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解決了現有的引流管在垂直皮膚的方向上固定效果差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機座、推板和驅動組件,所述機座包括框體以及由框體下部的外壁水平向外側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所述推板容置于框體中,推板的前側面與框體的前側內壁之間形成用于引流管穿過的通道,推板的后側面連接驅動組件,該驅動組件驅動推板移動控制推板和框體夾緊或松開引流管。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引流管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外科手術后,患者常需留置引流管引流體腔內積血、積液,如顱內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目前臨床使用的引流管多為醫用塑料或橡膠材質制成,其固定方式多利用絲線在管壁周圍捆綁結扎后縫合于皮膚表面。由于引流管材質不一,且在引流管皮膚垂直出口方向無固定裝置,易導致絲線固定失敗,患者的活動使得引流管向垂直于皮膚方向外移甚至脫出皮膚,更甚至向內進入顱腦等器官的深部。這些情況的發生不但可導致引流不暢、傷口出血、感染及傷延遲愈合,甚至需行再次穿刺或二次手術重新置管,更嚴重的還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目前的引流管固定方式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還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解決現有的引流管在垂直皮膚的方向上固定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機座、推板和驅動組件,所述機座包括框體以及由框體下部的外壁水平向外側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所述推板容置于框體中,推板的前側面與框體的前側內壁之間形成用于引流管穿過的通道,推板的后側面連接驅動組件,該驅動組件驅動推板移動控制推板和框體夾緊或松開引流管。
[0006]進一步的,所述框體的上端面上設有轉向器,所述轉向器包括兩個相互靠接的彈性體,每個彈性體的靠接面上均設有弧形凹槽,兩個弧形凹槽對接形成用于穿過引流管的水平向的通孔。
[0007]進一步的,所述彈性體注塑成型于框體的上端面。
[0008]進一步的,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前端與推板的后側面轉動連接的螺桿以及與螺桿的后端固定連接的旋轉手柄,所述框體的后側壁體上設有螺孔,所述螺桿與螺孔螺紋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螺桿的后端設有六角柱,所述旋轉手柄的前端面上設有六角孔,所述六角柱和六角孔配合相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框體的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均設有滑槽,所述推板的左側面和右側面上均設有凸塊,推板左側面上的凸塊與框體左側內壁上的滑槽滑動配合,推板右側面上的凸塊與框體右側內壁上的滑槽滑動配合。
[0011]進一步的,所述固定部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固定部分別設在框體的左側外壁和右側外壁上。
[0012]進一步的,所述推板的前側面與框體的前側內壁為弧形面。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4]1、推板的前側面與框體的前側內壁之間形成通道,引流管從通道中穿過,而推板驅動裝置組件,通過驅動組件驅動推板移動可以控制通道的大小,這樣不同尺寸的引流管均能被夾持固定在通道中,從而使引流管在垂直皮膚的方向上獲得很好的固定效果,使引流管不容易在垂直皮膚的方向上發生位移,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安全性,另外,通過驅動組件驅動推板松開引流管,可實現定期對引流管引出部分以及患者皮膚的引流口進行消毒,降低患者的感染幾率,操作十分方便;
[0015]2、機座的框體可以對引流管的周向進行保護,尤其是能夠將開設在患者皮膚上的引流口圍合起來,防止因意外觸碰到引流口或者碰撞到引流口位置的引流管導致的損傷和引發的危險;
[0016]3、通過機座的固定部上設置至少兩個固定孔,能夠用于縫合線穿入或打釘,從而將固定部固定在患者皮膚上,以實現整個引流管固定裝置牢固的固定在患者皮膚上。
【附圖說明】
[0017]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描述: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0020]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推板和螺桿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1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旋轉手柄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23]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便于理解,對方位名詞進行說明,前是指夾緊引流管操作時推板2的運動方向,相應的后是指與前相反的方向,左右方向則是以前后方向為參照產生的,上是指垂直于皮膚向外的方向,相應的下是指與上相反的方向,水平是指與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
[0024]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包括機座1、推板2和驅動組件3,機座I包括框體11以及由框體11下部的外壁水平向外側延伸形成的固定部12,框體11為多塊外壁圍合成的封閉結構,框體11和固定部12可以采用鈑金制成,但由于塑料材質具有更輕的重量,能夠減輕引流管固定裝置置于患者皮膚上的負擔以及減輕對患者皮膚的拉扯,因此,框體11和固定部12優選采用一體注塑成型,固定部12上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121,固定部12以及框體11的下端面置于患者引流口位置的皮膚上,再利用縫合法或打釘法在固定孔121中穿入縫合線或釘子就可以將整個機座I牢固的固定在患者皮膚之上,推板2容置于框體11所圍合的空間中,推板2的前側面與框體11的前側內壁之間形成用于引流管穿過的通道11a,引流管從患者皮膚的引流口引出后穿過通道11a,這樣框體11對引流管的四周起到了保護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因意外觸碰到引流口或者碰撞到引流口位置的引流管導致的損傷和引發的危險,推板2的后側面連接驅動組件3,該驅動組件3驅動推板2移動控制推板2和框體11夾緊或松開引流管,通過驅動組件3驅動推板2移動可以控制通道Ila的大小,這樣不同尺寸的引流管均能被夾持固定在通道Ila中,從而使引流管在垂直皮膚的方向上獲得很好的固定效果,使引流管不容易在垂直皮膚的方向上發生位移,提高了引流管的使用安全性。
[0025]由于引流管穿過通道Ila后通常會彎折引出并連接至引流袋上,引流管的彎折處容易晃動,這樣會影響引流管的固定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框體11的上端面上設有轉向器4,轉向器4包括兩個相互靠接的彈性體41,每個彈性體41的靠接面上均設有弧形凹槽411,兩個弧形凹槽411對接形成用于穿過引流管的水平向的通孔42,這樣引流管由垂直于皮膚的方向穿過通道Ila引出后,將兩個互相靠接的彈性體41掰開,將引流管置于兩個弧形凹槽411之間,通孔42的尺寸小于引流管的外徑,由于彈性體41具有彈性,兩個弧形凹槽411即可將引流管夾持住,從而實現引流管彎折后在水平方向上也被固定,進一步提升了引流管的固定效果。
[0026]彈性體41為彈性塑料,其注塑成型于框體11的上端面,通過注塑的結合力與框體11的上端面相連,為了進一步強化彈性體41固定在框體11的上端面的強度,彈性體41通過螺釘與框體11的上端面螺紋連接。
[0027]驅動組件3包括前端與推板2的后側面轉動連接的螺桿31以及與螺桿31的后端固定連接的旋轉手柄32,優選再推板2的后側面上設置軸承,螺桿31的前端與軸承配合連接,框體11的后側壁體上設有螺孔111,螺桿31與螺孔112螺紋連接,由于螺桿31與螺孔112螺紋連接,通過轉動旋轉手柄32,就可以控制螺桿31向前或向后移動,從而帶動推板2向前或向后移動,控制推板2和框體11夾緊或松開引流管,螺桿31旋轉產生的軸向力較大,可以牢固的固定住引流管,并且在引流管被推板2和框體11夾緊后能夠自動鎖止,如此簡化了推板2和框體11進行夾緊和松開引流管的切換操作,便于定期對引流管引出部分以及患者皮膚的引流口進行消毒,降低患者的感染幾率。
[0028]由于推板2和螺桿31為轉動連接,在螺桿31旋轉時,推板2也會被螺桿31帶動產生有一定程度上的旋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推板2設置成矩形結構,框體11的左右兩側內壁的寬度略大于推板2,這樣使框體11的左右兩側內壁對推板2的左右兩側邊產生約束,能夠防止推板2轉動,但是,為了使推板2移動更加穩定,在框體11的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均設有滑槽112,推板2的左側面和右側面上均設有凸塊21,推板2左側面上的凸塊21與框體11左側內壁上的滑槽112滑動配合,推板2右側面上的凸塊21與框體11右側內壁上的滑槽112滑動配合,這樣通過對推板2兩側以凸塊21與滑槽112滑動配合的方式,能夠完全防止推板2轉動,其效果更好,而且能夠使推板2移動更加穩定。
[0029]固定部12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固定部12分別設在框體11的左側外壁和右側外壁上,兩個固定部12能夠使機座I更加穩定的固定在患者皮膚上,而且將兩個固定部12設在框體11的左側外壁和右側外壁上,螺桿31不會對固定孔121利用縫合法或打釘法固定于患者皮膚的操作產生干涉。
[0030]由于引流管被夾持于推板2的前側面與框體11的前側內壁之間,推板2的前側面與框體11的前側內壁與引流管外壁的接觸面積越大,引流管的固定效果會更好,因此,推板2的前側面與框體11的前側內壁為弧形面,弧形面使推板2的前側面與框體11的前側內壁能夠更好的貼合引流管外壁,大大增加了接觸面積,提高了引流管在夾持狀態下與推板2的前側面以及框體11的前側內壁的摩擦力,并且,夾持引流管達到最低固定強度時,利用弧形面夾持引流管的固定方式相對于利用兩個平面夾持引流管的固定方式,可以使引流管產生的擠壓變形更小,因此對弓I流管的導液量影響很小。
[0031]如圖2至4所示,螺桿31的后端設有六角柱31a,旋轉手柄32包括桿體321和設在桿體321后端并垂直于桿體321設置的手柄322,旋轉手柄32的前端面上設有六角孔32a,旋轉手柄32的前端面即桿體321的前端面,六角柱31a和六角孔32a配合相接,這樣螺桿31和旋轉手柄32為可拆卸連接,在完成引流管固定操作后,旋轉手柄32可以從螺桿31上拆卸下來,一方面,減輕了引流管固定裝置置于患者皮膚上產生的重量,另一方面,避免了伸出來的旋轉手柄32容易被碰撞導致機座I移動拉扯甚至拉傷患者皮膚。
[0032]以上就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做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推板和驅動組件,所述機座包括框體以及由框體下部的外壁水平向外側延伸形成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設有至少兩個固定孔,所述推板容置于框體中,推板的前側面與框體的前側內壁之間形成用于引流管穿過的通道,推板的后側面連接驅動組件,該驅動組件驅動推板移動控制推板和框體夾緊或松開引流管。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的上端面上設有轉向器,所述轉向器包括兩個相互靠接的彈性體,每個彈性體的靠接面上均設有弧形凹槽,兩個弧形凹槽對接形成用于穿過引流管的水平向的通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體注塑成型于框體的上端面。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組件包括前端與推板的后側面轉動連接的螺桿以及與螺桿的后端固定連接的旋轉手柄,所述框體的后側壁體上設有螺孔,所述螺桿與螺孔螺紋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的后端設有六角柱,所述旋轉手柄的前端面上設有六角孔,所述六角柱和六角孔配合相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的左側內壁和右側內壁上均設有滑槽,所述推板的左側面和右側面上均設有凸塊,推板左側面上的凸塊與框體左側內壁上的滑槽滑動配合,推板右側面上的凸塊與框體右側內壁上的滑槽滑動配合。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固定部分別設在框體的左側外壁和右側外壁上。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的引流管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板的前側面與框體的前側內壁為弧形面。
【文檔編號】A61M25/02GK205434653SQ201620138750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4日
【發明人】何超
【申請人】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