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便攜式組合鍋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炊具技術領域,是一種集鍋、灶為一體的便攜式組合炊具。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便攜式小型爐具,如酒精爐或小型煤氣爐,大都是爐具與鍋、蒸籠分別購制,使用起來互不配套,攜帶不方便,既浪費能源,又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鍋、灶互不配套,使用功能單一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鍋灶一體,攜帶、使用方便的便攜式組合炊具。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列方案實現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包括有裝在支架上的燃料杯,鍋體,支架由四根支桿固定在帶有若干進氣孔和回轉槽的底盤周邊上,支桿上端連接有支架外圈,支架底盤上連接有內罩構成,燃料杯位于支架底盤上內罩里,其底板上的兩塊帶孔固定板裝在底盤回轉槽內,固定板上的孔位于支架底盤下面,外罩安裝于支架內罩與支架外圈之間,鍋套、鍋體、蒸籠、蒸鍋、鍋蓋從下向上依次裝在燃料杯上方,支承于外罩上構成組合式鍋灶;支架的支桿上開有外罩升降定位孔,外罩定位塊、彈簧、定位螺釘通過外罩升降定位孔與外罩的定位螺母相連接,使外罩能上下移動并定位。燃料杯底板上設有與支架底盤上的進氣孔相配合的進氣調節孔,進氣調節桿裝在固定板孔內,提手裝在支架的提手定位支座上,通過提手定位螺釘和蝶形螺母固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套在鍋體外的鍋套通過鍋套銷子與帶有活動插片的鍋套把手相連,當需端鍋時,將活動插片向鍋套方向推進,活動插片卡在鍋套下面,即可將鍋端起;當不使用時,將活動插片向鍋套把手方向推出,將鍋套把手向下轉動,使其貼于支架。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架也可制成為筒形結構,底部設有進氣孔和弧形回轉槽,筒壁上還設有外罩升降定位孔、提手定位支座、排氣孔和外罩提升槽。如圖12、圖13、圖14。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外罩為雙層結構,其外層內側的底部設有兩個與外罩定位塊、彈簧和定位螺釘相配套使用的定位螺帽,外罩的內外層用筋板連接,外罩的內層上部設有排氣孔。使用時,外罩提升,空氣從底部進入完成助燃后,廢氣從外罩內層排氣孔進入外罩內外層之間,由于熱氣上升,使位于外罩內外層頂部之間的鍋體的上半部得到加熱。二次利用后,廢氣從外罩內外層的下部排出。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鍋體下半部的直徑小于外罩內層直徑。以達到鍋體卡入外罩內層內,防止熱量擴散。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外罩內層套裝在支架的內罩外圓周上,且支架內罩的高度大于外罩提升定位的高度。防止熱量擴散,而且還可以防風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架底盤的進氣孔與燃料杯底板上的進氣調節孔數量相等,形狀相同,大小相同,能夠完全重合,使進氣調節桿將進氣量調到最大或使進氣孔完全關閉。
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架底盤的回轉槽為兩個中心對稱的弧形回轉槽,其上進氣孔為均布,其孔之間實體部分的尺寸也是相同的。當燃料杯底板通過進氣調節桿轉動時,燃料杯底板實體部分所遮蓋進氣孔的狀況一致。在調節桿轉到兩個極限位置時,分別是a、進氣孔與進氣調節孔完全重合,達到最大進氣量。b、燃料杯底板的實體部分完全遮蓋進氣孔,進氣調節孔也被支架底盤的實體部分所遮蓋,進氣關閉。
當進氣調節桿由兩個極限位置轉動時,情況分別為a、進氣孔部分被遮蓋,進氣量變小。b、進氣孔逐漸開啟,進氣量變大。
下面對燃料杯底板、支架底盤及進氣調節桿各部件幾何關系進行說明。
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架底盤上進氣孔與燃料杯底板上的進氣調節孔的圓心角α,實體部分的圓心角β,其角度范圍分別是α<180°/n,β>180°/n,α+β=360°/n,進氣調節桿所轉動的兩個極限位置與底盤的圓心夾角γ的角度為γ=180°/n。如圖16所示,具體說明如下。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底盤進氣孔孔數為3、4、6或其他時,進氣調節桿從一個極限位置(孔22與孔12完全重合)轉動到另外一個極限位置時,燃料杯底板的實體部分與支架底盤的實體部分完全遮蓋了對方的孔12和孔22,使進氣關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及優點1、改變了傳統的鍋與灶各自獨立的方式,使兩者合理的結合。2、改變了傳統的鍋灶距離固定的方式,通過對灶結構的革新使灶能夠提升與疊合,使鍋灶整體結構緊湊合理,更具科學性。3、改變了傳統的燃料燃燒時的空氣助燃方式和循環方式,空氣從底部進入,使燃料的燃燒熱能集中于鍋底。燃料燃燒后的廢氣經外罩內層排氣孔進入外罩內外層之間,由于熱氣上升,使位于外罩內外層頂部之間的鍋體的上半部得到加熱,廢氣余熱得到二次利用。最后從外罩的內外層下部排出。由于燃料燃燒的熱能克服傳統灶具向周圍空氣散發的缺點,以及熱氣的二次利用使熱效率顯著地提高。4、具有防風雨的功能,無論刮風下雨都能正常使用。5、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提于手中,也可以懸掛起來,還可以置于平地或平面。能夠使人們非常方便地解決野外或其他場合的用餐問題。
圖1為便攜式組合鍋灶的結構圖圖2為便攜式組合鍋灶使用狀態圖圖3為圖2的C部放大圖圖4為外罩的結構圖圖5為圖4的俯視圖圖6為燃料杯10的仰視圖圖7為燃料杯10的主視圖圖8為鍋套與鍋套把手的結構圖圖9為支架9的結構圖圖10為圖9的俯視圖圖11為圖9的左視圖圖12為筒式支架9的主視圖圖13為圖12的左視圖圖14為圖12的俯視圖圖15為支架9、燃料杯10、進氣調節桿11的配合結構圖圖16為圖15的后視圖圖中1-鍋蓋 2-蒸鍋 3-蒸籠 4-鍋套把手 5-鍋套銷子 6-鍋套 7-外罩 8-鍋體 9-支架 10-燃料杯 11-進氣調節桿 12-進氣孔 13-外罩定位塊 14-彈簧 15-定位螺釘 16-提手 17-蝶形螺母 18-提手定位螺釘 19-筋板 20-外罩定位螺母 21-燃料杯底板 22-進氣調節孔 23-固定板 24-活動插片 25-外罩升降定位孔 26-回轉槽 27-提手定位支座 28-支架內罩 29-支架底盤 30-提手護套 31-外罩提升支座 32-支架外圈 33-支架排氣孔 34-外罩提升槽 35-外罩內層排氣孔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附圖對實施例做進一步的描述,本實施例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任何限制。
便攜式組合鍋灶,包括有裝在支架上的燃料杯,鍋體,其特征是支架9由四根支桿固定在帶有若干進氣孔12和回轉槽26的底盤周邊上,支桿上端連接有支架外圈32,支架底盤29上連接有內罩28構成,燃料杯位于支架底盤29上內罩28里,其底板21上的兩塊帶孔固定板23裝在底盤回轉槽26內,固定板23上的孔位于支架底盤29下面,外罩7安裝在支架9的支架內罩28與支架外圈32之間,鍋套6、鍋體8、蒸籠3、蒸鍋2、鍋蓋1從下向上依次裝在燃料杯10上方,支承于外罩7上構成組合式鍋灶;支架9的支桿上開有外罩升降定位孔25,外罩定位塊13、彈簧14、定位螺釘15通過外罩升降定位孔25與外罩7的定位螺母20相連接,使外罩7能上下移動并定位。燃料杯底板21上設有與支架9底盤進氣孔12相配合的進氣調節孔22,進氣調節桿11裝在固定板23孔內,提手16裝在支架9的提手定位支座27上,通過提手定位螺釘18和蝶形螺母17固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套在鍋體8外的鍋套6通過鍋套銷子5與帶有活動插片24的鍋套把手4相連,當需端鍋時,將活動插片24向鍋套方向推進,活動插片24卡在鍋套下面,即可將鍋端起;當不使用時,將活動插片向鍋套把手方向推出,將鍋套把手向下轉動,使其貼于支架。使用時,把鍋套6、鍋體8、蒸籠3、蒸鍋2、鍋蓋1一塊取下,放入需加工食品,燃料杯中放入燃料,轉動進氣調節桿11,燃料杯底板21隨之轉動,當燃料杯底板孔22與支架底盤孔12完全重合時,達到最大進氣量。向上提升外罩7,外罩定位塊13在彈簧14的作用下自動彈入外罩升降定位孔25中,外罩定位。點燃燃料,端上鍋系統,根據需要調節進氣量,以控制火苗大小。如不使用蒸籠3、蒸鍋2,可用蒸籠3上的搭扣,把蒸籠3、蒸鍋2、鍋蓋1固定為一體,其作用如同鍋蓋,使用過程中,用提手壓緊鍋蓋,并用提手定位裝置使提手固定,鍋灶可以提在手上或懸掛起來,還可置于平地或平面。
使用結束后,關閉進氣孔,松開提手,拔出兩個外罩定位塊13,將外罩7按下,外罩7復位,此時火苗已熄滅,端下鍋體,便可就餐;用完后把鍋歸位,使鍋套6、鍋體8、蒸籠3、蒸鍋2、鍋蓋1從下向上依次裝在燃料杯10上方,支承于外罩7上套裝組合,并用提手適當壓緊。
權利要求1.一種便攜式組合鍋灶,包括有裝在支架上的燃料杯,鍋體,其特征是支架(9)由四根支桿固定在帶有若干進氣孔(12)和回轉槽(26)的底盤(29)周邊上,支桿上端連接有支架外圈(32),支架底盤(29)上連接有內罩(28)構成,燃料杯位于支架底盤(29)上,內罩(28)里,其底板(21)上的兩塊帶孔固定板(23)裝在底盤回轉槽(26)內,固定板(23)上的孔位于支架底盤(29)下面,外罩(7)安裝于支架(9)內罩(28)與支架外圈(32)之間,鍋套(6)、鍋體(8)、蒸籠(3)、蒸鍋(2)、鍋蓋(1)從下向上依次裝在燃料杯(10)上方,支承于外罩(7)上構成組合式鍋灶;支架(9)的支桿上開有外罩升降定位孔(25),外罩定位塊(13)、彈簧(14),定位螺釘(15)通過升降定位孔(25)與外罩定位螺母(20)相連接,燃料杯底板(21)上設有與支架底盤(29)上的進氣孔(12)相配合的進氣調節孔(22),進氣調節桿(11)裝在固定板(23)孔內,提手(16)裝在支架(9)的提手定位支座(27)上,通過提手定位螺釘(18)和蝶形螺母(17)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在鍋體(8)上的鍋套(6)通過鍋套銷子(5)與帶有活動插片(24)的鍋套把手(4)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9)為筒形結構,底部設有進氣孔(12)和回轉槽(26),筒壁上還設有排氣孔(33)、外罩升降定位孔(25)、外罩提升槽(34)和提手定位支座(2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7)為雙層結構,其外層底部設有兩個與外罩定位塊(13)、彈簧(14)和定位螺釘(15)相配套使用的定位螺帽(20),外罩的內外層用筋板(19)連接,外罩(7)的內層上部設有排氣孔(3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8)下半部的直徑小于外罩(7)內層直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盤的進氣孔(12)與燃料杯底板上的進氣調節孔(22)數量相等,形狀相同,大小相同。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盤上進氣孔(12)與燃料杯底板上的進氣調節孔(22)的圓心角α,實體部分的圓心角β,其角度范圍分別是α<180°/n,β>180°/n,α+β=360°/n,進氣調節桿(11)所轉動的兩個極限位置與底盤(29)的圓心的夾角γ的角度為γ=180°/n。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7)內層套裝在支架(9)的內罩(28)外圓周上,且支架內罩(28)的高度大于外罩提升定位的高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組合鍋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盤(29)的回轉槽為兩個中心對稱的弧形回轉槽,支架底盤上的進氣孔(12)為均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集鍋、灶為一體的便攜式組合炊具,包括有裝在支架上的燃料杯,鍋體,支架9由四根支桿固定在帶有若干進氣孔12和回轉槽26的底盤周邊上,支桿上端連接有支架外圈32,支架底盤29上連接有內罩構成,燃料杯位于支架底盤29上內罩28里,外罩7安裝于支架內罩28與支架外圈32之間,鍋套、鍋體、蒸籠、蒸鍋、鍋蓋從下向上依次裝在燃料杯上方,支承于外罩7上構成組合式鍋灶;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1.鍋灶整體結構緊湊合理,改變了傳統的鍋與灶各自獨立的方式;2.改變了傳統的燃料燃燒時的空氣助燃方式和循環方式,空氣從底部進入,使燃料的燃燒熱能集中于鍋底;3.防風雨效果好,無論刮風下雨都能正常使用。4.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操作簡單。
文檔編號A47J36/24GK2848040SQ200520024859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13日
發明者蔚占華 申請人:蔚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