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引流管。
【背景技術】
[0002]在外科手術后往往需要放置引流管,以引流腹腔或手術創面滲液,減輕炎癥反應、減少術后并發癥,然而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傳統的引流管存在諸多缺點:1.引流管不具備術后沖洗功能,當滲液較多或者腹腔局部感染時,有時需穿刺置管以利沖洗,或者術后出現消化道瘺時為了達到腹腔局部沖洗往往需要重新開腹放置另一條引流管,這無疑增加了患者痛苦;2.引流管口易被網膜及軟組織堵塞,不利于充分引流,致使患者術后出現高熱、腹腔或局部感染甚至膿毒血癥的幾率大大增加;3.易滑脫,為防止滑脫往往需在引流管旁邊的皮膚處縫針以固定引流管,造成患者術后引流管管口處疼痛及增加皮膚縫針處感染可能。鑒于傳統引流管在臨床應用的諸多缺點,所以有必要研究開發一種能夠解決當前臨床實際需要,使用方面、安全可靠的引流管。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情況,為克服現有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引流管,可有效解決不能沖洗、易堵塞,引流不充分,操作麻煩,易滑脫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引流管體,引流管體為上下開口的空腔體,弓丨流管體的上部一側外壁上有氣囊閥,氣囊閥和埋裝在引流管體的外壁與內壁之間的氣囊通道上端連通,氣囊通道的下端和引流管體下部的氣囊連通,氣囊以和引流管體連接處的引流管體的外壁為氣囊外壁,氣囊內壁置于引流管體的外壁和內壁之間,氣囊外壁和氣囊內壁之間有氣囊腔,氣囊的下方在引流管體上開有引流孔,引流管體的空腔內有沖洗管,沖洗管的上端自引流管體的上部外壁伸出,沖洗管的下端自引流管體的下部外壁伸出。
[000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沖洗方便,且不需要固定即可達到防滑脫的目的,并避免了引流口易堵塞的問題,引流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視圖。
[0007]圖2為本實用新型引流管體的底部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09]由圖1-圖2給出,本實用新型包括引流管體,引流管體I為上下開口的空腔體,引流管體的上部一側外壁上有氣囊閥2,氣囊閥和埋裝在引流管體的外壁與內壁之間的氣囊通道3上端連通,氣囊通道的下端和引流管體下部的氣囊4連通,氣囊以和引流管體連接處的引流管體的外壁為氣囊外壁,氣囊內壁置于引流管體的外壁和內壁之間,氣囊外壁和氣囊內壁之間有氣囊腔,氣囊的下方在引流管體上開有引流孔6,引流管體的空腔內有沖洗管5,沖洗管的上端自引流管體的上部外壁伸出,沖洗管的下端自引流管體的下部外壁伸出。
[0010]所述的引流管體I的底部呈弧形,引流管體的底部開口的側截面為倒立的V形。
[0011]所述的氣囊4的氣囊腔內充氣后呈凸起狀,包裹在引流管體周向。
[0012]所述的引流孔6至少有兩個,對稱開在氣囊下方的引流管體上。
[0013]所述的氣囊4的底部和引流孔的頂部距離為0.5cm。
[0014]所述的氣囊4的底部和引流管體的底部距離為2.5-3.5cm。
[0015]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插入到需要做引流部位的腹腔或胸腔內,以氣囊置于需要做引流部位皮膚下為準,氣囊閥和注射器連接,向氣囊的氣囊腔內充氣,使氣囊膨脹起來,從而起到防滑脫的作用,不再需要另外縫針固定,避免造成患者術后引流管管口處疼痛及皮膚縫針處感染的風險,并且由于氣囊的膨脹起到支撐作用,置于氣囊下方的引流孔,更加利于充分引流,不被網膜及軟組織堵塞,引流效率得以大幅提高;當引流部位出現滲液較多或者腹腔局部感染時,可將沖洗管的上端和輸液器或注射器連接,既能方便沖洗,又不必重新在皮膚上開孔導入新的引流管,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操作簡單,省時,省力,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主權項】
1.一種引流管,包括引流管體,其特征在于,引流管體(I)為上下開口的空腔體,引流管體的上部一側外壁上有氣囊閥(2),氣囊閥和埋裝在引流管體的外壁與內壁之間的氣囊通道(3)上端連通,氣囊通道的下端和引流管體下部的氣囊(4)連通,氣囊以和引流管體連接處的引流管體的外壁為氣囊外壁,氣囊內壁置于引流管體的外壁和內壁之間,氣囊外壁和氣囊內壁之間有氣囊腔,氣囊的下方在引流管體上開有引流孔(6),引流管體的空腔內有沖洗管(5),沖洗管的上端自引流管體的上部外壁伸出,沖洗管的下端自引流管體的下部外壁伸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體(I)的底部呈弧形,引流管體的底部開口的側截面為倒立的V形。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囊(4)的氣囊腔內充氣后呈凸起狀,包裹在引流管體周向。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孔(6)至少有兩個,對稱開在氣囊下方的引流管體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囊(4)的底部和引流孔的頂部距離為0.5cm ο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囊(4)的底部和引流管體的底部距離為2.5-3.5c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有效解決不能沖洗、易堵塞,引流不充分,操作麻煩,易滑脫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引流管體上部一側外壁上有氣囊閥,氣囊閥和埋裝在引流管體的外壁與內壁之間的氣囊通道上端連通,氣囊通道的下端和引流管體下部的氣囊連通,氣囊以和引流管體連接處的引流管體的外壁為氣囊外壁,氣囊內壁置于引流管體的外壁和內壁之間,氣囊外壁和內壁之間有氣囊腔,氣囊的下方在引流管體上開有引流孔,引流管體的空腔內有沖洗管,沖洗管的上端和下端自引流管體的外壁伸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易操作,沖洗方便,且不需要固定即可達到防滑脫的目的,并避免了引流口易堵塞的問題,引流效果好。
【IPC分類】A61M25/10
【公開號】CN205339822
【申請號】CN201620090533
【發明人】黃晶晶, 閆西忠, 孫建剛, 李寧, 賈崇, 陳鵬, 張云飛, 王春閣
【申請人】黃晶晶, 閆西忠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