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燈籠式組合餐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餐具及裝飾品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燈籠式組合餐具。
背景技術: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經歷代民間藝人 的繼承和相傳下,使燈籠的品種更加豐富多彩、工藝水平更加高超,燈籠已成為中國人民喜 慶的象征,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代表作,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直到今天,燈籠除了供觀賞 之外,其功能型的一面始終沒有被挖掘,如何使其優美的造型與中國的餐具進行完美結合, 以弘揚和發展傳統的中國文化,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百姓日常生活完美結合。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燈籠式組合餐具,它結構
簡單、美觀實用,通過盒裝組合,既有燈籠的觀賞性又有餐具的實用性。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種燈籠式組合餐具,特點是它包括碗、筷子、包裝盒及中國結;所述包裝盒由 盒體及盒蓋構成的一矩形體,盒蓋與盒體扣裝,盒體頂部設有掛繩、其內設有海面體;碗為 兩個、碗口相向置于海面體內;筷子一端設有小掛繩,置于盒體內掛繩與一碗底之間;中國 結置于盒體內另 一碗底的底端。 所述碗外表面且與碗口垂直均勻設有數條凹槽,碗底座處設有一圈裝飾紋。 本實用新型將一對碗巧妙構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燈籠,既有燈籠的觀賞性又有 餐具的實用性,集觀賞與實用為一體。具有結構簡單、美觀實用的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外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包括碗1、筷子2、包裝盒3及中國結4 ;所述的包裝盒3由盒 體31、盒蓋32組成六面矩形體,盒蓋32與盒體31扣裝,盒體31頂部設有掛繩34、其內設 有海面體33 ;碗1為兩個、碗口相向、且一碗底朝掛繩34置于海面體33內;筷子2 —端設 有小掛繩,置于盒體31內的掛繩34與一碗底之間;中國結4置于盒體31內另一碗底的底
丄山順。 所述的碗1外表面且與碗口垂直均勻設有數條凹槽11、碗底座處設有一圈裝飾 紋。[0013]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使用的 參閱圖3,用于餐具時,參閱圖3,打開盒蓋32,從盒體31的海面體33內取出碗l、 筷子2,將碗1分開,即可供進餐使用。 參閱圖1,用于觀賞時,將兩件碗1碗口相向、且一碗底朝掛繩34置于海面體33 內,轉動一碗體使凹槽11與另一碗體的凹槽對齊;將筷子2 —端套入掛繩,且置于盒體31 內掛繩34與一碗底之間,再將中國結4置于盒體31內另一碗底的底端,這樣就構成一盞完 美的燈籠造型,可供觀賞。 參閱圖2,攜帶時,將盒蓋32與盒體31扣裝,形成六面矩形體,便于存儲、攜帶。
權利要求一種燈籠式組合餐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碗(1)、筷子(2)、包裝盒(3)及中國結(4);所述包裝盒(3)由盒體(31)及盒蓋(32)構成的一矩形體,盒蓋(32)與盒體(31)扣裝,盒體(31)頂部設有掛繩(34)、其內設有海面體(33);碗(1)為兩個、碗口相向置于海面體(33)內;筷子(2)一端設有小掛繩,置于盒體(31)內的掛繩(34)與一碗底之間;中國結(4)置于盒體(31)內另一碗底的底部。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燈籠式組合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碗(1)外表面且與碗口垂 直均勻設有數條凹槽(11),碗(1)底座處設有一圈裝飾紋(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燈籠式組合餐具,它包括碗、筷子、包裝盒及中國結;所述包裝盒由盒體及盒蓋構成的一矩形體,盒蓋與盒體扣裝,盒體頂部設有掛繩、其內設有海面體;碗為兩個、碗口相向置于海面體內;筷子一端設有小掛繩,置于盒體內掛繩與一碗底之間;中國結置于盒體內另一碗底的底端。本實用新型將一對碗巧妙構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燈籠,既有燈籠的觀賞性又有餐具的實用性,集觀賞與實用為一體。具有結構簡單、美觀實用的效果。
文檔編號A47G21/06GK201536933SQ20092020894
公開日2010年8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18日
發明者徐延翔 申請人: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