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針灸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溫針灸器具,包括用于固定在人體表面的支撐件和用于艾料燃燒的燃燒倉,該燃燒倉具有盛接灰燼和支撐艾料的底盤,底盤具有用于針灸針穿過的通孔,且底盤與支撐件固定聯接。針灸針刺入穴位后,本器具通過底盤上的通孔從針尾部套進去,在使用過程中,將支撐件固定在人體表面,針灸針尾部的艾料(如艾條、艾絨)可支撐在底盤上,整個器具和艾料由支撐件來支撐,因此不會造成針灸針尾部彎曲下垂或針刺方向改變,而且可避免患者輕微的體位變動造成燃燒中的艾料的搖晃不定,防止被燙傷。
【專利說明】
溫針灸器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涉及一種針灸器具,尤其是用于溫針灸的器具。
【背景技術】
[0002 ]溫針灸是將針刺與艾灸相結合同時治療的一種針灸方法,在中醫臨床治療中應用十分廣泛,可同時發揮針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作用。
[0003]目前常見的溫針灸器具都是固定在針灸針尾部,承托艾絨或艾條燃燒,防止灰燼脫落,功能單一。這種溫針灸器具的缺點是增加了針灸針的承重,艾絨或艾條過大容易令針灸針尾部彎曲下垂或針刺方向改變,艾絨或艾條過小則燃燒時間太短,需多次更換,耗費時間。而且缺乏穩固的支撐,患者輕微的體位變動均可令其搖晃不定甚至脫落,造成燙傷。
【發明內容】
[0004]本申請提供一種新型的溫針灸器具。
[0005]本申請提供的溫針灸器具,包括用于固定在人體表面的支撐件和用于艾料燃燒的燃燒倉,所述燃燒倉具有盛接灰燼和支撐艾料的底盤,所述底盤具有用于針灸針穿過的通孔,且所述底盤與支撐件固定聯接。
[0006]作為所述溫針灸器具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盤與支撐件之間為可調式固定聯接,所述可調式固定聯接是指在豎直方向上,所述底盤相對支撐件具有至少兩個不同高度的固定位置。
[0007]作為所述溫針灸器具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卡扣,所述支撐件具有用于貼附人體表面的固定部和用于與卡扣配合的連接部,所述卡扣具有與連接部形狀匹配的夾槽,所述連接部容置在夾槽內,且在卡扣和連接部之間設置有磁鐵,所述磁鐵將卡扣和連接部吸附固定在一起。
[0008]作為所述溫針灸器具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網筒,所述底盤安裝在網筒中部,且將網筒分割為燃燒倉和針灸倉,所述燃燒倉在上,所述針灸倉在下,所述卡扣與網筒的外壁固定。
[0009]作為所述溫針灸器具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部和連接部一體結構,呈L形。
[0010]作為所述溫針灸器具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卡扣包括背板和自背板兩側彎折形成夾槽的彎折部,所述夾槽與連接部形狀匹配。
[0011]作為所述溫針灸器具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件、網筒、卡扣和底盤均為金屬材料制成。
[0012]作為所述溫針灸器具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盤為具有若干孔隙的格網。
[0013]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申請提供的溫針灸器具包括用于固定在人體表面的支撐件和用于艾料燃燒的燃燒倉,該燃燒倉具有盛接灰燼和支撐艾料的底盤,底盤具有用于針灸針穿過的通孔,且底盤與支撐件固定聯接。在使用過程中,針灸針刺入穴位后,本器具通過底盤上的通孔從針尾部套進去,將支撐件固定在人體表面,針灸針尾部的艾料(如艾條、艾絨)可支撐在底盤上,整個器具和艾料由支撐件來支撐,因此不會造成針灸針尾部彎曲下垂或針刺方向改變,而且可避免患者輕微的體位變動造成燃燒中的艾料的搖晃不定,防止被燙傷。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申請溫針灸器具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中支撐件與卡扣配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申請可以以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實施例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提供以下【具體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便于對本申請公開內容更清楚透徹的理解,其中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的字詞僅是針對所示結構在對應附圖中位置而言。
[0018]然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能會意識到其中的一個或多個的具體細節描述可以被省略,或者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組件或材料。在一些例子中,一些實施方式并沒有描述或沒有詳細的描述。
[0019]此外,本文中記載的技術特征、技術方案還可以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以任意合適的方式組合。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易于理解與本文提供的實施例有關的方法的步驟或操作順序還可以改變。因此,附圖和實施例中的任何順序僅僅用于說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順序,除非明確說明要求按照某一順序。
[0020]實施例一:
[0021]本申請提供一種溫針灸器具。
[0022]請參考圖1,包括用于固定在人體表面的支撐件100和用于艾料燃燒的燃燒倉a。
[0023]燃燒倉a是提供來供艾料(如艾條、艾絨)燃燒的空間,其具有盛接灰燼和支撐艾料的底盤200。該底盤200具有用于針灸針穿過的通孔,且底盤200與支撐件100固定聯接。
[0024]在使用過程中,艾料燃燒產生的灰燼被底盤200接住,避免掉落到人體表面造成燒傷。
[0025]整個器具通過支撐件100固定在人體表面,針灸針由底盤200上的通孔插入到人體穴位,針灸針尾部的艾料(如艾條、艾絨)可支撐在底盤200上。整個器具和艾料由支撐件100來支撐,因此不會造成針灸針尾部彎曲下垂或針刺方向改變,而且可避免患者輕微的體位變動造成燃燒中的艾料的搖晃不定,防止被燙傷。
[0026]進一步地,現有的溫針灸器具艾料的位置固定,溫度不可調控,治療過程或溫度過熱或熱度不足,容易燙傷或影響治療效果。
[0027]對此,本實施例還進一步地做了改進,具體是將底盤200與支撐件100之間為可調式固定聯接,該可調式固定聯接是指在豎直方向上,底盤200相對支撐件100具有至少兩個不同高度的固定位置,即底盤200可固定在相對人體不同高度的位置。因此,溫針灸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皮膚耐熱程度升降燃燒中的艾絨或艾條,以調節最佳治療溫度。
[0028]具體地,請參考圖1和2,還包括卡扣300,該支撐件100具有用于貼附人體表面的固定部110和用于與卡扣300配合的連接部120,卡扣300具有與連接部120形狀匹配的夾槽,連接部120容置在夾槽內,且在卡扣300和連接部120之間設置有磁鐵400,磁鐵400將卡扣300和連接部120吸附固定在一起。
[0029]具體來說,請參考圖1和2,可將固定部110和連接部120設計為一體結構,呈L形。而卡扣300包括背板310和自背板310兩側彎折形成夾槽的彎折部320,夾槽與連接部120形狀匹配。
[0030]該連接部120可在夾槽內上下移動,并依靠磁力與卡扣300固定在一起,通過外力可任意改變卡扣300與連接部120的相對高度,進而實現對底盤200和艾絨或艾條高度的調
-K-
T O
[0031]當然,在其他實施例支撐件100和卡扣300也可設計為其他形狀的結構。
[0032]進一步地,請繼續參考圖1和2,還包括網筒500,該底盤200安裝在網筒500中部,且將網筒500分割為燃燒倉a和針灸倉b,燃燒倉a在上,針灸倉b在下,卡扣300與網筒500的外壁固定。
[0033]針灸時,針灸針向下伸入針灸倉b內,對人體進行針灸,艾料置于針灸針的末端,在燃燒倉a內燃燒。卡扣300與網筒500和底盤200—體固定,調節上下位置。
[0034]進一步地,現有的溫針灸器具中底部過于密閉,阻隔了艾灸的溫熱作用,既浪費艾絨又達不到溫針灸應有的效果。因此本實施例還可將底盤200為具有若干孔隙的格網,具有良好的透熱性,避免阻隔艾灸的熱力從而干擾治療作用。
[0035]進一步地,支撐件100、網筒500、卡扣300和底盤200均為金屬材料制成,全金屬結構且重量輕,便于使用。
[0036]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可調式固定聯接也可通過其他結構來實現,例如除了將卡扣300與支撐件100設計為可上下調整以外,還可將底盤200相對網筒500設計為可上下調整,進而實現底盤200高度的調整。
[0037]本實用新型在溫針灸時給艾絨或艾條提供一個安全的燃燒空間,避免燙傷。網狀結構具有良好的透熱性,盡可能保持傳統溫針灸的治療效果。只需固定支撐件100,即可通過磁力讓網筒500可上下移動,從而調控溫度,讓患者在舒適的溫度下完成溫針灸的治療。
[0038]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
【主權項】
1.一種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人體表面的支撐件和用于艾料燃燒的燃燒倉,所述燃燒倉具有盛接灰燼和支撐艾料的底盤,所述底盤具有用于針灸針穿過的通孔,且所述底盤與支撐件固定聯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與支撐件之間為可調式固定聯接,所述可調式固定聯接是指在豎直方向上,所述底盤相對支撐件具有至少兩個不同高度的固定位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卡扣,所述支撐件具有用于貼附人體表面的固定部和用于與卡扣配合的連接部,所述卡扣具有與連接部形狀匹配的夾槽,所述連接部容置在夾槽內,且在卡扣和連接部之間設置有磁鐵,所述磁鐵將卡扣和連接部吸附固定在一起。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網筒,所述底盤安裝在網筒中部,且將網筒分割為燃燒倉和針灸倉,所述燃燒倉在上,所述針灸倉在下,所述卡扣與網筒的外壁固定。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連接部一體結構,呈L形。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包括背板和自背板兩側彎折形成夾槽的彎折部,所述夾槽與連接部形狀匹配。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件、網筒、卡扣和底盤均為金屬材料制成。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針灸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為具有若干孔隙的格網。
【文檔編號】A61H39/06GK205548995SQ201620102980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日
【發明人】楊卓欣, 于海波, 鐘衛正, 饒曉丹, 黃杏賢
【申請人】深圳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