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椎間盤刨削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椎間盤刨削裝置,包括切割裝置,所述切割裝置包括安裝于支桿一端的電機和星形刀盤;該支桿安裝于抽吸管中,并通過多根支撐桿連接于抽吸管的內壁;所述抽吸管的內徑大于支桿的外經,其末端連接負壓裝置。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電力驅動的刀盤和負壓抽吸裝置,可以高效而徹底的將椎間盤之間的組織清除干凈,極大的提高了手術效率和成功率。而且,操作簡單,易于掌控,有效減小手術誤差,有利于提升手術品質。
【專利說明】
一種椎間盤刨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適用于椎間盤手術的刨削裝置,具體的說是一種椎間盤刨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椎間盤手術中,通常都是用簡單的手術器械,通過鑿、挖或刮的方式將椎間盤中的組織清除掉。不僅操作復雜,手術時間長,而且,由于此類手術大都是微創手術,術者無法直接觀察到手術部位,只能依靠經驗和感覺,容易出現誤傷,使手術效率受到影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當前椎間盤手術中遇到的困難,提供一種椎間盤刨削裝置,可以高效而徹底的將椎間盤之間的組織清除干凈,而且,操控簡單精準,減小手術誤差,提尚手術成功率。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椎間盤刨削裝置,包括切割裝置,所述切割裝置包括安裝于支桿一端的電機和星形刀盤;該支桿安裝于抽吸管中,并通過多根支撐桿連接于抽吸管的內壁;所述抽吸管的內徑大于支桿的外經,其末端連接負壓裝置。
[0006]進一步的,所述抽吸管由塑料制成,其前端為喇叭口形。
[0007]進一步的,所述切割裝置通過線路連接到設于抽吸管外壁上的控制盒。
[0008]進一步的,所述支桿由彈性金屬桿制成。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0]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通過電力驅動的刀盤和負壓抽吸裝置,可以高效而徹底的將椎間盤之間的組織清除干凈,極大的提高了手術效率和成功率。而且,操作簡單,易于掌控,有效減小手術誤差,有利于提升手術品質。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控制盒;2-抽吸管;3-刀盤;4-支桿;5-支撐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4]如圖1所示。
[0015]—種椎間盤刨削裝置,包括切割裝置。所述切割裝置包括電機和與其相連的星形刀盤3。該刀盤3上設有多把刀片,并在刀片的外端部設置刀刃,可在電機的驅動下高速旋轉,實現對椎間盤組織的刨削。所述切割裝置安裝于支桿4的一端,且使刀盤3所在平面與支桿4相平行。所述支桿4懸空安裝于抽吸管2中,并通過多根支撐桿5連接于抽吸管2的內壁,使該支桿4得到固定。該支撐桿5可分為若干組,每組3根,呈星狀連接在支桿4和抽吸管2之間。這樣,即可以牢固而穩定的將支桿4固定在抽吸管2中,又可在支桿4和抽吸管2之間形成充分的空間,使抽吸管2能夠順暢的將組織碎塊抽吸出去。所述抽吸管2的內徑大于支桿4的外徑,通常兩者之比為2:1,并將抽吸管2的末端連接負壓裝置,使其可以將刨削下來的椎間盤組織及時吸走。所述抽吸管2可以由塑料制成,使其具有一定的扭曲度,便于將刀盤3變換刨削位置。同時,該抽吸管2的前端為喇叭口形,可以增大抽吸范圍,便于其高效抽吸組織碎塊。所述支桿4由彈性金屬桿制成,能夠適當彎曲,使其可以隨抽吸管2—起形變,使刀盤3能夠靈活的變換位置。所述抽吸管2的外壁上設有一個控制盒I,并通過線路與切割裝置相連,可以控制電機的啟停和轉速,進而控制刀盤3的刨削狀態。所述線路可以沿支桿4布置。或者,也可將支桿設置為中空式,將線路從其中間穿過,使結構更加緊湊,并可避免受到抽吸管2中的組織碎塊的影響。所述控制盒I中設有接電結構,便于連接外部電源。或者也可在該控制盒I內設置電池,從而免去了外部接電帶來的限制,使手術操作更加靈活方便。
[0016]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從微創切口插入到椎間盤處,在X光機等探測設備的協助下,控制刀盤進行刨削,并將刨削下來的組織碎塊及時抽吸出來,使手術創面干凈而清晰,為下一個步驟的進行創造有利條件。
[0017]本實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
【主權項】
1.一種椎間盤刨削裝置,包括切割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切割裝置包括安裝于支桿一端的電機和星形刀盤;該支桿安裝于抽吸管中,并通過多根支撐桿連接于抽吸管的內壁;所述抽吸管的內徑大于支桿的外經,其末端連接負壓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椎間盤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抽吸管由塑料制成,其前端為喇叭口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椎間盤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切割裝置通過線路連接到設于抽吸管外壁上的控制盒。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椎間盤刨削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桿由彈性金屬桿制成。
【文檔編號】A61B17/56GK205514834SQ201620068713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5日
【發明人】余劍, 趙建寧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