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骨復位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下頜骨復位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頜骨復位鉗包括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和所述第二鉗體通過銷軸鉸接,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鉗爪和第一鉗柄,所述第一鉗爪與所述第一鉗柄連接,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鉗爪和第二鉗柄,所述第二鉗爪與所述第二鉗柄連接,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和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彎向參考平面的同側,所述參考平面為垂直于所述銷軸的旋轉軸線的平面;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與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相向彎折,所述第一鉗爪和所述第二鉗爪用于夾緊下頜骨的斷骨,使所述斷骨復位,從而提高了臨床中下頜骨復位手術的成功率。
【專利說明】
下頜骨復位鉗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下頌骨復位鉗。
【背景技術】
[0002] 下頌骨骨折,是常見的頌面部骨折,會導致咬合錯亂,頌面部畸形,影響進食和發音功能,需要進行骨折復位手術進行固定。在進行下頌骨復位手術時,常常需要醫療器械來輔助進行,目前較常用的是骨折復位鉗。
[0003] 現有的骨折復位鉗一般由兩根鉗桿鉸接而成,前端為夾持部,后端為握持部,在使用時,由夾持部夾持兩段斷骨,將兩段斷骨拉至復位位置后固定。但是下頌骨的形狀特殊, 而骨折復位鉗不具有針對性,在進行下頌骨復位手術時,骨折復位鉗的夾持部很難將斷裂的下頌骨牢固夾緊,容易造成斷裂骨的移位或錯位,而且在行口內切口內進行下頌骨復位手術時,骨折復位鉗根本無法使用,導致臨床中下頌骨復位手術成功率低,手術時間長,給醫生的操作帶來不便,也給患者增加了痛苦。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下頌骨復位鉗,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骨折復位鉗進行下頌骨復位手術時不具備針對性,很難將斷裂的下頌骨牢固夾緊,容易造成下頌骨移位或錯位,而且無法在行口內切口內應用,導致臨床中下頌骨復位手術成功率低,手術時間長的技術問題。
[0005]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包括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和所述第二鉗體通過銷軸鉸接,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鉗爪和第一鉗柄,所述第一鉗爪與所述第一鉗柄連接,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鉗爪和第二鉗柄,所述第二鉗爪與所述第二鉗柄連接,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和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彎向參考平面的同側,所述參考平面為垂直于所述銷軸的旋轉軸線的平面;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與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相向彎折,所述第一鉗爪和所述第二鉗爪用于夾緊下頌骨的斷骨,使所述斷骨復位。
[0006]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為135°_145°,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為135°_145°,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與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相同。
[0007]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和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均為140°。
[0008]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為140°_150°,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為140°_150°,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與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相同。
[0009]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和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均為145°。
[0010]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柄包括第一鉗桿和第一鉗環,所述第一鉗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鉗環連接,所述第一鉗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鉗爪連接;所述第二鉗柄包括第二鉗桿和第二鉗環,所述第二鉗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鉗環連接,所述第二鉗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鉗爪連接。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端部均呈尖狀,以使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能夠插入所述斷骨中。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桿與所述第二鉗桿之間設置有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卡條和卡扣,所述卡條與所述第一鉗桿連接,所述卡扣與所述第二鉗桿連接,所述卡條上設置有多個凹槽,所述卡扣上設置有多個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合于所述凹槽中。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爪的橫截面積由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向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所述第二鉗爪的橫截面積由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向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鉗環和所述第二鉗環上均設置有防滑紋或防滑條。
[00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在進行下頌骨復位手術時,通過第一鉗爪的連接端和第二鉗爪的連接端彎向參考平面的同側,參考平面為垂直于所述銷軸的旋轉軸線的平面,使得第一鉗爪和第二鉗爪能夠應用于下頌骨復位手術的行口內切口;通過第一鉗爪的自由端與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相向彎折,使得第一鉗爪和第二鉗爪配合使用時,能夠夾緊下頌骨的斷骨,使斷骨快速復位,使患者獲得更好的預后,從而提高了臨床中下頌骨復位手術的成功率,縮短了手術時間,簡化了醫生的操作,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1b為圖1a中的A向視圖;
[0019]圖2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0]圖2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的另一個角度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
[0022]101-第一鉗體;102-第二鉗體;103-第一鉗爪;
[0023]104-第二鉗爪;105-第一鉗柄;106-第二鉗柄
[0024]107_第一鉗桿;108-第二鉗桿;109-第一鉗環;
[0025]110-第二鉗環;111-卡條;112-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7]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8]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 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9] 圖l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的結構示意圖;圖lb為圖la中的 A向視圖;圖2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b為圖2a 中的B向視圖。
[0030] 如圖la和lb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包括第一鉗體101和第二鉗體 102,第一鉗體101和第二鉗體102通過銷軸鉸接,第一鉗體101包括第一鉗爪103和第一鉗柄 105,第一鉗爪103與所述第一鉗柄105連接,第二鉗體102包括第二鉗爪104和第二鉗柄106, 第二鉗爪104與第二鉗柄106連接,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和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彎向參考平面的同側,所述參考平面為垂直于所述銷軸的旋轉軸線的平面;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與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相向彎折,用于夾緊下頌骨的斷骨的兩個折斷端,使所述斷骨復位。
[0031]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和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彎向參考平面的同側,參考平面為垂直于軸銷的旋轉軸線的平面,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能夠應用于下頌骨的口內切口;通過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與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相向彎折,使得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與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呈環抱狀,以對抗斷骨由于肌肉牽拉產生的張力,以使下頌骨的斷骨的兩個折斷端能夠夾緊,使兩個折斷端拉至復位位置后固定,避免了斷骨復位時出現錯位或移位,提高了下頌骨復位手術的成功率。
[〇〇32]所述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為135°-145°,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為135°-145°,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與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相同。
[0033] 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和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均為 140。。
[0034] 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和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影響第一鉗爪103和第二鉗爪104在行口內切口的應用,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和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過大,使得第一鉗爪103和第二鉗爪104無法在行口內切口使用; 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和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過小,使得第一鉗爪 103和第二鉗爪104也無法在行口內切口使用。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優選為 135°-145°,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優選為135°-145°,并且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與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相同;當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和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均為140°時,第一鉗爪103和第二鉗爪104在下頌行口內切口應用時最為方便快捷。
[0035]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為130°_140°,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為130° -140°,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與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相同。
[0036]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和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均為135°。
[0037]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和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影響第一鉗爪103和第二鉗爪104的環抱固位力,角度過大無法產生足夠大的環抱固位力,不能將兩段斷骨夾緊,角度太小無法或者難于卡住兩段斷骨;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優選為130°-140°,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優選為130°-140°,并且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與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相同;當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和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均為135°時,夾緊效果最好。
[0038]第一鉗柄105包括第一鉗桿107和第一鉗環109,第一鉗桿107的一端與第一鉗環109連接,第一鉗桿107的另一端與第一鉗爪103連接;第二鉗柄106包括第二鉗桿108和第二鉗環110,第二鉗桿108的一端與第二鉗環110連接,第二鉗桿108的另一端與第二鉗爪104連接。
[0039]第一鉗環109和第二鉗環110均為套指環,兩個套指環配合使用,以使醫生手指伸入后握持第一鉗桿107和第二鉗桿108進行手術操作,使第一鉗爪103和第二鉗爪104能夠夾緊下頌骨的斷骨的兩個折斷端。
[004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鉗桿107的端面和第一鉗環109的端面共面,第一鉗環109的端面和第二鉗桿108的端面共面。參考平面平行于第一鉗桿107的端面和第一鉗環109的端面所在的平面,參考平面也平行于第二鉗桿108的端面和第二鉗環110的端面所在的平面。[0041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端部和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端部均呈尖狀,以使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和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能夠插入所述斷骨中。
[0042]如圖2a和圖2b所示,在進行下頌骨復位手術時,需要先在斷骨的兩個折斷端分別用骨科動力打兩個孔,然后將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端部和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端部分別插入兩個孔中,將第一鉗爪103和第二鉗爪104夾緊,使斷骨的兩個折斷端復位,最后使用鈦板將斷骨固定。
[0043]第一鉗桿107與所述第二鉗桿108之間設置有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卡條111和卡扣112,所述卡條111與所述第一鉗桿107連接,所述卡扣112與所述第二鉗桿108連接,所述卡條上設置有多個凹槽,所述卡扣上設置有多個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合在所述凹槽中。
[0044]在第一鉗桿107與所述第二鉗桿108之間設置有鎖定裝置,使本實施例提供的下頌骨復位鉗能夠根據斷骨的折斷端肌肉牽拉產生張力的大小來調節下頌骨復位鉗復位力量的大小,力量過大會對下頌骨產生破壞,力量過小不能對斷骨的折斷端有效復位并保持穩定。通過設置多個凹槽和多個凸起,使得鎖定裝置能夠根據斷骨的折斷端肌肉牽拉產生張力的大小調節第一鉗桿107和第二鉗桿108之間的距離,使得下頌骨復位鉗復位力量適中,使斷骨的折斷端能夠有效復位。
[0045]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為卡條111上設置的凹槽為長方形凹槽,卡扣112上的凸起為長方形凸起,長方形凹槽的數量為2-5個,長方形凸起的數量為2-5個。
[0046]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為卡條111上設置的凹槽為圓形凹槽,卡扣112上的凸起為圓形凸起,圓形凹槽的數量為2-5個,圓形凸起的數量為2-5個。
[〇〇47]本實施例中鎖定裝置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為卡條111上設置的凹槽為三角形凹槽, 卡扣112上的凸起為三角形凸起,三角形凹槽的數量為2-5個,三角形凸起的數量為2-5個。
[0048] 第一鉗爪103的橫截面積由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向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第二鉗爪104的橫截面積由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向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
[0049] 第一鉗爪103的橫截面積由第一鉗爪103的連接端向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使得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的端部呈尖狀,能夠插入斷骨中,同時使第一鉗爪103 的自由端只能部分的插入斷骨中,避免第一鉗爪103的自由端插入斷骨過深,造成斷骨的損傷;第二鉗爪104的橫截面積由第二鉗爪104的連接端向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使得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的端部呈尖狀,能夠插入斷骨中,同時使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只能部分的插入斷骨中,避免第二鉗爪104的自由端插入斷骨過深,造成斷骨的損傷。
[0050] 第一鉗環109和所述第二鉗環110上均設置有防滑紋或防滑條。
[0051] 在第一鉗環109和第二鉗環110上設置有防滑紋或防滑條,以避免下頌骨復位手術時,醫生握持第一鉗環109和第二鉗環110時,手指滑動,造成復位手術的失敗,在本實施例中,防滑條的材質為醫用硅橡膠。
[0052]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下頌骨復位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鉗體和第二鉗體,所述第一鉗體和所述第二鉗體通過銷軸鉸接,所述第一鉗體包括第一鉗爪和第一鉗柄,所述第一鉗爪與所述第一鉗柄連接,所述第二鉗體包括第二鉗爪和第二鉗柄,所述第二鉗爪與所述第二鉗柄連接,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和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彎向參考平面的同側,所述參考平面為垂直于所述銷軸的旋轉軸線的平面;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與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相向彎折,所述第一鉗爪和所述第二鉗爪用于夾緊下頌骨的斷骨,使所述斷骨復位,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和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的彎折角度均為140°,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和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彎折角度均為145°,所述第一鉗柄包括第一鉗桿和第一鉗環,所述第一鉗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鉗環連接,所述第一鉗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鉗爪連接;所述第二鉗柄包括第二鉗桿和第二鉗環,所述第二鉗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鉗環連接,所述第二鉗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鉗爪連接,所述第一鉗桿與所述第二鉗桿之間設置有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包括卡條和卡扣,所述卡條與所述第一鉗桿連接,所述卡扣與所述第二鉗桿連接,所述卡條上設置有多個凹槽,所述卡扣上設置有多個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卡合于所述凹槽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頌骨復位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端部和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端部均呈尖狀,以使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能夠插入所述斷骨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下頌骨復位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鉗爪的橫截面積由所述第一鉗爪的連接端向所述第一鉗爪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所述第二鉗爪的橫截面積由所述第二鉗爪的連接端向所述第二鉗爪的自由端的方向逐漸變小。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下頌骨復位鉗,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鉗環和所述第二鉗環上均設置有防滑紋或防滑條。
【文檔編號】A61B17/56GK205667568SQ201620064950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2日
【發明人】黎明, 崔慶贏, 付帥, 張長彬, 馬開宇
【申請人】崔慶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