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單電機攪拌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電產品,特別是涉及一種以單電機為動力的攪拌器的 萬向軸聯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具備有不同功能 的各種家電產品也不斷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比如攪拌器就是其中的一種,攪拌器通常包括有由電機驅動的攪拌部分,通過攪 拌部分的攪拌桿伸入容器中進行攪拌的動作,使容器內的食物得到調理。傳統的 攪拌器,是通過電機帶動攪拌部分的攪拌桿進行轉動,來實現對容器內的食物進 行攪拌處理,容器則通常是固定不動的,這種結構的攪拌器由于只有攪拌桿轉動, 因此其攪拌效果不理想。針對傳統攪拌器攪拌不理想所帶來的弊端,人們進而設 計出一種攪拌桿和容器都可以轉動的攪拌器,這種攪拌器的容器也是可以轉動的, 且容器的轉動方向與攪拌桿的轉動方向相反,這樣,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攪拌效果, 考慮到攪拌部分必須相對于容器進行掀翻傾斜,因此,攪拌器也就被制成可掀翻 的上下兩部分,上部含有攪拌部分,下部含有容器部分,其攪拌部分的攪拌桿旋 轉由一個電機驅動,容器的旋轉則由另一個電機驅動,由于采用了雙電機,因此, 既造成了產品成本的上升,也增加了結構的復雜程度。為了降低成本和簡化結構, 現有的一種攪拌器是采用單電機來既驅動攪拌部件的攪拌桿轉動,也驅動容器的 旋轉,單電機是裝在上本體內以直接帶動攪拌桿旋轉,上、下本體之間則通過上 本體從動齒輪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聯接,實現將電機的旋轉動力傳遞至下本體, 以帶動下本體的轉盤旋轉,但是,現有的上本體從動齒輪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聯
接結構在對應于上、下本體是處在掀翻的狀態時,上本體無法將動力傳遞給下本 體,無法使轉盤旋轉。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提供一種單電機攪拌器,使攪 拌器的上、下本體即使是在掀翻即仰俯動作的狀態下,上本體的旋轉動力仍能夠 通過上本體從動齒輪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聯接,實現將動力傳遞給下本體,以帶 動下本體的轉盤旋轉。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包括 含有以電機為動力的攪拌單元的上本體和設有轉盤的下本體;上本體可掀翻地聯 接在下本體之上;下本體的轉盤上裝有可拆卸的轉碗,上本體的攪拌單元設有可
伸入轉碗的攪拌桿;上本體內裝有上齒輪傳動組件和上本體從動齒輪,上齒輪傳
動組件與電機相聯動,上本體從動齒輪設有與上齒輪傳動組件相嚙合的上齒輪體; 下本體內裝有下齒輪傳動組件和下本體從動齒輪,下齒輪傳動組件與轉盤相聯動,
下本體從動齒輪設有與下齒輪傳動組件相嚙合的下齒輪體;
上本體從動齒輪由其上齒輪體的軸心向下延伸設有上齒輪軸,上齒輪軸的底 端設有第一連接部,下本體從動齒輪由其下齒輪體的軸心向上延伸設有下齒輪軸, 下齒輪軸的底端設有與第一連接部相配合的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或第二連接 部的其中之一設有凹口,其凹口壁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 條形缺口 ,第一連接部或第二連接部的另外之一設有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 動的端頭,端頭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橫出的一字形軸,兩一字形軸分別卡 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中,并可沿條形缺口移動。
所述的上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一連接部設為凹口 ,其凹口壁對稱的兩側分別設 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條形缺口,下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二連接部設為可容納 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端頭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橫出的一字形軸, 兩一字形軸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中,并可沿條形缺口移動。
所述的下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二連接部設為凹口 ,其凹口壁對稱的兩側分別設 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條形缺口,上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一連接部設為可容納
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端頭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橫出的一字形軸, 兩一字形軸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中,并可沿條形缺口移動。 所述的上本體包括攪拌單元和支撐座,上本體從動齒輪裝在支撐座內。 所述的下本體包括轉盤和底座,下本體從動齒輪裝在底座內。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是采用單電機來實現同時帶動處于上本體 的攪拌單元的攪拌桿旋轉和處于下本體的轉盤旋轉,帶動時是靠上本體從動齒輪 的第一連接部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二連接部之間的配合來實現的,第一連接部 或第二連接部的其中之一設為凹口 ,另外一個設為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 的端頭,凹口壁設有條形缺口,端頭則設有一字形軸,通過端頭的一字形軸卡合 在凹口壁的條形缺口中,使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處在相配合的狀態中,當上 本體相對于下本體沒有俯仰時,上本體從動齒輪的上齒輪軸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 下齒輪軸處在同一條軸線上,通過端頭的一字形軸與凹口壁的條形缺口的卡合, 實現上本體從動齒輪將動力傳遞給下本體從動齒輪,當上本體相對于下本體有俯
仰動作時,上本體從動齒輪的上齒輪軸的軸線相對下本體從動齒輪的下齒輪軸的 軸線傾斜一個角度,由于其中一個連接部的端頭的一字形軸與另一個連接部的凹 口壁的條形缺口仍然處于卡合狀態,因此,上本體從動齒輪仍然可以將動力傳遞 給下本體從動齒輪。
使用時,電機得電后產生轉動,電機轉動后帶動了上齒輪傳動組件轉動,上 齒輪傳動組件一方面帶動攪拌桿轉動,另一方面將旋轉動力傳遞給上本體從動齒 輪的上齒輪體轉動,上齒輪體轉動后帶動了上齒輪軸轉動,由于上本體從動齒輪 的上齒輪軸的第一連接部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下齒輪軸的第二連接部相配合,因 此,旋轉動力由上齒輪軸傳遞給下齒輪軸,下齒輪軸轉動后又帶動了下本體從動 齒輪的下齒輪體轉動,下齒輪體再將旋轉動力傳遞給下齒輪傳動組件,由下齒輪 傳動組件帶動轉盤轉動,從而使轉盤上的轉碗轉動,在旋轉動力的傳遞過程中, 可以通過對齒輪傳動的設置,使攪拌桿的轉動方向與轉盤轉動的方向相反,兩者 的轉動速度也可以通過齒輪的齒數比進行設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將上本體從動齒輪的上齒輪軸的第一 連接部或下本體從動齒輪的下齒輪軸的第二連接部的其中之一設為凹口,另一個 連接部設為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且凹口壁設有條形缺口,端頭 則設有一字形軸,端頭的一字形軸卡合在凹口壁的條形缺口中,這種配合關系, 使得當上本體相對于下本體有俯仰動作時,上、下本體從動齒輪的其中一個連接 部的端頭的一字形軸與另一個連接部的凹口壁的條形缺口仍然處于卡合狀態,因 此,上本體從動齒輪仍然可以將動力傳遞給下本體從動齒輪,實現了上、下本體 即使是在掀翻即仰俯動作的狀態下,上本體的旋轉動力仍能夠傳遞給下本體,以 帶動下本體的轉盤旋轉。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一 種單電機攪拌器不局限于實施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剖視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上本體從動齒輪的構造示意圖4是本實用新型下本體從動齒輪的構造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上本體從動齒輪與上本體從動齒輪配合狀態(上本體相對 于下本體未俯仰)的構造示意圖6是本實用新型上本體從動齒輪與上本體從動齒輪配合狀態(上本體相對 于下本體未俯仰)的構造剖視示意圖7是本實用新型上本體從動齒輪與上本體從動齒輪配合狀態(上本體相對 于下本體俯仰)的構造示意圖8是本實用新型上本體從動齒輪與上本體從動齒輪配合狀態(上本體相對
于下本體俯仰)的構造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包括含有以電機ll為動
力的攪拌單元的上本體1和設有轉盤21的下本體2;上本體1可掀翻地聯接在下
本體2之上;下本體2的轉盤21上裝有可拆卸的轉碗22,上本體l的攪拌單元
設有可伸入轉碗的攪拌桿12;上本體1內裝有上齒輪傳動組件13和上本體從動
齒輪3,上齒輪傳動組件13與電機11相聯動,上本體從動齒輪3設有與上齒輪 傳動組件13相嚙合的上齒輪體31;下本體4內裝有下齒輪傳動組件23和下本體 從動齒輪4,下齒輪傳動組件23與轉盤21相聯動,下本體從動齒輪4設有與下 齒輪傳動組件相嚙合的下齒輪體41;
上本體從動齒輪3由其上齒輪體31的軸心向下延伸設有上齒輪軸32,上齒 輪軸32的底端設有第一連接部33,該第一連接部33為一凹口331,其凹口壁對 稱的兩側分別設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條形缺口 332;下本體從動齒輪4由 其下齒輪體的軸心向上延伸設有下齒輪軸42,下齒輪軸42的底端設有與第一連 接部相配合的第二連接部43,該第二連接部43為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 的端頭431,端頭431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橫出的一字形軸432,兩一字形 軸432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 332中,并可沿條形缺口 332移 動。
其中,第二連接部43的端頭431也做成凹口形狀,上本體l包括攪拌單元 和支撐座10,上本體從動齒輪3裝在支撐座10內;下本體2包括轉盤21和底座 20,下本體從動齒輪4裝在底座20內。
當然,也可以是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二連接部設為凹口,其凹口壁對稱的 兩側分別設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條形缺口,而將上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一連 接部設為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端頭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 橫出的一字形軸,兩一字形軸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中,并可 沿條形缺口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是采用單電機11來實現同時帶動處于上 本體的攪拌單元的攪拌桿12旋轉和處于下本體的轉盤21旋轉,帶動時是靠上本 體從動齒輪的第一連接部33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二連接部43之間的配合來實
現的,第一連接部33設為凹口331,第二連接部43設為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 向轉動的端431頭,凹口壁設有條形缺口 332,端頭431則設有一字形軸432,通 過端頭的一字形軸432卡合在凹口壁的條形缺口 332中,使第一連接部33與第二 連接部43處在相配合的狀態中,即上本體從動齒輪3與下本體從動齒輪4處在配 合的狀態,當上本體1相對于下本體2沒有俯仰時,上本體從動齒輪的上齒輪軸 32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下齒輪軸42處在同一條軸線上,通過下本體從動齒輪的 端頭的一字形軸432與上本體從動齒輪凹口壁的條形缺口 332的卡合,實現上本 體從動齒輪3將動力傳遞給下本體從動齒輪4,當上本體1相對于下本體2有俯 仰動作時,上本體從動齒輪的上齒輪軸32的軸線相對下本體從動齒輪的下齒輪軸 42的軸線傾斜一個角度,由于第二連接部的端頭的一字形軸432與第一連接部的 凹口壁的條形缺口 332仍然處于卡合狀態,因此,上本體從動齒輪3仍然可以將 動力傳遞給下本體從動齒輪4。
使用時,電機ll得電后產生轉動,電機11轉動后帶動了上齒輪傳動組件13 轉動,上齒輪傳動組件13—方面帶動攪拌桿12轉動,另一方面將旋轉動力傳遞 給上本體從動齒輪的上齒輪體31轉動,上齒輪體31轉動后帶動了上齒輪軸32 轉動,由于上本體從動齒輪的上齒輪軸的第一連接部33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下齒 輪軸的第二連接部43相配合,因此,旋轉動力由上齒輪軸32傳遞給下齒輪軸43, 下齒輪軸43轉動后又帶動了下本體從動齒輪的下齒輪體41轉動,下齒輪體41 再將旋轉動力傳遞給下齒輪傳動組件23,由下齒輪傳動組件23帶動轉盤21轉動, 從而使轉盤上的轉碗22轉動,在旋轉動力的傳遞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齒輪傳動的 設置,使攪拌桿的轉動方向與轉盤轉動的方向相反,兩者的轉動速度也可以通過 齒輪的齒數比進行設定。
上述實施例僅用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但本實用新 型并不局限于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 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落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包括含有以電機為動力的攪拌單元的上本體和設有轉盤的下本體;上本體可掀翻地聯接在下本體之上;下本體的轉盤上裝有可拆卸的轉碗,上本體的攪拌單元設有可伸入轉碗的攪拌桿;上本體內裝有上齒輪傳動組件和上本體從動齒輪,上齒輪傳動組件與電機相聯動,上本體從動齒輪設有與上齒輪傳動組件相嚙合的上齒輪體;下本體內裝有下齒輪傳動組件和下本體從動齒輪,下齒輪傳動組件與轉盤相聯動,下本體從動齒輪設有與下齒輪傳動組件相嚙合的下齒輪體;上本體從動齒輪由其上齒輪體的軸心向下延伸設有上齒輪軸,上齒輪軸的底端設有第一連接部,下本體從動齒輪由其下齒輪體的軸心向上延伸設有下齒輪軸,下齒輪軸的底端設有與第一連接部相配合的第二連接部;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部或第二連接部的其中之一設有凹口,其凹口壁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由凹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條形缺口,第一連接部或第二連接部的另外之一設有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端頭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橫出的一字形軸,兩一字形軸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中,并可沿條形缺口移動。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 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一連接部設為凹口,其凹口壁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由凹 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條形缺口 ,下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二連接部設為可容納 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端頭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橫出的一 字形軸,兩一字形軸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中,并可沿 條形缺口移動。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 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二連接部設為凹口 ,其凹口壁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由凹 口壁端沿向里延伸的條形缺口 ,上本體從動齒輪的第一連接部設為可容納 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端頭的兩對稱外壁分別設有向外橫出的一 字形軸,兩一字形軸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對應條形缺口中,并可沿 條形缺口移動。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上本體包括攪拌單元和支撐座,上本體從動齒輪裝在支撐座內。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下本體包括轉盤和底座,下本體從動齒輪裝在底座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單電機攪拌器,包括含有以電機為動力的攪拌單元的上本體和設有轉盤的下本體;上、下本體內分別裝有可相配合的上本體從動齒輪和下本體從動齒輪,上、下本體從動齒輪的相接處分別設有可相互配合的連接部,兩連接部的其中之一設為凹口,其凹口壁設有條形缺口,兩連接部的另外之一設為可容納在所述凹口內萬向轉動的端頭,端頭設有一字形軸,兩一字形軸分別卡合在所述凹口壁的兩條形缺口中,并可沿條形缺口移動。該結構使得攪拌器的上、下本體即使是在掀翻即仰俯動作的狀態下,上本體的旋轉動力仍能夠通過上本體從動齒輪與下本體從動齒輪的聯接,實現將動力傳遞給下本體,以帶動下本體的轉盤旋轉。
文檔編號A47J43/044GK201197649SQ20082010179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08年3月26日
發明者瑞 張, 王婷婷 申請人:廈門燦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