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錐面離合式插接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餐具。
以竹木為筷就餐,具諸多優點,至今仍為十幾億人沿用。
為避免共用餐筷傳染病疫,近年來,在流動進餐場合廣泛使用一次性筷,使林木資源被加速伐耗,悖背環境保護。因而,常聞多方呼吁淘汰一次性筷。然而,筷具欲衛生地供重復使用,必多耗能、水資源,清洗過程又難免擴散或轉移污染,人類為此擔負的環境、經濟代價,并非相對輕微,若采用人工材料制造一次性筷,其代價——尤其是其材料生產過程的環境代價——將會更高;而一次性筷的防疫作用顯著,它以竹木為料,其原料生產過程有益于環境保護。權衡可見,不應一謂淘汰一次性筷,而應禁造高耗料一次性木筷,同時創造并倡用以速衍性植物為材料的低料耗一次性筷,努力從增加生產、降低消耗兩個方面謀求竹木資源總體繁衍速度與伐耗速度相適應。這才是我們的明智選擇。
為此,有人著眼降低竹木消耗,提出一種觸食、觸唇部位為竹料的插接筷(
圖1是該已有技術插接筷作了局部剖的縱向視圖)。它由分別成件的柱狀“梢”[J]——筷的觸食、觸唇部份,與柱狀“桿”——筷被手捏持的部份,以圓柱形榫、卯插投,縱向接成筷支,供就餐使用;餐后,棄“梢”件[J],留“桿”件[G],更裝新“梢”件轉為下回使用。欲以此大幅降低竹木消耗,這無疑是緩解上述問題的一條有益途徑。但是,它因以圓柱形榫、卯插投構合而存在以下技術性問題其“梢”件[J]榫根部位[w處]橫截面突變,必致“應力集中”,該處本為筷支脆弱部位,偏巧在使用時恰似值于受集中載荷的懸臂樑根部,又增危惡,因而難免斷折失效;其配合部位的力學性能受榫、卯形狀精度及尺寸精度的影響劇烈,而竹木徑向尺寸還隨濕度變化而脹縮,因而工藝難度大,實際上難以達到滿意的配合效果;其二構件自接觸到緊固,或自緊固至脫離,位移大、作功多,耗時長,因而離合操作難得輕快。所以,它未被社會實際運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插接筷,它能有效解決斷折失效問題,在與同材質同規格整體式一次性筷相同的力學性能及功用的前提下,較整體式一次性筷節省竹木材料6成以上,較已有技術插接筷省15%以上,還能在1秒鐘內完成裝接或分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筷支仍由柱狀“梢”件與柱狀“桿”件同軸線插接而成,并可逆行分離,但“梢”件不設圓柱形榫而設一與其圓柱段同軸線相連、小端向外的截尖錐體,“桿”件端部不設圓柱形卯,而設與該柱同軸線、與“梢”件錐段同錐度的錐孔,該二構件以其錐體、錐孔的錐形表面為界面進行結合或分離;藉錐面離合的特性提高筷支抗撓能力、聯接可靠性及離合操作簡便性。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筷,其二構件以錐形表面作離合界面,因而其聯接具有“楔”特性——采用小錐度錐面,軸向力能演變成數倍的錐面法向力,使接觸部位產生必要的彈性壓縮變形,從而獲得足夠的“靜摩擦”;結合部位截面漸變,避免了“應力集中”;形成錐體、錐孔所降低的構件該處的承荷能力,能藉裝配獲得相互補償;只需保證離合界面錐度精度,就可由構件軸向相對移動自行調適而獲得滿意的配合效果;所以,它易于獲得、且穩定具有同材質同規格整體式筷支相同的抗撓性能。又因以錐面作離合界面,對構件結合部位徑向尺寸精度要求低,故其制造難度、耗費相對為低,又可弱化濕度變化對配合造成的影響。也因以錐面作離合界面,二構件自接觸至緊固,或自緊固至脫離,位移小、作功少、耗時短,兼之,產生足夠錐面法向力所需施力小,所以,筷支裝接、拆離都顯輕快。
實用新型的結構、狀貌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
圖2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的縱向半剖視圖及所指部位兩構件[1、2]離開狀態局部放大圖。本圖亦作《說明書摘要》附圖。
下面結合圖2詳細表述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錐面離合式插接筷的細節及工作情況。
該筷支由構成其接觸食物、口、唇部位的“梢”件[1]和構成其供手捏持部位的“桿”件[2]組合而成。
“梢”件[1]是供作一次性使用的柱狀單一實心零件,由圓柱段等徑[d]連接小端向外的截尖錐段成為一體,其錐段錐度在1∶50~1∶5之間,錐段高度[h]不小于該錐體大端直徑[d]的3倍,它與“桿”插接的力學效果最佳。本件宜采用竹木材料制造,按通用件生產、流通,由供餐者經常備供,或由進餐者自攜,以分而不斷的二“梢”縱列為雙或以包裝法式表征其未曾被餐用;其棄件宜作纖維性廢物消毒利用或作可燃性垃圾收集處理。
“桿”件[2]是可重復使用的柱狀單一零件或柱狀多零件構合件,其一端設與本柱體同軸線錐孔,該錐孔大端向外,錐度與“梢”件[1]錐段的錐度相同,它的大端直徑[D]近于與之相配的“梢”件[1]的錐段大端直徑[d],它的錐形空間高度[H]不小于本錐孔大端直徑[D]的3倍;錐孔表面可以是連續錐面(圖2中,在離開狀態時將表現為錐孔表面素線投影重合為單一線段,且全為粗實線),也可以是中段凹離錐形空間的不連續錐面(圖2給出的是中段凹離錐形空間的不連續錐面);該錐孔可以是不妨二構件[1、2]離合的任何形式孔底之盲孔(圖未以盲孔給出),也可以是其小端再續接同軸線柱形孔的組合貫通孔(圖2給出的是組合貫通孔),柱形孔中可再設能沿孔壁軸向滑移的推桿(或管)[3],以便借其將“梢”件[1]推離“桿”件[2];“桿”件[2]的外廓柱面可以是回轉型面(各橫截面皆為圓),也可以是多棱柱面與回轉型面圓滑渡接的組合柱面(圖2給出的是8棱柱面與回轉型面的組合柱面)。本件宜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高強度材料制造,最好與筆、牙簽筒等用具統籌為一體,由進餐者隨身攜帶,一物多用。本件無論是多用途多零件構成或是單一用途單一零件、錐孔表面是否連續、外廓柱面是何形狀、它與“梢”件[1]借推桿(或管)[3]推離或直接拔離,其供作本筷“桿”件的技術效能都一樣。
就餐時,將“梢”件[1]的錐段沿軸向插入“桿”件[2]的錐孔,相向推緊,由“靜摩擦”將二構件結成筷支;餐畢,驅動推桿(或管)[3]推離或直接拔離“梢”件[1],即完成一回運用。更裝新“梢”件又供下回使用。
在等同抗撓性能、功用的前提下,本筷支材耗體積約為市面整體一次性筷的38%,尚不計因短化用材而提高材料利用率及降低工藝過程廢品率所獲節省,其竹木材耗降幅也不下60%;較之已有技術的插接筷,因“梢”件直徑縮減,竹木材耗降幅不低于15%。
權利要求1,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它由構成其接觸食物、口、唇部位的柱狀“梢”件[1]與構成其供手捏持部位的柱狀“桿”件[2],憑端部榫、卯軸向插接,裝成可逆行分離的筷支,其特征在于其“梢”件[1]端部的榫,是一段大端與其圓柱段等徑、同軸線相連的截尖錐體,其“桿”件[2]端部的卯,是與該柱體同軸線的大端向外的錐孔;該兩構件[1、2]以“梢”件的錐段表面與“桿”件的錐孔表面為離合界面,該作為離合界面的兩錐形表面的錐度相同,其值在1∶50~1∶5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桿”件[2]是多個零件組成的構合件,它可與筆、牙簽筒等用具統籌為一體,也可以是單作筷“桿”使用的多零件構合件,該件端部錐孔的孔底不妨二構件[1、2]離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桿”件[2]是單一零件,該件端部錐孔的孔底不妨二構件[1、2]離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桿”件[2]端部錐孔的表面是連續錐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桿”件[2]端部錐孔的表面是中段凹離該錐形空間的不連續錐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桿”件[2]的外廓柱面是回轉型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桿”件[2]的外廓柱面是多棱柱面,或是多棱柱面與回轉型面同軸線圓滑渡接的組合柱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錐面離合式插接筷,其特征是,其“桿”件[2]端部錐孔小端續有同軸線柱形貫通孔,柱形孔中設可沿孔壁軸向滑移的推桿(或管)[3],便于借其將“梢”件[1]推離“桿”件[2]。
專利摘要實用新型《錐面離合式插接筷》涉及餐具。該筷與食物、口、唇接觸的部位—“梢”部及供手捏持的部位—“桿”部各自單獨成為柱狀件。以其“梢”件的錐形柱段插入“桿”件端部的錐孔,可輕快地將該二構件沿軸向結成筷支,供就餐使用,餐畢,離棄一次性“梢”件,留“桿”件更插新“梢”作下回使用。從而以整體式一次性筷40%以下的竹木消耗獲得與之相同的效能、一樣的效用。其“桿”件可與筆、牙簽筒等用品統籌為一體,一物多用。
文檔編號A47G21/00GK2564064SQ0227638
公開日2003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6日
發明者蔣紹伯 申請人:蔣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