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壓迫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血管壓迫裝置,包括松緊調節機構、相互對稱的左調節桿和右調節桿,左調節桿和右調節桿的尾部之間通過松緊調節機構連接成大致為U形的整體結構,左調節桿的端部設置有左血管壓迫頭,右調節桿的端部設置有右血管壓迫頭,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相互對稱且相對設置。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壓迫裝置,整體大致呈U形結構用于箍在腦后,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分別壓在左耳屏和右耳屏前的穴位上,能夠實現寬度、長度、上下等多方位的調節,給醫生檢查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設計簡單合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專利說明】
血管壓迫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血管壓迫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醫療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間接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體外診斷試劑及校準物、材料以及其他類似或者相關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計算機軟件。
[0003]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藥、機械、電子、塑料等多個行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而高新技術醫療設備的基本特征是數字化和計算機化,是多學科、跨領域的現代高技術的結晶,其產品技術含量高,利潤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國,國際大型公司相互競爭的制高點,介入門檻較高。即使是在行業整體毛利率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業也會不斷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出現,并從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企業。因此行業總體趨勢是高投入、高收益。
[0004]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和部分醫院設備的更新換代,最近幾年,我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的市場需求急劇增長,客觀上推動了我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行業的發展,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企業不斷地成長壯大,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力,國內自主生產的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市場占有率有所提尚。
[0005]耳屏是外耳門前面的突起,由軟骨和皮膚構成,能遮住外耳門。耳屏前一公分通常具有很多穴位,當醫生需要對此處的血管進行檢查時,如進行彩超檢查,需要對該處進行按壓,而該處的面積本來就小,如果通過人工手指按壓,則占用面積較大,而且不便后續的彩超檢查。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對耳屏前的部位按壓困難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血管壓迫裝置。
[0007]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血管壓迫裝置,包括松緊調節機構、相互對稱的左調節桿和右調節桿,左調節桿和右調節桿的尾部之間通過松緊調節機構連接成大致為U形的整體結構,左調節桿的端部設置有左血管壓迫頭,右調節桿的端部設置有右血管壓迫頭,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相互對稱且相對設置。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壓迫裝置用于箍在腦后,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分別壓在左耳屏和右耳屏前的穴位上,通過調節松緊調節機構可以調節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之間的距離(寬度距離),從而調整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對穴位壓迫的松緊度。
[0008]進一步地,根據該裝置的結構,松緊調節機構設計如下:包括調節機構外殼、固定在調節機構外殼內的上導軌和下導軌,上導軌和下導軌上下相對設置,上導軌上滑動安裝有上齒條,下導軌上滑動安裝有下齒條,上齒條與下齒條之間嚙合有傳動齒輪,所述的松緊調節機構還包括蝸輪蝸桿傳動裝置,所述的傳動齒輪套裝在蝸輪蝸桿傳動裝置的輸出軸上,所述左調節桿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下導軌的左端固定連接,右調節桿尾部向上彎折后與上導軌的右端固定連接。調節機構外殼的左右兩側開設有用于穿設左調節桿和右調節桿安裝孔,左右兩個安裝孔相互對稱。
[0009]為了便于手動調節松緊調節機構,作為優選,所述的蝸輪蝸桿傳動裝置包括調節螺桿、套裝在調節螺桿上的蝸桿、蝸輪軸以及套裝在蝸輪軸上的蝸輪,蝸輪與蝸桿相嚙合,調節螺桿的一端伸出至調節機構外殼外。
[0010]為了能夠調節左調節桿和右調節桿的長度,作為優選,所述的左調節桿分為左前調節桿和左后調節桿,所述的左后調節桿呈圓弧形(即X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弧形,向松緊調節機構彎曲),左后調節桿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下導軌的左端固定連接,左前調節桿的后端可伸縮調節的套裝在左后調節桿的前端,所述的左前調節桿的前端向左側彎折然后再向右彎折形成左迂回部,左迂回部的自由端與左血管壓迫頭連接,所述的右調節桿分為右前調節桿和右后調節桿,所述的右后調節桿呈圓弧形(即X平面上的正投影呈弧形,向松緊調節機構彎曲),右后調節桿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上導軌的右端固定連接,右前調節桿的后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右后調節桿的前端,所述的右前調節桿的前端向右側彎折然后再向左彎折形成右迂回部,右迂回部的自由端與右血管壓迫頭連接。
[0011]為了適應不同病人的頭部寬度,作為優選,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還包括左壓迫頭調節桿,左迂回部的自由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左壓迫頭調節桿的一端,左壓迫頭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轉動連接,左血管壓迫頭的自由端呈圓球狀,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還包括右壓迫頭調節桿,右迂回部的自由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右壓迫頭調節桿的一端,右壓迫頭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右血管壓迫頭轉動連接,右血管壓迫頭的自由端呈圓球狀。左壓迫頭調節桿和右壓迫頭調節桿的設計可以實現微調,使得醫生對血管的檢查更為方便。
[0012]為了對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轉動后進行固定,所述左壓迫頭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的轉動連接處設置有鎖緊螺母,右壓迫頭調節桿的另一端與右血管壓迫頭轉動連接處設置有鎖緊螺母。
[0013]當病人戴好血管壓迫裝置后,為了使得松緊調節機構位于腦后的下方,使得耳后對左調節桿和右調節桿有一定的支撐作用,所述左調節桿的中部向后低于左調節桿的前部,右調節桿的中部向后低于右調節桿的前部。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壓迫裝置,整體大致呈U形結構用于箍在腦后,左血管壓迫頭和右血管壓迫頭分別壓在左耳屏和右耳屏前的穴位上,能夠實現寬度、長度、上下等多方位的調節,給醫生檢查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設計簡單合理,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血管壓迫裝置最優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血管壓迫裝置最優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血管壓迫裝置最優實施例中除去調節機構外殼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圖2中A出的局部放大圖。
[0020]圖5是圖2中B出的局部放大圖。
[0021 ] 圖中:1、左調節桿,11、左前調節桿,12、左后調節桿,13、左迂回部,2、右調節桿,21、右前調節桿,22、右后調節桿,23、右迂回部,3、松緊調節機構,31、調節機構外殼,32、上導軌,33、下導軌,34、上齒條,35、下齒條,36、傳動齒輪,371、調節螺桿,372、蝸桿,373、蝸輪軸,374、蝸輪,4、左血管壓迫頭,5、右血管壓迫頭,6、左壓迫頭調節桿,7、右壓迫頭調節桿,8、鎖緊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0023]如圖1、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最優實施例,一種血管壓迫裝置,包括松緊調節機構
3、相互對稱的左調節桿I和右調節桿2,左調節桿I和右調節桿2的尾部之間通過松緊調節機構3連接成大致為U形(設定該視角為X平面視角,即連接成的整體在X平面上的正投影大致為U形,圖1可理解為在X平面視角)的整體結構,左調節桿I的端部設置有左血管壓迫頭4,右調節桿2的端部設置有右血管壓迫頭5,左血管壓迫頭4和右血管壓迫頭5相互對稱且相對設置。
[0024]如圖3所示,松緊調節機構3包括調節機構外殼31、固定在調節機構外殼31內的上導軌32和下導軌33,上導軌32和下導軌33上下相對設置,上導軌32上滑動安裝有上齒條34,下導軌33上滑動安裝有下齒條35,上齒條34與下齒條35之間嚙合有傳動齒輪36,松緊調節機構3還包括蝸輪蝸桿傳動裝置,傳動齒輪36套裝在蝸輪蝸桿傳動裝置的輸出軸上,左調節桿I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下導軌33的左端固定連接,右調節桿2尾部向上彎折后與上導軌32的右端固定連接。
[0025]蝸輪蝸桿傳動裝置包括調節螺桿371、套裝在調節螺桿371上的蝸桿372、蝸輪軸373以及套裝在蝸輪軸373上的蝸輪374,蝸輪374與蝸桿372相嚙合,調節螺桿371的一端伸出至調節機構外殼31外。
[0026]通過旋轉調節螺桿371伸出至調節機構外殼31外的那一端,帶動蝸桿372,蝸桿372帶動蝸輪374,蝸輪374帶動蝸輪軸373,蝸輪軸373帶動傳動齒輪36,傳動齒輪36帶動上齒條34與下齒條35相向或向背運動,實現頭部寬度方向上的松緊調節。
[0027]如圖2、4、5所示,左調節桿I分為左前調節桿11和左后調節桿12,左后調節桿12呈圓弧形,左后調節桿12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下導軌33的左端固定連接,左前調節桿11的后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左后調節桿12的前端,左前調節桿11的前端向左側彎折然后再向右彎折形成左迂回部13,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連接,右調節桿2分為右前調節桿21和右后調節桿22,右后調節桿22呈圓弧形,右后調節桿22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上導軌32的右端固定連接,右前調節桿21的后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右后調節桿22的前端,右前調節桿21的前端向右側彎折然后再向左彎折形成右迂回部23,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與右血管壓迫頭5連接。左前調節桿11和左后調節桿12之間套結的部位,以及右前調節桿21和右后調節桿22之間套結的部位,均設有調節螺釘,可以便于頭部前后長度方向上的調節。
[0028]血管壓迫裝置還包括左壓迫頭調節桿6,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一端,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轉動連接,左血管壓迫頭4的自由端呈圓球狀,血管壓迫裝置還包括右壓迫頭調節桿7,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一端,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另一端與右血管壓迫頭5轉動連接,右血管壓迫頭5的自由端呈圓球狀。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一端通過調節螺釘和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套接,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一端通過調節螺釘和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套接,可以實現右壓迫頭調節桿7和左壓迫頭調節桿6之間距離的微調,以及右壓迫頭調節桿7和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轉動(沿右壓迫頭調節桿7/左壓迫頭調節桿6d的軸線轉動),從而實現右血管壓迫頭5的自由端和左血管壓迫頭4的自由端的萬向調節。
[0029]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的轉動連接處設置有鎖緊螺母8,即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插接,且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的插接處均開設有螺紋孔,鎖緊螺母8安裝在螺紋孔內,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另一端與右血管壓迫頭5轉動連接處設置有鎖緊螺母8,即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另一端與右血管壓迫頭5插接,且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的插接處均開設有螺紋孔,鎖緊螺母8安裝在螺紋孔內。
[0030]左調節桿I的中部向后低于左調節桿I的前部,即從左后調節桿12某部位向后高度逐漸遞減,右調節桿2的中部向后低于右調節桿2的前部,即從右后調節桿22某部位向后高度逐漸遞減。
[0031]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血管壓迫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松緊調節機構(3)、相互對稱的左調節桿(I)和右調節桿(2),左調節桿(I)和右調節桿(2)的尾部之間通過松緊調節機構(3)連接成大致為U形的整體結構,左調節桿(I)的端部設置有左血管壓迫頭(4),右調節桿(2)的端部設置有右血管壓迫頭(5),左血管壓迫頭(4)和右血管壓迫頭(5)相互對稱且相對設置。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松緊調節機構(3)包括調節機構外殼(31)、固定在調節機構外殼(31)內的上導軌(32)和下導軌(33),上導軌(32)和下導軌(33)上下相對設置,上導軌(32)上滑動安裝有上齒條(34),下導軌(33)上滑動安裝有下齒條(35),上齒條(34)與下齒條(35)之間嚙合有傳動齒輪(36),所述的松緊調節機構(3)還包括蝸輪蝸桿傳動裝置,所述的傳動齒輪(36)套裝在蝸輪蝸桿傳動裝置的輸出軸上,所述左調節桿(I)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下導軌(33)的左端固定連接,右調節桿(2)尾部向上彎折后與上導軌(32)的右端固定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蝸輪蝸桿傳動裝置包括調節螺桿(371)、套裝在調節螺桿(371)上的蝸桿(372)、蝸輪軸(373)以及套裝在蝸輪軸(373)上的蝸輪(374),蝸輪(374)與蝸桿(372)相嚙合,調節螺桿(371)的一端伸出至調節機構外殼(31)外。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調節桿(I)分為左前調節桿(11)和左后調節桿(12),所述的左后調節桿(12)呈圓弧形,左后調節桿(12)的尾部向下彎折后與下導軌(33)的左端固定連接,左前調節桿(11)的后端可伸縮調節的套裝在左后調節桿(12)的前端,所述的左前調節桿(11)的前端向左側彎折然后再向右彎折形成左迂回部(13),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連接, 所述的右調節桿(2)分為右前調節桿(21)和右后調節桿(22),所述的右后調節桿(22)呈圓弧形,右后調節桿(22)的尾部向上彎折后與上導軌(32)的右端固定連接,右前調節桿(21)的后端可伸縮調節的套裝在右后調節桿(22)的前端,所述的右前調節桿(21)的前端向右側彎折然后再向左彎折形成右迂回部(23),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與右血管壓迫頭(5)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還包括左壓迫頭調節桿(6),左迂回部(13)的自由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一端,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轉動連接,左血管壓迫頭(4)的自由端呈圓球狀, 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還包括右壓迫頭調節桿(7),右迂回部(23)的自由端可伸縮調節地套裝在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一端,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另一端與右血管壓迫頭(5)轉動連接,右血管壓迫頭(5)的自由端呈圓球狀。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壓迫頭調節桿(6)的另一端與左血管壓迫頭(4)的轉動連接處設置有鎖緊螺母(8),右壓迫頭調節桿(7)的另一端與右血管壓迫頭(5)的轉動連接處設置有鎖緊螺母(8)。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壓迫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調節桿(I)的中部向后低于左調節桿(I)的前部,右調節桿(2)的中部向后低于右調節桿(2)的前部。
【文檔編號】A61B17/12GK205514743SQ201620056346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0日
【發明人】陳金鐘
【申請人】陳金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