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套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套,它由隔涼套袋、防水袋套組成,并在防水袋套的袋口左內邊設有密封條,右邊設有密封槽;采用隔涼套袋套裝在防水袋套外表面進行隔涼,采用棉質或麻質或綢質或尼龍或無紡布材料制成的袋子;并采用硅膠或塑料或橡膠不透水軟性材質制成的防水袋,防水套能較好的實現隔離冰袋遇熱表面形成的冷凝水,同時,避免打濕衣物;隔涼套能較好的隔開冰袋與人體的直接接觸,減少病人因突然接觸過低溫度物體而導致的冰涼不適。
【專利說明】
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套
技術領域 [0001 ] :
[0002]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套。
【背景技術】 [0003] :
[0004] 物理降溫是指在發熱時利用人體與外界溫度的溫差加快散熱的方法。在發熱患者 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常常會使用冰敷物理降溫,即通過放在體外大血管處的冰與流動的血 液進行熱交換傳導,達到退熱降溫的目的。
[0005] 冰袋在使用中,直接與皮膚接觸會讓患者產生非常不適的冷感,加之,冰袋在遇熱 時表面會自然產生冷凝水;所以,目前冰袋使用前一般先采用一次性無菌巾、毛巾或布料將 冰袋包裹,再與人體接觸,可吸收部分冷凝水,減少患者皮膚冰涼的不適應,避免打濕被服。 但是,以上包裹材料除了包裹時過于麻煩,厚度難以掌握,而且使用時防水隔濕效果差,導 致患者舒適度低,也不利于消毒管理。
【發明內容】
[0006] :
[0007]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套。
[0008] 本實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發明目的的: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 套,其特征是由隔涼套袋1、防水袋套2組成,并在防水袋套2的袋口 2-3左內邊設有密封條2-1,右邊設有密封槽2-2;所述隔涼套袋1套裝在防水袋套2外表面進行隔涼,所述隔涼套袋1 為采用棉質或麻質或綢質或尼龍或無紡布材料制成的袋子;所述防水袋套2為采用硅膠或 塑料或橡膠不透水軟性材質制成的防水袋;所述密封條2-1套裝在密封槽2-2的里面進行密 封防止透水。
[0009]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較好的實現了其發明目的,防水套能較好 的實現隔離冰袋遇熱表面形成的冷凝水,同時,避免打濕衣物;隔涼套能較好的隔開冰袋與 人體的直接接觸,減少病人因突然接觸過低溫度物體而導致的冰涼不適。
【附圖說明】 [0010] :
[0011]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2]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斷面結構剖面圖示意圖。
[0013]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剖開后的標記2-1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剖開后的標記2-2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5] 附圖標記說明見說明書最后一頁表格。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
【發明內容】
作進一步說明:
[0018] 實施例1:
[0019] 由
【發明內容】
可知,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套,其特征是由隔涼套袋1、防水袋套2 組成;并在防水袋套2的袋口 2-3左內邊設有密封條2-1,右邊設有密封槽2-2;所述隔涼套袋 1套裝在防水袋套2外表面進行隔涼,所述隔涼套袋1為采用棉質或麻質或綢質或尼龍材料 制成的袋子;所述防水袋套2為采用硅膠或塑料或橡膠不透水軟性材質制成的防水袋;所述 密封條2-1套裝在密封槽2-2的里面進行密封防止透水。
[0020]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隔涼套袋1是指:采用棉質或麻質或綢質或尼龍材料制成的袋 子,其作用是把冰袋與人體隔開,冰袋與人體不直徑接觸;其設計位置和形狀如附圖1、2中 所示。
[0021]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水袋套2是指:采用硅膠或塑料或橡膠不透水軟性材質制成 的防水袋,其作用是防止冰袋霧化的汽水與人體接觸;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2的所述。
[0022]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條2-1是指:起密封作用的圓形條,與密封槽2-2配套密封, 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所示,其斷面剖面圖如附圖2所示。
[0023]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密封槽2-2是指:起密封作用的圓孔槽,與密封條2-1配套密封, 其設計位置如附圖1所示,其斷面剖面圖如附圖2所示。
[0024]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袋口2-3是指:防水袋套2的袋口,斷面剖面結構如附圖2所示。
[0025]
【主權項】
1. 一種醫用冰敷袋防水隔涼套,其特征是它由隔涼套袋(1)、防水袋套(2)組成;并在防 水袋套(2)的袋口(2-3)左內邊設有密封條(2-1),右邊設有密封槽(2-2);所述隔涼套袋(1) 套裝在防水袋套(2)外表面進行隔涼;所述隔涼套袋(1)為采用棉質或麻質或綢質或尼龍或 無紡布材料制成的袋子;所述防水袋套(2)為采用硅膠或塑料或橡膠不透水軟性材質制成 的防水袋;所述密封條(2-1)套裝在密封槽(2-2)的里面進行密封防止透水。
【文檔編號】A61F7/10GK205459320SQ201620092239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1月30日
【發明人】朱柏寧, 楊彩霞
【申請人】朱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