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科儀器的引導裝置,具體是一種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腰椎管狹窄癥是中老年常見病,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其發病率逐年上升,全椎板切除和半椎板切除是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經典方法,但廣泛的腰椎后部結構切除引起醫源性不穩定、硬膜外瘢痕粘連、腰椎失敗綜合癥等并發癥。近年來椎弓根內固定被廣泛應用以避免全椎板減壓后腰椎失穩等并發癥,但椎弓根內固定手術椎旁肌剝離多,存在內植物松動斷裂、相鄰節段退變加速等風險。因此,針對病變部位有限減壓,僅切除引起狹窄的關節突關節內側半、黃韌帶、突出椎間盤,在充分減壓的基礎上盡可能保留腰椎生理結構的理念已逐漸成為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共識。
[0003]隨著脊柱內鏡包括后路椎間盤鏡(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技術的發展,其手術適應證已從腰椎間盤突出癥擴大到椎管狹窄癥的治療。腰椎管狹窄癥常累及兩側椎管,并以一側為重,起初臨床醫生常常應用MED技術采用雙側椎旁入路兩側開窗減壓治療腰椎管狹窄癥,但增加了手術步驟和創傷。之后經臨床驗證采用可動式椎間盤鏡(MMED)下單側開窗雙側減壓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既可減少手術步驟,又能保留對側關節突、椎板、椎旁肌等結構,損傷更小,臨床效果更佳。在進行手術操作時,先在開窗側充分減壓椎管和神經根通道,摘除椎間盤髓核;再將可動式椎間盤鏡系統向對側傾斜,潛行咬除對側黃韌帶和椎板下緣,潛行減壓對側。由于可動式椎間盤鏡的鏡頭靠近術野,并可隨時調整位置和角度;器械分別經過各自的通道互不干擾,操作方便,癥狀嚴重側減壓充分,并可潛行擴大中央和對側椎管,減壓充分,對側椎板、關節突和椎旁肌等結構保留完好,隨訪結果優良。
[0004]目前椎間盤鏡技術仍主要局限于治療單純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臨床上很多復雜腰椎管狹窄癥(腰椎管狹窄合并滑脫、側凸、失穩等稱為復雜腰椎管狹窄癥)仍以傳統開放手術治療為主,需要廣泛剝離和顯露、充分減壓和融合固定,對患者創傷較大。在椎間盤鏡發展的基礎上,如果能在單側開窗雙側減壓的基礎上進行椎間融合,利用可動式椎間盤鏡(MMED)治療復雜腰椎管狹窄癥可減少開放手術對腰椎生理結構和穩定性的破壞、降低手術創傷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但MMH)通道內徑小,無法置入通常使用的12_及以上高度的椎間融合器,限制了 MMED在治療復雜腰椎管狹窄癥方面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椎間盤鏡手術中,通常12mm及以上高度椎間融合器無法置入椎間隙、術野較小的問題,提供一種擴展術野、可安置12_及以上高度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7]—種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包括套管及其內插置的內芯,而所述套管為扁平錐形管,套管外口的后壁上突出形成有反向延伸的條形卡架,卡架的軸向豁口槽兩內側對應形成有齒狀突起;所述內芯包括與套管相應結合的錐形體,以及與錐形體一體形成的連桿和球面手柄,套管與錐形體結合后,于內口突出錐形體的錐頭部。
[0008]這樣設計的本實用新型主要優點如下:
[0009]①采用原椎間盤鏡手術切口放置套管裝置、置入椎間融合器,無須另外切口,保持了微創手術的特點。
[0010]②通過套管裝置置入椎間融合器,不受軟組織遮擋視線,視野清晰。
[0011]③套管裝置可根據手術需要自由調節角度,便于對準椎間隙、置入椎間融合器。
[0012]④此套管裝置可以擴大椎間盤鏡技術的手術范圍及手術適應證,為治療復雜腰椎管狹窄癥提供一種微創技術。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合狀態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圖2中A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
[0017]1.套管2.內芯
[0018]3.外口4.卡架
[0019]5.豁口槽6.齒狀凸起
[0020]7.錐形體8.連桿
[0021]9.球面手柄10.內口
[0022]11.錐頭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4]如圖1-3所示,一種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包括套管1及其內插置的內芯2,而所述套管1為扁平錐形管,套管外口 3的后壁上突出形成有反向延伸的條形卡架4,卡架4的軸向豁口槽5兩內側對應形成有齒狀突起6 ;所述內芯2包括與套管1相應結合的扁平錐形體7,以及與扁平錐形體7 —體形成的連桿8和球面手柄9,套管1與扁平錐形體7結合后,于內口 10突出扁平錐形體7的錐頭部11。所述扁平錐形體7的四棱柱倒角后呈圓弧形,即扁平錐形體7的橫截面呈長圓形。
[0025]所述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其套管1內口 10的長圓形橫截面小于同一中心線外口3的長圓形橫截面。
[0026]所述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其與扁平錐形體7 —體形成的連桿8和球面手柄9形成在同一軸線上。
[0027]所述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其扁平錐形體7的錐頭部11側視為等腰梯形,錐頭部11兩側底腳倒角。
[0028]所述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其是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的。
[0029]實施例1:適用于放置12mm高度的椎間融合器:套管1長50mm,外口3和內口 10均為長圓形,以便于更好貼附于椎板,其中外口 3長徑為25mm,寬14mm ;內口 10長徑為22mm,寬14mm ;條形卡架4長23mm,豁口槽5長18mm,豁口槽5兩內側對應形成的齒狀突起6用于卡接固定在內窺鏡(未圖示)上;錐頭部11頂端形成的銳角形凸棱長度為17_。
[0030]實施例2:適用于放置14mm高度的椎間融合器:套管1長50mm,外口 3和內口10均為長圓形,以便于更好貼附于椎板,其中外口 3長徑為26mm,寬15mm ;內口 10長徑為24mm,寬15mm ;條形卡架4長23mm,豁口槽5長18mm,豁口槽5兩內側對應形成的齒狀突起6用于卡接固定在內窺鏡(未圖示)上。錐頭部11頂端形成的銳角形凸棱長度為17_。[0031 ] 在進行脊柱內窺鏡手術時,按壓錐帽9推動連桿8,將扁平錐形體7插入套管1中,錐頭部11截面小于內口 10截面,所以錐頭部11突出套管內口 10。套管1連同錐頭部11一起進入手術切口,向病變部位靠近,套管1外部的周圍軟組織被推向套管外,以保護傷口內軟組織不受損傷及確保外層套管內無軟組織阻擋手術視線。當套管裝置到達病變部位后將內芯2整體抽出,將椎間融合器通過套管1精準置入病變部位,進而施行手術。
[0032]這樣設計的本實用新型為椎間融合器置入椎間隙提供一種通道,解決了應用內窺鏡治療椎間盤疾病時由于切口小、深部組織暴露不清而無法置入椎間融合器的難題,使脊柱內窺鏡手術中椎間融合成為可能,擴大了內窺鏡技術在脊柱外科方面的手術范圍及手術適應癥,在進行椎間融合時操作方便、視野清晰、手術切口小、對患者創傷小、手術風險低。
【主權項】
1.一種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包括套管(1)及其內插置的內芯(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為扁平錐形管,套管(1)外口( 3)的后壁上突出形成有反向延伸的條形卡架(4 ),卡架(4 )的軸向豁口槽(5 )兩內側對應形成有齒狀突起(6 );所述內芯(2 )包括與套管(1)相應結合的扁平錐形體(7),以及與扁平錐形體(7) —體形成的連桿(8)和球面手柄(9),套管(1)與扁平錐形體(7)結合后,于內口(10)突出扁平錐形體(7)的錐頭部(11)。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扁平錐形體(7)—體形成的連桿(8)和手柄(9)形成在同一軸線上。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扁平錐形體(7)的錐頭部(11)側視為等腰梯形,錐頭部(11)兩側底腳倒角。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其特征在于:本實用新型是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置入椎間融合器的套管裝置,屬于外科儀器的引導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套管及其內插置的內芯,而所述套管為扁平錐形管,套管外口的后壁上突出形成有反向延伸的條形卡架,卡架的軸向豁口槽兩內側對應形成有齒狀突起;所述內芯包括與套管相應結合的錐形體,以及與錐形體一體形成的連桿和球面手柄,套管與錐形體結合后,于內口突出錐形體的錐頭部。這樣設計的本實用新型在保護手術野內軟組織不受損傷和確保套管內無軟組織阻擋手術視線的同時,將椎間融合器在小切口手術操作中精準置入病變椎間隙,并擴大了椎間盤鏡技術在治療復雜腰椎管狹窄癥方面的應用,在進行椎間融合時操作方便、視野清晰、手術切口小、對患者創傷小、手術風險低。
【IPC分類】A61F2/44, A61F2/46
【公開號】CN205007078
【申請號】CN201520760004
【發明人】徐寶山, 許海委, 楊強, 劉越, 姜洪豐, 吉寧
【申請人】天津市天津醫院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29日