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包括本體、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和驅動第一夾持臂組與第二夾持臂組閉合的控制機構,所述兩個夾持臂組位于所述本體前端,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滑動組件和連桿組件,滑動組件與所述連桿組件驅動連接,連桿組件分別于所述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連接,用于驅動第一夾持臂組沿延伸方向重合。本實用新型的夾持器,通過滑動組件和連桿機構驅動兩組夾持臂重合,夾持膠原膜,滑動組件沿本體方向移動,驅動連桿機構,連桿機構使夾持臂組沿本體方向向前伸出并重合,實現夾持。相比現有技術中的手術鉗和夾持器,擴張面積小,不擴大手術創口,操作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骨科手術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
【背景技術】
[0002]關節軟骨缺損是一類常見疾病,常由運動損傷造成,好發于運動量較大的青年。我國關節軟骨損傷率高達10?17%。缺損軟骨長期磨損會導致退行性的骨關節病變,最終可發展為全骨關節炎。(請給出是哪個國家)的(請給出中文名)Gerber等人隨訪1321個平均年齡在36歲的關節軟骨損傷患者,發現約有13.9%的患者在65歲時完全進展成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比無關節軟骨損傷病史人群的風險增加5.2倍。在我國,骨關節炎的患者約有I億人,且呈不斷增加趨勢,有相當大比例的人需要做膝關節置換術。
[0003]微創外科是臨床醫學界跨世紀的高新外科科技成就之一。微創外科器械的代表為內窺鏡。如利用一個鑰匙孔大小的孔道或微小切口,即可進行腹腔內臟器病變切除、畸形糾正、修復或重建等各種外科手術,最終達到治療目的。微創手術不同于上世紀的外科手術之處在于,前者能減少手術創口面積,避免體內組織的大幅度暴露而引起的感染,以及能使病人更快痊愈,縮短住院時間和醫療費用。微創手術器械可將傳統外科手術造成的體內創傷降低至最小程度。因此,研究認為,微創外科手術是一個“跨世紀的里程碑”。如關節鏡外科學即是微創手術理念在骨科領域的重大進展,是關節外科的發展方向。國外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逐漸將其應用于臨床,我國在八十年代引進了這項技術。近年隨著醫學知識的發展和醫療器械的不斷改進,關節鏡手術以其顯著的優點被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所接受,為廣大關節疾病患者帶來了福音。經過幾十年迅猛發展,現在已經應用于骨科的大部分領域,尤其在膝關節鏡外科技術方面,各種新方法更是層出不窮,日新月異。
[0004]隨著以“大創傷”為特征的開放手術向以“微小創傷”為特征的微創手術方向發展,探索面向自然腔道的新一代微創手術器械已成必然趨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對生命醫學發展的需求,探索先進手術器械創新設計與仿生制造的科學原理是機械工程學科重要任務之一。當前,由于微創手術器械設計理念沒有根本性變革,導致許多復雜精細手術無法完成。長期以來,我國在此方向基礎研究不足,制約了微創手術器械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器械創成與制造的科學基礎涉及機械科學、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等學科的交叉融合,通過微創手術器械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將為臨床醫學提供新治療原理與工具,相關研究將催生醫療技術的新變革。
[0005]在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過程中,由于沒有關節鏡下專用的手術器械,需要開放手術,暴露出軟骨損傷部位后才能將骨膜或者生物膜進行關節內縫合,縫合后再進行細胞回植操作,產生的切口較大影響美觀,而且缺乏關節鏡下的放大監視作用,僅靠術者本身所具有的手術經驗,所以需要鏡下軟骨移植專用設備,從而使關節鏡下軟骨細胞移植手術成為可能。
[0006]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關節鏡下對膠原膜的夾取工作,由于目前,關節鏡手術器械沒有專用于軟骨移植的器械種類,而且自體軟骨細胞移植所使用的生物膠原膜,非常脆弱,非常容易破損。而現有關節鏡器械鏡下夾取均是使用髓核鉗,但是髓核鉗無法進行精細溫柔的操作。
[0007]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存在問題,亟需提供一種操作精細、擴張范圍小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操作精細、擴張范圍小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
[0009]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10]提供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包括本體、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和驅動第一夾持臂組與第二夾持臂組閉合的控制機構,所述兩個夾持臂組位于所述本體前端,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滑動組件和連桿組件,滑動組件與所述連桿組件驅動連接,連桿組件分別于所述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連接,用于驅動第一夾持臂組沿延伸方向重合。
[0011]其中,所述連桿組件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第三連桿,所述第一連桿一端通過第一轉軸與所述滑動組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桿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一端通過第二轉軸鉸接,第二連桿另一端與所述本體通過第三轉軸連接、與所述第一夾持臂組通過第四轉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位于所述第二連桿前端,一端與本體通過第五轉軸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夾持臂組通過第六轉軸鉸接。
[0012]其中,所述滑動組件包括滑槽和滑動件,所述滑槽沿所述本體長度方向開設,所述滑動件設置于所述滑槽內,沿所述滑槽滑動,所述滑動件與第一轉軸固定連接,驅動所述第一連桿運動。
[0013]其中,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加壓扳機機構,所述加壓扳機機構包括緩沖組件、驅動桿、扳機組件,所述扳機組件包括扳機,所述扳機與所述驅動桿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桿的前端與所述滑動件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桿的后端穿過所述緩沖組件,當扳機壓下時,所述扳機壓迫所述緩沖組件,當扳機松開時,緩沖組件驅動扳機復位。
[0014]其中,所述緩沖組件設置為壓力彈簧。
[0015]其中,所述扳機組件還包括握持部和上扳機槽,所述扳機的上端部與所述驅動桿固定連接,所述上扳機槽位于所述本體,所述扳機所述上扳機槽內滑動,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扳機后方。
[0016]其中,所述握持部設置有與所述上扳機槽對應設置的下扳機槽,所述扳機的下端位于所述下扳機槽內。
[0017]其中,所述第一夾持臂組、所述第二夾持臂組的夾持端為平面。
[0018]其中,所述第一夾持臂組、第二夾持臂組均包括兩個夾臂,兩個夾臂的前端相對設置,末端固定連接。
[0019]其中,所述第一夾持臂組、第二夾持臂組交叉連接。
[0020]有益效果如下:
[0021]—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包括本體、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和驅動第一夾持臂組與第二夾持臂組閉合的控制機構,所述兩個夾持臂組位于所述本體前端,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滑動組件和連桿組件,滑動組件與所述連桿組件驅動連接,連桿組件分別于所述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連接,用于驅動第一夾持臂組沿延伸方向重合。
[0022]本實用新型的夾持器,通過滑動組件和連桿機構驅動兩組夾持臂重合,夾持膠原膜,滑動組件沿本體方向移動,驅動連桿機構,連桿機構使夾持臂組沿本體方向向前伸出并重合,實現夾持。相比現有技術中的手術鉗和夾持器,擴張面積小,不擴大手術創口,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0023]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轉軸結構示意圖。
[0026]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打開時結構示意圖。
[0027]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半閉合結構示意圖。
[0028]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閉合結構示意圖。
[0029]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加壓扳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31]附圖標記如下:
[0032]I——本體、2——第一夾持臂組、3——第二夾持臂組、4——控制機構[0033 ] 41——第一轉軸、42——第二轉軸、43——第三轉軸、44——第四轉軸、
[0034]45一一第五轉軸、46一一第六轉軸、47一一第一連桿、48一一第二連桿、
[0035]49——第三連桿
[0036]401——滑槽、402——驅動桿、403——緩沖組件、404——扳機、
[0037]405——上扳機槽、406——下扳機槽、407——握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0039]實施例一、
[0040]—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如圖1、圖2所示,包括本體1、第一夾持臂組2和第二夾持臂組3和驅動第一夾持臂組2與第二夾持臂組3閉合的控制機構4,所述兩個夾持臂組位于所述本體I前端,所述控制機構4包括滑動組件和連桿組件,滑動組件與所述連桿組件驅動連接,連桿組件分別于所述第一夾持臂組2和第二夾持臂組3連接,用于驅動第一夾持臂組2沿延伸方向重合。
[0041]本實用新型的夾持器,通過滑動組件和連桿機構驅動兩組夾持臂重合,夾持膠原膜,滑動組件沿本體I方向移動,驅動連桿機構,連桿機構使夾持臂組沿本體I方向向前伸出并重合,實現夾持。相比現有技術中的手術鉗和夾持器,擴張面積小,不擴大手術創口,操作方便。
[0042]圖3、圖4、圖5所示,所述連桿組件包括第一連桿47、第二連桿48和第三連桿49,所述第一連桿47—端通過第一轉軸41與所述滑動組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桿47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48—端通過第二轉軸42鉸接,第二連桿48另一端與所述本體I通過第三轉軸43連接、與所述第一夾持臂組2通過第四轉軸44鉸接,所述第三連桿49位于所述第二連桿48前端,一端與本體I通過第五轉軸45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夾持臂組2通過第六轉軸46鉸接。
[0043]當滑動組件向本體I尾端移動時,會帶動第一轉軸41運動,第一轉軸41會帶動第一連桿47向本體I尾端運動。第一連桿47通過第二轉軸42會帶動第二連桿48—端向尾端相對運動,第二連桿48以與本體I的第三轉軸43為定軸,驅動與其另一端向下運動,進而帶動第一夾持臂組2向前和下方移動,第一夾持臂組2第四轉軸44和第五轉軸45為定軸,被第三連桿49驅動與第二夾持臂組3重合,上述結構簡單,易于維護,且能非常方便的驅動第一夾持臂組2與第二夾持臂組3夾持或離開,在夾持運動過程中,第一夾持臂組2不想外進行擴張,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手術鉗操作向外擴張導致創口加大的問題。
[0044]具體的,所述滑動組件包括滑槽401和滑動件,所述滑槽401沿所述本體I長度方向開設,所述滑動件設置于所述滑槽401內,沿所述滑槽401滑動,所述滑動件與所述第一連桿47—端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滑動組件采用滑槽401和滑動件配合,滑槽401也可以被定義為限位槽,通過滑塊與滑動件的配合,驅動連桿組件運動,結構簡單可靠性高。
[0045]圖6、圖7所示,所述控制機構4還包括加壓扳機機構,所述加壓扳機機構包括緩沖組件403、驅動桿402、扳機組件,所述扳機組件包括扳機404,所述扳機404與所述驅動桿402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桿402的前端與滑動組件的滑動件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桿402的后端穿過所述緩沖組件403,當扳機404壓下時,所述扳機404壓迫所述緩沖組件403,當扳機404松開時,緩沖組件403驅動扳機404復位。
[0046]加壓扳機機構能夠使使用者穩定的操作第一夾持臂組2和第二夾持臂組3,能夠方便的保持第一夾持臂組2與第二夾持臂組3的夾持力,便于手術操作,同時緩沖組件403的設計也使力度可控,避免夾持力過大導致夾取的部位或膠原膜損壞。
[0047]所述緩沖組件403設置為壓力彈簧,還可以是橡膠等彈性件,能夠精準提供緩沖力的方式均可采用。
[0048]具體的,參考圖6、7所示,所述扳機組件還包括握持部407和上扳機槽405,所述扳機404的上端部與所述驅動桿402固定連接,所述上扳機槽405位于所述本體I上,所述扳機404在所述上扳機槽405內滑動,所述握持部407位于所述扳機404后方。上扳機槽405的設計,使扳機404移動的位置可控,即夾持力可控。
[0049]具體的,所述握持部407設置有與所述上扳機槽405對應設置的下扳機槽406,所述扳機404的下端位于所述下扳機槽406內。下扳機槽406的設計使扳機404能夠方便的進行移動,并且也可以在下扳機槽406內設置助力機構,便于用力。
[0050]具體的,所述第一夾持臂組2、所述第二夾持臂組3的夾持端為平面。平面相比常規的線接觸變為面接觸,且對手術用具起到了保護作用,在本申請的夾持端還可以設計硅膠墊等彈性件,保障夾持力可控。
[0051]其中,所述第二夾持臂組3包括兩個夾臂,兩個夾臂的前端相對設置,末端聚合與所述本體I固定連接。第一夾持臂組2包括兩個夾臂,兩個夾臂的末端與所述第五轉軸45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夾持臂組2、第二夾持臂組3交叉連接,即第一夾持臂組2的夾臂一部分位于所述本體I下方,另一部分位于所述本體I上方。
[0052]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
【主權項】
1.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體、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和驅動第一夾持臂組與第二夾持臂組閉合的控制機構,所述兩個夾持臂組位于所述本體前端,所述控制機構包括滑動組件和連桿組件,滑動組件與所述連桿組件驅動連接,連桿組件分別與所述第一夾持臂組和第二夾持臂組連接,用于驅動第一夾持臂組沿延伸方向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組件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第三連桿,所述第一連桿一端通過第一轉軸與所述滑動組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連桿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一端通過第二轉軸鉸接,第二連桿另一端與所述本體通過第三轉軸連接、與所述第一夾持臂組通過第四轉軸鉸接,所述第三連桿位于所述第二連桿前端,一端與本體通過第五轉軸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夾持臂組通過第六轉軸鉸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組件包括滑槽和滑動件,所述滑槽沿所述本體長度方向開設,所述滑動件設置于所述滑槽內,沿所述滑槽滑動,所述滑動件與第一轉軸固定連接,驅動所述第一連桿運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加壓扳機機構,所述加壓扳機機構包括緩沖組件、驅動桿、扳機組件,所述扳機組件包括扳機,所述扳機與所述驅動桿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桿的前端與所述滑動件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桿的后端穿過所述緩沖組件,當扳機壓下時,所述扳機壓迫所述緩沖組件,當扳機松開時,緩沖組件驅動扳機復位。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組件設置為壓力彈簧。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機組件還包括握持部和上扳機槽,所述扳機的上端部與所述驅動桿固定連接,所述上扳機槽位于所述本體上,所述扳機在所述上扳機槽內滑動,所述握持部位于所述扳機后方。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設置有與所述上扳機槽對應設置的下扳機槽,所述扳機的下端位于所述下扳機槽內。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臂組、所述第二夾持臂組的夾持端為平面。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臂組、第二夾持臂組均包括兩個夾臂,兩個夾臂的前端相對設置,末端固定連接。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組織工程化軟骨移植的微創膠原膜夾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臂組、第二夾持臂組交叉連接。
【文檔編號】A61B17/29GK205433829SQ201521081057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2日
【發明人】朱偉民, 王大平, 熊建義, 陸偉, 崔家鳴, 陳康, 彭亮權, 陳潔琳, 楊雷
【申請人】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