板13組成的開蓋機構。 蓋加強板1上與鉸鏈軸42、固定軸12相鄰的兩相對橫向側邊(即蓋加強板的兩相對長邊) 分別設計為突起的梁14,蓋加強板1與鉸鏈軸42、固定軸12—起使內蓋4在水平方向形成 一個方形或長方形的加強結構。煲體組件包括外殼(圖中未示出)、置于外殼上方開口端的外殼罩6、置于外殼和 外殼罩6之間的外殼加強板7。外殼加強板7緊固連接在外殼罩6下方,右端設有供鉸鏈 軸42兩端穿過的裝配孔71,左端通過外殼罩6緊固裝配有扣位鋼板73和內鍋支撐塊72, 內鍋5的上鍋沿置于內鍋支撐塊72上方(如附圖3所示)。鉸鏈軸42穿過蓋加強板1右端的裝配孔11和外殼加強板7右端的裝配孔71,實 現鍋蓋與煲體的鉸鏈連接。蓋加強板1左端的扣板13卡置于外殼加強板7左端的扣位鋼 板73下,使蓋加強板1和外殼加強板7之間在豎直方向形成一個“□”形的加強結構,從而
兩端牢牢扣在一起。“井”字形加強組件由兩個橫向加強桿2和兩個縱向加強桿3組成,橫向加強桿2 分別對應蓋加強板1兩橫向側邊的梁14設置在內蓋上,縱向加強桿3分別垂直于橫向加強 桿2設置在鉸鏈軸42與固定軸12之間的內蓋4上,且兩端部伸出蓋加強板1的兩橫向側 邊。本實施例中橫向加強桿2與縱向加強桿3的固定方式為在內蓋4上設置定位槽 43,44等(如附圖1所示),直接將橫向加強桿2安放在定位槽44內,縱向加強桿3安放在 定位槽44內,上面由蓋加強板1壓住固定,而蓋加強板1通過螺釘45固定在內蓋4上。兩 條縱向加強桿在蓋加強板1的長邊方向對稱地設置在內蓋4上靠近內蓋4中心的適當位 置。該位置的選擇將影響到加強組件的加強效果,但具體位置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通過試驗 來確定。因此,上述實施例中的加強組件既有效補充了內蓋4上蓋加強板1覆蓋的B區域 的壓力承受力,又加強了蓋加強板1不能覆蓋的內蓋兩橫向側邊C區域的壓力承受力,使整 個內蓋受壓均勻,避免蓋加強板1不能覆蓋的內蓋4兩橫向側邊C區域產生變形,而導致產 生間隙、泄壓等事故。
權利要求1.一種壓力電飯煲上蓋,包括面蓋、置于面蓋下方的內蓋G)、置于面蓋和內蓋之間的 蓋加強板(1),其特征在于內蓋(4)和蓋加強板(1)之間設置有加強組件,加強組件為網 格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壓力電飯煲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組件由兩件第一加強 桿( 和兩件第二加強桿( 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壓力電飯煲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兩件第一加強桿( 和兩 件第二加強桿C3)組成“井”字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壓力電飯煲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上相對的兩端分別設 有鉸鏈機構和開蓋機構,蓋加強板(1)上與鉸鏈機構、開蓋機構相鄰的兩相對側邊設有突 起的梁(14),兩件第一加強桿( 分別設置在內蓋上與梁(14)對應的位置,兩件第二加強 桿(3)分別垂直于第一加強桿設置在內蓋上鉸鏈機構與開蓋機構之間的位置,且第二加強 桿C3)兩端部超出蓋加強板的梁(14)的外側。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壓力電飯煲上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蓋加強板為近似長方形,所 述蓋加強板的兩相對的長邊設有突起的梁(14),兩件第一加強桿( 分別設置在內蓋上與 梁(14)對應的位置,兩件第二加強桿C3)分別垂直于第一加強桿、且沿蓋加強板的長邊對 稱地設置在內蓋上靠近內蓋中心的位置;同時,第二加強桿(3)的長度大于蓋加強板的短 邊尺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壓力電飯煲上蓋,包括面蓋、置于面蓋下方的內蓋、置于面蓋和內蓋之間的蓋加強板,所述內蓋和蓋加強板之間設置有加強組件,加強組件為網格狀。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蓋加強板的薄弱處進行加強,利用加強組件的特殊排布結構,既有效補充了內蓋上蓋加強板覆蓋區域的壓力承受力,又加強了蓋加強板不能覆蓋的內蓋兩側區域的壓力承受力,使整個內蓋的壓力承受力分布均勻,避免蓋加強板不能覆蓋的內蓋兩側區域因承壓力較低而產生變形并導致的間隙、泄壓等事故,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1840303SQ20102055989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12日
發明者伍惠明, 廖均元, 程永康, 羅偉錦, 黃良光 申請人:佛山市順德區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