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清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清潔裝置。
背景技術:
拖把通常用于清潔地板、水泥地、車輛船舶通道等,通過拖擦,去除污垢、塵埃等。 現有技術中的拖把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若干的不足;比如,在拖擦較大面積的過程中,需要多次對拖把清洗。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拖把在使用中需要進行多次清洗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以下技術方案。1. 一種清潔裝置包括水箱,水中輥,擠水體,清潔環帶,第一支撐輥,第二支撐輥,兩個滾輪;所述的水箱具有底部、前壁、后壁、左壁、右壁;第一支撐輥位于水箱下方的前部,其與水箱轉動連接或者其兩端通過第一支架與水箱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位于水箱下方的后部,其與水箱轉動連接或者其兩端通過第二支架與水箱轉動連接;水中輥位于水箱內,其兩端與水箱的左、右壁轉動連接;所述的擠水體包括三者位于中間的圓輥、位于前側的前擠水片、位于后側的后擠水片;擠水體的三者制造為一體,或者圓輥既與前擠水片固定連接、又與后擠水片固定連接;圓輥位于水中輥的上側,圓輥的兩端與水箱的左、右壁轉動連接;水中輥和圓輥摩擦接觸;或者,水中輥的朝上表面、擠水體圓輥的朝下表面,該兩表面設有相互嚙合或嵌入的牙齒;清潔環帶所處的位置為水箱的前上沿口,水箱的前壁和前擠水片之間,水中輥的朝下表面,水箱的后壁和后擠水片之間,水箱的后上沿口,第二支撐輥的表面,第一支撐輥的表面;兩個滾輪設置在水箱下方的后部兩側,并通過滾輪支架與水箱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的最下端高于滾輪的最下端。2.水箱的前上沿口和后上沿口的截面形狀呈圓弧形;水箱的前壁設有向內突起、 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前條,水平前條的位置與前擠水片的位置相對應;水箱的后壁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后條,水平后條的位置與后擠水片的位置相對應。3.所述的第一支架包括兩塊支架片,其分別設置在水箱下方前部的兩側;每一支架片上均開設長條形的槽孔,槽孔朝下的一端對外連通;所述的水箱包括兩個安裝塊,每個安裝塊上開設圓孔,圓孔兩側各開設一個腰孔;所述的第一支撐輥,其每一頭均設有兩個臺階形的軸肩,即第一支撐輥,其身部
4的直徑最大、其居間部位的直徑次之、其端部的直徑最小;第一支撐輥端部位于安裝塊的圓 孔內、與安裝塊轉動連接;螺釘穿過安裝塊的腰孔、實現安裝塊與支架片的固定連接。4.所述的水中輥、擠水體的圓輥,它們的兩頭均設置為具有臺階形的軸肩,即在 水中輥中,輥身的直徑大于端部的直徑;在圓輥中,輥身直徑大于端部的直徑;并且圓輥的 端部直徑大于水中輥的端部直徑;所述的水箱包括兩套承座結構,一套設置在水箱的左壁上、另一套設置在水箱的 右壁上;每一套承座結構均包括承座體和蓋體;所述承座體上開設豎直的凹槽,凹槽的槽 底為半圓,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凹槽的寬度尺寸一致、并且與水中輥端部的直徑尺寸形成轉 動配合;凹槽的上部對外連通、并被鏤空為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大于凹槽的寬度尺 寸、并且與圓輥端部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蓋體為矩形塊,其朝下部位為鏤空的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圓輥端部的直 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承座體各與水箱的左壁、右壁固定連接,或者承座體各與水箱的左壁、右壁制造為 一體;水中輥的端部位于承座體凹槽的底部,圓輥的端部位于凹槽上部鏤空的半圓處,;蓋 體固定在承座體的上側。5.所述的水箱包括箱蓋;所述的箱蓋為以下二者中的任意一者a.所述的箱蓋呈平板狀,在平板的邊緣和水箱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b.所述的箱蓋呈平板狀,其一側與水箱朝上的邊緣設置為轉動連接,其另一側和 水箱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6.所述的清潔裝置包括把手;把手的前端與水箱固定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裝置在使用中,清潔環帶作正方向或反方向的循環 運動,位于水箱底部的清潔環帶拖擦、粘連污垢,位于水箱內的清潔環帶在水中得到清洗; 只在拖擦工作完成后才進行徹底清洗,而在拖擦進行的過程中,清潔中等面積作業區域不 需要進行清洗,清洗大面積作業區域可以大大降低清洗的頻率。發明裝置中的擠水片,可以使水箱外的清潔環帶保持半干濕的狀態,避免清潔后 的干凈區域過于潮濕。
圖1是水箱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圖1的俯視圖;圖4是圖1的后視圖;圖5是圖1的A-A向剖視圖;圖6是圖2的B-B向剖視圖;圖7是圖2的C-C向剖視圖;圖8是局部的立體示意圖,表達了水箱左壁上的承座體情況;圖9是蓋體的立體示意圖;圖10是水箱的局部立體示意圖11是本發明裝置結構示意圖之一;圖12是安裝塊的立體示意圖;圖13是本發明裝置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14是圖11的E-E向剖視圖;圖15是圖11的F-F向剖視圖;圖16是擠水體的立體示意圖之一;圖17是擠水體的立體示意圖之二 ;圖18是水中輥的立體示意圖;圖19是多個零部件的位置關系示意圖,本圖中的多個零部件具體為水箱左壁、 承座體、蓋體、擠水體圓輥的端部、水中輥的端部;圖20是第一支撐輥的立體示意圖;圖21是第二支撐輥的立體示意圖;圖22是裝有把手的本發明裝置示意圖之一;圖23是圖22的局部俯視圖;圖M是裝有把手的本發明裝置示意圖之二 ;圖25是圖M的局部俯視圖;圖沈是本發明裝置向左推動時,清潔環帶、水中輥和擠水體的動作關系示意圖;圖27是本發明裝置向右推動時,清潔環帶、水中輥和擠水體的動作關系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水箱;1-1.底部;1-2.前壁;1-3.后壁;1-4.左壁;1-5.右壁;l_a.前上沿口 ; Ι-b.后上沿口 ;2.承座體;2-1.承座體;3.槽孔;4.水平前條;4-1.水平后條;5.蓋體; 6.清潔環帶;8.安裝塊;9.擠水體;9-1.前擠水片;9-2.后擠水片;9-3.牙齒;9-4.圓輥; 9-5.端部;10.水中輥;10-2.牙齒;10-3.端部;11.水;12.把手;21.第一支撐輥;22.第二支撐輥;23.滾輪;23a.滾輪;24.滾輪支架;Ma.滾輪支架;25.第二支架;25a.第二支架;26.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首先,對本發明裝置作總體的說明和介紹。如圖13所示,本發明清潔裝置包括水箱1,水中輥10,擠水體9,清潔環帶6,第一支撐輥21,第二支撐輥22,兩個滾輪23。如圖1至圖7所示,本發明中的水箱1具有底部1-1、前壁1-2、后壁1_3、左壁1_4、 右壁1-5。第一支撐輥21位于水箱1下方的前部,其與水箱1轉動連接或者其兩端通過第一支架沈與水箱1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22位于水箱1下方的后部,其與水箱1轉動連接或者其兩端通過第二支架25與水箱1轉動連接;水中輥10位于水箱1內,其兩端與水箱1的左、右壁1-4、1-5轉動連接。擠水體9包括三者位于中間的圓輥9-4、位于前側的前擠水片9-1、位于后側的后擠水片9-2。在具體實施本發明時,上述擠水體9中的三者可以制造為一體,也可以將三者分別獨立制造出來,然后使圓輥9-4與前擠水片9-1固定連接、使圓輥9-4與后擠水片9-2 固定連接。現以圖16和圖17為例,給出兩種具體的擠水體9樣式,以便閱讀者理解;圖16 是擠水體的立體示意圖之一;圖17是擠水體的立體示意圖之二。對于上面文字中所謂三者“制造為一體”,可以舉例說明。比如,先設計、制造一副注塑模具,然后將注塑模具安裝到注塑機上,由注塑機注塑制造擠水體9,由注塑機一次性的制造出擠水體9,即從注塑機上下來的擠水體9如圖9所示,由位于中間的圓輥9-4、位于前側的前擠水片9-1、位于后側的后擠水片9-2構成,該三者連接成一體。圓輥9-4位于水中輥10的上側,圓輥9-4的兩端與水箱1的左、右壁1_4、1_5轉動連接。水中輥10轉動帶動圓輥9-4轉動,為了實現這一轉動關系,可以選擇以下兩種方案中的任何一種第一種,水中輥10和圓輥9-4摩擦接觸;第二種,水中輥10的朝上表面、 擠水體9圓輥9-4的朝下表面,該兩表面設有相互嚙合或嵌入的牙齒10-2、9-3。對于以上的轉動關系,后面還有進一步的詳細、深入的介紹和說明。如圖13所示,清潔環帶6所處的位置為水箱1的前上沿口 Ι-a,水箱1的前壁1-2 和前擠水片9-1之間,水中輥10的朝下表面,水箱1的后壁1-3和后擠水片9-2之間,水箱 1的后上沿口 l_b,第二支撐輥22的表面,第一支撐輥21的表面;兩個滾輪23設置在水箱 1下方的后部兩側,并通過滾輪支架M與水箱1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22的最下端高于滾輪23的最下端。上面對本發明裝置作了總體的說明和介紹;下面,將對本發明的各個進一步作說明和介紹。1.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結合圖5、圖10以及其他圖理解水箱1的前上沿口 Ι-a和后上沿口 l_b的截面形狀呈圓弧形。結合圖5以及圖理解水箱1的前壁1-2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前條4,水平前條4的位置與前擠水片9-1的位置相對應;水箱的后壁1-3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后條4-1,水平后條4-1的位置與后擠水片9-2的位置相對應。在以上的描述中,水平條相對不動,擠水片作向前或向后的移動,從而使夾在兩者之間的清潔環帶6擠干水份。關于清潔環帶6擠干水份的問題,實施例中還有進一步詳細深入的介紹和說明。2.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如圖2所示,第一支架沈包括兩塊支架片,其分別設置在水箱1下方前部的兩側; 每一支架片上均開設長條形的槽孔3,槽孔3朝下的一端對外連通。水箱1包括兩個安裝塊8 ;如圖12所示,每個安裝塊8上開設圓孔,圓孔兩側各開設一個腰孔。如圖20所示,第一支撐輥21,其每一頭均設有兩個臺階形的軸肩,即第一支撐輥 21,其身部的直徑最大、其居間部位的直徑次之、其端部的直徑最小。如圖11所示,第一支撐輥21端部位于安裝塊8的圓孔內、與安裝塊8轉動連接; 螺釘穿過安裝塊8的腰孔、實現安裝塊8與支架片的固定連接。支架片上的槽孔3、安裝塊8上的腰孔,該兩類孔可以使第一支撐輥21的位置作上下調整,實現清潔環帶6張力大小合適。3.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如圖16、圖18所示,水中輥10、擠水體9的圓輥9-4,它們的兩頭均設置為具有臺階形的軸肩,即在水中輥10中,輥身的直徑大于端部10-3的直徑;在圓輥9-4中,輥身直徑大于端部9-5的直徑;并且圓輥9-4的端部9-5直徑大于水中輥10的端部10_3直徑。水箱1包括兩套承座結構,一套設置在水箱1的左壁1-4上、另一套設置在水箱1 的右壁1-5上。每一套承座結構均包括承座體2和蓋體5。如圖8所示,承座體2上開設豎直的凹槽,凹槽的槽底為半圓,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凹槽的寬度尺寸一致、并且與水中輥10端部 10-3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凹槽的上部對外連通、并被鏤空為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大于凹槽的寬度尺寸、并且與圓輥9-4端部9-5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如圖9所示,蓋體5為矩形塊,其朝下部位為鏤空的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圓輥9-4端部9-5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承座體2有兩個,一個與水箱1的左壁1-4固定連接、一個與水箱1右壁1-5固定連接;或者承座體2各與水箱1的左壁1-4、右壁1-5制造為一體。水中輥10的端部10-3位于承座體2凹槽的底部,圓輥9_4的端部9_5位于凹槽上部鏤空的半圓處,;蓋體5固定在承座體2的上側,如圖19所示。4.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水箱1包括箱蓋。有了箱蓋,本發明裝置在使用時就可以基本防止水箱1內的水晃動出來。所述的箱蓋為以下二者中的任意一者a.所述的箱蓋呈平板狀,在平板的邊緣和水箱1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 本箱蓋的使用說明如下。在使用本發明裝置進行清潔前,先撥動、松開卡扣,整體取下箱蓋,注入自來水至箱高的三分之二 ;然后裝上箱蓋,撥動、卡緊卡扣;隨后就可以進行清潔衛生工作。清潔衛生工作結束后,撥動、松開卡扣,再整體取下箱蓋,倒出臟水,注入干凈的自來水進行清洗。b.所述的箱蓋呈平板狀,其一側與水箱1朝上的邊緣設置為轉動連接,其另一側和水箱1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本箱蓋的使用說明如下。在使用本發明裝置進行清潔前,先撥動、松開卡扣,轉動打開箱蓋、使水箱1的頂部敞開;然后注入自來水至箱高的三分之二 ;隨后轉動合上箱蓋,撥動、卡緊卡扣;接著就可以進行清潔衛生工作了。清潔衛生工作結束后,撥動、松開卡扣,再轉動打開箱蓋,倒出臟水,注入干凈的自來水進行清洗。5.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清潔裝置包括把手12 ;把手12的前端與水箱1固定連接。下面舉兩個例子說明。第一個例子,對于本發明是小型裝置的,可以安裝如圖22、圖23所示把手。圖22 是裝有把手的本發明裝置示意圖;圖23是圖22的局部俯視圖。第二個例子,對于本發明是大型裝置的,可以安裝如圖24、圖25所示把手。圖M 是裝有把手的本發明裝置示意圖;圖25是圖M的局部俯視圖。
實施例一本實施例的清潔裝置包括水箱1,水中輥10,擠水體9,清潔環帶6,第一支撐輥 21,第二支撐輥22,兩個滾輪23。以下分別予以說明。一、對水箱1進行描述和說明。水箱1具有底部1-1、前壁1-2、后壁1-3、左壁1-4、右壁1-5、第一支架26、第二支架25,如圖1至圖7所示。水箱1的前上沿口 l-a和后上沿口 Ι-b的截面形狀呈圓弧形;水箱1的前壁1-2 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前條4,水平前條4的位置與前擠水片9-1的位置相對應;水箱的后壁1-3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后條4-1,水平后條4-1的位置與后擠水片9-2的位置相對應。以上文字可以結合圖5和圖10進行理解。第一支架沈包括兩塊支架片,其分別設置在水箱1下方前部的兩側;每一支架片上均開設長條形的槽孔3,槽孔3朝下的一端對外連通。所述的水箱1包括兩個安裝塊8, 每個安裝塊8上開設圓孔,圓孔兩側各開設一個腰孔;以上文字可以結合圖5和圖10進行理解。水箱1還具有箱蓋、把手12,把手12的前端與水箱1固定連接。關于把手12,現提出兩種具體的樣式,一種如圖22、圖23所示;圖22是裝有把手的本發明裝置示意圖之一; 圖23是圖22的局部俯視圖。還有一種如圖24、圖25所示;圖M是裝有把手的本發明裝置示意圖之二 ;圖25是圖M的局部俯視圖。二、對擠水體9和水中輥10進行描述和說明。a.擠水體 9。如圖16所示,圖16是擠水體的立體示意圖,擠水體9包括三者位于中間的圓輥 9-4、位于前側的前擠水片9-1、位于后側的后擠水片9-2。擠水體9的三者可以制造為一體; 也可以是圓輥9-4既與前擠水片9-1固定連接、又與后擠水片9-2固定連接。圓輥9-4的朝下表面設有牙齒9-3 ;圓輥9-4的兩頭均設置為具有臺階形的軸肩,即在圓輥9-4中,輥身直徑大于端部9-5的直徑。通過承座體2和蓋體5,圓輥9-4的兩端與水箱1的左、右壁 1-4、1-5轉動連接。b.水中輥 10。如圖18所示圖18是水中輥的立體示意圖,水中輥10的朝上表面設有牙齒10-2。 水中輥10的兩頭均設置為具有臺階形的軸肩,即在水中輥10中,輥身的直徑大于端部10-3 的直徑。c.擠水體9和水中輥10的相互關系。圓輥9-4位于水中輥10的上側;水中輥10朝上表面的牙齒10-2,擠水體9圓輥 9-4朝下表面的牙齒10-2,它們相互嚙合或嵌入;圓輥9-4端部9-5的直徑大于水中輥10 端部10-3的直徑。三、對承座體2和蓋體5進行描述和說明。水箱1包括兩套承座結構,一套設置在水箱1的左壁1-4上、另一套設置在水箱1 的右壁1-5上。每一套承座結構均包括承座體2和蓋體5。如圖8所示,承座體2上開設豎直的凹槽,凹槽的槽底為半圓,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凹槽的寬度尺寸一致、并且與水中輥10端部10-3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凹槽的上部對外連通、并被鏤空為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大于凹槽的寬度尺寸、并且與圓輥9-4端部9-5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如圖9所示,蓋體5為矩形塊,其朝下部位為鏤空的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圓輥9-4端部9-5 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水中輥10的端部10-3位于承座體2凹槽的底部,圓輥9-4的端部9_5位于凹槽上部鏤空的半圓處;蓋體5固定在承座體2的上側。上述所謂“形成轉動配合”,現說明如下a.凹槽的寬度尺寸不能太小,如果太小,則水中輥10的端部10-3被卡死、無法靈活轉動,甚至無法放入;還有,凹槽的寬度尺寸也不能太大,如果太大的話,水中輥10的端部10-3將發生晃動,無法穩定轉動,并且水中輥10在空間的位置也不能很好的確定。b.承座體2凹槽的上部鏤空半圓,蓋體5朝下部位的鏤空半圓,該兩個鏤空半圓合起來構成一個圓孔,即合成構成圓孔,該合成構成得圓孔、其與圓輥端部9-5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該合成構成的圓孔不能太小,如果太小,圓輥9-4的端部9-5將被卡死、無法靈活轉動;但該合成構成的圓孔也不能太大,如果太大,圓輥9-4的端部9-5將發生晃動,無法穩定轉動,并且圓輥9-4在空間的位置也不能很好的確定。四、對第一支撐輥21進行描述和說明。如圖20所示,第一支撐輥21,其每一頭均設有兩個臺階形的軸肩,即第一支撐輥 21,其身部的直徑最大、其居間部位的直徑次之、其端部的直徑最小。如圖11等所示,第一支撐輥21端部位于安裝塊8的圓孔內、與安裝塊8轉動連接; 螺釘穿過安裝塊8的腰孔、實現安裝塊8與支架片的固定連接;即第一支撐輥21位于水箱 1下方的前部,其兩端通過第一支架26與水箱1轉動連接。上述圖中省略未畫螺釘。五、對第二支撐輥22進行描述和說明。如圖11等等所示,第二支撐輥22位于水箱1下方的后部,其兩端通過第二支架25 與水箱1轉動連接。六、對清潔環帶6進行描述和說明。如圖11、圖13等圖所示,清潔環帶6所處的位置為水箱1的前上沿口 l_a,水箱 1的前壁1-2和前擠水片9-1之間,水中輥10的朝下表面,水箱1的后壁1-3和后擠水片 9-2之間,水箱1的后上沿口 l_b,第二支撐輥22的表面,第一支撐輥21的表面。七、對滾輪23進行描述和說明。如圖11以及其他圖所示,兩個滾輪23設置在水箱1下方的后部兩側,并通過滾輪支架M與水箱1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22的最下端高于滾輪23的最下端。八、本實施例中,水箱1上設有箱蓋。實施例二本實施例中,采用塑料為原料、進行一體化的方式制造水箱1 ;該水箱1如圖1至圖10所示。圖1是水箱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圖1的俯視圖;圖4是圖1 的后視圖;圖5是圖1的A-A向剖視圖;圖6是圖2的B-B向剖視圖;圖7是圖2的C-C向剖視圖;圖8是局部的立體示意圖,表達了水箱左壁上的承座體情況;圖9是蓋體的立體示意圖;圖10是水箱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的水箱1,它具有底部1-1、前壁1-2、后壁1-3、左壁1_4、右壁1_5、第一支架沈、第二支架25、承座體2。水箱1的前上沿口 Ι-a和后上沿口 Ι-b的截面形狀呈圓弧形;水箱1的前壁1_2 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前條4,水平前條4的位置與前擠水片9-1的位置相對應;水箱的后壁1-3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后條4-1,水平后條4-1的位置與后擠水片9-2的位置相對應。第一支架沈包括兩塊支架片,其分別設置在水箱1下方前部的兩側;每一支架片上均開設長條形的槽孔3,槽孔3朝下的一端對外連通。兩個承座結構,一個在水箱1的左壁1-4上、另一個在水箱1的右壁1-5上。上述“采用塑料原料、進行一體化的方式制造水箱1”,其具體來講,先設計、制造一副注塑模具,然后將注塑模具安裝到注塑機上,由注塑機注塑制造出水箱1,從注塑機上下來的水箱1已經具有底部1-1、前壁1-2、后壁1-3、左壁1-4、右壁1-5、第一支架26、第二支架25、承座體2。使用本方法制造出來的水箱1可以保證不會漏水。在生產、裝配本發明裝置時,水中輥10的端部9-5位于承座體凹槽的底部;圓輥 9-4的端部9-5位于承座體凹槽上部鏤空的半圓處;蓋體5固定在承座體2的上側,如圖19 所示。上述技術方案或者講技術措施,其好處是1.如果采用一般技術方案存在漏水問題, 而本技術方案不可能在承座體所在之處出現漏水;2.常用的技術方案需要提供四個軸承水中輥10的端部10-3、圓輥9-4的端部9-5各用兩個,而本技術方案不需要使用軸承,因此可以降低成本;3.本發明裝配方便。實施例三采用橡膠或塑料為原料,制造清潔環帶6,制造出來的清潔環帶6,作為一個單獨存在、未安裝到裝置上之前,呈現為圓環形,沒有接縫。在本發明中,清潔環帶6所處的位置為水箱1的前上沿口 Ι-a,水箱1的前壁1-2 和前擠水片9-1之間,水中輥10的朝下表面,水箱1的后壁1-3和后擠水片9-2之間,水箱 1的后上沿口 l_b,第二支撐輥22的表面,第一支撐輥21的表面。上述位置如圖11和圖13 所示。實施例四水中輥10和擠水體9的動作關系為在清潔拖擦的時候,清潔環帶6轉動一帶動水中輥10轉動一帶動擠水體9的圓輥9-4轉動一使得擠水片向水箱1左壁或右壁轉動一擠水片擠壓清潔環帶6、擠干清潔環帶6上的水份。進一步的技術分析如下,并且分兩種情況予以分別描述。閱讀者可以參見圖沈和圖27進行理解。第一種情況水中輥10和圓輥9-4摩擦接觸。1.當擠水片未與清潔環帶6接觸時,清潔環帶6轉動一帶動水中輥10轉動一通過摩擦力帶動擠水體9的圓輥9-4轉動,從而使擠水片與清潔環帶6接觸;當擠水片與清潔環帶6之間的壓迫力達到一定數值時,圓輥 9-4無法進一步轉動。2.圓輥9-4無法進一步轉動的情況下,水中輥10可以是停止轉動、 水中輥10也可以是繼續轉動、并與圓輥9-4發生滑動。3.在圓輥9-4無法進一步轉動的情況下,清潔環帶6在水中輥10上進行有摩擦力的滑動、或者清潔環帶6帶動水中10繼續轉動;另外,清潔環帶6在擠水片與水平條之間進行有摩擦力的滑動。
11
第二種情況水中輥10的朝上表面和擠水體9圓輥9-4的朝下表面均設有牙齒, 并且水中輥10的牙齒10-2和圓輥9-4的牙齒9-3相互嚙合或嵌入。1.當擠水片未與清潔環帶6接觸時,清潔環帶6轉動一帶動水中輥10轉動一通過牙齒、帶動擠水體9的圓輥 9-4轉動,從而使擠水片與清潔環帶6接觸;當擠水片清潔環帶6、水平條三者之間的壓力達到一定數值時,圓輥9-4無法進一步轉動。2.由于圓輥9-4無法進一步轉動,致使水中輥 10也無法進一步轉動。3.在圓輥9-4和水中輥10均無法進一步轉動的情況下,清潔環帶 6在水中輥10上進行有摩擦力的滑動,清潔環帶6在擠水片與水平條之間進行有摩擦力的滑動。實施例五本發明裝置在使用前,可以對清潔環帶6的張緊度進行調節,其方法是將安裝塊8 上的螺釘松開,將清潔環帶6的張緊度調節至合適程度時再擰緊螺釘、固定。以上描述可參見圖11進行理解,圖11中省略未畫螺釘。然后再將自來水放入水箱1中,水高約為水箱1高度的三分之二。接著使用如圖22、圖23所示的發明清潔裝置,清潔場地。圖22是裝有把手的本發明裝置示意圖之一;圖23是圖22的局部俯視圖。在本實施例中,水中輥10的朝上表面、擠水體9圓輥9-4的朝下表面均沒有牙齒。 水中輥10的朝上表面、擠水體9圓輥9-4的朝下表面設置為摩擦接觸。當發明清潔裝置向前推動時,清潔環帶6作正方向循環轉動,如圖沈所示,此時水中輥10也被清潔環帶6摩擦帶動、作轉動。由于清潔環帶6作正方向循環轉動,地面的污垢被清潔環帶6粘連、并被帶進水箱1,污垢在箱內的水中得到清洗,清洗后的清潔環帶6部位朝上運動、并在前擠水片9-1和水箱1的水平前條4的壓迫下,擠干了水份,隨后該擠干的清潔環帶6部位越過水箱1的前上沿口 Ι-a,向下運動繼續作清潔衛生作業。當發明清潔裝置向后拉動時,清潔環帶6作反方向循環轉動,如圖27所示。清潔環帶6作反方向循環轉動,地面的污垢被清潔環帶6粘連、并被帶進水箱1,污垢在箱內的水中得到清洗,清洗后的清潔環帶6部位朝上運動、并在后擠水片9-2和水箱1的水平后條 4-1的壓迫下,擠干了水份,隨后該擠干的清潔環帶6部位越過水箱1的后上沿口 l_b,向下運動繼續作清潔衛生作業。實施例六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清潔裝置中的水箱1,還具有箱蓋。下面對兩種箱蓋分別予以介紹。1.第一種箱蓋箱蓋呈平板狀,在平板的邊緣和水箱1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在拖擦場地前,整體取下箱蓋,將自來水注入水箱1內,再合上箱蓋進行場地拖擦;拖擦完畢后,整體取下箱蓋并將水箱1內的臟水傾倒出來,然后放入干凈的自來水進行清洗。取下箱蓋和安裝箱蓋是使用者通過撥動卡扣結構來實現的。2.第二種箱蓋箱蓋呈平板狀,其一側與水箱1朝上的邊緣設置為轉動連接,其另一側和水箱1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在拖擦場地前,撥動卡扣結構,使該處的箱蓋、水箱1分離,然后向上轉動箱蓋,使得水箱1向上敞開;將自來水注入水箱1內;再向下轉動箱蓋,并撥動卡扣結構,使箱蓋、水箱1扣合;接著進行場地拖擦;拖擦完畢后,撥動卡扣結構,使該處的箱蓋、水箱1分離;向上轉動箱蓋,使得水箱1向上敞開,將水箱1內的臟水傾倒出來,然后放入干凈的自來水進行清洗。
權利要求
1.一種清潔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水箱(1),水中輥(10),擠水體(9),清潔環帶(6), 第一支撐輥(21),第二支撐輥(22),兩個滾輪03);所述的水箱(1)具有底部(1-1)、前壁(1-2)、后壁(1-3)、左壁(1-4)、右壁(1-5);第一支撐輥位于水箱(1)下方的前部,其與水箱(1)轉動連接或者其兩端通過第一支架06)與水箱(1)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0 位于水箱(1)下方的后部,其與水箱 (1)轉動連接或者其兩端通過第二支架0 與水箱(1)轉動連接;水中輥(10)位于水箱 (1)內,其兩端與水箱(1)的左、右壁(1-4、1-5)轉動連接;所述的擠水體(9)包括三者位于中間的圓輥(9-4)、位于前側的前擠水片(9-1)、位于后側的后擠水片(9-2);擠水體(9)的三者制造為一體,或者圓輥(9-4)既與前擠水片 (9-1)固定連接、又與后擠水片(9-2)固定連接;圓輥(9-4)位于水中輥(10)的上側,圓輥(9-4)的兩端與水箱(1)的左、右壁(1-4、 1-5)轉動連接;水中輥(10)和圓輥(9-4)摩擦接觸;或者,水中輥(10)的朝上表面、擠水體(9)圓輥 (9-4)的朝下表面,該兩表面設有相互嚙合或嵌入的牙齒(10-2、9-3);清潔環帶(6)所處的位置為水箱(1)的前上沿口(Ι-a),水箱(1)的前壁(1-2)和前擠水片(9-1)之間,水中輥(10)的朝下表面,水箱(1)的后壁(1-3)和后擠水片(9-2)之間,水箱(1)的后上沿口(i-b),第二支撐輥0 的表面,第一支撐輥的表面;兩個滾輪設置在水箱(1)下方的后部兩側,并通過滾輪支架04)與水箱(1)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0 的最下端高于滾輪的最下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水箱(1)的前上沿口(1-a)和后上沿口(1-b)的截面形狀呈圓弧形;水箱(1)的前壁(1- 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前條G),水平前條(4)的位置與前擠水片 (9-1)的位置相對應;水箱的后壁(1- 設有向內突起、突起表面為弧形的水平后條G-1), 水平后條的位置與后擠水片(9-2)的位置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架06)包括兩塊支架片,其分別設置在水箱(1)下方前部的兩側;每一支架片上均開設長條形的槽孔(3),槽孔C3)朝下的一端對外連通;所述的水箱(1)包括兩個安裝塊(8),每個安裝塊(8)上開設圓孔,圓孔兩側各開設一個腰孔;所述的第一支撐輥(21),其每一頭均設有兩個臺階形的軸肩,即第一支撐輥(21),其身部的直徑最大、其居間部位的直徑次之、其端部的直徑最小;第一支撐輥端部位于安裝塊⑶的圓孔內、與安裝塊⑶轉動連接;螺釘穿過安裝塊⑶的腰孔、實現安裝塊⑶ 與支架片的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中輥(10)、擠水體(9)的圓輥(9-4),它們的兩頭均設置為具有臺階形的軸肩,即在水中輥(10)中,輥身的直徑大于端部(10-3)的直徑;在圓輥(9-4)中,輥身直徑大于端部(9-5)的直徑;并且圓輥(9-4)的端部(9-5)直徑大于水中輥(10)的端部(10_3)直徑;所述的水箱(1)包括兩套承座結構,一套設置在水箱(1)的左壁(1-4)上、另一套設置在水箱(1)的右壁(1-5)上;每一套承座結構均包括承座體(2)和蓋體(5);所述承座體(2)上開設豎直的凹槽,凹槽的槽底為半圓,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凹槽的寬度尺寸一致、并且與水中輥(10)端部(10-3) 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凹槽的上部對外連通、并被鏤空為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大于凹槽的寬度尺寸、并且與圓輥(9-4)端部(9-5)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蓋體(5)為矩形塊,其朝下部位為鏤空的半圓,鏤空半圓的直徑尺寸與圓輥(9-4)端部 (9-5)的直徑尺寸形成轉動配合;承座體( 各與水箱(1)的左壁(1-4)、右壁(1-5)固定連接,或者承座體( 各與水箱(1)的左壁(1-4)、右壁(1-5)制造為一體;水中輥(10)的端部(10-3)位于承座體(2) 凹槽的底部,圓輥(9-4)的端部(9-5)位于凹槽上部鏤空的半圓處,;蓋體(5)固定在承座體O)的上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箱(1)包括箱蓋;所述的箱蓋為以下二者中的任意一者a.所述的箱蓋呈平板狀,在平板的邊緣和水箱(1)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b.所述的箱蓋呈平板狀,其一側與水箱(1)朝上的邊緣設置為轉動連接,其另一側和水箱(1)朝上的邊緣對應設置卡扣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清潔裝置包括把手(12); 把手(12)的前端與水箱(1)固定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環保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清潔裝置。為了解決現有拖把在使用中需要進行多次清洗的技術問題,提出了以下技術方案其特征是包括水箱(1),水中輥(10),擠水體(9),清潔環帶(6),第一支撐輥(21),第二支撐輥(22),兩個滾輪(23);第一支撐輥(21)位于水箱(1)下方的前部、與水箱(1)轉動連接;第二支撐輥(22)位于水箱(1)下方的后部、與水箱(1)轉動連接;水中輥(10)位于水箱(1)內,其兩端與水箱(1)的左、右壁(1-4、1-5)轉動連接;水中輥(10)和圓輥(9-4)摩擦接觸,或者,水中輥(10)、擠水體(9)圓輥(9-4)設有相互嚙合或嵌入的牙齒(10-2、9-3)。有益效果是清潔中等面積作業區域不需要進行清洗,等等。
文檔編號A47L13/20GK102334961SQ20101023181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1日
發明者梁懷清 申請人:上海美迪馨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