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動電飯鍋等中的溫度傳感器等的傳感器安裝裝置。
圖14給出表示具備以往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例如自動電飯鍋構造的剖視圖。在圖中,1是自動電飯鍋主體;2是設置在該主體1上部的環狀上殼;3是有底筒狀的內鍋(被感溫構件),收容于上述主體1的內部,并由設置于凸緣2a上部開口部外周的凸肩部懸架,該凸緣2a形成于上殼2的內周;4是蓋,載放于該上殼2的上部,封閉內鍋3的開口部;該蓋4如下地構成由設置于上殼2后方的具備鉸鏈折頁彈簧5的鉸鏈折頁部6可以轉動地支承,按下設置于上殼2前方的卡止按鈕7,即可解除卡止狀態,借助向開放方向施力的鉸鏈折頁彈簧5的施力,蓋4以鉸鏈折頁部6為中心進行轉動,收容于主體1內的內鍋3的上方即開放。
另外,在主體1內,具有感應加熱線圈8的線圈架9(傳感器安裝架)從內鍋3的底面沿著側腰部下側配置在內鍋3的下部外周,貫穿該線圈架9的底面中央部所設置的圓形傳感器孔10而插入的傳感器組合體11的感溫部12(傳感器)與內鍋3的底面外側中央接觸,借此來檢測內鍋3的溫度,在這樣構成的同時,為減小由感應加熱線圈8發出的噪聲,在感應加熱線圈8的下方安裝鐵氧體13,并在感應加熱線圈8的外周安裝防磁板14。再在上殼2的內周沿著內鍋3的外周配置內隔熱板15。
另外,17是設置在上殼2前部表面上的操作部,其上具備項目單等的選擇按鈕與燒飯按鈕等開關;18是控制電路板,用于根據來自操作部17的輸入控制自動電飯鍋的動作;19是將電力供給到感應加熱線圈8等的電源電路板。
再者,在這種具備以往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自動電飯鍋上,傳感器組合體11是用螺釘41固定在線圈架9上的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上那樣構成的,在安裝傳感器組合體11時,要使自動電飯鍋的主體1處于上下翻轉的狀態下,在將傳感器組合體11的感溫部12插入線圈架9的傳感器孔10內后,用螺釘41將傳感器組合體11的支持板27緊固在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上。
下面,簡單地說明上述以往的自動電飯鍋的動作。將放入米與水的內鍋3收容在主體1內,在關閉蓋4的狀態下,由操作部17選擇工作項目,指示燒飯時,控制電路板18根據該信息控制自動電飯鍋的動作,由電源電路板19將高頻電力供給到感應加熱線圈8。這樣,通過由感應加熱線圈8所發生的高頻電力的交變磁場,內鍋3受到感應加熱時,由接觸在內鍋3的底面上的感溫部12檢測出內鍋3的溫度,將該溫度反饋到控制電路板18,調整通電到感應加熱線圈8的電力,將內鍋3內的米與水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借此來進行燒飯。
但是,在上述圖14所示的以往的傳感器安裝裝置上,由于在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上是使用螺釘,需要對正螺孔與固定螺釘2個階段的操作,而且在各操作上要花費時間,因而存在難以提高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生產率的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以往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上述問題而提出的,本發明的第1目的在于獲得傳感器組合體的安裝操作性好并能提高生產率的傳感器安裝裝置。
另外,本發明的第2目的在于獲得能可靠而且容易地將傳感器組合體固定在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上的傳感器安裝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包括被感溫構件,同前述被感溫構件鄰接配置的傳感器安裝架,貫穿形成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的傳感器孔而與前述被感溫構件接觸、以檢測前述被感溫構件的溫度的傳感器,對前述傳感器向前述被感溫構件的方向施力的施力用彈性構件,被卡止在與前述傳感器安裝架的前述被感溫構件相反一側、并通過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支持前述傳感器的支持板,其中,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設置卡合孔或卡合槽,在另一方上突出設置與前述卡合孔或前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筋,通過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卡合孔或前述卡合槽進行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卡合孔或前述卡合槽的緣部與前述卡合筋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另外,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結構為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具有臂部與徑向寬度比前述臂部大的頭部的數個卡合筋,在另一方的與前述頭部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前述頭部可以插入的插入孔,同時與前述插入孔連接地沿著周向形成回轉孔,該回轉孔的徑向寬度比前述頭部小并且前述臂部可以插入,將前述頭部插入到前述插入孔后,使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轉動,使前述臂部在前述回轉孔內移動,通過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回轉孔的緣部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回轉孔的緣部與前述頭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另外,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在前述回轉孔的緣部形成前述頭部能嵌入的凹部。
另外,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在與前述被感溫構件相反一側設置與圓形的前述傳感器孔同心狀的圓筒部,同時在前述圓筒部的端部形成具有向外周方向突出的頭部的L字型的前述卡合筋而構成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同時在前述支持板上設置圓筒形的導向筒,該導向筒嵌插在前述圓筒部內,對前述支持板的轉動進行導向,同時對由施力彈簧構成的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進行導向;在前述傳感器內設置環狀的槽部,用于嵌插前述施力彈簧并對前述施力彈簧進行導向。
另外,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結構為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具有可彈性變形的臂部與設置于前述臂部端部上的頭部的數個卡合筋,在另一方的與前述頭部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前述頭部能插入的插入孔,將前述頭部插入到前述插入孔內,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插入孔的緣部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頭部與前述插入孔的緣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另外,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結構為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設置圓筒部,同時在前述支持板上設置與前述圓筒部嵌合的導向筒,在前述圓筒部或前述導向筒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卡合凸起,同時在另一方的與前述卡合凸起對應的位置上沿著圓周方向形成前述卡合凸起能插入的卡合槽,將前述卡合凸起插入前述卡合槽內后,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轉動,通過使前述卡合凸起在前述卡合槽內移動,使前述卡合槽與前述卡合凸起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卡合凸起與前述卡合槽的緣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另外,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結構為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形成凸部或凹部,同時在前述傳感器上形成與該凸部或凹部卡合的凹部或凸部,以使前述傳感器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不轉動。
本發明由于是上述那樣構成的,所以能收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傳感器安裝裝置包括被感溫構件,同前述被感溫構件鄰接配置的傳感器安裝架,貫穿形成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的傳感器孔而與前述被感溫構件接觸以檢測前述被感溫構件的溫度的傳感器,對前述傳感器向前述被感溫構件的方向施力的施力用彈性構件,被卡止在與前述傳感器安裝架的前述被感溫構件相反一側,并通過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支持前述傳感器的支持板,在這種傳感器安裝裝置中,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設置卡合孔或卡合槽,在另一方上突出設置與前述卡合孔或前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筋,通過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卡合孔或前述卡合槽進行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卡合孔或前述卡合槽的緣部與前述卡合筋接觸,使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與以往的螺釘止動相比,前述傳感器的安裝操作性大為改善,具有前述傳感器的安裝容易而且可獲得生產率高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效果。
另外,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具有臂部與徑向寬度比前述臂部大的頭部的數個卡合筋,在另一方的與前述頭部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前述頭部可以插入的插入孔,同時,與前述插入孔連接地沿著周向形成回轉孔,該回轉孔的徑向寬度比前述頭部小并且前述臂部可以插入,將前述頭部插入到前述插入孔后,使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轉動,使前述臂部在前述回轉孔內移動,通過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回轉孔的緣部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回轉孔的緣部與前述頭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僅通過一面將支持板壓下一面進行回轉即能完成前述傳感器的安裝,具有取得安裝容易而且生產率高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前述回轉孔的緣部形成前述頭部能嵌入的凹部,能防止安裝后的前述支持板的轉動,具有能可靠地固定前述傳感器的效果。
另外,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與前述傳感器孔同心狀地設置圓筒部,同時在前述支持板上設置嵌插到前述圓筒部內的圓筒形的導向筒,因此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圓筒部同心狀地轉動,具有前述支持板的轉動操作容易并且生產率提高的效果。
另外,利用設置于前述支持板上的前述導向筒與形成于前述傳感器上的環狀槽部,對作為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施力彈簧進行導向,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具有在組裝時前述施力彈簧的位置不會移動,組裝操作容易的效果。
再者,由于前述卡合筋設置于前述圓筒部的端部,能使前述支持板一面與前述圓筒部的端部接觸一面轉動,具有前述支持板的插入與轉動時的軸向定位容易,操作性進一步改善的效果。
另外,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具有可彈性變形的臂部與設置于前述臂部端部上的頭部的數個卡合筋,在另一方的與前述頭部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前述頭部能插入的插入孔,將前述頭部插入到前述插入孔內,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插入孔的緣部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頭部與前述插入孔的緣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僅將前述支持板壓下即能完成前述傳感器的安裝,具有能獲得安裝容易并且生產率高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效果。
另外,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設置圓筒部,同時在前述支持板上設置與前述圓筒部嵌合的導向筒,在前述圓筒部或前述導向筒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卡合凸起,同時在另一方的與前述卡合凸起對應的位置上沿著圓周方向形成前述卡合凸起能插入的卡合槽,將前述卡合凸起插入前述卡合槽內后,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轉動,通過使前述卡合凸起在前述卡合槽內移動,使前述卡合槽與前述卡合凸起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卡合凸起與前述卡合槽的緣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僅通過將前述支持板一面壓下一面進行轉動,即能完成前述傳感器的安裝,具有能獲得安裝容易并且生產率高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效果。
另外,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形成凸部或凹部,同時在前述傳感器上形成與該凸部或凹部進行卡合的凹部或凸部,使前述傳感器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不轉動,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在將前述傳感器安裝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時,具有連接在前述傳感器上的導線不扭轉的效果。
圖1是使用本發明實施例1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自動電飯鍋的縱剖視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傳感器組合體附近的放大剖視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狀況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支持板的俯視圖與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安裝前后的狀態的俯視圖與剖視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另一卡合筋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1的另一卡合筋與卡合孔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2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狀況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2的另一卡合筋與卡合孔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本發明實施3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狀況的立體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傳感器組合體附近的放大剖視圖。
圖12是表示本發明實施例4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狀況的分解立體圖。
圖13是本發明實施例5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傳感器組合體附近的放大剖視圖。
圖14是使用以往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自動電飯鍋的縱剖視圖。
實施例1下面,僅就作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傳感器安裝裝置,以適用于自動電飯鍋的情形為例,利用圖1的縱剖視圖進行說明。在圖1中,1是自動電飯鍋主體;2是設置于該主體1上部的環狀上殼;3是有底筒狀的內鍋(被感溫構件),收容于上述主體1的內部,并由設置于凸緣2a上部開口部外周的凸肩部懸架,該凸緣2a形成于上殼2的內周;4是蓋,載放于該上殼2的上部,封閉內鍋3的開口部;該蓋4如下地構成由設置于上殼2后方的具備鉸鏈折頁彈簧5的鉸鏈折頁部6可以轉動地支承,按下設置于上殼2前方的卡止按鈕7,即可解除卡止狀態,借助向開放方向施力的鉸鏈折頁彈簧5的施力,蓋4以鉸鏈折頁6為中心進行轉動,收容于主體1內的內鍋3的上方即開放。
另外,在主體1內,具有感應加熱線圈8(加熱機構)的線圈架9(傳感器安裝架)從內鍋3的底面沿著側腰部下側配置于內鍋3的下部外周,貫穿該線圈架9的底面中央部所設置的圓形傳感器孔10而插入的傳感器組合體11的感溫部12(傳感器)與內鍋3的底面外側中央接觸,借此來檢測內鍋3的溫度,在這樣構成的同時,為減小由感應加熱線圈8發出的噪聲,在感應加熱線圈8的下方安裝鐵氧體13,并在感應加熱線圈8的外周安裝防磁板14。再在上殼2的內周沿著內鍋3的外周配置內隔熱板15,在燒板、保溫時通電加熱的腰部加熱器16緊貼在內隔熱板15的外面。
另外,17是設置在上殼2前部表面上的操作部,其上具備項目單等的選擇按鈕與燒飯按鈕等開關;18是控制電路板,用于根據來自操作部17的輸入控制自動電飯鍋的動作;19是將電力供給到感應加熱線圈8等的電源電路板。
另外,具備該實施例1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自動電飯鍋的動作與圖14所示的以往例完全相同,因而其說明從略,下面,詳細敘述作為本發明的特征的傳感器組合體的構成與構造以及組裝方法。
首先,利用圖2,說明傳感器安裝裝置的詳細構成。圖2是將圖1所示的傳感器組合體11附近(A)按照組裝時的狀態翻轉、放大的剖視圖,在圖2中,20是罩,為有底筒狀,通過底外面與內鍋3的表面接觸來傳遞內鍋3的溫度,是以傳熱性良好的金屬材料(例如鋁等)制成;21是感溫元件,是由與罩20的底面內側接觸的熱敏元件構成;22是傳感器壓片,是將板狀的彈簧部形成于圓筒有底形狀的底面的一部上,將該彈簧部的一端固定在罩20上,同時利用另一端形成的半圓形部將感溫元件21壓在罩20的底面上;23是溫度熔斷器,在異常溫度上升時熔斷,以完成切斷電源的動作;24是支持架,在將感溫元件21與溫度熔斷器23收容在內部的狀態下,將罩20固定;25是連接在感溫元件21與溫度熔斷器23上的導線,作為一整體構成感溫部12(傳感器)。
另外,采取的構成是,在支持架24的外周形成環狀的槽部24a,同時施力彈簧26作為施力用彈性構件嵌插在該槽部24a內,一面壓縮該施力彈簧26一面將支持板27卡止在線圈架9的底面上所形成的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上,借此,從形成于線圈架9上的傳感器孔10插入的感溫部12、即由施力彈簧26推向內鍋3方向,與內鍋3的底面接觸,以檢測內鍋3的溫度。
在圖3與圖4中,分別表示從線圈架9的底面方向看的情況下的支持板27與施力彈簧26以及線圈架9的底面,特別是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的分解立體圖與支持板27的上俯視圖(a)、側剖視圖(b)、下俯視圖(c)。如圖3與圖4所示,在支持板27上,將插入孔29a與在徑向比該插入孔29a具有較小寬度的回轉孔29b連結起來的卡合孔29成圓弧狀地形成2處,同時在中央形成圓形的導線孔30,另外,在下方具備與卡合孔29同心狀的導向筒31。并在回轉孔29b外周側的緣部沿著周向傾斜地形成傾斜的導向筋32,同時在導向筋32的終端形成凹部33。
另一方面,采取如下的構成在線圈架9的底面上形成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該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是由相對于傳感器孔10同心狀地突出設置的圓筒部34與設置在圓筒部34端部上的L字型筋35(卡合筋)構成,通過使形成于支持板27上的卡合孔29與該L字型筋35卡合,即將支持板27固定在線圈架9上。即其構成是,在與支持板27的插入孔29a相對應的位置上設置2處L字型筋35,該L字型筋35具有臂部35a與在該臂部35a的端部向外周側突出設置的頭部35b,同時作成能將臂部35a插入支持板27的回轉孔29b內,并將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還作成將頭部35b的外徑設定成比回轉孔29b的外徑大,因此在將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之后,使支持板27回轉時,臂部35a在回轉孔29b內移動,頭部35b與回轉孔29b的緣部卡合,回轉孔29b的緣部由于施力彈簧26的壓縮反作用力被壓向頭部35b的下側端面上,將支持板27軸向定位并固定。
下面,利用圖5說明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方法。在圖5中,上側是由底面側看線圈架9所得的平面圖,下側是縱剖視圖,(a)是安裝前的狀態,(b)是安裝后的狀態。安裝操作是在自動電飯鍋的主體1的底面向上的狀態下進行。首先,將感溫部12從感應加熱線圈8一側插入設置于線圈架9底面中央的傳感器孔10內,然后將施力彈簧26插入支持架24的槽部24a內,將從支持架24抽出的導線25插入支持板27的導線孔30內(圖5(a))。
其次,將支持板27的插入孔29a與L字型筋35的頭部35b的位置對正,一面將支持板27壓向下方而將施力彈簧26壓縮,一面將支持板27的導向筒31嵌插到圓筒部34內,將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這時,由于施力彈簧26由支持架24的槽部24a的內外面與導向筒31的內面進行導向,能防止壓曲或徑向錯位。這樣,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在支持板27與圓筒部34的端面接觸的狀態下,將支持板27向圖中箭頭方向轉動時,L字型筋35的臂部35a即在回轉孔29b內移動,同時頭部35b越過導向筋32,在轉動了約45°時,頭部35b嵌入凹部33內,由于施力彈簧26的反作用力,支持板27即被固定在該狀態下(圖5(b))。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1,在支持板27上形成卡合孔29,該卡合29是將插入孔29a與在徑向比該插入孔29a具有較小寬度的回轉孔29b連結而成,同時在線圈架9的底面上形成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該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具備L字型筋35,該L字型筋35在端部具有比回轉孔29b在徑向寬度寬的頭部35b,在將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后,將支持板27轉動,由于施力彈簧26的反作用力將支持板27壓向頭部35b的下側端面,以進行固定,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僅通過一面將支持板27壓下一面進行回轉,即能完成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與螺釘固定作業相比,操作性大為改善,具有提高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生產率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支持板27的回轉方向的終端形成頭部35b能嵌入的凹部33,在將傳感器組合體11安裝后,能防止由于燒飯時內鍋3的沸騰產生的振動等導至支持板27轉動,具有能可靠地固定感溫部12的效果。
另外,由于在支持板27上設置向傳感器組合體安裝部28的圓筒部34內嵌插時所用的導向筒31,支持板27相對于圓筒部34作同心狀的轉動,臂部35a與回轉孔29b的定位能可靠地進行,因而支持板27的回轉操作變得容易,具有提高生產率的效果。
再者,由于將L字型筋35設置在圓筒部34的端部,能一面使支持板27與圓筒部34的端部接觸一面進行轉動,支持板27插入時與轉動時的軸向定位變得容易,具有進一步改善操作性的效果。
另外,利用設置在支持板27上的導向筒31與設置在支持架24上的槽部24a對施力彈簧26進行導向,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在組裝時施力彈簧26的位置不會移動,具有組裝操作容易并且可靠的效果。
由上述說明可知,在上述實施例1中,由于施力彈簧26的壓縮反作用力,將支持板27推向頭部35b的端面,將支持板27的軸向位置固定,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圓筒部34不是必須的,采取將L字型筋35直接安裝在線圈架9上的構成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另外,在上述實施例1中,例示出將L字型筋35形成于線圈架9一側,將卡合孔29形成于支持板27一側,但也可相反,采取將卡合孔29形成于線圈架9一側,將L字型筋35形成于支持板27一側的構成。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1中,為使支持板27的轉動容易,將圓筒部34的端面與頭部35b的下端面之間的間隔設定成大于支持板27的軸向厚度,但使圓筒部34的端面與頭部35b的下端面之間的間隔同支持板27的凹部33等的軸向厚度大致相同,采取將支持板27夾持在圓筒部34與頭部35b間的構成時,能使支持板27更加可靠地固定,同時即使例如由于燒飯時的沸騰引起內鍋3振動,并通過感溫部12與施力彈簧26將該振動傳遞給支持板27,也能抑制支持板27的軸向振動,具有能防止由于支持板27的振動引起的噪聲與頭部35b的磨損等效果。
另外,作為該變形例,如圖6的立體圖所示,也可以在L字型筋35的頭部35b的下方設置凸緣部35c,采取將支持板27夾持在該頭部35b與凸緣部35c之間的構成。
在上述實施例1中,表示出使頭部35b突出到回轉孔29b的外周一側的例子,但也可以向內周一側突出,另外也可以如圖7的立體圖中模式地表示的那樣作成圓盤狀,只要頭部35b的徑向寬度比回轉孔29b的徑向寬度大,作為臂部35a與頭部35b可以是各種形狀。
另外,作為施力用彈性構件,除了上述的施力彈簧26之外,例如也可采取將可撓性材料成形為圓筒形狀,并夾持在支持架24與支持板27之間的結構。
實施例2圖8表示本發明實施例2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部的立體圖。在圖8中,27是支持板,29a是形成于支持板27上的插入孔,35是與插入孔29a相對應的突出設置于線圈架9的位置上的卡合筋,由可向內周一側彈性變形的臂部35a、可以插入到插入孔29a內地設置于臂部35a的前端、并且相對于插入方向具有傾斜的頭部35b、以及設置于頭部35b下方的凸緣部35c構成。
下面,說明該實施例2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方法。首先,將支持板27上的插入孔29a與卡合筋35的位置對正后向下方抵壓時,頭部35b一面由傾斜部分導向,一面插入到插入孔29a內。在此,如圖所示,通常,頭部35b外周側的端部位于比插入孔29a的外周側還靠外,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在頭部35b向插入孔29a內插入時,臂部35a彈性變形,向內周側撓曲,因而頭部35b能插入到插入孔29a內。這樣,頭部35b完全插入到插入孔29a內,當支持板27來到頭部35b與凸緣部35c之間時,撓曲的臂部35a回復到外側,支持板27被夾持在頭部35b與凸緣部35c之間,支持板27的軸向位置被固定。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2,在支持板27上形成插入孔29a,同時在線圈架9的底面上形成具備頭部35b的卡合筋35,該頭部35b在插入方向具有傾斜部分,通過將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使插入孔29a的緣部與頭部35b的端面卡合,由于施力彈簧26的反作用力將支持板27推壓在頭部35b的端面上,以進行固定,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只要將支持板27壓下,即能完成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與螺釘固定操作相比,操作性得到改善,具有提高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生產率的效果。另外,支持板27的轉動操作也不需要,組裝更加容易,同時借助卡合筋35與插入孔29a能防止支持板27的轉動,因而具有能可靠地固定感溫部12的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2中,作為卡合筋35,給出了在頭部35b的下方設置凸緣部35c的例子,但也可以采取與圓筒部34的端面接觸的構成以取替凸緣部35c。另外,由上述說明可知,支持板27是由施力彈簧26的反作用力推壓在頭部35b的端面上,以進行固定,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也可以省略該凸緣部35c。
另外,作為上述實施例2的變形例,也可以如圖9所示的那樣構成,將卡合筋35形成于支持板27上,將插入孔29a形成于線圈架9的圓筒部34的側面上,在側面將支持板27與圓筒部34進行卡合。
實施例3圖10表示本發明實施例3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部的立體圖。在圖10中,27是支持板,31是設置于支持板27上的導向筒,36是形成于導向筒31外周上的卡合凸起,34是設置于線圈架9上的圓筒部,37是形成于圓筒部34內周上的與卡合凸起36卡合的卡合槽。
下面,說明該實施例3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安裝方法。首先,將支持板27上的卡合凸起36與卡合槽37的露出于圓筒部34端面的部分對正后,一面向下方壓下一面向右方轉動時,卡合凸起36即嵌入卡合槽37內。然后,將支持板27進一步轉動時,一面由卡合槽37導向,一面將支持板27的導向筒31插入圓筒部34內,卡合凸起36到達卡合槽37的終端時,支持板27與圓筒部34卡合并被固定。在此,如圖所示,卡合槽37的終端是向圓筒部34的端面方向(圖中上方向)傾斜地構成,由于施力彈簧的反作用力,向上的力始終作用于卡合凸起36上,因而卡合凸起36一旦到達終端,能防止由于該卡合槽37的傾斜部分而向反方向(卡合松脫方向)的轉動。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3,在支持板27的導向筒31的外周上形成卡合凸起36,同時在線圈架9的底面設置圓筒部34,在該圓筒部34的內周形成卡合槽37,使該卡合凸起36卡合在槽37中,以進行固定,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僅將支持板27壓下并進行轉動,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即能完成,與螺釘固定操作相比,改善了操作性,具有提高傳感器組合體11的安裝生產率的結果。另外,使卡合槽37的終端部向施力彈簧26的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傾斜,因而能防止支持板27的轉動,具有能可靠地固定感溫部12的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3中,是將卡合凸起36形成于導向筒31的外周,將卡合槽37形成于圓筒部34的內周,但也可將卡合槽37形成于導向筒31的外周,將卡合凸起36形成于圓筒部34的內周。另外,也可以采取將導向筒31配置在圓筒部34的外周側,將圓筒部34嵌插在導向筒31內的結構。
卡合凸起36由于施力彈簧26的壓縮反作用力,在圖中是向上方依附,因而卡合槽37的寬度比卡合凸起36大即可,在這種情況下,卡合凸起36一面與卡合槽37上端的緣部接觸,一面進行轉動。
另外,在上述實施例1~實施例3中,都是以自動電飯鍋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適用范圍并不僅限定于自動電飯鍋,另外,使感溫部12與被感溫構件3的側壁等接觸那樣構成也能獲得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4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4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傳感器組合體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圖12是表示其傳感器組合體安裝狀況的分解立體圖,在圖中,24b是支持架24的外周壁,24c是在該外周壁24b上沿著軸向形成的凹狀的導向槽,2條導向槽24c互相以180度的角度形成于外周壁24b上對向的位置。另外,34a的圓筒部34的內面,34b是該內面34a內的在與上述導向槽24c對應的位置上形成的凸狀的導向體,通過導向槽24c與可以向該導向槽24c內裝入或退出地形成的導向體34b互相卡合,構成支持架24相對于圓筒部34不轉動。另外,圖中與圖2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注相同的標記,說明從略。
下面,利用圖11與圖12說明該實施例4的傳感器組合體11的裝卸。首先,一面將支持架24的導向槽24c與圓筒部34的導向體34b的位置對正,一面將感溫部12插入到設置于線圈架9底面中央的傳感器孔10內,其后,將施力彈簧26插入支持架24的槽部24a內,同時將從支持架24拉出的導線25插入支持板27的導線孔30內。然后,將支持板27的插入孔29a與L字型筋35的頭部35b的位置對正,一面將支持板27向下方推壓而將施力彈簧26壓縮,一面將支持板27的導向筒31嵌插入圓筒部34內,并將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這樣,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在支持板27與圓筒部34的端面接觸的狀態下,轉動支持板27時,L字型筋35的臂部35a即在回轉孔29b內移動,成為頭部35b與支持權27的端面卡合的狀態,由于施力彈簧26的反作用力將支持板27固定。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4,使形成于支持架24上的導向槽24c與形成于圓筒部34上的導向體34b卡合,在支持板27轉動時,支持架24相對于圓筒部34不轉動,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組裝時傳感器組合體11不會轉動,具有能防止導線25扭轉的效果。
另外,如圖12所示,頭部35b與導向體34b是在圓筒部34的圓周方向配置在同一軸線上,由于采取這樣的構成,導向槽24c與導向體34b以及頭部35b與插入孔29a的位置對正位置,在將傳感器組合體11安裝在圓筒部34上時,具有改善操作性的效果。
在上述實施例4中,給出了將凹狀的導向槽24c形成于支持架24的外周壁24b上,將凸狀的導向體34b形成于圓筒部34的內面34a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將凸狀的導向體形成于支持架24的外周壁24b上,將凹狀的導向槽形成于圓筒部34的內面34a上,可收到同樣的效果。
實施例5圖13表示本發明實施例5的傳感器安裝裝置的傳感器組合體附近的放大剖視圖。在圖中,24d是形成于支持架24下面的凹部,34c是在圓筒部34的內面34a的與凹部24d對應的位置上形成的凸部,通過該凹部24d與凸部34c進行卡合,支持架24不相對圓筒部34轉動。另外,在圖中,同圖11與圖12相同或相當的部分標準相同的標記,說明從略。
如上所述,根據該實施例5,在組裝時,通過使形成于支持架24下面的凹部24d與形成于圓筒部34上的凸部34c進行卡合,與實施例4相同,能防止支持架24相對于圓筒部34的轉動,具有能防止組裝時導線25扭轉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傳感器安裝裝置,包括被感溫構件,與前述被感溫構件鄰接配置的傳感器安裝架,貫穿形成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的傳感器孔而與前述被感溫構件接觸、以檢測前述被感溫構件的溫度的傳感器,對前述傳感器向前述被感溫構件的方向施力的施力用彈性構件,被卡止在與前述傳感器安裝架的前述被感溫構件相反一側,并通過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支持前述傳感器的支持板,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設置卡合孔或卡合槽,在另一方上突出設置與前述卡合孔或卡合槽卡合的卡合筋,通過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卡舍孔或前述卡合槽進行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卡合孔或前述卡合槽的緣部與前述卡合筋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具有臂部與徑向寬度比前述臂部大的頭部的數個卡合筋,在另一方的與前述頭部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前述頭部可以插入的插入孔,同時與前述插入孔連接地沿著周向形成回轉孔,該回轉孔的徑向寬度比前述頭部小并且前述臂部可以插入,將前述頭部插入到前述插入孔后,使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轉動,使前述臂部在前述回轉孔內移動,通過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回轉孔的緣部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回轉孔的緣部與前述頭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回轉孔的緣部形成前述頭部能嵌入的凹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前述被感溫構件相反一側設置與圓形的前述傳感器孔同心狀的圓筒部,同時在前述圓筒部的端部形成具有向外周方向突出的頭部的L字型的前述卡合筋而構成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同時在前述支持板上設置圓筒形的導向筒,該導向筒嵌插在前述圓筒部內,對前述支持板的轉動進行導向,同時對由施力彈簧構成的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進行導向,在前述傳感器內設置環狀的槽部,以便嵌插前述施力彈簧并對前述施力彈簧進行導向。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或前述支持板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具有可彈性變形的臂部與設置于前述臂部端部上的頭部的數個卡合筋,在另一方的與前述頭部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前述頭部能插入的插入孔,將前述頭部插入到前述插入孔內,使前述卡合筋與前述插入孔的緣部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頭部與前述插入孔的緣部接觸,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設置圓筒部,同時在前述支持板上設置與前述圓筒部嵌合的導向筒,在前述圓筒部或前述導向筒中之一方上突出設置卡合凸起,同時在另一方的與前述卡合凸起對應的位置上沿著圓周方向形成前述卡合凸起能插入的卡合槽,將前述卡合凸起插入前述卡合槽內后,將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轉動,通過使前述卡合凸起在前述卡合槽內移動,使前述卡合槽與前述卡合凸起卡合,并借助前述施力用彈性構件的壓縮反作用力,使前述卡合凸起與前述卡合槽的緣部接觸,使前述支持板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在軸向上止動。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傳感器安裝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上形成凸部或凹部,同時在前述傳感器上形成與該凸部或凹部卡合的凹部或凸部,以使前述傳感器相對于前述傳感器安裝架不轉動。
全文摘要
一種傳感器安裝裝置,包括:被感溫構件3,溫度傳感器12,施力用彈性構件26,支持板27和傳感器安裝架9。其結構是:在傳感器安裝架9上設置先端具有頭部35b的數個卡合筋35,同時在支持板27上沿著周向形成插入孔29a以及與其連接的回轉孔29b,在將頭部35b插入到插入孔29a內后,將支持板27轉動,并借助施力用彈性構件26的壓縮反作用力,將回轉孔29b的緣部推壓向頭部35b的端面,將支持板27在軸向上止動。
文檔編號A47J27/08GK1279925SQ0010704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7日
發明者福島忠史, 小暮榮治, 金谷定男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三菱電機家庭機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