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穿刺置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臨床穿刺置管。
【背景技術】
[0002]穿刺技術是臨床診斷和臨床治療的一種有效手段,一般用于診斷、病理采集、胸腹腔沖洗引流、藥物灌注或排液(氣)治療等。
[0003]目前臨床常用的穿刺針具,包括穿刺針以及設置于穿刺針內的軟管。軟管隨穿刺針進入皮膚表層后,預留在人體內。普通的軟管僅頂端開設一個開口,用于液體的吸取,這樣非常容易造成由于軟管開口位置吸力過大而損傷人體組織的問題出現。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技術問題
[0005]如何解決現有技術中穿刺針具存在的容易損傷人體組織的問題,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0006](二)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臨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針筒、穿刺針、軟管,所述軟管套設于所述穿刺針內,所述軟管與所述針筒連接,于所述軟管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開口 ;
[0008]還包括有覆蓋部件以及加壓封堵件;
[0009]所述覆蓋部件包括有可塑性形變的醫用柔性塑料膜以及蓋體,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為筒狀結構,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的一端連接有所述蓋體,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開口上;
[0010]所述覆蓋部件設置于所述軟管內,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流體通過的微孔;
[0011 ]所述蓋體可與所述軟管的內側表面相抵;
[0012]所述加壓封堵件可氣密性地插設于所述針筒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針筒內的氣壓。
[0013]優選地,所述針筒的內壁上設置有橡膠阻尼層,所述加壓封堵件與所述橡膠阻尼層過盈連接。
[0014]優選地,所述軟管的尾端設置有外接管;所述外接管上設置有用于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硅膠貼膜。
[0015]優選地,所述軟管的頭部為封閉、平滑的圓頭結構。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對現有技術中提供的軟管做出了優化設計,其具體改進如下:1、將開口設置多個,每一個開口均勻分擔由積液或者積氣產生的壓力,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僅開設一個開口而引起的壓力過大損傷人體組織的問題;2、設置醫用柔性塑料膜,在醫用柔性塑料膜上開設微孔,利用微孔實現積液或者積氣的通過,由于微孔孔徑較小,對積氣或者積液的流動具有減速作用,從而能夠平緩地將積液或者積氣導出。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臨床穿刺置管的結構不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軟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在圖1和圖2中,部件名稱與附圖編號的對應關系為:
[0021]針筒1、軟管2、加壓封堵件3、醫用柔性塑料膜4、蓋體5、外接管6、硅膠貼膜7。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0023]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4]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5]請參考圖1和圖2,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臨床穿刺置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軟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臨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針筒1、穿刺針、軟管2,軟管2套設于穿刺針內,軟管2與針筒I連接,于軟管2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開口;還包括有覆蓋部件以及加壓封堵件3;覆蓋部件包括有可塑性形變的醫用柔性塑料膜4以及蓋體5,醫用柔性塑料膜4為筒狀結構,醫用柔性塑料膜4的一端連接有蓋體5,醫用柔性塑料膜4的另一端設置于開口上;覆蓋部件設置于軟管2內,醫用柔性塑料膜4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流體通過的微孔;蓋體5可與軟管2的內側表面相抵;加壓封堵件3可氣密性地插設于針筒I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針筒I內的氣壓。
[0027]在上述結構設計中,針筒I與軟管2相連,針筒I內置有活塞,通過推拉活塞改變針筒I內的氣壓從而實現藥液注射或者是體內積液、積氣的吸取。穿刺針內具有容置通道,軟管2設置在容置通道內從而使得軟管2隨穿刺針穿刺人體表皮后進入到人體內。
[0028]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軟管2開口位置吸力過大而損傷人體組織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在軟管2上開設了多個開口,并在各個開口上設置了覆蓋部件。
[0029]開口設置多個,每個開口均勻分擔吸收積液、積氣時產生的壓力,由于單一開口上的壓力降低,從而解決了傳統穿刺置管容易造成人體組織損傷的問題。
[0030]具體地,在本實用新型中,軟管2開口位置上設置有醫用柔性塑料膜4,醫用柔性塑料膜4設置在軟管2內,當需要吸收人體積液或者積氣時,軟管2內壓強降低,人體內的積液或者積氣通過軟管2開口將醫用柔性塑料膜4撐開,醫用柔性塑料膜4上開設有微孔,積氣或者積液通過微孔進入到軟管2內然后導出。
[0031]通過上述結構設計,本實用新型對現有技術中提供的軟管2做出了優化設計,其具體改進如下:1、將開口設置多個,每一個開口均勻分擔由積液或者積氣產生的壓力,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僅開設一個開口而引起的壓力過大損傷人體組織的問題;2、設置醫用柔性塑料膜4,在醫用柔性塑料膜4上開設微孔,利用微孔實現積液或者積氣的通過,由于微孔孔徑較小,對積氣或者積液的流動具有減速作用,從而能夠平緩地將積液或者積氣導出。
[0032]由于本實用新型需要埋置于人體內,因此,需要對針筒I進行封堵,本實用新型特別提供了加壓封堵件3,在加壓封堵件3插入到針筒I中時,能夠對針筒I加壓,從而使得醫用柔性塑料膜4萎縮,蓋體5覆蓋到軟管2的開口上,從而實現軟管2、針筒I的密封,避免積液或者積氣溢流。
[0033]為了提高并保持針筒I的密封性,針筒I的內壁上設置有橡膠阻尼層,加壓封堵件3與橡膠阻尼層過盈連接。
[0034]具體地,軟管2的尾端設置有外接管6;外接管6上設置有用于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硅膠貼膜7。利用硅膠貼膜7將外接管6固定在人體上,其親膚性較高,不易引起人體過敏反應出現。
[0035]為了避免軟管2在插入到人體時對人體組織造成刺傷,在本實用新型中,軟管2的頭部為封閉、平滑的圓頭結構。
[0036]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是為了示例和描述起見而給出的,而并不是無遺漏的或者將本實用新型限于所公開的形式。很多修改和變化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選擇和描述實施例是為了更好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并且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實用新型從而設計適于特定用途的帶有各種修改的各種實施例。
【主權項】
1.一種臨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針筒(I)、穿刺針、軟管(2),所述軟管套設于所述穿刺針內,所述軟管與所述針筒連接,其特征在于, 于所述軟管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開口 ; 還包括有覆蓋部件以及加壓封堵件(3); 所述覆蓋部件包括有可塑性形變的醫用柔性塑料膜(4)以及蓋體(5),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為筒狀結構,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的一端連接有所述蓋體,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開口上; 所述覆蓋部件設置于所述軟管內,所述醫用柔性塑料膜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流體通過的微孔; 所述蓋體可與所述軟管的內側表面相抵; 所述加壓封堵件可氣密性地插設于所述針筒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針筒內的氣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床穿刺置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針筒的內壁上設置有橡膠阻尼層,所述加壓封堵件與所述橡膠阻尼層過盈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床穿刺置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軟管的尾端設置有外接管(6); 所述外接管上設置有用于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硅膠貼膜(7)。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臨床穿刺置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軟管的頭部為封閉、平滑的圓頭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臨床穿刺置管,包括有針筒、穿刺針、軟管,軟管套設于穿刺針內,軟管與針筒連接,于軟管的管壁上開設有多個開口;還包括有覆蓋部件以及加壓封堵件;覆蓋部件包括有醫用柔性塑料膜以及蓋體,醫用柔性塑料膜為筒狀結構,醫用柔性塑料膜的一端連接有蓋體,醫用柔性塑料膜的另一端設置于開口上;覆蓋部件設置于軟管內,醫用柔性塑料膜上開設有多個用于流體通過的微孔;蓋體可與軟管的內側表面相抵;加壓封堵件可氣密性地插設于針筒上用于提高并保持針筒內的氣壓。本實用新型開口設置多個,解決現有技術中僅開設一個開口而引起的壓力過大損傷人體組織的問題設置醫用柔性塑料膜,在醫用柔性塑料膜上開設微孔,能夠平緩地將積液或者積氣導出。
【IPC分類】A61B17/34
【公開號】CN205198096
【申請號】CN201520987613
【發明人】尉家森, 馬瑋瑋
【申請人】尉家森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