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一次性竹杯及其生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餐桌上的飲水器皿技術領域,應用于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喝水和飲水器皿的生產。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公告了一種題為《高腳竹杯》(公告號為CN 2107206U)的發明創造,它由多塊竹板經粘結劑拚合后經車削加工而成,不足是經濟成本高,不適合人們生活中一次性消費使用。
市場上出售的一次性塑料杯,它是一不帶蓋的倒梯形杯,由倒梯形杯側和圓杯底一體地連接而成,其不足是杯體材料生物不降解,日益影響人們生存的環境。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成本低、環保的一次性竹杯及其生產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這樣達到一種一次性竹杯,由倒梯形杯側和圓杯底組成,其特征是杯側和杯底皆由雙層竹旋切面粘接復合而成,其中一層竹旋切面的纖維走向與另一層的纖維走向縱橫交錯;兩者通過粘接劑粘接。
上述一次性竹杯,其特征還在于杯內、外表面還噴涂一層食用棕籽油保護膜。
一種一次性竹杯的生產模具,由導熱陰模和導熱陽模兩組件組成,其特征是陰模包括杯側陰模及其底部模塞,杯側陰模內部空腔與竹杯的倒梯形杯側外表面相匹配,底部模塞塞在杯側陰模內部空腔底部;陽模外表面與竹杯的倒梯形杯側內表面相匹配,塞在杯側陰模內部空腔上部。杯側陰模外側為圓柱形,底部模塞和上部陽模上下表面皆平整,其作用是底部模塞上表面和陽模的下表面平整是為了壓模料時共同擠壓平面圓杯底;而底部模塞下表面和陽模的上表面平整則是為了分別同熱壓設備的下、上熱壓平板相配椄。
一種一次性竹杯的生產工藝,包括的工序有(a)將毛竹去枝鋸斷成一定長度的段材;(b)把段材水煮進行軟化處理;(c)把軟化段材旋切成旋切單片;其特征在于(d)將旋切單片經紅外殺菌烘干后進行壓平;(e)放樣沖剪杯側扇葉和杯底圓片;(f)上膠上模;(g)90℃熱壓,壓力為15Mpa左右;(h)出模修邊;(i)上油防潮;(j)檢驗包裝。
所述旋切單片是刀口迎著旋轉的段材表面切線方向所刨下來的薄片,其厚度一般在0.2mm-0.3mm之間。由于毛竹生長的特點是在縱身方向表現出縱向的纖維結構,所刨下來的旋切單片表面也有相應走向的纖維結構。將旋切單片經殺菌后進行壓平和烘干,就是使用雙網帶輸送烘干機進行紅外滅菌烘干,由雙網帶之間施加壓力壓平。所述杯側扇葉是指一次性竹杯倒梯形杯側的展開面;所述杯底圓片是指一次性竹杯的圓形杯底。由于本實用新型的一次性竹杯采用雙層竹纖維走向相互交叉的復合結構,沖壓時橫向纖維的杯側扇葉與縱向纖維的杯側扇葉相配對;橫向纖維的杯底圓片與縱向纖維的杯底圓片相配對。上膠上模時,相互配對的兩塊杯側扇葉,它們相接觸的表面涂上食用粘接劑,然后先外層后內層依次在杯側陰模空腔內卷起來成倒梯形圓筒,結合處略有重疊,且外層接口縫與內層的接口縫錯開。相互配對的兩塊圓形杯底,它們相接觸的表面涂上食用粘接劑復合在一起,并在其下表面外緣周邊涂上食用粘接劑后,再放到杯側陰模空腔內。最后,在杯側陰模空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塞上陽模和底部模塞完成上膠上模。出模修邊就將完成熱壓的竹杯從模上取下來,將杯邊上的毛刺剪掉。上油防潮就是在竹杯的內、外表面涂上一層食用棕籽油,固化后形成一層保護膜。檢驗包裝就是按制定的標準進行檢驗,將成品按標準要求進行包裝待售。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竹杯雙層厚度可以不超過0.5mm,材料成本相當低;無毒無害;結構穩定,防漏、耐熱、隔熱性能優越。
2、模具簡單耐用。
3、結合處緊密。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次性竹杯縱向剖視圖圖中1是倒梯形杯側 3是圓杯底圖2是倒梯形杯側重疊型展開后的扇葉圖中虛線所圍的區域表示未展開時的疊合區域圖3是倒梯形杯側互咬型展開后的扇葉圖中兩側是凹凸相配對的咬齒圖4是疊合型竹杯的厚度放大后的一種橫斷面圖5是疊合型竹杯的厚度放大后的另一種橫斷面圖6是本實用新型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中7是陽模 9是杯側陰模 11是底部模塞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下面作進一步的說明。一種一次性竹杯,由圖1的倒梯形杯側(1)和圓杯底(3)組成,杯側(1)和杯底(3)皆由雙層竹旋切面粘接復合而成,其中一層竹旋切面的纖維走向與另一層的纖維走向縱橫交錯;兩者通過粘接劑粘接。為了防潮,可在杯內、外表面還噴涂一層食用棕籽油保護膜,油固化后會形成一層保護膜,使竹纖維與空氣隔絕。
倒梯形杯側(1)展開后是扇形,圖2示出了展開后的一種扇葉結構,它可按圖5或圖4結構卷起來成倒梯形杯側(1)。卷起來時,圖5內外層皆是一塊扇葉,因此各層皆有一個結合縫,此結合縫由圖2扇葉兩側邊緣在虛線區域內疊合在一起。內外層的結合縫錯開,使杯側(1)在復合后更加牢固。圖4的內外層都使用了兩塊扇葉,兩塊相向互抱,在結合縫處疊合;內外層的結合縫錯開。圖3則示出了另一種扇葉結構,在扇葉的兩側設有一些相配對的咬齒,因此卷起來時,結合縫處并不是疊合,而是相互咬在一起,貼在另一層的表面上。這些咬齒貼在另一層的表面起著抗瓦型形變的作用,確保杯側(1)是倒錐圓筒。
一種一次性竹杯的生產模具,由導熱陰模和導熱陽模兩組件組成,陰模包括杯側陰模(9)及其底部模塞(11),杯側陰模(9)內部空腔與竹杯的倒梯形杯側(1)外表面相匹配,底部模塞(11)塞在杯側陰模(9)內部空腔底部;陽模(7)外表面與竹杯的倒梯形杯側(1)內表面相匹配,塞在杯側陰模(9)內部空腔上部。
杯側陰模(9)外側為圓柱形,底部模塞(11)和上部陽模(7)上下表面皆平整,其作用是底部模塞(11)上表面和陽模(7)的下表面平整是為了壓模料時共同擠壓平面圓杯底(3);而底部模塞(11)下表面和陽模(7)的上表面平整則是為了分別同熱壓設備的下、上熱壓平板相配椄。
可以選用不銹鋼材料制作,它傳熱性能好,且有良好的耐磨擦性能。
一種一次性竹杯的生產工藝,包括的工序有(a)將毛竹去枝鋸斷成一定長度的段材。選用3年以上育齡的毛竹,鋸斷的長度為杯高的1~3倍。
(b)把段材水煮進行軟化處理。常壓水煮,煮開為止。
(c)把軟化段材旋切成旋切單片。趁熱旋切,旋切單片的厚度為0.25mm。
(d)將旋切單片紅外線殺菌烘干后進行壓平。紅外輻射時間為1分鐘左右,由輸送的雙網帶夾著旋切單片運轉并將它壓平。殺菌的作用是起到防蛀的作用。
(e)放樣沖剪杯側扇葉和杯底圓片。按圖2所示的扇葉沖剪杯側(1)展開面,與杯高88mm、上圓口直徑61mm、下圓口44mm相對應。虛線區域寬度為5mm可滿足疊合的需要。杯底圓片同圓底(3)的直徑45mm相配對。
(f)上膠上模。纖維走向相交錯兩塊杯側扇葉,它們相接觸的表面涂上糯米粘接劑,然后先外層后內層依次在杯側陰模(9)空腔內卷起來成倒梯形圓筒,結合處略有重疊,且外層結合縫與內層的結合縫錯開。兩塊圓形杯底接觸的表面涂上食用粘接劑,按纖維走向縱橫交錯復合在一起,并在其下表面外緣周邊涂上食用粘接劑后,再放到杯側陰模(9)空腔內。
(g)90℃熱壓,壓力為15Mpa左右。將上模好的模具推到熱壓機的上、下熱壓板之間,施加5~8分鐘。最后,在杯側陰模空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別塞上陽模和底部模塞完成上膠上模。
(h)出模修邊。出模修邊就將完成熱壓的竹杯從模上取下來,將杯邊上的毛刺剪掉,不平處修平,并用細沙紙沙光。
(i)上油防潮。在竹杯的內、外表面涂上一層食用棕籽油,固化后形成一層保護膜。保護膜起密封防潮作用。
(j)檢驗包裝。
權利要求1.一種一次性竹杯,由倒梯形杯側(1)和圓杯底(3)組成,其特征是杯側(1)和杯底(3)皆由雙層竹旋切面粘接復合而成,其中一層竹旋切面的纖維走向與另一層的纖維走向縱橫交錯;兩者通過粘接劑粘接。
2.根據權利要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竹杯,其特征還在于杯的內、外表面噴涂一層食用棕籽油保護膜。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竹杯,其特征是內外層皆是一塊扇葉,每層的結合縫處相疊合;內外層的結合縫錯開。
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竹杯,其特征是內外層都是兩塊扇葉,兩塊相向互抱,在結合縫處疊合;內外層的結合縫錯開。
5.一種一次性竹杯的生產模具,由導熱陰模和導熱陽模兩組件組成,其特征是陰模包括杯側陰模(9)及其底部模塞(11),杯側陰模(9)內部空腔與竹杯的倒梯形杯側(1)外表面相匹配,底部模塞(11)塞在杯側陰模(9)內部空腔底部;陽模(7)外表面與竹杯的倒梯形杯側(1)內表面相匹配,塞在杯側陰模(9)內部空腔上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餐桌上的飲水器皿技術領域。一次性竹杯的杯側和杯底皆由雙層竹旋切面粘接復合而成,其中一層竹旋切面的纖維走向與另一層的纖維走向縱橫交錯;兩者通過粘接劑粘接。它的生產模具的陰模包括杯側陰模及其底部模塞,杯側陰模內部空腔上、下部分別塞著陽模和底部模塞。竹杯所用材料成本相當低;無毒無害;結構穩定,防漏、耐熱、隔熱性能優越;模具簡單耐用。
文檔編號A47G19/22GK2691405SQ200320115899
公開日2005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11日
發明者劉良堅 申請人:劉良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