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風機及使用該風機的電動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風機及使用該風機的電動吸塵器。
背景技術:
下面先借助圖18來描述現有的電動風機。
圖18中示出了一種在電機組件2的旋轉軸3上安裝/固定有渦輪4的電動風機。在所述渦輪4的周緣外側,設置有與之相對應的空氣引導部件5。6為風機罩,該風機罩6將渦輪4和空氣引導部件5從外面包圍住,再以氣密方式安裝在電機組件2的外周緣上,其中心部分設有吸氣孔6a。所述風機罩6的外周緣上設有多個第一類排氣口(7)。另外,在構成電機組件2的框架8中設有排氣口B(9)。
下面描述上述構成中的操作情況。安裝/固定在電機組件2的旋轉軸3上的渦輪4高速旋轉時,將產生吸塵氣流。該吸塵入氣流從渦輪4的外周緣排出,穿過空氣引導部件5,一部分氣流從設在風機罩6的外周緣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向外部排出,其余氣流從框架8上的排氣口B(9)向外排出(詳細說明可參照例如日本實開昭61一47964號實用新型公報)。
通過使一部分吸入氣流從風機罩6的外周緣向外排出,可以提高電動風機1的鼓風效率。這一事實是公知的,但是上述公報中對于第一類排氣口(7)的具體面積及形狀、與空氣引導部件5的相對位置關系等并沒有詳細描述。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鼓風效率高的電動風機以及使用該電動風機的電動吸塵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電動風機包括定子和旋轉自如的轉子;安裝在所述轉子的旋轉軸上的渦輪;設在所述渦輪的周圍的、具有多個導流板的空氣引導部件;和覆蓋住所述渦輪以及所述空氣引導部件的機罩。所述機罩上設有使所述渦輪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的第一類排氣口,同時所述第一類排氣口在周長方向的長度與相互鄰接的導流板的外端部之間的距離設置成大致相同,這樣可以使氣流被順利地排出,鼓風效率能夠顯著提高。
圖1為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2為沿圖1中的C-C線的截面圖,圖3為表示本發明第2實施例的電動風機中的導流板和第一類排氣口的位置關系的橫截面圖(圖1中的C-C線截面圖),圖4為表示本發明第3實施例的電動風機中的導流板和第一類排氣口的位置關系的橫截面圖(圖1中的C-C線截面圖),圖5示出了電動風機的導流板和第一類排氣口的又一種位置關系的橫截面圖(圖1的C-C截面圖),圖6示出了又一種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7示出了又一種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8示出了本發明第4實施例中電動風機的第一類排氣口的面積和鼓風效率的關系圖,圖9為本發明第5實施例中的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10為本發明第6實施例中的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11為另一種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12為本發明第7實施例的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13為又一種電動風機的從下方看到的斜視圖,圖14示本發明的第8實施例電動吸塵器的整體圖,
圖15為設在電動吸塵器內部的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圖16為電動風機中安裝有防音部材的正視圖,圖17為吸塵器主機體的截面圖,圖18為現有電動風機的部分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借助圖1和圖2描述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在下面的描述過程中,與現有裝置中相同的部分被標上了相同的參考符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
電動風機1由電機組件2和風扇組件10所構成。所述電機組件2的外殼由支撐住負載側的軸承11的第一框架12和支撐住與負載處于相反一側的軸承13的第二框架14構成,第二框架14的內部設有電動機8。
電動機8由轉子17和定子19構成。轉子17是在旋轉軸3上壓入由整流子15和矽鋼片層迭而成的電樞鐵心16,將其固定好,再安裝上線圈(圖中未示出)而成。定子19則是在矽鋼片層迭而成的勵磁鐵心18上安裝上線圈(圖中未示出)而成。另外,所述第二框架14上設有收藏整流子15和滑動碳刷(圖中未示出)的刷架20。
所述的風扇組件10的旋轉軸3上安裝/固定有渦輪4。該渦輪4由前屏蔽板21和后屏蔽板22這兩塊屏蔽板一前一后夾住/固定住多個葉片23而成。前屏蔽板21的中心部分設有吸氣孔21a。另外,所述渦輪4的外圍設置有空氣引導部件5,該空氣引導部件5中具有由多個導流板24構成的回旋室25。6為將渦輪4和空氣引導部件5從外面包圍住的風機罩,該風機罩6以氣密方式安裝在第二框架14的外周緣上,其中心部分上設有吸氣孔6a。風機罩6的外圓緣上設有供通過空氣引導部件5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的第一類排氣口7。另外,第二框架14上還設有第二類排氣口9。如第二類排氣口的開口總面積為S5,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為S1,則各部分的尺寸被設定成使得S1<S5。
這里,設在所述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在周長方向上的長度A與空氣引導部件5中相鄰的導流板24的前端部24a上的距離B設置成大致相同,且是互相對應。也就是說,在風機罩6上與所述的相鄰導流板24的外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上,設有大致呈長方形的第一類排氣口7。
并且,回旋室25處于外周緣處的流路底面25a被設定為與第一類排氣口7的下端面7a處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或者設在位于其上方但比第一類排氣口7的上端面7b低的位置上。
另外,如果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為S1,框架B14和電動機8之間在與流路8a的旋轉軸3正交的方向上的總截面積為S4,則各部分的尺寸被設定為S1<S4。
上述結構產生的作用如下。
首先,當通過電動機8的碳刷以及整流子15向轉子17的線圈和定子19的線圈中供給電流時,轉子17的旋轉軸3高速旋轉,固定在旋轉軸3上的渦輪4隨之也高速旋轉。這樣,空氣被從設在所述渦輪4的前屏蔽板21上的吸氣口21a吸入,穿過由前、后屏蔽板21、22和多個葉片23所包圍的空間,再從渦輪4的外周緣排出,產生氣流。從渦輪4排出的氣流緊接著穿過設在空氣引導部件5中的、由相互鄰接的多個導流板24構成的回旋室25后,從空氣引導部件5的外周緣排出。
從空氣引導部件5的外周緣排出的氣流中的一部分從設在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向外部排出,其余的氣流對設在框架B14內部的轉子17、定子19等進行冷卻后再從設在框架B14上的第二類排氣口9向外部排出。
這里,由于吸入氣流中的一部分被從設在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直接向外部排出,氣流穿過設在空氣引導部件5中的回旋室25后再被引導至空氣引導部件5的背面時因流路彎曲而產生的壓力損失(彎路損失)能夠降低。
另外,由于穿過電機組件2內部的氣流同時也減少了,因其間的風阻產生的壓力損失(風損)也能夠降低。由于上述的「彎路損失」和「風損」造成的流體損失能夠降低,故整體的鼓風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此時,由于第一類排氣口7在外周緣方向上的長度A與設在空氣引導部件5中的相互鄰接的導流板24的外端部24a之間的距離B大致相同,也就是說,風機罩6上與所述的相互鄰接的導流板24的外端部相對應的位置上設有大致呈長方形的第一類排氣口7,穿過回旋室25內部的氣流能以很高的效率順暢地從第一類排氣口7排出,穿過電機組件2內部的氣流將減少。結果,因「彎路損失」和「風損」形成的損失將會減少,鼓風效率可以進一步提高。
另外,由于回旋室25的出口處的流路底面25a被設置在與第一類排氣口7的下端面7a大致相同的位置上,或者設置在位于其上方且比所述第一類排氣口7的上端面7b低的位置上,從第一類排氣口7吹出的風不會與風機罩6發生碰撞,鼓風效率能夠得到提高,同時還可以降低噪音。
另外,如圖2所示,由于回旋室25的數量與第一類排氣口7的數量相同,排氣將會很順暢,鼓風效率能夠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S1和框架B14和電動機8之間在與流路8a的旋轉軸3直交的方向上的總截面積S4的關系被設定為S1<S4,從回旋室25排出的空氣比較容易流向溫度容易變高的電動機8一側,電動機8的溫升能夠得到抑制。
另外,如果電動機8的溫度上升不是什么大問題的話,也可以設定成和上述相反,亦即設定為S1≥S4。這樣,從回旋室25排出的空氣將變得容易從壓損較少的第一類排氣口7向外排出,這樣可以提高吸氣效率。
另外,由于在覆蓋住電動機8外表面的第二框架14上設有第二類排氣口9,空氣將從渦輪4流入第二框架14內,從而能對電動機8進行高效率的冷卻。
另外,由于在通過設定各部分的尺寸時使第二類排氣口9的開口總面積S5和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S1的關系為S1<S5,第二類排氣口9的通氣阻力將減少,從回旋室25排出的空氣更容易流向易變成高溫的電動機8一側,從而可以抑制電動機8的溫度上升。
另外,進行和上述相反的設定即設定為S1≥S5時,從回旋室25排出的空氣更容易從壓損較少的第一類排氣口7排出,使吸氣效率能夠得到提高。
下面借助圖3來描述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其中,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件被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3所示的第2實施例中,設在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在周長方向上的長度A設置成比設在空氣引導部件5中的相互鄰接的導流板24的外端部24a之間的距離B要小,而且第一類排氣口7和回旋室25設置成相互對應。
另外,所述第一類排氣口7設置在與所述回旋室25的中心大致對應的位置上,同時,回旋室25的外端部分(亦即出口部分)25b和第一類排氣口7設置成相互錯開。
另外,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S1和回旋室25的外端部分25b中的總截面積S2的關系被設定為S1<S2。
并且,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S1和空氣引導部件5與風機罩6之間的流路C(圖3中打上斜格子的部分)的總截面積S3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3。
上述結構產生的作用如下。
由于氣流從設在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直接排出,故高頻噪聲有增大的傾向。因此,通過減小第一類排氣口7的面積,使穿過電機組件2內部的氣流增加,從而抑制高頻噪聲。
很顯然,減少第一類排氣口7的數量或者只在風機罩6的任一方向的一半周長上設置第一類排氣口7的話,也能產生同樣的效果。
另外,通過將回旋室25的外端部風25b和第一類排氣口7設置成互相錯開,在第一類排氣口7比回旋室25的外周部分25b小的情況下,能夠降低高頻噪聲,產生防止噪音的效果;在第一類排氣口7比回旋室的外端部分25b大的情況下,從相互鄰接的回旋室25吹出的風之間會發生干涉,從而降低噪音。
另外,由于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S1和回旋室25的外端部分25b處的截面積S2的關系被設置成S1<S2,從回旋室25排出的氣流會比較容易流入與第一類排氣口7相比通氣阻力較小的電機組件2中,從而可以抑制容易成為高溫的電機組件2中的溫度上升。
另外,設定為與上述關系相反即S1≥S2時,從回旋室25排出的氣流就容易從通氣阻抗較少的第一類排氣口7排出,整體的壓力損失會減少,吸氣效率能夠得到提高。
并且,通過將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S1和空氣引導部件5和風機罩6之間的流路C的總截面積S3之間的關系設定為S1<S3,從回旋室25排出的風容易流入電機組件2一側,從而可以防止容易變成高溫的電機組件2溫度上升。
另外,S1和S3之間的關系與上面相反設定為S1≥S3時,從回旋室25排出的風將變得容易從第一類排氣口7排出,整體的壓損將會減少,使吸氣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類排氣口7的總面積S1、空氣引導部件5和風機罩6之間的流路D的總截面積S3和第二類排氣口9的總面積S5之間的關系設定為S1≤S3≤S5的話,由于朝向第二類排氣口9的開口面積依次變大,氣流容易流向易變成高溫的電動機8一側,電動機8的溫度上升可以進一步加以抑制。
在上述條件中再加入框架B14和電動機8之間的流路8a的總截面積S4,設定成S1≤S3≤S4≤S5的話,空氣就更容易流向電動機8一側,電動機8的溫度上升也就更容易加以抑制。
接下來,借助圖4來描述本發明的第3實施例。其中,與上述的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件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4中所示的第3實施例中,設在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在周長方向上的長度A呈比設在空氣引導部件5中的相互鄰接的導流板24的外端部之間的距離B要大的關系。另外,形成所述第一類排氣口7周長方向上的兩個側緣的側壁設置在與所述回旋室25的中心大致對應的位置上。
上述結構產生的作用如下。
由于氣流被從設在風機罩6中的第一類排氣口7直接排出,高頻噪聲有增大的傾向。因此,第一類排氣口7在外周長方向上的長度A被設定成比設在空氣引導部件5中的相互鄰接的導流板24的外端部之間的距離B要大,使一個第一類排氣口7與多個回旋室25相對應。這樣,從相鄰的回旋室25排出的氣流在從風機罩6外周緣排出時互相混合,從而產生消除高頻噪聲的效果。
另外,如圖5中所示的那樣,將空氣引導部件5的導流板25設置在第一類排氣口7的中間或者在空氣引導部件5的外端部和風機罩6的內圓周面之間留一些間隙從而稍稍產生一些回流的話,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另外,第一類排氣口7的形狀設置成圖6中所示的縫隙狀或者圖7中所示的許多小孔狀的話,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下面借助圖8來描述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其中,與前面的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件被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8中所示的第4實施例中,設置在風機罩6的外周緣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的開口面積被設定為40mm2以上。
上述構造產生的作用如下。
如上所述,設在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的面積越大,流體的損失越能降低,整體的鼓風效率也就越能提高。但是,如圖8的示意圖中所示,第一類排氣口7的面積為大約40mm2以上時,這一效果將出現飽和。圖8中,橫軸為第一類排氣口7的面積,縱軸為鼓風效率。
下面借助圖9來描述本發明的第5實施例。其中,對于與上述的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件,我們標上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9中所示的第5實施例中,設在風機罩6的外周緣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設有凸緣26,所述凸緣26設在風機罩6上排出氣流的那一側。
上述結構產生的作用如下。
通過在第一類排氣口7上設置了凸緣26,從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排出的氣流在排出時不會擴散,而是會被強制地流向電機組件2一側,即空氣流的下游側。這樣,氣流的流動將會順暢,氣流的排出量會增加,流體的損失能降低,鼓風效率也能夠提高。
下面借助圖10來描述本發明的第6實施例。其中,與上述的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件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10中所示的第6實施例中,由設在空氣引導部件5中的相互鄰接的導流板24形成的回旋室25的底面25a的傾斜程度與大致呈長方形的第一類排氣口7的上下方向的兩個端壁的傾斜程度被設置呈大致相同。
上述構造產生的作用如下。
由于設在風機罩6上的第一類排氣口7的斜向開口與從回旋室25排出的氣流的角度呈大致相同的角度,故空氣的流動可以順暢地進行。
這樣,和前面的實施例一樣,氣流的排出量會增加,流體的損失能降低,鼓風效率也能夠提高。另外,如果象圖11中所示的那樣將大致呈長方形的第一類排氣口7的上下方向的側壁設定成相對于旋轉軸3的長度方向發生傾斜,并使面積減小的話,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下面借助圖12來描述本發明的第7實施例。其中,對于與上述的實施例相同的構成部件標上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12中所示的第7實施例中,設置了覆蓋住第一類排氣口7的電動機蓋27,該電動機蓋27在下游一側設有開口,使得從第一類排氣口7排出的氣流順暢地流向電機組件2方向(即氣流的下游方向)。
上述構造產生的作用如下。
由于在風機罩6的外周緣上設置了電動機蓋27,可以防止氣流在從風機罩6的第一類排氣口7排出時發生擴散,使氣流順暢地流向電機組件2的下游一側。這樣,氣流的排出量將會增加,流體的損失會降低,鼓風效率能夠得到提高。
另外,如果如圖13那樣在電動機蓋27中與風機罩6的第一類排氣口7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渦管狀的導流板28,很顯然可以進一步提高鼓風效率。
另外,在上述的各個實施例中第一類排氣口7雖然是設置在風機罩6的外周緣上的,但是,不設置在風機罩6的外周緣上也是可以的,只要設在覆蓋住渦輪4和空氣引導部件5的外殼上就可以。舉例來說,設置在處于渦輪和空氣引導部件下方的第一框架12上也是可以的。
下面借助圖14~17來說明本發明的第8實施例。
圖14為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電動吸塵器的整體斜視圖。
圖中,31為吸塵器主機體,在所述吸塵器主機體31內部的電動風機室38中設有產生吸塵氣流的電動風機37。另外,位于所述電動風機37的吸氣側(即上游方向)的集塵室36內設置有集塵裝置即集塵袋42,集塵袋42由紙袋等構成,用于捕捉/收集被吸引來的灰塵。灰塵被從吸頭34吸入,穿過加長管33、軟管32內的吸引通道(圖中未示出),被所述集塵袋42所捕捉/收集,從所述電動風機37排出的排氣從設在所述吸塵器主機體31后部的排出部39排放到大氣中。35為改變所述電動風機37的電源功耗的把手操作部分,40為前置濾網,41為排氣濾網。
所述電動風機37中設有通過旋轉產生吸塵氣流的渦輪50;覆蓋住所述渦輪50的風機罩53;和設在所述風機罩53的外周緣上的、將所述渦輪50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的多個第三類排氣口51。另外,在從所述第三類排氣口51到所述排出部39的排氣流路58上,配置有控制所述電動風機37的運轉操作的控制單元(控制基板)43或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通過由所述多個第三類排氣口51排出的氣流對所述控制基板43或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進行冷卻。
設有第三類排氣口51的風機罩53由于只用來覆蓋所述渦輪50,并不支撐具有重量的部件,故不會導致電動風機37本身的強度下降,能夠確保電動風機37的工作狀態可靠,對控制基板43或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也能進行高效的冷卻。
電動風機37的剛性基本上是由支撐/固定住定子(圖中未示出)及旋轉自如的轉子(圖中未示出)的負載側和與負載相反的一側的框架49的強度來決定的。風機罩53本來的目的在于覆蓋住渦輪50以及整流用的空氣引導部件44,提高性能,故采用的板厚比較薄。相對于框架49的板厚0.8~1.0mm而言,風機罩53的板厚為0.3~0.5mm。因此,風機罩53的外周緣上即使設置多個第三類排氣口51的話,也不會導致電動風機37本身的強度下降,從而可以防止電動風機37的剛性下降時發生異常電火花和異常振動,從而可以對控制基板43或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進行高效率的冷卻。
另外,除了第三類排氣口51之外,在渦輪50的吸氣側下游的空氣引導部件44的外周緣的底面附近、構成電動風機37外殼的框架49上也可以設置多個第四類排氣口45,用于使被所述渦輪50所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這樣可以使冷卻效果能夠進一步提高。但是,在框架49中設置第四類排氣45的話有可能引起剛性下降,故需要測定電動風機37的共振頻率,在產品規格得到滿足的程度上控制開口的數量和形狀。
控制基板43或含有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的控制單元由樹脂制成的蓋體47所支撐,設置在從所述風機罩53的第三類排氣口51至所述排出部39的排氣流路58上。在本實施例中,它們被設置在電動風機37上,再用螺絲等緊固部件固定到電動風機37的框架49等上。這樣,從第三類排氣口51或者第四類排氣口45吹出的風能夠以穩定的方向吹到控制基板43或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上,從而可以實現更為穩定的冷卻。
另外,通過在所述蓋體47上再設置上使第三類排氣口51或第四類排氣口45中吹出風進入所述蓋體47的吹入46的話,可以實現更為穩定的冷卻。并且,就所述的吹入口46而言,還可以相對于來自第三類排氣口51的吹出風設置吹入口46a,相對于來自第四類排氣口45的吹出風而言設置吹入口46b,對從不同的排氣部吹出的風能夠更有效地加以利用。
此外,在蓋體47上還可以設置流出口54,該流出口54用于使吹入蓋體47的風在流過控制基板43或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之后向外部排出。這樣,可以使吹出風更順暢地流過蓋體47的內部,同時在集塵袋42未能捕獲住的灰塵流入蓋體47內部時,使之不致于在蓋體47內發生堆積而是被從流出口54排出,可以進一步提高控制基板43或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的可靠性。
為了進一步提高對抗灰塵的可靠性,在第三類排氣口51或第四類排氣45和蓋體47的吹入46之間可以設置濾網55。這樣,由于灰塵會被濾網55截住,不會進入蓋體47內,可靠性可以得到進一步提高。
另外,控制基板43上的三端雙向可控硅元件等產生較多熱量的元件48如果設置在蓋體47的吹入口46附近的話,可以有效地提高冷卻效果。另外,為了提高控制基板43上的三端雙向可控硅元件等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的冷卻效果,也可以在發熱量較大的元件48上通過螺絲等緊固件安裝上散熱片57等散熱部件。
此外,在冷卻結構中,由于從設在風機罩53的外周緣上的第三類排氣口51吹出的風是向渦輪50的離心方向排出的,會以相當快的速度向離心方向(電動風機37的半徑方向)被排出,造成難于順暢地被導入蓋體47的吹入46a中。這樣,通過設置將風機罩53外周緣到蓋體47覆蓋住的導流板52,形成流路,就可以把從第三類排氣口51吹出的氣流順暢地引導到吹入口46a中。
另外,在風機罩53的外周緣上設置第三類排氣口51的話,渦輪50產生的噪音未經衰減就將排向外部,噪音會增加不少。對此,在風機罩53的外周緣上可以設置上具有通氣性的防音材料構成的防音板56,但這樣也可能使流入蓋體47的冷卻風的風量降低。因此,本發明象圖16中所示的那樣,在用于使流入蓋體47內部的氣流排出的風機罩53上的第三類排氣口51以外的位置上配置上了防音板56。防音板56可以抑制渦輪50產生的噪音,還能夠提高冷卻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定子和旋轉自如的轉子構成的電動機;在所述電動機驅動下旋轉的渦輪;設在所述渦輪的周圍、具有多個導流板的空氣引導部件;和覆蓋住所述渦輪以及所述空氣引導部件的機罩,所述機罩上設有使所述渦輪所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的第一類排氣口,同時,所述第一類排氣口在周長方向上的長度設定成與相互鄰接的導流板的外端部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
2.一種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定子和旋轉自如的轉子構成的電動機;在所述電動機驅動下旋轉的渦輪;設在所述渦輪的周圍、具有多個導流板的空氣引導部件;和覆蓋住所述渦輪以及所述空氣引導部件的機罩,所述機罩上設有使所述渦輪所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的第一類排氣口,同時,所述第一類排氣口在周長方向上的長度設定成比相互鄰接的導流板的外端部之間的距離要小。
3.一種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定子和旋轉自如的轉子構成的電動機;在所述電動機驅動下旋轉的渦輪;設在所述渦輪的周圍、具有多個導流板的空氣引導部件;和覆蓋住所述渦輪以及所述空氣引導部件的機罩,所述機罩上設有使所述渦輪所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的第一類排氣口,同時,所述第一類排氣口在周長方向上的長度設定得比相互鄰接的導流板的外端部之間的距離要大。
4.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由相互鄰接的導流板形成的氣流流路亦即回旋室處于外周緣處的流路底面被設置在與第一類排氣口的下端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或位于其上方但比所述第一類排氣口的上端面低的位置上。
5.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由相互鄰接的導流板形成的氣流流路亦即回旋室處于外周緣處的部分與第一類排氣口的位置互相錯開。
6.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相互鄰接的導流板形成的氣流流路亦即回旋室處于外周緣處的部分的總截面積S2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2。
7.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相互鄰接的導流板形成的氣流流路亦即回旋室處于外周緣處的部分的總截面積S2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2。
8.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空氣引導部件和機罩之間的流路總截面積S3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3。
9.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空氣引導部件和機罩之間的流路總截面積S3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3。
10.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覆蓋住電動機的外周緣的框架,另外,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所述框架和所述電動機之間的流路總截面積S4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4。
11.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覆蓋住電動機的外周緣的框架,另外,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所述框架和所述電動機之間的流路總截面積S4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4。
12.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覆蓋住電動機的外周緣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用于將從渦輪向所述框架內供給的氣流向外部排出的第二類排氣口。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第二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5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5。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和第二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5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5。
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空氣引導部件和機罩之間的流路總截面積S3和第二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5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3≤S5。
16.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1、空氣引導部件和機罩之間的流路總截面積S3、框架和電動機之間的流路總截面積S4、第二類排氣口的總面積S5之間的關系被設定為S1≤S3≤S4≤S5。
17.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面積被設定為40mm2以上。
18.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空氣引導部件的外端部和機罩的內表面之間設置有間隙。
19.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導流板被設置在第一類排氣口在周長方向上的寬度的大致中間位置上。
20.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在氣流排出一側的機罩上設有凸緣。
21.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第一類排氣口的上下方向兩個側壁的傾斜程度與相互鄰接的導流板形成的氣流流路亦即回旋室的底面的傾斜程度設定為大致相同。
22.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使第一類排氣口的上下方向的側壁相對于旋轉軸的長度方向呈傾斜狀態。
23.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由相互鄰接的導流板形成的氣流流路亦即回旋室的數量與第一類排氣口的數量設置成相同。
24.如權利要求1~3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大致呈長方形的第一類排氣口的上下方向的側壁設置成相對于旋轉軸的長度方向成傾斜狀態。
25.一種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定子和旋轉自如的轉子;設置在所述轉子的旋轉軸上的渦輪;和覆蓋住所述渦輪的機罩,所述機罩的外周緣上設有多個小孔狀的第一類排氣口,用于將由所述渦輪吸入的氣流的一部分排出。
26.如權利要求1~3、25的任一項中所述的電動風機,其特征在于機罩的外周緣上設有電動機蓋,該電動機蓋覆蓋住第一類排氣口,且在空氣氣流的下游一側設有排氣部分。
27.一種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灰塵的吸頭;內部設有產生吸塵氣流的電動風機的吸塵器主機體;將所述電動風機排出的排氣向大氣中排出的排氣單元;和控制所述電動風機的運轉操作的控制單元;所述電動風機中設有通過旋轉產生吸塵氣流的渦輪;覆蓋住所述渦輪的機罩;和設在所述機罩上的、將由所述渦輪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向外排出的第三類排氣口,另外,所述控制單元被設置在從所述第三類排氣口至所述排氣單元的排氣流路上。
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電動風機的渦輪的吸氣下游一側的第四類排氣口,所述第四類排氣口設在構成所述電動風機的外殼的框架上。
29.如權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單元由覆蓋住所述控制單元的蓋體支撐在排氣流路中。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蓋體中,設流入使第三類排氣口從排出被氣流用于吹入口。
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蓋體上具有多個吹入口,使從第三類排氣口和第四類排氣口排出的氣流分別單獨地流入所述蓋體中。
32.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蓋體上還具有流出口,用于使流入蓋體中的氣流在穿過控制單元之后流到蓋體外。
33.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控制單元中的發熱量較大的元件配置在蓋體的吹入口附近。
34.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電動吸塵器,其特征在于還設有用于在第三類排氣口和吹入口之間形成流路的導流板。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電動風機包括定子(19)和旋轉自如的轉子(17);安裝在所述轉子(17)的旋轉軸(3)上的渦輪(4);設在所述渦輪(4)的周圍的、具有多個導流板(24)的空氣引導部件(5);和覆蓋住所述渦輪(4)以及所述空氣引導部件(5)的機罩。所述機罩上設有使所述渦輪(4)吸入的氣流中的一部分排出的第一類排氣口(7),同時所述第一類排氣口(7)在周長方向的長度與相互鄰接的導流板(24)的外端部之間的距離設置成大致相同,這樣可以使鼓風效率顯著提高。
文檔編號A47L5/22GK1495366SQ03158988
公開日2004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20日
發明者德田剛, 村田吉隆, 速水禎高, 森下和久, 湯朝康裕, 土屋法宏, 久, 宏, 裕, 隆, 高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