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包括用于在內鏡手術中切除病變組織的內鏡切割系統、用于在內鏡下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切割部位便于內鏡手術刀準確切割的內鏡牽拉系統、用于將內鏡切割系統和內鏡牽拉系統傳送到內鏡操作部位的操作套筒。內鏡切割系統包括設置在頭端用于切割病變組織的切割刀頭、用于將尾部操作傳送刀頭部切割刀頭的傳送桿及設置在尾端便于手術醫師操作的操作柄。內鏡牽拉系統包括設置在頭端用于和病變組織臨時固定的固定頭、和固定頭連接的頭端J形塑形的截面為非圓形用于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內鏡手術切割部位的牽拉桿、設置在牽拉桿尾端便于手術醫師對牽拉程度定位的牽拉手柄。該實用新型通過牽拉桿頭端的J形塑形將病變組織牽拉開從而暴露手術野,再通過牽拉手柄對牽拉程度進一步調節,使手術醫師能清楚觀察到手術切割部位,從而利于手術醫師使用內鏡切割系統對病變組織精確切除。
【專利說明】
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鏡手術刀,尤其是一種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屬于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內鏡手術能在人體腔道內病變組織較小的時候進行切除,具有早期微創的優點,對患者腔道內病變組織的治療具有不可替代的優越性,是人體腔道內異物清除及病變組織切除的發展方向。
[0003]目前內鏡手術刀,尤其是長腔道深部(如泌尿道、消化道、氣道)的內鏡手術刀的操作難度極大,因為在切割面積稍大的病變組織時,病變組織的邊緣平鋪部分經常會遮蓋內鏡手術刀的操作部位,使內鏡操作的電子屏幕的視野無法順暢的觀察到手術切割部位。需要采用各種辦法拋開已經游離的病變組織的邊緣平鋪部分暴露出更深部位的手術部位。
[0004]目前常采用的幾種方法均較為繁瑣且效果較差,臨床急需一種效果可靠,實施方便的暴露內鏡攝像頭手術野的可靠方法。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在人體長腔道深部的內鏡手術中應用能方便可靠的牽拉起已切割游離的病變組織平鋪部分的邊緣,將內鏡手術操作部位充分暴露在內窺鏡視野中,便于手術醫師順利手術,提高手術效率及安全性。
[0006]—種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包括用于在內鏡手術中切除病變組織的內鏡切割系統、用于在內鏡下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切割部位將切割部位暴露在內窺鏡攝像頭下顯示于顯示屏以便于手術醫師使用內鏡切割系統準確切割的內鏡牽拉系統、和用于將內鏡切割系統和內鏡牽拉系統傳送到內鏡下手術部位的操作套筒。
[0007]內鏡牽拉系統包括設置在頭端用于和病變組織臨時固定的固定頭、和固定頭連接的頭端J形塑形的用于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內鏡手術操作部位的彈性牽拉桿、和設置在牽拉桿尾端便于手術醫師對內鏡牽拉系統進行操作的牽拉手柄。所述操作套筒內設置切割操作腔活動埋設內鏡切割系統,所述操作套筒內設置牽拉操作腔活動埋設內鏡牽拉系統。所述內鏡切割系統的操作桿和牽拉桿的長度均大于操作套筒的長度。所述內鏡切割系統能在切割操作腔內沿切割操作腔長軸滑動將內鏡切割系統的切割頭暴露在切割操作腔的頭端外部,所述牽拉桿能在牽拉操作腔內沿牽拉操作腔長軸滑動將固定頭及J形塑形的牽拉桿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的頭端外部。所述J形塑形的牽拉桿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的頭端外部時牽拉桿J形塑性的頭端向遠離切割操作腔方向偏移。所述牽拉桿至少有一段截面設置為非圓形截面,與非圓形截面牽拉桿對應部位的牽拉操作腔截面也設置為匹配的非圓形截面,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的長度大于非圓形截面牽拉桿的長度。
[0008]牽拉操作腔出口部位設置牽拉固定裝置,用于將牽拉桿和操作套筒臨時固定。
[0009]固定頭包括設置有微小倒刺的微小尖頭。
[0010]固定頭包括喇叭狀吸頭,與此對應的所述牽拉桿設置為彈性吸管,并在牽拉桿暴露在牽拉操作腔的尾端設置負壓接口。
[0011 ]內鏡切割系統包括T形刀、丟刀、電刀。
[0012 ]牽拉操作腔內壁或牽拉桿外壁涂設親水涂層。
[0013 ]切割操作腔內壁或內鏡切割系統的操作桿外壁涂設親水涂層。
[0014]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和非圓形截面牽拉桿截面包括類橢圓形、類矩形,類五邊形。
[0015]非圓形截面牽拉桿設置在J形塑形的牽拉桿頭端及臨近J形塑形的牽拉桿頭端的部位。
[0016]牽拉固定裝置包括設置在牽拉操作腔出口部位和牽拉操作腔連通的軟質卡筒及套置在軟質卡筒外壁的非閉合環形卡圈。所述牽拉桿活動套置在軟質卡筒腔內。所述環形卡圈對應的非閉合端相對面分別設置匹配的卡齒,所述環形卡圈對應的非閉合端能通過卡齒將套置在臨時固定軟質卡筒內的牽拉桿臨時固定。
[001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操作套筒置入內鏡操作腔道內并暴露出頭端將所述內鏡切割系統和內鏡牽拉系統的頭端送達內鏡手術部位,通過內鏡牽拉系統的頭端固定頭和已切割游離的病變組織的邊緣平鋪部分臨時固定,再將牽拉桿的頭端J形塑形部位適度推出操作套筒,在J形塑形的牽拉下已切割游離的病變組織的邊緣將會被拋起,從而將需要進一步切割的內鏡手術部位暴露在內窺鏡攝像頭下,使電子屏幕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進入使用內鏡切割系統的切割頭進行進一步切割,直至完整的病變部位被切除。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頭端放大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固定頭設置為帶微小倒刺的微小尖頭的示意圖;
[0021 ]圖4為本實用新型頭端J形塑形彈性牽拉桿的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非圓形截面設置為橢圓形的示意圖;
[0023]圖6為本實用新型非圓形截面設置為類矩形的示意圖;
[0024]圖7為本實用新型非圓形截面設置為類五邊形的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實用新型固定頭設置為喇叭狀吸頭的示意圖;
[0026]圖9為本實用新型固定頭設置為喇叭狀吸頭,牽拉桿設置為彈性吸管的示意圖;
[0027]圖10為本實用新型牽拉固定裝置的側視截面圖;
[0028]圖11為本實用新型牽拉固定裝置圖10實施例A切面的截面圖。
[0029]標記說明:1_內鏡切割系統、11_切割頭、12-切割桿、13-切割手柄、2-內鏡牽拉系統、21-固定頭、22-牽拉桿、23-牽拉手柄、24-牽拉固定裝置、25-軟質卡詢、26-非閉合環形卡圈、27-卡齒、28-卡齒手柄、3-操作套筒、31-切割操作腔、32-牽拉操作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31]如圖1所示,所述一種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包括用于在內鏡手術中切除病變組織的內鏡切割系統1、用于在內鏡下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切割部位將切割部位暴露在內窺鏡攝像頭下顯示于顯示屏以便于手術醫師使用內鏡切割系統I準確切割的內鏡牽拉系統2、和用于將內鏡切割系統I和內鏡牽拉系統2傳送到內鏡下手術部位的操作套筒3。
[0032]具體實施時,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主要用于消化道內鏡手術,如胃鏡和腸鏡手術。需經過胃鏡或腸鏡的操作腔道置入,目前臨床使用的胃鏡和腸鏡的操作腔內徑多為2.8mm,故所述操作套筒3的外徑應小于2.8mm,便于置入內鏡操作腔道內。所述操作套筒3內設置兩個相互獨立的貫通操作套筒3長軸的內腔,分別設置內鏡切割系統I和內鏡牽拉系統2,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和內鏡牽拉系統2能夠在內鏡腔道內獨立工作。使用時,內鏡牽拉系統2能根據具體實際情況做出調整,以適應內鏡切割系統I的工作需求,能將內鏡切割系統I操作部位充分暴露在內鏡攝像頭下,為手術醫師提供有效的屏幕顯示效果。
[0033]內鏡切割系統I和內鏡牽拉系統2均活動設置在操作套筒3內的孔道中,通過操作套筒3尾端分別設置的操作手柄進行前進后退或旋轉等相應操作。因操作手柄與操操作系統的連接結構關系在內鏡手術中較為常見,此處不再做詳細描述。
[0034]如圖2及圖8所示,所述內鏡牽拉系統2包括設置在頭端用于和病變組織臨時固定的固定頭21、和固定頭21連接的頭端J形塑形的用于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內鏡手術操作部位的彈性牽拉桿22、和設置在牽拉桿22尾端便于手術醫師對內鏡牽拉系統2進行操作的牽拉手柄23。所述操作套筒3內設置切割操作腔31活動埋設內鏡切割系統1,所述操作套筒3內設置牽拉操作腔32活動埋設內鏡牽拉系統2。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的操作桿和牽拉桿22的長度均大于操作套筒3的長度。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能在切割操作腔31內沿切割操作腔31長軸滑動將內鏡切割系統I的切割頭暴露在切割操作腔31的頭端外部,所述牽拉桿22能在牽拉操作腔32內沿牽拉操作腔32長軸滑動將固定頭21及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頭端外部。所述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頭端外部時牽拉桿22J形塑性的頭端向遠離切割操作腔31方向偏移。所述牽拉桿22至少有一段截面設置為非圓形截面,與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對應部位的牽拉操作腔32截面也設置為匹配的非圓形截面,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32的長度大于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的長度。
[0035]具體實施時,所述固定頭21用于和游離的病變組織邊緣固定,為后續牽拉桿提供受力點,使病變組織在牽拉桿的作用力下能外翻,從而將需要操作的組織部位暴露在胃腸鏡等內鏡攝像頭視野之下,同時還必須處于內鏡切割系統I的可操作范圍之內,使內鏡手術醫師能在攝像頭成像的監控下進一步完成對病變組織的深部切割游離的操作。
[0036]具體實施時所述固定頭21和彈性牽拉桿22優選一體設置,并在出操作套筒3尾端的牽拉操作腔32部位的彈性牽拉桿22設置牽拉手柄23。為了達到彈性牽拉桿22對病變組織的外翻功能,所述彈性牽拉桿22的頭端設置為J形塑形結構,J形塑性的彈性牽拉桿22頭部在牽拉手柄23的操控下出操作套筒3頭端的牽拉操作腔32后向遠離內鏡切割系統I的方向偏移。
[0037]具體切割及牽拉操作為:
[0038]1、操作內鏡使內鏡的頭端位于預先處理好準備切除的病變組織前方,病變組織通過內鏡顯像系統顯像在操作屏幕上。
[0039]2、將本實用新型置入通過內鏡操作孔置入并使操作套筒3頭端暴露出內鏡操作孔的頭部開口。推動切割手柄13,通過切割桿12將切割頭11暴露出操作套筒3頭端的切割操作腔31,對病變組織靠近內鏡攝像頭一側進行切割游離。
[0040]3、當切割游離的組織對需要操作部位有遮蓋效果影響進一步切割游離操作時,先后退切割手柄13使切割頭11收回在切割操作腔31內;再向操作套筒3頭端推動牽拉手柄23使固定頭21暴露出操作套筒3頭端的牽拉操作腔32,將固定頭21對準需要固定的已切割游離完成的病變組織進行固定。當所述固定頭21和游離的病變組織邊緣固定穩妥后,繼續推進牽拉手柄23使適當長度的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頭端外部,在J形塑形端遠離內鏡切割系統I的方向偏移作用力下,游離的病變組織被拋翻暴露出需要進一步切割游離操作部位,需要進一步切割游離操作部位再次清楚的顯像在操作屏幕上。
[0041]4、再次推動切割手柄13,通過切割桿12將切割頭11暴露出操作套筒3頭端的切割操作腔31,對暴露顯像的需要進一步切割游離操作部位進行切割游離操作。當游離組織較多可能對后續切割游離的部位有遮蓋影響時,可適度推進牽拉手柄23增加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的長度,使二次切割游離增加的組織也被拋翻,進一步暴露出后續需要切割游離組織部位。
[0042]5、當所有病變組織被切割游離后,對牽拉手柄23進行后退操作,使彈性牽拉桿22頭端的固定頭21與病變組織脫離,即可將本實用新型退出胃腸鏡等內鏡的操作孔,置入止血器具對創面進行止血等后續操作。
[0043]當然,上述操作流程可根據具體情況改為:
[0044]1、操作內鏡使內鏡的頭端位于預先處理好準備切除的病變組織前方,病變組織通過內鏡顯像系統顯像在操作屏幕上。
[0045]3、向操作套筒3頭端推動牽拉手柄23使固定頭21暴露出操作套筒3頭端的牽拉操作腔32,將固定頭21對準需要固定的病變組織臨近內鏡攝像頭一側的邊緣進行固定。當所述固定頭21固定穩妥后,繼續推進牽拉手柄23使適當長度的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頭端外部,在J形塑形端遠離內鏡切割系統I的方向偏移作用力下,病變組織被牽拉有遠離切割部位的傾向。
[0046]4、推動切割手柄13,通過切割桿12將切割頭11暴露出操作套筒3頭端的切割操作腔31,對病變組織臨近內鏡攝像頭一側的邊緣進行切割游離操作。在J形塑形端遠離內鏡切割系統I的方向偏移作用力下,游離的病變組織被拋翻暴露出需要進一步切割游離操作部位,需要進一步切割游離操作部位再次清楚的顯像在操作屏幕上,有利于手術醫師連續切割游離病變組織。
[0047]5、當游離組織較多可能對后續切割游離的部位有遮蓋影響時,可適度推進牽拉手柄23增加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的長度,使已經完成切割游離的組織再次被拋翻,進一步暴露出后續需要切割游離組織部位。
[0048]6、當所有病變組織被切割游離后,對牽拉手柄23進行后退操作,使彈性牽拉桿22頭端的固定頭21與病變組織脫離,即可將本實用新型退出胃腸鏡等內鏡的操作孔,置入止血器具對創面進行止血等后續操作。
[0049]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包括T形刀、丟刀、電刀,對應的所述切割頭11包括T形刀刀頭、丟刀刀頭、電刀刀頭,在內鏡切割系統I的尾端可以設置用以連接能量源的接口或接頭。
[0050]為了在使用內鏡切割系統I對病變組織切割時增強內鏡牽拉系統2對病變組織的牽拉效果,如圖5、圖6及圖7所示,所述牽拉桿22至少有一段截面設置為非圓形截面,與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對應部位的牽拉操作腔32截面也設置為匹配的非圓形截面。這樣在切割時由于非圓形截面的牽拉桿22嵌置在匹配的非圓形截面的牽拉操作腔32內,在內鏡牽拉系統2牽拉病變組織同時使用內鏡切割系統I對病變組織進行切割游離時可以避免牽拉桿22在牽拉操作腔32腔內旋轉翻滾,從而影響內鏡牽拉系統2對病變組織的牽拉效果。
[0051]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32和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截面包括類橢圓形、類矩形,類五邊形,但不僅限于以上外形,其穩定牽拉效果的原理及效果基本相同。
[0052]當所述牽拉桿22及對應部位的牽拉操作腔32僅僅為一小段截面設置為非圓形截面時,非圓形截面的位置優選設置在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部或臨近頭部的部位。在使用內鏡牽拉系統2對病變組織牽拉時,正真起到牽拉效果的是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部或臨近頭部的部位,此處的穩定性尤關重要。同時,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32的長度需大于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的長度,這樣當整個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部或臨近頭部的部位全部用于牽拉病變組織時,后續部位牽拉桿22的非圓形截面仍保留在匹配的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32內,對牽拉效果起到穩定效果。
[0053]為了減小所述內鏡牽拉系統2使用時的摩擦力,在所述牽拉操作腔32內壁或牽拉桿22外壁涂設親水涂層,使用前對所述牽拉操作腔32做濕化處理,濕化的親水涂層能最大限度減小所述牽拉操作腔32內壁和牽拉桿22外壁之間的摩擦系數,從而減小摩擦力。
[0054]同理,為了減小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使用時的摩擦力,在所述切割操作腔31內壁或內鏡切割系統I的操作桿外壁涂設親水涂層,使用前對所述切割操作腔31做濕化處理,濕化的親水涂層能最大限度減小所述切割操作腔31內壁和內鏡切割系統I的操作桿外壁之間的摩擦系數,從而減小摩擦力。
[0055]如圖2、圖3及圖4所不,所述固定頭21包括設置有微小倒刺的微小尖頭。在這種實施方式中,在所述彈性牽拉桿22的J形塑形的頭端設置成類似尖銳的針頭狀結構,在尖頭后緣設置若干微小倒刺。當需要使用該結構進行牽拉時,先將所述彈性牽拉桿22的尖頭結構連同微小倒刺一同推移出牽拉操作腔32,然后將該尖頭結構連同微小倒刺一同刺入需要固定的病變組織內,此時,病變組織被固定。需要牽拉時僅需繼續將J形塑形的彈性牽拉桿22的J形頭端推移出牽拉操作腔32,在J形塑形的彈性牽拉桿22的彈性作用力下,病變組織即可被牽拉懸吊,從而暴露出需要繼續切割游離的病變組織部位。
[0056]為了避免該微小尖頭在刺入病變組織時刺穿胃腸壁,微小尖頭的長度應設置為小于胃腸壁的厚度,同時可以在微小尖頭的后端加設阻擋橫桿,從而最大限度避免該微小尖頭刺入胃腸壁過深造成穿孔并發癥。當病變組織切割游離完成,需要將微小尖頭與病變組織分離時,僅需強力回縮牽拉操作腔32內的彈性牽拉桿22即可。此時,微小倒刺對病變組織的損害對患者及手術醫師的操作均為妨礙。
[0057 ] 如圖8及圖9所示,所述固定頭21包括喇機狀吸頭,與此對應的所述牽拉桿22設置為彈性吸管,并在牽拉桿22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尾端設置負壓接口。這種實施方式中,當需要使用該結構進行牽拉時,先將所述彈性吸管結構的彈性牽拉桿22的喇叭狀吸頭推移出牽拉操作腔32,然后將該喇叭狀吸頭緊貼在需要固定的病變組織表面,再將彈性吸管結構的彈性牽拉桿22尾端連接負壓,在負壓的作用下牽拉桿22的喇叭狀吸頭緊緊的吸附在病變組織表面。需要牽拉時僅需繼續將J形塑形的彈性牽拉桿22的J形頭端推移出牽拉操作腔32,在J形塑形的彈性牽拉桿22的彈性作用力下,病變組織即可被牽拉懸吊,從而暴露出需要繼續切割游離的病變組織部位。這種實施方式的優點是對組織無損傷,但其缺點也十分明顯,當彈性吸管結構的彈性牽拉桿22阻塞時,在彈性吸管結構的彈性牽拉桿22尾端連接的負壓壓力無法傳達到喇叭狀吸頭,固定失敗導致無法保證牽拉懸吊效果。
[0058]如圖10所示,所述牽拉操作腔32出口部位設置牽拉固定裝置24,用于將牽拉桿22和操作套筒3臨時固定。所述牽拉固定裝置24用于將臨時將牽拉桿22臨時固定在操作套筒3的出口部位,使內鏡牽拉系統2在對已切割游離的病變組織牽拉懸吊時更加可靠,不會發生較大的偏移,便于操作者安心使用內鏡切割系統I繼續進行對病變組織更深部位的切割游離操作。當牽拉懸吊效果不滿意時,只需松開牽拉固定裝置24,再次調整牽拉桿22增加暴露出牽拉操作腔32的J形塑形的長度,即可增加懸吊高度,增強懸吊效果。然后再次使用牽拉固定裝置24將牽拉桿22臨時固定在操作套筒3的出口部位,再次使用內鏡切割系統I繼續進行對病變組織更深部位的切割游離操作。
[0059]牽拉固定裝置24有多種實施方式,如圖10及圖1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采用一種較為簡單的實施方式。即:所述牽拉固定裝置24包括設置在牽拉操作腔32出口部位和牽拉操作腔32連通的軟質卡筒25及套置在軟質卡筒25外壁的非閉合環形卡圈26。所述牽拉桿22活動套置在軟質卡筒25腔內。所述環形卡圈26對應的非閉合端相對面分別設置匹配的卡齒27,所述環形卡圈26對應的非閉合端能通過卡齒27將套置在臨時固定軟質卡筒25內的牽拉桿22臨時固定。
[0060]軟質卡筒25連接在牽拉操作腔32出口部位,所述軟質卡筒25筒腔與牽拉操作腔32的內腔固定連通,而牽拉桿22活動套置在軟質卡筒25筒腔與牽拉操作腔32的內腔中。所述軟質卡筒25環繞筒壁中部設置凹陷,兩端設置環形凸塊,所述非閉合環形卡圈26套設在軟質卡筒25中部的環形凹陷中,非閉合環形卡圈26整體形成截面大于一個整圓的包繞結構,在非閉合環形卡圈26的非閉合端相對面分別設置匹配的卡齒27。當需要對牽拉桿22臨時固定時,操作非閉合環形卡圈26使其非閉合端相對面設置的匹配卡齒27相對滑動,使非閉合環形卡圈26的環形圈收緊,通過非閉合端內外層表面設置匹配的卡齒27使環形圈收緊效果不能后退,進而加強對設置在非閉合環形卡圈26類環形圈內軟質卡筒25外表面壓迫,通過軟質卡筒25的變形最后使軟質卡筒25內表面對牽拉桿22的壓迫增強,達到將牽拉桿22臨時固定在操作套筒3的出口部位的目的。
[0061]需要松脫牽拉桿22時,僅需將非閉合環形卡圈26非閉合端外層的卡齒27沿牽拉桿22的長軸方向平行推移,使非閉合端外層的卡齒27與非閉合端內層的卡齒27卡齒的固定關系脫離。在非閉合環形卡圈26自身的彈性作用下,非閉合環形卡圈26的類環形圈變大,對設置在非閉合環形卡圈26的類環形圈內的軟質卡筒25壓力減小,即可達到松脫牽拉操作腔32內腔中牽拉桿22的目的。
[0062]總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在胃腸等內鏡手術切割游離較大的病變組織時,能通過設置在操作套筒3內的內鏡牽拉系統2對病變組織進行懸吊牽拉,充分暴露出內鏡手術需要操作的部位,提高手術效率,增加手術安全性。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值得在臨床推廣。
【主權項】
1.一種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包括用于在內鏡手術中切除病變組織的內鏡切割系統(I)、用于在內鏡下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切割部位將切割部位暴露在內窺鏡攝像頭下顯示于顯示屏以便于手術醫師使用內鏡切割系統(I)準確切割的內鏡牽拉系統(2)、和用于將內鏡切割系統(I)和內鏡牽拉系統(2)傳送到內鏡下手術部位的操作套筒(3),其特征是:所述內鏡牽拉系統(2)包括設置在頭端用于和病變組織臨時固定的固定頭(21)、和固定頭(21)連接的頭端J形塑形的用于牽拉病變組織暴露內鏡手術操作部位的彈性牽拉桿(22)、和設置在牽拉桿(22)尾端便于手術醫師對內鏡牽拉系統(2)進行操作的牽拉手柄(23);所述操作套筒(3)內設置切割操作腔(31)活動埋設內鏡切割系統(I),所述操作套筒(3)內設置牽拉操作腔(32)活動埋設內鏡牽拉系統(2);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的操作桿和牽拉桿(22)的長度均大于操作套筒(3)的長度;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能在切割操作腔(31)內沿切割操作腔(31)長軸滑動將內鏡切割系統(I)的切割頭暴露在切割操作腔(31)的頭端外部,所述牽拉桿(22)能在牽拉操作腔(32)內沿牽拉操作腔(32)長軸滑動將固定頭(21)及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頭端外部;所述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頭端外部時牽拉桿(22)J形塑性的頭端向遠離切割操作腔(31)方向偏移;所述牽拉桿(22)至少有一段截面設置為非圓形截面,與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對應部位的牽拉操作腔(32)截面也設置為匹配的非圓形截面,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32)的長度大于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的長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牽拉操作腔(32)出口部位設置牽拉固定裝置(24),用于將牽拉桿(22)和操作套筒(3)臨時固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頭(21)包括設置有微小倒刺的微小尖頭。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頭(21)包括喇叭狀吸頭,與此對應的所述牽拉桿(22)設置為彈性吸管,并在牽拉桿(22)暴露在牽拉操作腔(32)的尾端設置負壓接口。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內鏡切割系統(I)包括T形刀、丟刀、電刀。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牽拉操作腔(32)內壁或牽拉桿(22)外壁涂設親水涂層。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切割操作腔(31)內壁或內鏡切割系統(I)的操作桿外壁涂設親水涂層。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非圓形截面牽拉操作腔(32)和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截面包括類橢圓形、類矩形,類五邊形。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非圓形截面牽拉桿(22)設置在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及臨近J形塑形的牽拉桿(22)頭端的部位。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帶牽拉裝置的內鏡手術刀,其特征是:所述牽拉固定裝置(24)包括設置在牽拉操作腔(32)出口部位和牽拉操作腔(32)連通的軟質卡筒(25)及套置在軟質卡筒(25)外壁的非閉合環形卡圈(26);所述牽拉桿(22)活動套置在軟質卡筒(25)腔內;所述環形卡圈(26)對應的非閉合端相對面分別設置匹配的卡齒(27),所述環形卡圈(26)對應的非閉合端能通過卡齒(27)將套置在臨時固定軟質卡筒(25)內的牽拉桿(22)臨時固定。
【文檔編號】A61B17/3205GK205433835SQ201620134035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2日
【發明人】高宏
【申請人】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