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術器械轉接裝置,主要是在包覆于消毒帷幕內的機械手臂上固定設置接合單元,而轉接件的第一轉接單元伸入消毒帷幕內與接合單元接合,轉接件的第二轉接單元則于消毒帷幕外與手術器械抓持器接合;本實用新型的轉接件與機械手臂上的接合單元接合后能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位移自由度限制,因此接合后的穩定性高;而手術器械抓持器則沿單一方向位移經過第二轉接單元后即能與第二轉接單元定位,因此接合工序簡單,而具有極高的使用便利性及附加價值。
【專利說明】
手術器械轉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是與外科用器械有關。
【背景技術】
[0002]隨著醫學的進步,傳統的外科手術已無法滿足更精密的醫療行為,取而代之的是透過電子訊號精密控制的機械手臂所操控的手術器械。
[0003]然而,在醫療手術過程中必須全程于無菌環境下執行,以確保病患的安全,因此,如圖1所示為一般用以覆蓋機械手臂的消毒帷幕A,該消毒帷幕A供以包覆機械手臂,且該消毒帷幕A的外表面上固定設置一消毒轉接器11,透過該消毒轉接器11連接一手術器械12,而該手術器械12則是透過一轉接器接受部13與該消毒轉接器11連接,透過該消毒轉接器11及該轉接器接收部13的配合方便手術器械12的更換,并據此免除對機械手臂消毒的不便;
[0004]然而,由圖2可知該消毒轉接器11與該轉接器接收部13為配合定位,該消毒轉接器11設置成為由底部牽引板111及頂部牽引板112構成,且于該頂部牽引板112及該底部牽引板111之間設置可自由旋轉的復數盤體113,盤體113底部設置定位孔114,而該轉接器接收部12上則設置可伸入該定位孔114內形成定位的彈簧加載銷131,透過彈簧加載銷131推頂該頂部牽引板112,使該頂部牽引板112上的齒部嚙和各該盤體113的齒部;除此之外,該消毒轉接器11的頂部牽引板112更必須對應該手術器械12成形斜面以配合連結該手術器械12;由上述可知,已知用以替換手術器械12的消毒轉接器11及轉接器接收部12的結構組態相當復雜,因此制造難度及成本皆高,并不利于作為拋棄式的一次性用品;
[0005]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人潛心研究并更深入構思,歷經多次研發試作后,終于創作出一種手術器械轉接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一般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結構組態復雜、生產難度及制造成本高的缺失。
[0007]為達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包含:
[0008]—固定座,供以固定于一機械手臂上;該固定座由一固定部銜接一接合單元所構成,該固定座以該固定部固定于該機械手臂;
[0009]—轉接件,供固定于一消毒帷幕上,且該轉接件由一基部的相對兩面上分別成形一第一轉接單元以及一第二轉接單元,該消毒帷幕包覆該第一轉接單元,該消毒帷幕面對該第一轉接單元的一側為內側,另一側為外側,該消毒帷幕的外側是經過消毒處理的狀態,該消毒帷幕能以內側套覆于該固定座與該機械手臂,并使該轉接件的該第一轉接單元可拆卸地接合于該接合單元,且該第一轉接單元與該接合單元接合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位移自由度限制;以及
[0010]一手術器械抓持器,可沿單一方向位移經過該第二轉接單元,且該手術器械抓持器穿經該第二轉接單元并可拆卸地接合于該第二轉接單元,且該手術器械抓持器供抓持定位一手術器械。
[0011]本實用新型透過轉接件而能將手術器械抓持器定位于機械手臂上,且本實用新型的轉接件與機械手臂上的接合單元接合后能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位移自由度限制,因此接合后的穩定性高;而手術器械抓持器則沿單一方向位移經過第二轉接單元后即能與第二轉接單元定位,因此接合工序簡單,而具有極高的使用便利性及附加價值。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一般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示意圖。
[0013]圖2為一般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剖視圖。
[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中一種實施態樣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0015]圖4為圖3例的側視圖。
[0016]圖5為圖3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一。
[0017]圖6為圖3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二。
[0018]圖7為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手術器械抓持器接合于第二轉接單元的動作剖視圖一。
[0019]圖8為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手術器械抓持器接合于第二轉接單元的動作剖視圖二。
[0020]圖9為圖3例的組合立體外觀示意圖。
[0021]圖10為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另一種實施態樣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0022]圖11為圖10例的側視圖。
[0023]圖12為圖10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一。
[0024]圖13為圖10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二。
[0025]圖14為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再另一種實施態樣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0026]圖15為圖14例的側視圖。
[0027]圖16為圖14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一。
[0028]圖17為圖14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二。
[0029]圖18為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更另一種實施態樣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0030]圖19為圖18例的側視圖。
[0031]圖20為圖18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一。
[0032]圖21為圖18例的接合單元與第一轉接單元的平面接合動作示意圖二。
[0033]附圖中用到的符號的解釋如下:
[0034]〈現有技術〉
[0035]消毒轉接器11底部牽引板111
[0036]頂部牽引板112盤體113
[0037]定位孔114手術器械12
[0038]轉接器接受部13彈簧加載銷131
[0039]消毒帷幕A
[0040]〈本實用新型〉
[0041]固定座20固定部21
[0042]軸孔211
[0043]接合單元30
[0044]接合單元30A連接頸部3IA
[0045]延伸部32A反扣段33A
[0046]弧角部331A輔助定位體34A
[0047]接合單元30B連接頸部31B
[0048]背板32B導引定位體33B
[0049]導引面331B第一限止面332B
[0050]第二限止面333B開孔334B[0051 ]接合單元30C連接頸部31C
[0052]連接板32C扣板33C
[0053]底面331C第一擋垣332C
[0054]第二擋垣333C
[0055]接合單元30D連接頸部31D
[0056]延伸板32D前板33D
[0057]弧板331D弧角 332D
[0058]轉接件40基部41
[0059]第一轉接單元50
[0060]第一轉接單元50A弧勾51A[0061 ]勾扣內面51IA定位勾體52A
[0062]勾部521A外勾部522A
[0063]內勾部523A
[0064]第一轉接單元50B連接段51B
[0065]延伸段52B夾扣腳53B
[0066]定位凸部531B
[0067]第一轉接單元50C扣勾部51C
[0068]擋墻52C外弧角51IC
[0069]內扣角512C
[0070]第一轉接單元50D角端定位部51D
[0071]扣勾52D側擋部53D
[0072]第二轉接單元60插接部61
[0073]第一側壁611第二側壁612
[0074]前壁613限位體614
[0075]凹口 615導引部62
[0076]圓孔621插接槽63
[0077]手術器械抓持器70插接面71
[0078]彈扣腳部72銜接段721
[0079]彈扣段722斷差部723
[0080]抓持單元73夾座731[0081 ]迫緊件732通孔733
[0082]剖溝734
[0083]機械手臂M消毒帷幕A
[0084]手術器械T上下方向Dl
[0085]左右方向D2
【具體實施方式】
[008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術器械轉接裝置,請配合參閱圖3至圖21所示,包含:
[0087]—固定座20,供以固定于一機械手臂M上;該固定座20由一固定部21銜接一接合單元30所構成,該固定座20以該固定部21固定于一機械手臂M,該消毒帷幕A同時包覆該機械手臂M;而本實施例的固定部21具有一軸孔211,該軸孔211的延伸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Dl,而垂直該上下方向Dl定義為左右方向D2;
[0088]一轉接件40,供固定于一消毒帷幕A上,該轉接件40由一基部41上成形一第一轉接單元50以及一第二轉接單元60,本實施例的基部41為一平板結構,且本實施例的第一轉接單元50及該第二轉接單元60分別成形于該基部41的相對兩面,該基部41貼合固定于該消毒帷幕A,且該消毒帷幕A包覆該第一轉接單元50,該消毒帷幕A面對該第一轉接單元50的一側為內側,另一側為外側,該消毒帷幕A的外側是經過消毒處理的狀態,該消毒帷幕A以內側套覆于該固定座20與該機械手臂M,并使該轉接件40的該第一轉接單元50可拆卸地接合于該固定座20的接合單元30,且該第一轉接單元50與該接合單元30接合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位移自由度限制;
[0089]而該第二轉接單元60包含一插接部61以及一導引部62,該插接部61包含一第一側壁611、一第二側壁612、一前壁613以及一限位體614,該第一側壁611與該第二側壁612的一端固定于該基部41,且該第一側壁611與該第二側壁612平行,該前壁613再銜接于該第一側壁611、該第二側壁612的另一端之間,據此,該第一側壁611、該第二側壁612、該前壁613與該基部41之間圍繞構成一插接槽63;而該限位體614為L形的柱體結構,該限位體614位于該插接槽63內,且該限位體614的一端固定銜接于該基部41;此外,該前壁613再開設一凹口615;而該導引部62為銜接于該基部41的片體結構,且該導引部62具有一圓孔621;
[0090]一手術器械抓持器70,可沿單一方向位移經過該第二轉接單元60,且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穿經該第二轉接單元60并可拆卸地接合于該第二轉接單元60,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供抓持定位一手術器械T。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包含一插接面71上成形二彈扣腳部72、一抓持單元73所構成,該插接面71為一片體結構,且該插接面71成形為能插入該插接槽63的結構型態,而二該彈扣腳部72成形于該插接面71的兩側,二該彈扣腳部72包含一銜接段721以及一彈扣段722,該銜接段721的一端銜接于該銜接面71,該銜接段721的另一端銜接該彈扣段722,該銜接段721與該彈扣段722的銜接處產生一斷差部723;而該彈扣段722由銜接該銜接段721的一端向另一端漸縮成為錐形結構,二該彈扣段722銜接該銜接段721的一端的距離大于該第一側壁與611該第二側壁612之間的距離,而二該彈扣段722另一端的距離小于該第一側壁611與該第二側壁612之間的距離;
[0091 ]而該抓持單元73包含一夾座731以及一迫緊件732,該夾座731固定成形于該插接面71上并具有一通孔733,且該夾座731上設置一剖溝734,該剖溝734貫通該夾座731并連通至該通孔733,而該迫緊件732穿設于該夾座731并通過該剖溝734。
[0092]以上為本實用新型轉接裝置的主要結構特征,而值得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的轉接件40的第一轉接單元50與該固定座20的接合單元30的接合方式是可變化的,以下將逐一說明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的態樣:
[0093]首先,請配合參閱圖3至圖9為一種接合單元30A與一種第一轉接單元50A的實施態樣,該接合單元30A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31A、一延伸部32A以及一反扣段33A,該連接頸部31A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20與該延伸部32A的其中一面,該延伸部32A為片體結構,而該反扣段33A的一端銜接于該延伸部32A的另一面,該反扣段33A的另一端則成形為一弧角部331A,該反扣段33A與該延伸部32A的銜接處的兩側更分別成形一輔助定位體34A,該輔助定位體34A為沿左右方向D2延伸成形的圓柱結構;
[0094]而該第一轉接單元50A則包含成形于該基部41的二弧勾51A以及一定位勾體52A,各該弧勾51A具有一圓弧形的勾扣內面511A,且二該弧勾51A于左右方向D2上具有間距,而該定位勾體52A是沿左右方向D2延伸長度,該定位勾體52A于左右方向D2上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勾部521A,該勾部521A具有一外勾部522A及一內勾部523A,該內勾部523A為90度角的內角,而該外勾部522A為兩端呈小于90度的外角(本實施例的外勾部522A概呈50度角),且該外勾部522A兩端之間為圓弧形;
[0095]基于以上結構,以下說明該接合單元30A與該第一轉接單元50A的接合方式,使用者可先透過前述方法將手術器械T定位于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并將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定位于該轉接件40的第二轉接單元60,最后再將該轉接件40定位于該固定座20;亦或是先將該轉接件40定位于該固定座20,接著再分別定位手術器械抓持器70與該轉接件40;接合定位的順序并沒有一定的限制;
[0096]而如圖4至圖6所示是先接合該轉接件40與該固定座20,首先,該轉接件40以該第一轉接單元50A面對該接合單元30A,接著以該第一轉接單元50A的弧勾51A的勾扣內面511A對應套覆于該接合單元30A的輔助定位體34A,接著樞轉該轉接件40,使該轉接件40樞轉至以該基部41貼靠該接合單元30A的狀態,且在該轉接件40樞轉靠近并接觸該接合單元30A時,該樞轉件40的第一轉接單元50A的定位勾體52A以該外勾部522A接觸該接合單元30A的反扣段33A的弧角部331A,并借助該弧角部331A與該外勾部521的兩端間的圓弧形的導引而能通過該弧角部331A,最后以該內勾部523A勾扣定位于該反扣段33A具有弧角部331A的該端,則該弧勾51A與輔助定位體34A的間產生上下方向Dl的限位,而二該勾部521A與反扣段33A的間則產生左右方向D2的限位,成為穩定的定位狀況。
[0097]而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與該轉接件40的接合方式則請配合參閱圖7至圖9所示,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的抓持單元73的夾座731的通孔733供以插接一手術器械T,并能透過該迫緊件732迫緊該剖溝734以抓持該手術器械T;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以二該彈扣腳部72插入該轉接件40的插接槽63,該插接槽63壓抵二該彈扣腳部72的彈扣段722使二該彈扣腳部72形變而能相對靠近并順利通過該插接槽63(即通過該第一側壁611、該第二側壁612以及該前壁613),當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的二該彈扣腳部72的彈扣段722通過該插接槽63后,二該彈扣腳部72失去壓抵的力量復位而使二該彈扣腳部72的斷差部723卡掣扣抵于該轉接件40的第二轉接單元60的該第一側壁611、該第二側壁612,據此限制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向上脫出以接合該第二轉接單元60。且于此狀態下,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的該抓持單元73的該夾座731靠抵于該前壁613的凹口 615,且該插接面71也靠抵于該限位體614,使該插接面71受到該第二轉接單元60的限位體614的限制而產生向下位移的限制,據此使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抓持該手術器械T并穩定地接合于該轉接件40上。
[0098]而如圖10至圖13則為另一種接合單元30B與另一種第一轉接單元50B的實施態樣,該接合單元30B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31B、一背板32B以及二導引定位體33B,該連接頸部31B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20與該背板32B的其中一面,該背板32B為片體結構,二該導引定位體33B對稱設置于該背板32B上,且各該導引定位體33B包含一導引面331B、一第一限止面332B以及一第二限止面333B,該導引面331B的一側垂直銜接于該背板32B,該第一限止面332B的一側垂直銜接于該導引面331B的另一側,且該第一限止面332平行該背板32B,而該第二限止面333B銜接于該背板32、該導引面331B以及該第一限止面332B之間,且該第二限止面333B位于該第一限止面332B的其中一端,而該第一限止面332B靠近另一端處則設置一開孔334B;
[0099]而該第一轉接單元50B則包含一連接段51B、一延伸段52B以及二夾扣腳53B,本實施例的該連接段51B為方形片體結構并以其中一面銜接于該基部41上,該延伸段52?占靠銜接于該連接段51B的另一面,且該延伸段52B的兩側的外輪廓與該連接段51B的兩側的外輪廓不重迭,而本實施例的該延伸段52B是面積大于該連接段51B面積的方形片體,且該延伸段52B是成形為可容置入二該導引定位體33B之間的型態;而二該夾扣腳53B是沿上下方向Dl延伸成形長度并相對設置于該延伸段52B的兩側的外輪廓,且二該夾扣腳53B是以其中一端銜接于該延伸段52B,而二該夾扣腳53B的另一端為自由端,且二該夾扣腳53B的自由端則分別成形一定位凸部531B,各該定位凸部531B成形于二該夾扣腳53B相對的另一側,且本實施例的各該定位凸部53IB為半圓凸塊結構;且二該定位凸塊53IB之間的最長間距大于二該導弓I定位體33B之間的最長間距;
[Ο?ΟΟ]而該第一轉接單元50Β與該接合單元30Β的接合方式則是將該第一轉接單元50Β由該第一限止面332Β的另一端位置沿上下方向Dl位移并穿入二該導引定位體33Β的二該導引面331Β之間并可持續位移至該延伸段52Β觸及該第二限止面333Β的位置,而在此過程中,當該第一轉接單元50Β的二該夾扣腳53Β的定位凸部531Β接觸到二該導引定位體33Β時,二該導引定位體33Β推抵二該夾扣腳53Β的定位凸部531Β,使二該夾扣腳53Β受到推抵而相對靠近以順利通過二該導引定位體33Β,在二該夾扣腳53Β通過二該導引定位體33Β后持續位移至定位凸部531Β的位置相對開孔334Β位置時,二該夾扣腳53Β失去推抵的力量,則二該夾扣腳53Β復位并使各定位凸部53IB對應容置入各開孔334Β內,于此狀態下,二該夾扣腳53Β受限于二該導引面331Β之間形成左右方向D2上的限制,而該延伸段52Β受限于第二限止面333Β形成上下方向Dl上的限制,成為穩定的定位狀態。
[0101]再請配合參閱圖14至17所示為再另一種接合單元30C與所配合的第一轉接單元50C的實施態樣,該接合單元30C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31C、一連接板32C以及一扣板33C,該連接頸部31C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20與該連接板32C的其中一面,該連接板32C為片體結構,而該扣板33C包含一底面331C、一第一擋垣332C以及一第二擋垣333C,該底面331C的一面銜接于該連接板32C的另一面,而該底面331C的另一面于上下方向Dl的兩端再分別銜接該第一擋垣332C與該第二擋垣333C,該第一擋垣332C與該第二擋垣333C平行,且該第一擋垣332C與該第二擋垣333C的兩端成形為弧角;
[0102]而該第一轉接單元50C包含成形于該基部41的二扣勾部51C及二擋墻52C,二該扣勾部51C由相對兩面的一外弧角511C及一內扣角512C所構成,該外弧角511C的兩端之間具有小于90度的夾角(本實施例的外弧角511C兩端之間概呈50度角),而該外弧角511C的兩端之間為圓弧形,該內扣角512C呈90度角;二該擋墻52C相平行并位于二該扣勾部51C之間,且二該擋墻52C是沿左右方向D2延伸長度;
[0?03]該第一轉接單元50C與該接合單元30C的接合方式是以該第一轉接單元50C的二該扣勾部51C靠近該接合單元30的扣板33C的該第一擋垣332C及該第二擋垣333C于左右方向D2上的兩端,且使該第一轉接單元50C的二該擋墻52C位于該接合單元30的該第一擋垣332C及該第二擋垣333C之間;接著使二該扣勾部51C的外弧角511C接觸該第一擋垣332C、第二擋垣333C的弧角,透過操作者對該轉接件40向該接合單元30C的方向施力,使該第一轉接單元50C的扣勾部51C的外弧角511C越過該扣板33C,最后成為以各該扣勾部51C的內扣角512C扣抵于該扣板33C的狀態,于此狀態下,該第一轉接單元50C的扣勾部51C扣持定位于該扣板33C的兩側,且該第一轉接單元50C的擋墻52C受限于第一擋垣332C與該第二擋垣333C之間,于此狀態下,二該外弧角51IC受限于底面331C而產生左右方向D2上的限制,而二該擋墻52C受限于該第一限止面332B與該第二限止面333B之間而產生上下方向Dl上的限位,據此成為穩定的定位狀態。
[0104]另外可再參閱圖18至圖21所示為再另一種接合單元30D與第一轉接單元50C的實施型態,該接合單元30D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31D、一延伸板32D、一前板33D,該連接頸部31D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20與該延伸板32D的其中一面,該延伸板32D為片體結構,而該前板33D的一面銜接于該延伸板32D的另一面,該前板33D的一端凸出成形一弧板331D,另一端成形為弧角332D;
[0105]而該第一轉接單元50D包含一角端定位部51D、一扣勾52D以及二側擋部53D,該角端定位部51D具有一外角部及一內角部,該角端定位部51D的外角部的兩端夾角為90度,而該角端定位部51D的外角部的兩端之間為弧形,而該角端定位部51D的內角部為90度角;該扣勾52D具有一外角部及一內角部,該扣勾52D的外角部的兩端夾角為小于90度的夾角(本實施例的扣勾52D的外角部的兩端夾角概呈50度角),該扣勾52D的內角部為90度角;而二該側擋部53D為半圓形片體,二該側擋部53D平行設置并位于該角端定位部51D與該扣勾52D之間;
[Ο?Ο?]該第一轉接單元50D與該接合單元30D的接合方式是以該第一轉接單元50D的角端定位部51D的內角部扣抵于該接合單元30D的前板33D的弧板331D上,接著再另該扣勾52D靠近該前板33D的弧角332D,透過施力使該扣勾52D以外角部貼抵于該弧角332D,通過該扣勾52D的弧形外角部與弧角332D的導引而能越過該弧角332D,最后使該扣勾52D以內角部扣抵于該前板33D具有該弧角332D的一端,且于此狀態下,該第一轉接單元50D的二該側擋部53D能貼抵于該接合單元30的前板33D于左右方向D2上的兩端側,據此形成上下方向Dl及左右方向D2的限制,成為穩定的定位狀態。
[010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手術器械轉接裝置主要是透過將該固定座20固定于該機械手臂M上并以消毒帷幕A包覆,并透過本實用新型的接合單元30配合第一轉接單元50就能穩定接合該轉接件40,而該轉接件40上則又能裝配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如此,包覆于該消毒帷幕A內的機械手臂M不須于每次使用前消毒,而只需保持位于消毒帷幕A外的構件的無菌狀態即可。
[0108]而在使用時,透過該轉接件40就能結合該手術器械抓持器70與該接合單元30,據此便于手術器械T的拆換,且本實用新型的接合單元30與該第一轉接單元50的結構簡單,而能便于制造、組裝,不僅能降低成本,更能降低組裝的難度,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主權項】
1.一種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固定座,固定在一機械手臂上;該固定座由一固定部銜接一接合單元構成,該固定座以該固定部固定在該機械手臂; 一轉接件,固定在一消毒帷幕上,且該轉接件由一基部的相對兩面上分別成形一第一轉接單元以及一第二轉接單元,該消毒帷幕包覆該第一轉接單元,該消毒帷幕面對該第一轉接單元的一側為內側,另一側為外側,該消毒帷幕的外側是經過消毒處理的狀態,該消毒帷幕能以內側套覆在該固定座與該機械手臂,并使該轉接件的該第一轉接單元可拆卸地接合于該接合單元,且該第一轉接單元與該接合單元接合產生兩個不同方向的位移自由度限制;以及 一手術器械抓持器,可沿單一方向位移經過該第二轉接單元,且該手術器械抓持器穿經該第二轉接單元并可拆卸地接合于該第二轉接單元,且該手術器械抓持器供抓持定位一手術器械。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轉接單元包含一插接部,該插接部包含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的一端固定于該基部,且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平行,而該手術器械抓持器包含一插接面上成形二彈扣腳部、一抓持單元所構成,該抓持單元供抓持定位該手術器械,該插接面成形為能插入該插接槽的結構型態,而二該彈扣腳部成形于該插接面的兩側,二該彈扣腳部包含一銜接段以及一彈扣段,該銜接段的一端銜接于該銜接面,該銜接段的另一端銜接該彈扣段,該銜接段與該彈扣段的銜接處產生一斷差部;二該彈扣段銜接該銜接段的一端的距離大于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之間的距離,而二該彈扣段另一端的距離小于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之間的距離,該手術器械抓持器的各彈扣段通過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并扣抵于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以接合于該第二轉接單元。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轉接單元的該插接部更包含一前壁,該前壁再開設一凹口,該前壁銜接于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的另一端之間,該第一側壁、該第二側壁、該前壁與該基部之間圍繞構成一插接槽,當該手術器械抓持器的彈扣段通過該插接槽后,該抓持單元靠抵于該凹口。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插接槽內更成形一限位體,該限位體為L形的柱體結構,且該限位體的一端固定銜接于該基部;而該插接面為一片體結構,當該手術器械抓持器的彈扣段通過該插接槽后,該插接面靠抵于該限位體。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合單元包含一反扣段,該反扣段的一端成形一弧角部,該反扣段的另一端兩側則分別成形一輔助定位體,該輔助定位體為沿一左右方向延伸成形的圓柱結構,垂直該左右方向定義為上下方向;而該第一轉接單元則包含成形于該基部的二弧勾以及一定位勾體,各該弧勾具有一圓弧形的勾扣內面,且二該弧勾于左右方向上具有間距,而該定位勾體是沿左右方向延伸長度,該定位勾體于左右方向上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勾部,該勾部具有一外勾部及一內勾部,該內勾部為度角的內角,而該外勾部為兩端間呈小于90度的外角,且該外勾部兩端之間為圓弧形;該第一轉接單元以該內勾部勾扣定位于該反扣段具有弧角部的該端。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合單元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一延伸部以及該反扣段,該連接頸部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與該延伸部的其中一面,該延伸部為片體結構,而該反扣段的一端銜接于該延伸部的另一面,該反扣段的另一端則成形該弧角部,該反扣段與該延伸部的銜接處的兩側更分別成形該輔助定位體。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合單元包含一背板以及二導引定位體,二該導引定位體對稱設置于該背板上,且各該導引定位體包含一導引面、一第一限止面以及一第二限止面,該導引面的一側垂直銜接于該背板,該第一限止面的一側垂直銜接于該導引面的另一側,且該第一限止面平行該背板,而該第二限止面銜接于該背板、該導引面以及該第一限止面之間,且該第二限止面位于該第一限止面的其中一端,而該第一限止面靠近另一端處則設置一開孔;該第一轉接單元包含一連接段、一延伸段以及二夾扣腳,該連接段以其中一面銜接于該基部上,該延伸段貼靠銜接于該連接段的另一面,且該延伸段的兩側的外輪廓與該連接段的兩側的外輪廓不重疊,且該延伸段成形為可容置入二該導引定位體之間的型態;二該夾扣腳沿一上下方向延伸成形長度并相對設置于該延伸段的兩側的外輪廓,且二該夾扣腳以其中一端銜接于該延伸段,二該夾扣腳的另一端為自由端,且二該夾扣腳的自由端分別成形一定位凸部,各該定位凸部成形于二該夾扣腳相對的另一側;且二該定位凸塊之間的最長間距大于二該導引定位體之間的最長間距;該第一轉接單元穿入二該導引定位體的二該導引面之間,使該延伸段靠抵于該第二限止面,且二該夾扣腳的各定位凸部對應容置于各開孔內。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合單元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該背板以及二該導引定位體,該連接頸部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與該背板的其中一面,該背板為片體結構;該連接段為方形片體結構,該延伸段是面積大于該連接段面積的方形片體。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合單元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一連接板以及一扣板,該連接頸部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與該連接板的其中一面,該連接板為片體結構,該扣板包含一底面、一第一擋垣以及一第二擋垣,該扣板的該底面的一面銜接于該連接板的另一面,該底面的一面于一上下方向之兩端分別銜接該第一擋垣與該第二擋垣,垂直該上下方向定義為一左右方向,該第一擋垣與該第二擋垣平行,且該第一擋垣與該第二擋垣的兩端成形為弧角;該第一轉接單元包含成形于該基部的二扣勾部及二擋墻,二該扣勾部由相對兩面的一外弧角及一內扣角所構成,該外弧角的兩端具有小于90度的夾角,而該外弧角的兩端之間為圓弧形,該內扣角呈度角;二該擋墻相平行并位于二該扣勾部之間,且二該擋墻沿左右方向延伸長度;該第一轉接單元的扣勾部的內扣角扣抵于該扣板,且該第一轉接單元的擋墻受限于第一擋垣與該第二擋垣之間。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術器械轉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該接合單元包含依序成形的一連接頸部、一延伸板以及一前板,該連接頸部的兩端分別銜接于該固定座與該延伸板的其中一面,該延伸板為片體結構,而該前板的一面銜接于該延伸板的另一面,該前板的一端凸出成形一弧板,另一端成形為弧角;該第一轉接單元包含一角端定位部、一扣勾以及二側擋部,該角端定位部具有一外角部及一內角部,該角端定位部的外角部的兩端夾角為度,而該角端定位部的外角部的兩端之間為弧形,而該角端定位部的內角部為90度角;該扣勾具有一外角部及一內角部,該扣勾的外角部的兩端夾角小于90度,該扣勾的內角部為度角;而二該側擋部平行設置并位于該角端定位部與該扣勾之間;該第一轉接單元的該扣勾以內角部扣抵于該前板具有該弧角的一端,且二該側擋部貼抵于該前板于左右方向上的兩端側。
【文檔編號】A61B34/30GK205514900SQ201620034439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14日
【發明人】王仁政, 柯丞唐, 朱筱鈞
【申請人】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