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用于矯形的可穿戴醫療設備,具體涉及一種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并非根據患者個人的具體身材及脊柱側彎情況來設計制作的,普遍存在穿戴不適的缺陷,從而無法取得良好的矯形效果。
[0003]近來有人提出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矯形器,但所設計的矯形器一般都過于復雜,生產成本高,穿戴舒適度受限;此外,這類矯形器制造時,所依據的基本只有患者的骨骼三維模型,因而穿戴的舒適度依然受到一定的局限性,難以取得優良的矯形效果。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現有矯形支具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主體采用兩個或多個活動組件連接而成,增強了穿戴的舒適度,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包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活動組件連接而成的主體,所述活動組件上設有壓點,所述壓點向主體的內側凸出。
[0006]優選地,所述兩個或兩個以上活動組件通過活頁方式連接而成主體,活頁連接之處設有連接帶孔,主體的兩端相互扣合。所述主體的兩端通過鏈接方式相互扣合,相互扣合之處設有連接帶孔,相互扣合后通過連接帶固定。
[0007]優選地,所述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還包括通過連接卡扣或連接帶與主體連接的微調件,所述微調件設置在壓點上。
[000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如下:
[0009]1、采用3D打印技術制備,矯形支具的主體曲面與患者貼切,穿戴舒適;矯形支具的主體采用兩個或多個活動組件連接而成,進一步增強了穿戴的舒適度。
[0010]2、本實用新型壓點上還可以設有微調件,其與主體連接,可針對患者個體的情況進一步增強矯形支具的矯形效果。
[0011]3、主體上設有散熱孔,使得矯形支具有透氣的功能;散熱孔可采用星型孔、梅花孔、百葉孔或者十字孔等形狀,增加了矯形支具的美觀效果。
[0012]4、矯形支具的主體根據患者的皮膚三維模型設計,而壓點在主體上的位置則根據患者的脊柱三維重建模型確定,在保證脊柱側彎矯正效果的同時,加強了穿戴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示意了活動組件上設置的壓點與微調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不局限于此。
[0016]實施例
[0017]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主要包括主體1、壓點3和微調件2,微調件2設置在壓點3上,主體I與微調件2之間通過連接卡扣或連接帶連接,主體I還可以通過膠水與微調件2黏貼在一起。
[0018]主體I基于患者的皮膚三維模型設計,是采用3D打印技術生產的可穿戴部件,包含兩個或多個活動組件,兩個或多個活動組件采用活頁方式連接而成主體,主體的兩端相互扣合后,再通過連接帶固定。以三個活動組件構成的主體為例,中間活動組件的兩端通過活頁方式分別與兩側的活動組件連接;兩側的活動組件一端通過活頁方式與中間活動組件連接,另一端相互扣合后用連接帶固定。
[0019]在活動組件之間的活頁連接之處設有連接帶孔。主體兩端相互扣合之處也設有連接帶孔5,相互扣合后通過連接帶6進一步固定。活動組件上設置有壓點3和散熱孔4。壓點3在活動組件上的位置根據患者的脊柱三維重建模型確定;所述散熱孔4采用星型孔、梅花孔、百葉孔或者十字孔等形狀,具有透氣美觀的效果。
[0020]如圖2所示,壓點是主體中向內側凸出的部件,用于給患者需矯形部位施加壓力,一個支具一般設有多個壓點。微調件設置在壓點上,其固定位置跟壓點一致,當壓點施加的壓力不足以達到矯形效果時,在壓點上再增加微調件,以提高矯形效果。也就是說,微調件2是在患者佩戴矯形支具主體后,根據進一步矯形需要設計并制作的矯形支具配件,可進一步增強矯形支具的矯形效果。
[0021]主體I的材料為任意高強度性能材料,可選用無毒尼龍塑料、光敏樹脂等。微調件2的材料可選用無毒尼龍塑料、硅膠、乳膠、布料中的一種或多種。
[002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活動組件連接而成的主體,所述活動組件上設有壓點,所述壓點向主體的內側凸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或兩個以上活動組件通過活頁方式連接而成主體,活頁連接之處設有連接帶孔;主體的兩端相互扣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的兩端通過鏈接方式相互扣合。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兩端相互扣合之處設有連接帶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兩端相互扣合后通過連接帶固定。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還包括通過連接卡扣或連接帶與主體連接的微調件,所述微調件設置在壓點上。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壓點在活動組件上的位置根據患者的脊柱三維重建模型確定,所述主體根據患者的皮膚三維模型設計。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組件上還設有散熱孔。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孔采用星型孔、梅花孔、百葉孔或者十字孔。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的材料為無毒尼龍塑料或光敏樹脂;所述微調件的材料選用無毒尼龍塑料、硅膠、乳膠、布料中的一種或多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3D打印脊柱側彎矯形支具,包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活動組件連接而成的主體,所述活動組件上設有壓點,所述壓點向主體的內側凸出。所述兩個或兩個以上活動組件通過活頁方式連接而成主體,主體的兩端相互扣合。所述主體的兩端通過鏈接方式相互扣合,相互扣合之處設有連接帶孔,相互扣合后通過連接帶固定。本實用新型增強了穿戴的舒適度,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
【IPC分類】A61F5/01
【公開號】CN205339234
【申請號】CN201520965144
【發明人】莊永鋒, 楊貽民
【申請人】廣東康沃森醫療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6月29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