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其包括供氧裝置、霧化器和面罩,且供氧裝置通過供氧管道與霧化器相連,霧化器通過吸管與面罩相連,還包括支管,該支管的一端與供氧管道連通,支管的另一端與吸管連通,且支管上設有第一閥門;吸管上設有第二閥門,該第二閥門位于霧化器和支管之間的吸管管壁。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目前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交替過程中醫用材料更換的不方便、不經濟的缺陷,減輕了護理的工作量。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來講是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是醫院最常用的兩種治療手段。在臨床中,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這兩種治療手段有一定的關聯性,即很多長時間吸氧患者,由于呼吸道失水增加,粘膜上的纖毛活動減弱或消失,排痰不暢,可能導致氣道堵塞、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吸氧治療同時常常又需要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將化痰祛痰藥液分散形成微霧,吸入呼吸道和肺組織,濕化氣道,降低痰液粘稠性。由于超聲波霧化法需要購置專用設備,使用不方便且維護保養費用高,所以目前醫院一般采用口咬式霧化吸入器或面罩式霧化器在高流量氧氣驅動下進行霧化治療,氧氣驅動流量一般應保持在5?8L/min,最高可達 12L/min。
[0003]吸氧面罩、霧化式面罩是吸氧與霧化吸入治療中常用的器械,外觀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兩類產品的產品結構、作用機理、使用方法等卻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吸氧治療過程中交替霧化吸入治療時,通常需要將吸氧面罩取下,更換成口含式霧化吸入器或面罩式霧化器進行霧化治療,這不僅增加了護理的工作量,同也增加了醫用耗材的用量,加重患者經濟負擔。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有效解決了目前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交替過程中醫用材料更換的不方便、不經濟的缺陷,減輕了護理的工作量。
[0005]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包括供氧裝置、霧化器和面罩,且供氧裝置通過供氧管道與霧化器相連,霧化器通過吸管與面罩相連,還包括支管,該支管的一端與供氧管道連通,支管的另一端與吸管連通,且支管上設有第一閥門;吸管上設有第二閥門,該第二閥門位于霧化器和支管之間的吸管管壁。
[0006]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面罩內還設置有奶嘴,該奶嘴的側部開設有若干透氣孔;所述吸管與面罩相連的端部,穿過面罩并向內延伸,奶嘴套裝在該吸管端部。
[0007]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供氧裝置為氧氣瓶。
[0008]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霧化器包括藥液杯,該藥液杯的底部貫穿設置有氧氣接入管,該氧氣接入管與供氧管道連通;藥液杯內側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有藥液流入管和旋轉擋板,該旋轉擋板的底端通過銷軸設置于藥液杯內側壁,且位于藥液流入管的出口下方;旋轉擋板的內側面設置有一個浮球,該浮球通過一根連桿與旋轉擋板相連;藥液杯的頂部設置有杯蓋,該杯蓋的底部設置有集流罩,杯蓋的頂部與吸管相連,且吸管的一端穿過杯蓋,與集流罩連通。
[0009]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藥液流入管的出口處設置有濾網。
[0010]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集流罩呈倒置的漏斗狀。
[0011]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氧氣接入管與吸管錯開設置。
[0012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氧氣接入管位于藥液杯內的部分,套設有虹吸管。
[0013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杯蓋的側部設置有把手。
[0014]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藥液杯由透明材料制成,且藥液杯的外側壁設置有刻度線。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實用新型中,支管的一端與供氧管道連通,支管的另一端與吸管連通,且支管上設有第一閥門;吸管上設有第二閥門,該第二閥門位于霧化器和支管之間的吸管管壁。當病人需要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打開第二閥門,關閉第一閥門即可;當病人需要進行吸氧治療時,打開第一閥門,關閉第二閥門即可。有效解決了目前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交替過程中醫用材料更換的不方便、不經濟的缺陷,減輕了護理的工作量。本實用新型技術成熟,生產成本低,可以作為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的常規材料,適合臨床廣泛推廣。
[0017]2、本實用新型中,面罩內還設置有奶嘴,該奶嘴的側部開設有若干透氣孔;所述吸管與面罩相連的端部,穿過面罩并向內延伸,奶嘴套裝在該吸管端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將面罩放在患兒口鼻上,同時面罩內的奶嘴隨之塞入患兒口中,因塞于口中的是熟悉的奶嘴,起到安撫作用,奶嘴放入前,還可在奶嘴乳頭端內滴入少許母乳、配方奶或葡萄糖水等,便于患兒快速適應,此時打開霧化器并調節流量,噴霧即可通過吸管進入奶嘴,并通過奶嘴側部的透氣孔進入面罩,由此就能通過鼻腔、呼吸道吸入噴霧對患兒進行治療。由于嬰幼兒含住奶嘴,不僅起到安撫作用,還對霧化吸入面罩起到了固定作用,每次15?20分鐘的霧化吸入治療即可順利進行。
[0018]3、本實用新型中,旋轉擋板的內側面設置有一個浮球,該浮球通過一根連桿與旋轉擋板相連。該浮球可浮在藥液杯內的藥液面上,并隨藥液的增減而上下移動。當藥液杯中沒有藥液或藥液不足時,浮球向下移動。此時,旋轉擋板在浮球和連桿的重力作用下,沿銷軸向下轉動而使藥液流入管的出口打開。當藥液增加,浮球向上移動,并通過連桿帶動旋轉擋板沿銷軸向上轉動,直至封閉藥液流入管的出口。因此,可將裝有藥液的藥袋直接連接在藥液流入管上,并通過旋轉擋板對藥液杯中的藥液進行自動補充,方便了醫護人員的護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還改善了病人的感受。
[0019]4、本實用新型中,杯蓋的底部設置有集流罩,杯蓋的頂部設置有吸管,且吸管的一端穿過杯蓋,與集流罩連通。通過設置集流罩,加大了霧化的擾動,能夠促進液滴的高效霧化。
[0020]5、本實用新型中,杯蓋的側部設置有把手,設計合理,更加人性化。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0021]6、本實用新型中,藥液杯由透明材料制成,且藥液杯的外側壁設置有刻度線。因此,配藥簡便、方便查看藥物余量。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
[0025]卜吸管;n-第二閥門;
[0026]2-杯蓋;21-把手;
[0027]3-藥液杯;31-集流罩;32-刻度線;
[0028]4-氧氣接入管;41-虹吸管;
[0029]5-藥液流入管;51-濾網;
[0030]6-旋轉擋板;61-銷軸;62-連桿;63-浮球;
[0031]7-供氧裝置;71-供氧管道;
[0032]8-面罩;81-奶嘴;82-透氣孔;
[0033]9-支管;91-第一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5]參見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包括供氧裝置7、霧化器和面罩8,具體的,供氧裝置7為氧氣瓶。且供氧裝置7通過供氧管道71與霧化器相連,霧化器通過吸管I與面罩8相連,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還包括支管9,該支管9的一端與供氧管道71連通,支管9的另一端與吸管I連通,且支管9上設有第一閥門91;吸管I上設有第二閥門11,該第二閥門11位于霧化器和支管9之間的吸管I管壁。當病人需要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打開第二閥門11,關閉第一閥門91即可;當病人需要進行吸氧治療時,打開第一閥門91,關閉第二閥門11即可。有效解決了目前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交替過程中醫用材料更換的不方便、不經濟的缺陷,減輕了護理的工作量。本實用新型技術成熟,生產成本低,可以作為吸氧治療與霧化吸入治療的常規材料,適合臨床廣泛推廣。
[0036]面罩8內還設置有奶嘴81,該奶嘴81的側部開設有若干透氣孔82;吸管I與面罩8相連的端部,穿過面罩8并向內延伸,奶嘴81套裝在該吸管I端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將面罩8放在患兒口鼻上,同時面罩8內的奶嘴81隨之塞入患兒口中,因塞于口中的是熟悉的奶嘴81,起到安撫作用,奶嘴81放入前,還可在奶嘴81乳頭端內滴入少許母乳、配方奶或葡萄糖水等,便于患兒快速適應,此時打開霧化器并調節流量,噴霧即可通過吸管I進入奶嘴,并通過奶嘴81側部的透氣孔82進入面罩,由此就能通過鼻腔、呼吸道吸入噴霧對患兒進行治療。由于嬰幼兒含住奶嘴81,不僅起到安撫作用,還對面罩8起到了固定作用,每次15?20分鐘的霧化吸入治療即可順利進行。
[0037]具體的,霧化器包括藥液杯3,具體的,藥液杯3由透明材料制成,且藥液杯3的外側壁設置有刻度線32。因此,配藥簡便、方便查看藥物余量。該藥液杯3的底部貫穿設置有氧氣接入管4,該氧氣接入管4與供氧管道71連通;氧氣接入管4位于藥液杯3內的部分,套設有虹吸管41。藥液杯3內側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有藥液流入管5和旋轉擋板6,該旋轉擋板6的底端通過銷軸61設置于藥液杯3內側壁,且位于藥液流入管5的出口下方;旋轉擋板6的內側面設置有一個浮球63,該浮球63通過一根連桿62與旋轉擋板6相連;該浮球可浮在藥液杯內的藥液面上,并隨藥液的增減而上下移動。當藥液杯中沒有藥液或藥液不足時,浮球向下移動。此時,旋轉擋板在浮球和連桿的重力作用下,沿銷軸向下轉動而使藥液流入管的出口打開。當藥液增加,浮球向上移動,并通過連桿帶動旋轉擋板沿銷軸向上轉動,直至封閉藥液流入管的出口。因此,可將裝有藥液的藥袋直接連接在藥液流入管上,并通過旋轉擋板對藥液杯中的藥液進行自動補充,方便了醫護人員的護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還改善了病人的感受。具體的,藥液流入管5的出口處設置有濾網51。能夠對流入藥液杯3的藥液進行過濾,提高了藥液純度,進而提高了治療效果。
[0038]藥液杯3的頂部設置有杯蓋2,具體的,杯蓋2的側部設置有把手21。設計合理,更加人性化。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該杯蓋2的底部設置有集流罩31,杯蓋2的頂部與吸管I相連,且吸管I的一端穿過杯蓋2,與集流罩31連通。具體的,集流罩31呈倒置的漏斗狀。通過設置集流罩,加大了霧化的擾動,能夠促進液滴的高效霧化。優選的,氧氣接入管4與吸管I錯開設置。防止吸管I直接吸入述氧氣接入管4送入的氧氣,提高了霧化效果。
[0039]本實用新型臨床護理用霧化器的工作原理為:
[0040]使用時,將吸管I的一端連接到面罩8,另一端端連接到藥液杯3,氧氣接入管4通過供氧管道71與供氧裝置7連接,藥液流入管5與外部裝有藥液的藥袋連接。
[0041]當病人需要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打開第二閥門11,關閉第一閥門91即可;當病人需要進行吸氧治療時,打開第一閥門91,關閉第二閥門11即可。
[0042]具體的,霧化吸入治療時,待開始進氣后,霧化器即可以正常工作。當藥液杯3中沒有藥液或藥液不足時,浮球63向下移動。此時,旋轉擋板6在浮球63和連桿62的重力作用下,沿銷軸61向下轉動而使藥液流入管5的出口打開。當藥液增加,浮球63向上移動,并通過連桿62帶動旋轉擋板6沿銷軸61向上轉動,直至封閉藥液流入管5的出口。如此循環,直至外部藥液袋中的藥液全部用完,極大的方便了對重癥等藥液需求量較大的病人的護理工作。
[0043]對幼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先將面罩8放在患兒口鼻上,同時面罩8內的奶嘴81隨之塞入患兒口中,因塞于口中的是熟悉的奶嘴81,起到安撫作用,奶嘴81放入前,還可在奶嘴81乳頭端內滴入少許母乳、配方奶或葡萄糖水等,便于患兒快速適應,此時打開霧化器并調節流量,噴霧即可通過吸管I進入奶嘴,并通過奶嘴81側部的透氣孔82進入面罩,由此就能通過鼻腔、呼吸道吸入噴霧對患兒進行治療。由于嬰幼兒含住奶嘴81,不僅起到安撫作用,還對面罩8起到了固定作用,每次15?20分鐘的霧化吸入治療即可順利進行。
[0044]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實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包括供氧裝置(7)、霧化器和面罩(8),且供氧裝置(7)通過供氧管道(71)與霧化器相連,霧化器通過吸管(I)與面罩(8)相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管(9),該支管(9)的一端與供氧管道(71)連通,支管(9)的另一端與吸管(I)連通,且支管(9)上設有第一閥門(91);吸管(I)上設有第二閥門(11),該第二閥門(11)位于霧化器和支管(9)之間的吸管(I)管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8)內還設置有奶嘴(81),該奶嘴(81)的側部開設有若干透氣孔(82);所述吸管(I)與面罩(8)相連的端部,穿過面罩(8)并向內延伸,奶嘴(81)套裝在該吸管(I)端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裝置(7)為氧氣瓶。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霧化器包括藥液杯(3),該藥液杯(3)的底部貫穿設置有氧氣接入管(4),該氧氣接入管(4)與供氧管道(71)連通;藥液杯(3)內側壁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有藥液流入管(5)和旋轉擋板(6),該旋轉擋板(6)的底端通過銷軸(61)設置于藥液杯(3)內側壁,且位于藥液流入管(5)的出口下方;旋轉擋板(6)的內側面設置有一個浮球(63),該浮球(63)通過一根連桿(62)與旋轉擋板(6)相連;藥液杯(3)的頂部設置有杯蓋(2),該杯蓋(2)的底部設置有集流罩(31),杯蓋(2)的頂部與吸管(I)相連,且吸管(I)的一端穿過杯蓋(2),與集流罩(31)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藥液流入管(5)的出口處設置有濾網(51)。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罩(31)呈倒置的漏斗狀。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氣接入管(4)與吸管(I)錯開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氣接入管(4)位于藥液杯(3)內的部分,套設有虹吸管(41)。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蓋(2)的側部設置有把手(21)。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氧和霧化交替治療的霧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藥液杯(3)由透明材料制成,且藥液杯(3)的外側壁設置有刻度線(32)。
【文檔編號】A61M11/00GK205411856SQ201620120177
【公開日】2016年8月3日
【申請日】2016年2月15日
【發明人】鄭麗娜, 陳芳, 鄭曉麗, 周琰, 陳進翠, 蔡津津, 劉雙玉, 葉海波, 李仁云
【申請人】十堰市太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